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三國騎砍》第132章 相持
  第132章 相持
  舞陽,曹休屯兵地。

  提兵北上封鎖澧水,本就有防備漢軍散騎燒糧的用意。

  今他麾下戰兵兩萬余,分置五軍扎七十裡聯營,與夏侯尚一樣尋覓戰機。

  從荊州逃來的周魴正在他麾下充任中郎將,北方士人對江東士人深表同情,周魴這麽個獨苗跑出來不容易,又熟知江東地理氣候,也在荊州轉了一圈,也就給了個中郎將職位,統軍千余勉強有了立足余地。

  周魴也不是安分的人,與武義中郎將李緒一同外出偵查漢軍營壘,舞陽距離田信大營只有不足六十裡路而已。

  親自視察地理狀況,是將校必須經歷的一件事情。

  關系自己的命運,關系全軍將士的性命,容不得馬虎。

  周魴、李緒也穿著普通輕騎皮甲,蹲伏在澧水南岸蘆葦叢中觀察北岸,這裡距離田信大營只有十二裡,大營外還有幾座警戒小營。

  李緒見河對面漢軍輕兵收割蘆葦,許多蘆葦已經曬乾,正打捆碼放:“田孝先用兵還真大膽,其麾下吏士也多驕縱無備,易破也。”

  “不然。”

  周魴另有看法:“其麾下吏士固然驕縱,卻也求戰心切。多戰意高昂,非速破易潰之敵,不可大意。”

  河對面,李基頭戴竹笠遮陽,領著一名親兵在河岸邊巡視。

  李緒、周魴縮回蘆葦叢中,等李基經過後才探頭繼續觀察,周魴指著曬乾的蘆葦捆:“這是為夜戰而備,荊南多魚,官吏會收魚油積存。浸染魚油後,一捆蘆葦可燒半夜,光焰煌煌如白晝。”

  周魴稍稍沉默,見李緒沉默,用沙啞嗓音繼續說:“當初田孝先守江陵,就缺魚油。此人嗜好火攻,以火破呂蒙於江陵,與江東軍決戰麥城時又遣騎士縱火焚燒荒野,使江東無從布置伏兵、疑兵。今采割四周蘆葦,也有擴寬視野之意。”

  “原來用意頗多。”

  李緒眯眼看著李基越走越遠的背影,用手指澧水南岸上遊未被收割的蘆葦叢:“采伐北岸蘆葦後,漢軍必伐南岸。其伐空後,我軍若想走南岸截擊其後,則有暴露之虞。此事應上報鎮南將軍,以免誤事。”

  沿著澧水南岸,貼著山腳可以行軍,蘆葦是最好的掩護。又因澧水東南有山,地勢較高,土地堅硬。

  不像澧水北岸因地勢平緩,多有泥塘、水窪,不宜大軍潛行。

  七十裡荊豫馳道改造增修的甬道裡,每十裡列一座小營,有軍七百駐守。

  負責防衛甬道的是將軍孫朗,麾下軍隊多是潁川、雒陽一帶因徭役而反抗的吏民;作為放曹仁撤離的條件,曹操也放開通道,讓潁川孫朗,梁縣鄭甘率部眾、黨羽撤往南陽。

  二人帶來兩萬余戶饑饉災民,盡數安置在宛城、新野之間。這樣遷移來的災民經歷過戰爭、寒冷、饑餓磨難,故多是青壯男女,少有老幼。

  正是追隨孫朗,田信宗族才順利從潁川南逃。

  此時孫朗為將軍,鄭甘為司馬,帶著五千大難不死的新軍扼守甬道,並不斷增修甬道。

  以甬道木牆為基礎,版築黃土增固並做防火準備;又在木牆內側修建土壘長屋,既能屯駐軍士,也能儲放物資。

  氣候越來越熱,修建甬道的木材又漸漸乾燥,防火以成了最重要的事情。

  好在木牆甬道雖然長,但木牆高也就八尺左右,版築土牆時工序簡單,不需要搭高架。

  沒人會期望孫朗、鄭甘這五千人的戰鬥力,完全當做工程隊在使用,頂替了八千降軍的作用。

  田信大營,隨著天熱,孟達越發焦慮。

  如果沒有足夠的功勳,他還有何面目留在荊州?

