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歷史諮詢商》第171章 馬市
  第171章 馬市
  太原城在最近的幾個月的時間裡面可謂是幾易其手,先是李元吉在此駐扎,接著這家夥兵敗身亡,被那宋金剛佔了城池,而很快,聽到弟弟兵敗身亡的消息之後,“悲憤”不已的李世民又率軍回來將那宋金剛給斬殺了,重新奪回了太原城,而就是這一次,太原城遭到了唐軍的攻打,城牆上留下了第一批的傷痕。

  而李世民在太原屁股還沒有坐熱,得到消息的竇建德和李密不幹了,不能白白讓李世民佔領這麽大的一片好地方,於是兩人預定好同一時間向西出兵,分兩路進攻河東和潼關,李世民分身乏術,對方來勢洶洶,他只能不甘心的將太原城又讓了出來,結果竇建德還沒有來得及接受,這座城池又落入了那劉武周的手中了。

  竇建德聽到這個消息鬱悶不已,馬上派兵將太原城圍了個水泄不通,劉武周一看這架勢,心中就有點慌,竇建德象征性的先兵後禮,打了劉武周一頓,當士兵即將攻上城牆的時候他又突然撤兵了,然後再派人去跟劉武周談判,被嚇了個魂飛魄散的劉武周哪裡還敢提什麽條件,直接一拱手,將太原城又讓了出來,太原城於是又迎來了它的新主人——夏王竇建德。

  太原城前後被進攻過兩次,除了唐軍攻打宋金剛那一次是真刀真槍的進攻之外,竇建德的那一次只不過是嚇嚇城內的劉武周而已。

  不過戰爭對城中局面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歷朝歷代,各個有名的城市多半是毀於戰火,很多史學家將一些朝代末期的農民起義描寫為正義的戰爭,但是也就是這些農民起義軍,每到一地之後便開始時燒殺搶掠,古代攻城是一件危險的事情,為了激烈士兵的士氣,讓他們拚命作戰,在戰前,進攻方的將領都會鼓動士兵,答應他們破城之後,城中的財物隨便搶,女人隨便玩,人隨便殺,往往都有破城之後三日不封刀的口號,這並不是嚇唬人的,是確有其事的。

  三國時期的黃巾軍,所到之處不僅殺士紳、殺官員、殺地主,而且也屠殺普通的局面,而戰爭來臨之後各地的百姓都會紛紛湧到城市中來,因為戰爭對野外的村落影響巨大,而城市中間的物資總歸是多一些,又有軍隊和城牆保護,所以在普通民眾的心中這些地方是安全一些的。

  而等到外面的敵軍把城池四面圍住的時候,他們就已經跑不掉了,城破之後,這些人又會遭到義軍的屠殺,可謂是淒慘至極。

  在隋末,像唐軍、隋軍和竇建德夏軍這些軍紀嚴明的軍隊,他們用來鼓舞士兵的辦法不是殺人,而是封賞,士兵以戰功論賞、提升職位,而他們的士兵是真正的士兵,但是類似於劉武周、蕭銑、杜伏威等人的軍隊,他們說起來是軍隊,倒不如說是拿著武器的農民,鼓舞他們的就是殺到哪裡,搶到哪裡,沒有辦法對他們形成有效的約束,就會加劇他們的破壞力,因此在劉武周和宋金剛相繼進入過太原城之後,城中的百姓和商戶已經十不存三了。

  竇建德拿下太原城的時間還不到半個月,此時城中依舊是一片混亂,竇建德是很會收買民心的,他入城之前曾經跟劉武周談判好了,答應以河北的一塊地盤換取太原,但是入城之後,看到民憤難平,他當即派兵將劉武周拿下,並且將他的部下一幫在佔城期間作惡多端,劣跡斑斑的將領全部當眾宣判並且處斬。

  殺了劉武周,竇建德將他麾下的三萬多軍隊挑選出來了兩萬多人,編入了自己的部隊,剩下的一萬多人被用來修葺城內破損的建築,修補城牆和民居。

  而他也從軍中拿出大量的物資幫助城中的居民度過眼下的難關,並且加派了大批部隊在城中巡邏,維護治安,任命劉黑闥的部將蘇定方為巡防營主將,讓他負責太原城的安全!
  這些措施做完之後,城內的局勢果然就漸漸地安定了下來,大量的盜賊和小偷見勢不妙,被抓了一批殺了一批之後,剩下的紛紛潛逃或者偃旗息鼓,城內的治安狀況大為改善,而此時接近春收時分,竇建德派出軍隊協助農戶進行搶收,糧食一收上來之後,太原城的糧價應聲下跌。

