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儒道至聖》第2208章 孔子的學習之法!
  第2208章 孔子的學習之法!
  尤其孔子親自說過自己的教學宗旨“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複也”。

  這句話簡單來說,就是在教導學生的時候,不到學生經過努力卻未得到正確知識的時候,不去引導學生;不到學生已經達到瓶頸處明明想說出來卻差一點才能說出來的時候,不去啟發學生。學生不能舉一反三,便不再教了。

  這種教育方式,在教育天才的時候堪稱神來之筆,乃是孔子教育多年學生的總結,並非侃侃而談,是他切實的人生經驗。

  這種方式,花最少的力氣,收獲最大的成果。

  但是,這種教育方式隻適合精英教育,特別適合主觀能動性強烈之人,適合那些擁有強大自製力與學習能力之人,一旦把這種方式用在大眾教育上,簡直就是教育的災難。

  正是因為人族長久使用這種教育方式,導致各階層尤其是底層人才缺失,甚至也會埋沒一部分早愚而晚熟的天才。

  不過,孔子還有另一種教學方式,是他的弟子顏回也就是顏子稱讚的,“夫子循循然善誘人”。

  這句話就是顏子稱讚孔子用井然有序的方式引導和教導弟子學習,而這句話的重點是“引導”。

  可在方運看來,用粗俗的話形容顏子這話就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因為孔子曾經在《論語》中稱讚顏子:“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這話是說,孔子終日教導顏子,顏子很少會提出反對和疑問,像個聽不懂的笨人。其實是顏子有的懂有的不懂,但聽講完自己回去學習,自己就能解決疑問,能夠學有所成,可見顏子並不是笨。

  換言之,顏子就是某種程度的天才,否則不會屢次被孔子誇獎,甚至連孔子也說自己要向顏子學習,是孔子最看重的弟子。

  這是兩個學霸之間的教育和學習方法,小學霸聰明伶俐一點就通,大學霸智慧過人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所以在小學霸看來大學霸是用非常精密有序的方式引導他在學習。

  其實對普通學生來說,聽孔子講學基本是雲裡霧裡,孔子的實際講學根本算不上循循善誘。

  很多老先生誦讀《論語》教給學生,只有在形成普遍共識的語句才故意分而讀之,在那些有爭議的部分,一口長句讀下,根本不管學生能不能聽懂。

  所以方運準備放棄精英教育,進行大眾教育,這樣雖然讓老師這一職業受累,承擔巨大的犧牲卻不被學生甚至社會理解,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並非人人是孔子,並非人人是顏子。

  想要人族成長,必須要有無盡的犧牲。

  很多時候,只要有一個人記得,只要有一個人感謝,這種犧牲便是值得。

  大眾教育的根本,是簡單易懂,井然有序,要真正的循循善誘。

  句讀標點,字體簡化,訓詁注音,題海戰術,都是重中之重,四者缺一不可。

  所謂題海戰術,就是走向學生舉一反三的對立面,要舉一反一,舉四則反四,不要鼓吹什麽素質教育,就是進行填鴨式教學,這樣既不會漏掉任何大器晚成者,也會讓普通學生獲得明顯的提高。

  在聖元大陸也好,在華夏古國也好,每個學生都必須要認清一件事,學習的目的不是通過考試,而是豐富知識,是獲取能力,是在生存,是讓自己有更多的選擇。

  太多的學生在孩童少年期接受錯誤的教育,以為學習就是應付考試,最終即便學有所成,得到良好的教育機會,卻陷入迷茫,稍有挫折便無法克服,渾渾噩噩。就算後來意識到自己當年犯下巨大的錯誤,卻在巨大的慣性推動下難以靜下心來重新學習,人生自然無法進步。

  在很久之前,方運就決定要給所有學子一個清晰的認識,即便大部分學子未能看透學習的本質,至少早早被點出來,對其人生有一定的修正作用。

  方運這些年早就閱遍聖元大陸所有版本的《論語》疏注,同時還閱盡華夏古國相關書籍,對《論語》的理解早就登堂入室,有了自己的見解。

  早在晉升二境大儒後,方運已經感受到自己的實力達到一種瓶頸,意識到自己可以晉升三境,但再往上非常困難,心有所感,反覆閱讀《論語》,最後被孔子所說“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所吸引,反覆揣摩,恍然大悟。