  田信歸營剛脫卸盔甲乘涼,孟達、申耽一同來見,詢問軍情。

  地圖擺在面前,田信手握一柄合攏的折扇在大營、葉縣之間一劃:“明日龍驤軍從葉縣往我軍大營修築柵欄,我軍也想葉縣修築。隻修一道,防備魏軍輕騎即可。”

  孟達搶著說:“此事易爾,某願率軍修築。”

  申耽山城口音重,只是訕訕笑著,面有不甘。

  “如此也好,子度將軍與龍驤軍匯流後,可協助徐承貞運輸新麥。首批新麥約在兩萬石,運抵我軍大營後,可由孫朗將軍所部分站運回堵陽。”

  田信說著抿抿嘴,現在最大問題還是運力不足,十幾萬石的小麥,得要多少人運完?
  人力挑運、背負,一人背負兩石,一日腳程也就在八十裡左右,勉強從葉縣運到堵陽附近。

  不管是一口氣從葉縣挑運到堵陽,還是以營為站點,接力式運輸,一個人一天也就能運兩石。

  孫朗還要帶人給木牆版築黃土,所以每個營七百人,也就能擠出二三百人協助運輸。扣除大軍每日用度,加上隨營的驢馬、獨輪車運力,孫朗所部一天的運力上限也就在七千石左右。

  這是甬道的平均運力,南陽也在夏收,郡守鄧輔缺乏丁壯動員軍隊,更不可能分出勞力協助運糧。

  孫朗這五千人能就位,也是因為八千降軍安置在新野,可以代替這五千人工作。

  思考片刻,田信先安頓申耽:“征北將軍所部剽捷善走,我有意當遊兵使用,還請將軍不要焦慮,安撫吏士休養銳氣。待交戰時,我自有大用。”

  申耽遲疑,拱手:“君侯,我部吏士不耐燥熱,還請早日用兵。”

  “嗯,決戰就在七日之內。”

  得到一個準確回復,申耽才離去。

  他麾下山民有巴人、漢人、荊蠻,生活區域夏日涼爽,實在熬不住平原盛夏酷熱。

  一些巴人、荊蠻頭生痱子,不得已只能自己把頭髮剪短乘涼。

  隨後田信找到檢查營壘戰備物資的龐林:“士衡兄,我有意向梅氏借兵。”

  蠻王梅敷帶著絕大多數荊蠻遷移下山,但幾個寬敞、優渥的山谷依舊握在梅敷手裡,安置其親族。

  梅敷會率五千蠻兵參加東征,荊南的五溪蠻蠻王沙摩柯也響應劉備的征集,會率蠻兵萬余順江水而下一同參戰。

  荊蠻內遷人口在四萬戶左右,屯留山谷中的梅氏一族還控制著八千戶左右荊蠻。

  梅敷帶走的是內附荊蠻中征發的精乾丁壯,梅氏八千戶荊蠻不在出兵范圍內,可輕易動員五千自備武器的蠻兵。

  不管內附的荊蠻,還是留守山谷的荊蠻,如今統計造冊,都是要繳納租稅。

  龐林稍作考慮搖頭:“待梅氏援兵抵達,為時已晚。今陛下東征在即,又有孟子度前番擅自發兵之事,我以為孝先不宜再聚兵。”

  觀察著田信神態變化,龐林又說:“敵五倍圍我,我能全軍而退,本就是耀武揚威之舉。孝先不應執著於俘斬多少,宜廣思之。”

  田信眨眨眼,這麽一想也對,魏軍集結三四倍的兵力,卻眼睜睜看著己方完整後撤,自會打擊魏軍士氣。

  這也是魏軍為什麽要追擊的原因,魏軍寧可繼續小敗一場,也不能沾染‘怯戰’的嫌疑。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