  等到劉志跟方天行兩人進城的時候,城中的局勢已經恢復了平靜了,雖然人口還沒有恢復到戰前的水平,但是在這種時期,這已經算數不錯了。

  竇建德這人不錯,體恤愛民,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對部下也賞罰分明,是一個好長官,好上司,不過他有一個很致命的缺點,那就是他的野心不夠。

  戰爭期間,大家爭權奪利,你收攏民心沒有錯,但是類似於竇建德這樣為了收買民心而延誤自己的戰爭節奏的,那就得不償失了。

  他本就佔領了河北諸郡,此時又吞並了大半個河東,按理說天下富饒的地方他已經五佔其二,地盤不少,人口也夠多,春收之後,正式大肆招兵買馬,擴軍備戰,下一刻當向南進犯洛陽,或者向西進攻關中的節奏。

  但是這家夥說河北久經戰火,民眾疲乏,不宜大肆招兵買馬,而河東新定,人心不穩,招兵買馬會引起大家的恐慌,所以沒有了動作。

  這家夥,說的一套一套的,還真有些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感覺,但是你這樣磨蹭,梟雄就當不成了,只能當陪襯了。

  本來對竇建德還有點興趣,但是看到他的這些舉措之後,劉志也就失去了想要跟他接觸的興趣了。

  不過他跟方天行兩人還是在太原城中逗留了好幾日。

  這一段時間他重點考察了太原城中的馬市。

  太原位於河東,靠近北方,因此很多突厥商人會帶著草原的特產南下與漢人做買賣,這其中草原多見的就是各種牲畜,牛、羊、馬這些東西草原很多,拿過來買也有市場,羊毛羊皮可以賣給漢人做衣服,羊肉可以賣給屠戶,而牛可以賣給農民耕種,雖然這牛不見得是水牛,但是用來種田問題不是很大,不像吐蕃的犛牛,這玩意在低海拔地帶養不好,倒不是養不活,只是不能耕田。

  而這三種牲畜之中最受歡迎的還是馬匹。

  這個時候的耕牛稀缺,牛不好養,生產率太低,一頭牛從懷孕到出生要十幾個月,等到小牛出生之後還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來照看它,而它需要一到兩年,至少一年半的時間才能夠耕田,這樣算算,一頭合格的耕牛前後需要接近三年的時間,而且存活率堪憂,所以十分的金貴。

  隋唐時期,最最富饒的關中地區都不是每家每戶有耕牛的,往往三四戶人家才有一頭耕牛,而這些牛從出生開始就會被官府登記,古代沒有牛肉吃,私自殺牛是大罪,牛養不好,養死了也有受到懲罰,即便是這些牛老死之後,也不能隨便的宰了吃,必須等到官府派人做完調查和登記之後,官府罰了錢,點頭允許之後,莊戶才能處置,所以類似於水滸傳之中一乾人豪氣雲天的說來兩斤熟牛肉,呵呵,你就等著吃官司吧!

  馬的性格狂暴,沒有耕牛溫順,力量也不如牛大,但是它們的數量比牛多,軍隊有專門的養馬場,有專人專事的去養馬,馬成型的速度也比牛來得快,而且就算是中原的馬不多,但是塞外的遊牧民族的馬匹是非常多的,所以常有突厥商人帶著大量的馬匹南下來跟漢人做生意。

  中國北方有兩種常見的馬匹,一種是河曲馬,一種是蒙古馬。

  蒙古馬之所以被稱之為蒙古馬,是因為它們分布在蒙古草原這一帶,而河曲馬顧名思義,分布在黃河凸起的這個幾字形這一帶的地區。

  兩種馬各有優缺點,蒙古馬相對來說要稍稍小一些,體型稍微矮小一些,體重也比較輕,這種馬生長在北方,靠近西伯利亞地帶,那裡氣溫低,天氣冷,所以這種馬的耐力很好,而且不畏嚴寒,但是它的爆發力不足,負重較輕,所以後世的蒙古騎兵大多都是輕騎兵,很少見到全副鎧甲的重裝騎兵,因為蒙古馬帶不動。

