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三國騎砍》第206章 板甲
  第206章 板甲
  兩日後,宛城。

  宗正劉豹前來宣達策封詔書,關羽遲疑不肯接,這個消息太過突然。

  劉豹勸說:“宋公與陛下較契深闊,有父子、手足之情誼。今宋公嗣奉殷商宗廟,為漢臣賓,實乃陛下衷心樂見之事,何故遲疑?”

  “宗正,某恐引人做笑。”

  關羽猶豫詢問:“孝先如何答覆的?”

  “夏侯欣然應命,並說君臣情誼真摯可照千古,該受則受,不必學曹丕欲篡不篡惺惺作態。”

  劉豹微笑答覆:“宋公這裡應命後,某還要出使益州,向衛公宣達陛下厚恩。”

  關羽如果不答應,張飛怎麽可能會答應?
  “陛下恩重,某……”

  關羽臉色漲得更紅了,接下的話,自己是宋公,長子商侯,次子漢壽侯;女婿陳公、女兒公主、未來兩個外孫一個夏侯,一個武當侯。

  看遍前漢、後漢,可有隆盛如此之門戶?
  幾乎可以這麽來形容:劉與關,共天下。

  除了帝位,劉備已經給出了一切所能給的。

  劉豹將詔書塞入關羽手裡,和聲安撫:“宋公坦然就是,此不過虛名。待克定中原,陛下敘功分裂中原之土,以封建宋衛陳三郡國、夏商周三侯國。”

  關羽低頭看著手裡的輕飄飄的詔書,就這樣變成了‘漢大將軍宋公羽’,張飛會變身為‘漢車騎將軍衛公飛’,田信比較正常‘漢征北將軍夏侯信’。

  越是正式的場合,連姓氏、本名都不需要稱呼,稱呼宋公、衛公、夏侯即可。

  因是三恪,既是漢臣,也是漢賓。

  禮儀方面有別於群臣,先天可以入朝不趨,讚拜不名,劍履上殿。

  不需要跪拜皇帝,朝會時可以獨坐。

  現在來敏若敢再罵田信一聲‘卒痞’,田信當場打死也就打死了。

  上一個罵劉備‘老革荒悖’的彭羕目前還關在成都監牢裡發霉,也虧襄樊、麥城、接連大勝,劉備沒心思去跟彭羕計較,所以還留著一條命。

  罵田信卒痞,跟罵關羽、張飛沒區別,有含沙射影指桑罵槐的意思。

  劉備突然封三恪,田信沒多少感想,卻帶來意外之喜。

  升級了,就這麽意外,想都沒想到。

  田信,十四級。

  體質19;智力14;魅力35;

  天賦一:六級鐵骨;
  天賦二:六級強擊;

  天賦三:六級鐵壁;

  天賦四;六級健步;