  這三句話不僅在聖元大陸,連華夏古國也幾乎人人都知道,可真正能看透之人,也就是達到“舉一反三”的境界的人,少之又少。

  默而識之,是第一步,就是最基本的閱讀和記憶,即便是死記硬背也無所謂。

  學而不厭,表面意思是學習而不厭煩,但意譯則應該是學習不能有局限性,必須要要有廣度,同時在擅長領域有深度,反覆學習。

  最後的誨人不倦,方運一開始隻以為是孔子的教學之法,但經過揣摩才明白,這根本就是學習之法!
  “誨人不倦”的重點不是教導人,而是後面的“不倦”,是要不疲倦和不藏私地教導他人或者說分享知識,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對知識學問掌握得更加透徹和牢固。

  方運當時悟透之後,立刻想起後世曾有人研究,聽講和初步學習只能獲得少量的知識,不過十之一二,並不牢固,因為大部分所學會遺忘消失。

  只有經過複習之後,才能牢固獲得一定量的知識,也不過十之二三.
  可若是用教導或交流的方式把所學和所複習的知識說出來,那麽獲得的知識不僅多,九成甚至滿十成都有可能,而且非常牢固。

  數千年前的孔子,就已經知道這個道理並一直運用!
  方運越讀《論語》,越發現這本書最精華的部分是學習之道,其余無論是仁義禮智或政等,皆是細枝末節。

  《論語》便是一部授人以漁的神書。

  所以方運決定在以後的方氏學院中開展學習、複習與講授三步法,而讓學生講授雖然最耗費時間,實行起來也有困難,但卻能讓其獲得巨大的進步,可以在重點知識方面使用。

  大不了讓孩子去講給家長聽,不管家長會不會認真聽,讓孩子在那裡講就是一種極佳的學習方式。

  講授並非只是說話這種單一行為,而是複雜連續的行為,還包括最關鍵的挖掘記憶和強化知識。

  正是學到這一點,方運始得教化聖道邊緣!
.
  我其實最不想作者本人出現說教,借書中人言足夠,但怕有些讀者沒有認真讀這章。

  所以可能佔用收費章節說兩句讓大家多花一兩分錢,無論是在學校還是走上社會,都要保持學習、複習和講授,尤其是有孩子的,培養孩子這一點非常重要。當然,天才無所謂,隨便長長都是精英。

  文中所說迷茫之人,就是我的同學,當年在學校成績非常出色,可大學期間因為感情而沉淪,現在老婆兒子都有。今年重新聯系上,哭訴說他的家長不懂規劃人生,沒有給他選好專業和職業,沒有給他指出真正的道路,學習隻為考試,導致現在特別後悔。他說當年要是讓我罵著他激勵他,他現在肯定不這樣。

  可惜,當年我自己也不懂這些道理。

  當年沒人幫自己指出,可以後悔,若是有人指出還不去做,那便只能一聲歎息了。

  進步的關鍵是改變。

  說這些,在寫作中小說中落了下乘,但實在忍不住,抱歉。

   以下是不收費的章節。

    咳咳,今天肚子疼了一天,迷迷糊糊就睡著了,半夜難受醒,之後放松一下舒服多了,趕緊寫完這兩章。

    有人問過我從哪本書開始學好,我建議先讀楊伯峻版的《論語譯注》,是學《論語》較好的入門書,真的會有收獲,當然要有選擇學,千萬不要全盤接受,該在一些譯文注解上打叉否定的就直接打叉,心狠才有所得。

    學有所成可以讀《朱子四書章句集注》,這書要麽不讀,要讀就直接讀原文,我偷懶買了幾個版本譯文注解都是各種錯漏,水平連我都不如,明顯是作者找自己學生瞎翻譯的,不如直接讀原文。

    就學習之法和人生經驗來說,《論語》遠勝其他三書和五經,當然,論逼格還是《易》更勝一籌,《大學》其實不是學習之法,更像是修行之法。

    最近節日多,各網站都有折扣,是買書的好時機。

    前兩年其實我有些荒廢了,最近突然特別感慨,生活在一個花幾十塊錢就能得到前輩先賢一生經驗的時代,何其幸運。

    .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