  至於河曲馬,這種馬體格相較於蒙古馬來說更大一些,也更重一些,它的性情比較溫順,負重能力稍強一些,但是耐力和耐寒性不如蒙古馬,因為河曲地帶靠近中原,所以河曲馬一直以來都是中原王朝騎兵的主要構成。

  在漢代的時候,張騫出使西域,曾經看中了大宛國的一種寶馬,這種寶馬在高速奔跑的時候會流出像血液一樣的汗液,所以被稱為汗血寶馬,後來漢朝從大宛國引進了一批這樣的寶馬,不過很遺憾,引進的馬匹數量不多,而且大部分都是被閹割的,很顯然,大宛國也不希望強大的漢朝能夠將這種馬匹的規模擴大,因為那樣的話,得到優良馬匹的漢朝騎兵未免太過於恐怖了一些。

  大宛馬也就是汗血寶馬在引入中原之後,因為數量稀少,所以便嘗試著跟其他馬種雜交,於是久而久之便逐漸的退化最後消失了,這種馬匹的體格更大,比蒙古馬要高大的多,而且爆發力和耐力都很強悍,速度也比蒙古馬快得多,是重裝騎兵的最理想的馬種。

  自從隋朝內部出現了叛亂之後,北方的突厥人就一直蠢蠢欲動,之前那一次進犯中原,雖然被裴矩和屈突通帶兵擊敗,但是他們的實力損失並不算是很多,而此時春收過後,草原上真是戰馬長膘的時候,經過了一個冬天的艱苦折磨之後,這個時候的戰馬和其他牲畜都骨瘦如柴,也不適合作戰,但是突厥人肯定是不會死心的,所以一定會在這一段時間好好的打探中原的情況,為下半年的作戰行動做鋪墊。

  而馬市之中,戰馬數量的多寡也就能夠反應這一點。

  北方突厥人的部落距離中原畢竟路途遙遠,所以很多時候這些馬販子並不敢攜帶太多的馬匹,尤其是這年頭各地烽火狼煙,遍地都是造反的隊伍,一個不小心在路上就被人給劫了那真是賠到姥姥家了。

  所以自從中原動亂了之後,前來販馬的馬販子就少了不少,而最多的時候是裴矩率領隋軍擊敗突厥大軍的哪一次,因為大量的戰馬被繳獲,所以市場上一時間出現了不好的優良馬匹,大家都心知肚明,那是軍隊消化不了的戰馬,被用來換錢了,所以大家也很肯買帳,強大的購買力很快就將那一批戰馬給消化掉了。

  而此時北方沒有戰事,自然也就沒有戰馬流入市場,而馬販子牽來的馬匹大多都是突厥各個部族挑選戰馬挑選剩下的,矮子裡面選將軍,雖然也有幾個能夠入眼,但是品質畢竟是要差了一些,所以馬市裡面的人不是很多。

  剩下的這些馬匹大多都是被莊戶買回去當做耕馬使用的,耕馬也叫做挽馬,既可以耕田,也可以拉車,只是北方的這些馬不太好養活,不必專門的挽馬,所以一般用不了幾年就會死去。

  因此馬市上的馬匹價格都不高,一般的馬匹定價都在一貫以內,隋朝的一貫錢是一千個銅板,一個銅板差不多相當於後世的2-3塊錢,一貫錢差不多是2000-3000塊,相比於後世購買一輛代步車或者是農具車,這個價格無疑是很低的。

  劉志不太會挑馬,有人說看馬要看它的牙口,牙口不好的馬不要養活,使不出大力,也就沒有什麽價值,也有人說看馬要看它的腳掌,腳掌太軟的馬同樣做不了事情,就算是有一副好牙口,那也只是光吃不做,同樣沒有什麽用。

  這些劉志不太懂,方行天一個初出茅廬的小子,當然也不知道,兩人在馬市裡面逛來逛去,倒不像是在買馬,而是在看這馬市的規模,和馬市裡面馬匹的數量。

  “1、2、3、4·····”

  劉志皺著眉頭數了半天,被方行天逮著說了一句話,搞得忘記了自己數到哪裡了,於是瞪了他一眼,只能從頭開始數起。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