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且把年華贈天下》第1439章 精彩大結局(1)
  第1439章 精彩大結局(1)
  她道了謝,翻開本子,扉頁上的筆跡與詩句,再次驚住了她。

  “風華筆墨,後丶庭塵埃。便天光雲影,不予徘徊。縱三千裡河山,憶四十年蓬萊。青絲染霜,鏡鸞沉彩。此情長存,此景猶在!”

  這個詞她記得很清楚,是陰山皇陵驚室牆壁上的字,這筆跡更是她看過無數次的,皇陵裡那個盜墓賊……不,元昭皇后的筆跡,與外面的楹聯乃同一個人所書。怪不得她先前覺得楹聯的字體熟悉。

  目光微微發紅,她握著本子的雙手,幾乎顫抖起來。她從來沒有見過墨九,更沒有見過她的筆跡,若是那一切真的是做夢,怎會夢得那般巧合?

  “小哥……”

  她目光切切地抓住小夥子的胳膊,就像抓住了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你能不能幫我想想辦法,找到墨九?可以嗎?”

  小夥子掙脫不開她鐵爪似的手,驚懼於她齜目的樣子,搖了搖頭,滿面通紅。

  “同學,我要是能找到她,又何苦在鄂市等這兩年?真的是,一點線索都沒有。”

  看著他無奈的樣子,夏初七知道他說的是實話,肩膀顫抖著,終於控制不住,有點淚崩。為了盡量多打聽消息,她小聲問,“小哥,我看你有些支吾,是不是不方便說?比如,墨九她學的是考古,其實她還兼職盜墓對不對?”

  小夥子臉騰的一紅,“你瞎說什麽?墨九不會的。她才不會。”

  不會麽?看著本上熟悉的字體,夏初七的目光漸漸模糊。她不再相信那是一個夢,而是更加確定,這世上有超自然之力,是科學無法解釋的,它就存在於朗朗宇宙之中……而且她可以百分之百的確定,那個墨九,就是陰山皇陵的總設計師,製作機關模型的元昭皇后。

  “同學,你到底要不要盤下店面?”

  小夥子看她發呆,還在詢問。

  可夏初七的世界裡,只剩一片茫然。

  她拎著包,抓住鏡子,拿走了人家的本子,六神無主地走出了“墨家九號”。

  外面的光線,依舊明亮,可她卻像陷入了一個泥潭。

  找不到出路,無法掙扎,還不肯死心與絕望。

  “同學,喂,同學,本子,把那本子還給我……”

  小夥子追出來的時候,腦子裡天眩地轉的夏初七,軟倒在了古董店的門口。

  陷入黑暗前,她只有一個念頭。

  “一定要找到墨九,也一定要找到趙樽……”

  過了冬月,入夜便寒。

  晚來的北風呼嘯著刮過京師城的上空,掃去舊時明月,迎來新的星光,抹去厚實的黑幕,陡留一抹劍寒光影劃過之後淡淡血腥。

  歷史翻到了永祿朝。皇帝寶座上的人,換成了趙樽。

  一子定乾坤,一劍換江山。鬥轉星移四載,便換了天地寰宇。有恨的,有罵的,有喜的,有歎的……功過是非,且由後人評說。當下隻說烽煙過後,寒鴉聲裡,歷經驚濤駭浪的大晏朝,看似大局初定,有運籌帷幄的永祿帝執耳爾,但骨子裡並未真正的風平浪靜。

  隱隱狼煙,並未全滅。

  冬月底,趙樽接到了兩份奏折。

  第一份,與趙綿澤有關。受洪泰帝栽培二十余載的建章帝,並非簡單的人物。南北大戰時,他暗地裡便留了一手。當初蘭子安陣投降,耿三友在泉城犯不查之罪,又三連敗於趙樽之手,由此被臣工詬病。

  趙綿澤為了平息眾怒,不得不撤了他的職,招他回京。可實際上,他私心裡還是信任耿三友的。那廝回京後,便交權卸甲,辭官歸田,可誰也沒有想到,這個淡出了眾人視線的人,卻被趙綿澤秘密派了出去。大晏幅員遼闊,領土極廣,趙樽登基,但並未佔領大晏全域疆土。除去北邊之外,西南邊也有數個軍事重鎮,屯有約摸數十萬人馬,分散各地。耿三友拿走的,便是趙綿澤的王命旗牌。

  那時,晉軍逼近京師,趙綿澤不得不把身家性命押在耿三友身上。而耿三友也不負重望,短短幾個月的時間,便在西南方扯起了大旗,組織起了號稱八十萬的勤王軍隊。他曾跟過趙樽南征,對西南邊的地勢及軍隊衛所極是熟悉。

  只不過,他還是棋差一著。

  他還沒來得及回援,趙樽便破了京師城,稱了帝。

  耿三友不信趙綿澤在金川門駕崩,一面佔住金沙江一帶,往北推進。一面也在私底下尋找趙綿澤。沒有皇帝,他手上便是有王命棋牌,也師出無名,做不得體面事。不過,打著尋找建章帝,剿滅逆黨,光複京師的旗號,他倒也是得到西南邊無數趙綿澤余黨響應,搞得風生水起。

  此是一份密疏。另一份,是關於北狄的。

  時令已至冬月,大抵是天涼難過冬,北狄蠢蠢欲動,在嘉峪關一帶,搶劫平民過冬財物,稍遇反抗便殺人放火。北狄幾年前曾與南晏訂有盟約,平靜了四年,如今有了這麽大的異動,很大原因與趙樽稱帝有關。眾所周知,北狄皇帝最疼愛的兒子不是太子哈薩爾,而是六子巴根。當初在通天橋,巴根偷雞不成蝕把米,被趙樽弄死了,還霸氣側漏的告之眾人“要報仇,找趙樽”,這是多大羞辱?之前北狄皇帝暫時隱忍,但余怒也未消,如今趙樽內憂外患,他大抵想乘著趙樽根基未牢,找點事。

  兩件事,都是令人焦頭爛額的大事。皇帝確實不是那麽好做的。天下有無數雙眼睛都在盯著,一步走錯,不僅影響自身執政能力,還會影響國力與國運,甚至會遭到後世千千萬萬代的人指責與謾罵,史書上也永遠都是不光彩的一筆。

  從華蓋殿出來,趙樽並沒有去長壽宮。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