  天賦五:六級療傷。

  剩余天賦可加點數:三。

  這一級升的太過離奇,雖受封的是夏侯,可實際跟陳公沒區別。

  只要自己和關姬多多努力,說不好中原決戰時,自己就能使用‘陳公’戰旗,而非有些泛濫的‘夏侯’戰旗。

  目前能做的事情不多,除了努力增加人口外,唯二能做的就是去丹水河畔的冶煉場一起研究冶煉,其二是擴充部曲到五千人,做好冬訓備戰。

  畢竟不怎麽懂農耕,所以秋季冬麥、油菜種植交給龐林繼續負責;築城工作有伯父田睿、楊儀主抓。

  現在已有炒鋼法,依舊一知半解,可許多腦海裡有印象的名詞如包鋼法、灌鋼法、回火、覆土燒刃、尿液、油脂淬火,這些詞匯還是有用的。

  不需要自己多了解,只要給工匠提高待遇,以後地盤穩定了再提供改進思路,這些專業工匠總能嘗試、試驗出一些成績。

  也不急著催促工匠打造鋼質鎧甲、兵器,現在目標僅僅是增加鋼鐵產量製造農具……品質要求不高,要的是產量。

  否則就鎧甲來說,最少要用‘十折鋼’材質,矛刃最次也要達到‘五折鋼’。

  顧名思義,這是材料鍛打時的折疊次數。

  製造鎧甲、兵器是一件虧本的事情,鎧甲生產效率低下,又不能提升農業生產力,以糧食出產來衡量,怎麽看怎麽虧,要避免這種投入高於產出的事情。

  因而丹水冶煉場一開始不接觸兵器鎧甲製造,隻進行最簡單的農具製造。

  生產規模擴大後,有天賦的工匠湊在一起研究新技藝不遲。

  連現有的炒鋼法都不懂,田信能做的真不多,隻好自己動手鍛打新盔甲。

  十九點體質,力量、耐力是常人兩點三倍,又有天賦加成……是個打鐵的好身板兒,打鐵的效率很高。

  現在有明光鎧,明光鎧防護重點在胸前兩塊打磨光滑如鏡的護心鏡,田信則要親自鍛打更大的鋼甲片,向‘光腰鎧’發展。

  光腰鎧的特征就是腰部外凸如啤酒肚一樣的大鋼片,穿戴這種盔甲,腰間會反光,故名光腰鎧。

  對明光鎧特色的護心鏡反倒不怎麽依賴,正面敵人、箭矢多數能擊退,不需要強化明光鎧的兩塊護心鏡,需要強化的是兩側、背後。

  有了明光鎧、光腰鎧……那乾脆一步到位,冷鍛一套簡陋的原始板甲。

  漢口決戰,朱然、韓當指揮弓弩手射擊時可以說是喪心病狂,根本不管田信身邊的吳軍吏士生命,看到田信就密集攢射。

  吳軍如此,魏軍很可能也會這樣。

  所以鎧甲必須全身強化,板甲化勢在必行。

  劄甲綜合性能比板甲好,可目前缺的是防箭能力。

  原本鎧甲外有馬夾一樣的絹甲,鎧甲內還有七層粗帛特製的征衣來防箭……再厚再多的絲綢,也比不過三毫米厚的冷鍛鋼板甲。

  這令田信不得不想到漢末丹陽兵,丹陽山民有開采鐵礦自己鍛打兵器、鎧甲防身的習俗。

  鎧甲、兵器應該也是這樣農閑時冷鍛敲打而成,所以最初的丹陽兵真的很精銳。

  等這批兵甲堅銳的丹陽兵征募一空,後續的丹陽兵僅僅是籍貫丹陽的兵,已沒有最初丹陽精兵的精良鎧甲、武器。

  而自己冷鍛出一套很可能流行於隋唐時期的板甲……是否會引發魏軍的全面效仿,已顧不上那麽多。

  鍛造板甲本就十分消耗人力,也消耗工時,如果漢軍能保持猛烈攻勢,魏軍又能攢出來多少板甲?
  幾百套板甲意義不大,以魏國的國力,什麽時候才能湊齊千套板甲?
  板甲跟馬鐙不一樣,馬鐙是見光死,一出現立刻就能低成本、高效率流傳。

  板甲一分錢一分貨,材料上佳,精工打造的板甲才有意義。

  否則材料低劣,工序簡陋的話,那只是徒有板甲的形狀,一箭一窟窿,性能遠遠不如劄甲。

  思索著這些事,田信也是帶著僥幸心理冷鍛這套名為光腰鎧的板甲,具體會引發多大的後患,只有以後才能知道。

  在季漢上下因三恪封賞引發波動之際,孫權、曹丕也在為明年的戰爭擔憂。

  如果漢軍繼續東征,只需劉備、馬超守南陽,關羽、田信帶五萬人東征,那足以橫掃江東。

  曹丕則要考慮是否全面動員,或許可以繼續禍水東引,再拖一年。

  每拖一年,劉備、關羽老死的概率就大一分;魏國的後備兵員可以多一萬左右,糧食儲備也越充足。

  甚至可以用消耗糧食的辦法,將漢軍後勁消耗一空。

  沒了後勁,漢軍休養兩三年才能繼續出征,那魏軍的優勢會更大。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