快點來登入喔~!!
《儒道至聖》第2565章 撤離的準備
  第2565章 撤離的準備

  “您是否有對抗之策?”太后看著方運。

  所有高官也都盯著方運。

  “並無。”方運答道。

  殿中仿佛有寒風吹過,吹進每個人的心中。

  太后緩緩道:“哀家早就得知,柳山已經乘船北上,明日便抵達京城。”

  “他畢竟是人族大學士,想來京城遊覽並無不妥。”方運淡然道。

  太后看了方運一眼,隻好直說道:“若是待雜家全力施為,鎮封景國,他振臂一呼,您又當如何?”

  “打斷他的胳膊。”方運道。

  眾官哭笑不得,卻依舊板著臉。

  太后怒道:“哀家沒與你說笑!若是他站在金鑾殿外,告訴哀家和百官,只要彈劾你,讓他重臨左相之位,雜家便可放棄鎮封景國,我們如何選擇?”

  “不用選擇,他走不到金鑾殿。”方運淡然回答。

  所有人都感覺方運的唇齒間,閃著劍光。

  眾人立刻意識到,方運可是人族的一尊殺神。

  葬聖谷關閉如此久,一些有關方運的消息也開始流傳,不僅是人族,各界、龍族和妖蠻那裡也都有一些傳言。

  在傳言中,方運憑借一尊大聖負嶽遺骸,無所不能,追著葬聖谷眾聖滿地跑,殺死無數的凶靈和妖蠻。

  張破嶽突然重重一歎。

  太后文道:“張愛卿,你有話要說?”

  “有。”

  “請直言。”太后頗有興趣,期待張破嶽能說出對抗雜家的手段。

  “我在想,我用盡手段都殺不死柳山,但在方運看來,柳山只是隨手可以殺死的人。他是執道者又怎麽樣,方運一定有辦法。所以,我有點嫉妒方運。”

  太后白了一眼張破嶽,道:“那張愛卿如何對付雜家?”

  張破嶽一攤手,道:“我一個小小的大學士,能有什麽辦法?到時候景國國滅,方運跑到聖院躲著,我也跑。爭取加入武國或啟國,想辦法對慶國宣戰,殺一點是一點。”

  太后露出一副不應該問的表情,隨後看向曹德安,道:“曹相,您老成持重,有何看法?”

  曹德安輕輕搖頭,道:“除了張破嶽,您問任何在座之人,都只能得到相同的答覆。我們,已經將全部的希望寄托在方虛聖身上。”

  太后忍不住問:“那陳家……不會相助嗎?”

  眾官面色怪異。

  曹德安猶豫數息,才道:“我們都希望他不要出手。”

  太后愣了一下,立刻明白。

  陳觀海若出手,宗莫居必然會阻止。

  以陳觀海的脾氣,寧可舍卻此身,也不會低頭。

  那麽,要麽其余眾聖出手攔截,要麽其中一位失敗。

  陳觀海失敗的可能性更大。

  無論怎樣,都救不得景國。

  “那……方虛聖,您能從血芒界請來那尊負嶽半聖嗎?”太后期待地看著方運。

  方運搖搖頭,道:“我從葬聖谷給他帶了重要之物,他此刻正在吸收力量,在血芒界沉眠。”

  “那龍族呢?”

  “龍族和法家一樣,不可能乾預人族內爭,只是會助我。”

  “那古妖呢?”

  方運沒有回答。

  太后也沒有再問。

  方運道:“雜家通過法家,向我透露雜家的底線。”

  “什麽底線?”

  眾人目光灼灼,緊盯方運。

  “雜家允許我帶著景國人遷徙到血芒界,若是我能封聖,雜家也不會阻撓我們重建景國。”

  “欺人太甚!”太后猛地一拍桌子。

  輔相楊旭文道:“方虛聖,現在雜家狗急跳牆,遠遠超出大家之前的預料,老夫也聽到一些消息,情況不容樂觀。不過,老夫在這裡要您一句話,若是景國國滅,您是否願意帶著皇室以及一些景國子民前往血芒界,在血芒界重續景國?”

  桌子下面,太后雙手緊緊揪著衣裙。

  方運鄭重點點頭,道:“諸位放心,一旦不敵雜家,我會將皇室遷移到血芒界,並仿照京城新建一城,將其贈與皇室,保景國不滅。”

  太后眼中泛著淚花,感動道:“多謝方虛聖。”

  “這都是微臣應該做的。”方運的語氣裡充滿了唏噓。

  眾官覺察到方運的語氣,目光暗淡,如果不出意外,景國皇室必然會遷移到血芒界。

  張破嶽道:“血芒界人丁稀薄,我看,不如您乾脆號召景國子民,全部遷入血芒界。可能消耗的力量會多一些,但對陳聖來說,不過是舉手之勞。到時候,不僅僅人,連工坊、機關和種種財富也一起搬入血芒界。在血芒界,您想怎麽革新就怎麽革新,誰都管不了您。”

  “這是絕戶計啊。”曹德安道。

  眾官也隨之點頭,若將大批景國百姓遷入血芒界。臨走前再進行破壞,最後到慶國手裡的只是爛攤子,也算是出一口惡氣。

  “絕不能讓慶國多得一粒米!”太后的聲音裡充滿了恨意。

  楊旭文道:“如此一來,是否可以下達一些政令,為進入血芒界做準備?”

  無人回答。

  太后卻道:“勞煩諸位愛卿在不驚動百姓的前提下,為撤離做準備。”

  曹德安點點頭,道:“老夫主管戶部,此事便由老夫主導吧。前幾日不會走漏風聲,待法家離開,怕是紙裡包不住火,各地官員必然會猜到。”

  “到了那時,也顧不得許多,猜到便猜到吧!”

  眾人似乎已經就此事達成一致,又談了一刻鍾,便各自散去。

  慶國,豐州。

  “大都督,我們明日還要進攻丁縣嗎?”

  “此刻不宜輕舉妄動,當等待君上聖旨。”

  長江源頭的昆侖山。

  南海、西海和北海龍族正在討論。

  “哼,雜家竟如此不堪,被一本破書阻撓了。”

  “那不是書,是律法。”

  “不說廢話,我們應該如何?”

  “只能再等等,見機行事。”

  景國,京江大運河。

  前不久,水殿在景國挖掘一條連通京城與長江的大運河,成為景國僅次於長江的主乾水道。

  一艘飄揚著“柳”字旗的船上,一眾讀書人站在柳山身後,而柳山站在船頭。

  “柳公,我們應如何應對?”

  “減慢航行,在路過的碼頭延長休息時間,算好時間,在法家聖道文會結束後,再入京城!”

  計梧大聲道:“柳公的旗幟,必將再次在京城升起!”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