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伐明》第26章 賞罰
  第26章 賞罰
  楊四寶酣暢淋漓的大吃著劉宣送來的牛肉,將三斤多牛肉吃了下去還不滿足,又足足喝了五六碗稀飯,才感覺到滿意,他拍了拍自己的肚子,自言自語的說道:“連續餓了幾日,今日才難得痛快一回,免得做一個餓死鬼。”

  楊四寶的飯量,讓一旁照顧的楊守義也大大的驚奇。

  楊守義看了看愜意的楊四寶一眼,開口說道:“我們這裡紀律嚴明,這些牛肉,還是劉頭領從口中省下來的,準備送給李先生當做聘禮,這次全被你這憨貨一頓吃掉了。”

  楊四寶嘿嘿一笑答道:“看你們頭領表現就知道,應該是想要我們兄弟賣命,既然這樣就不能那樣小氣,不過是吃些牛肉罷了,等我傷好之後,自然會為劉頭領出力。”

  楊四寶此人,雖然外表粗狂,其實卻是大智若愚,劉宣剛剛表現出來的熱情,內在的用意已經被他率先察覺。

  下山虎這夥兄弟,投靠劉宣已經成為定局,畢竟現在除了劉宣這裡,其他的饑民幾乎都沒有糧食,沒有了糧食,就拉不起隊伍,即使個人在勇武能戰,在這種兵荒馬亂的亂世,也不可能活得長久。

  這一個問題,楊四寶第一個已經考慮到,所以才會故意試探劉宣,看看劉宣的氣量能不能容人。

  劉宣將一些雜物處理完畢,眼見充當疑兵的李旭升等人還沒有回來匯合,心中也有些擔憂,畢竟他現在手下的人才很少,驍勇善戰,還粗通文墨的李旭升,幾乎是他的左膀右臂。

  如果這次李旭升有所閃失,那麽即便打破了董家堡,也是得不償失,其他的先不去說,就是金娘那裡也很難交代過去,李家的人可能也會有離心傾向。

  劉宣心中不由得有些憂慮,在董家堡城門外四處走動,心中急切的期盼著李旭升等人的消息。

  眼看天已經黑了,還是沒有李旭升等人的消息,劉宣心中暗暗後悔:“早知道今日,當初就不應該讓旭升將馬匹全部帶走,弄得現在連一個探路的哨馬都沒有,如果明日早上還沒有消息,那就應該多派探子,好好打探一下情況了。”

  就在劉宣心中憂慮,連飯也吃不下之際,黑暗中傳來了一陣陣馬蹄聲,劉宣心中一喜,知道應該是李旭升等人報信的探子。

  果不其然,不到片刻,就見馬上跳下來一位騎士。

  這人劉宣也認識,正是劉宣手下的親兵馬武,馬武本是馬匪強盜出身,因為長得雄壯凶狠,加上弓馬嫻熟,才被劉宣選拔為親兵。

  馬武跳下戰馬,上前幾步,劉宣連忙接過馬武手中的韁繩,將戰馬交代給一個夥軍,讓他好好喂飽,然後不等馬武開口,急切的問道:“旭升他們有沒有危險,情況到底如何,現在距離這裡還有多遠。”

  從馬武的口中,劉宣才知道李旭升這股疑兵的曲折,李旭升等人出發之時,還不到二十個騎兵,在一路之上,李旭升大張旗鼓,陸續裹挾了幾股流民,到了延長縣城之時,手下的流民已經足有三百人。

  在延長縣城前面,李旭升大擺火牛陣,擊破城中上千壯丁,收攏降兵之後,手底下更有了七百多人。

  李旭升打敗縣城的兵丁,正要假戲真做,攻打延長縣城之時,遇上了緊急回援的顧世虎,兩方一番交戰,李旭升手下的烏合之眾便被顧世虎輕易擊敗。

  所幸李旭升身手了得,射殺了顧世虎手下的幾位家丁。加上顧世虎見天色將晚,怕中了埋伏,又見解圍成功,已經是大功一件,不想節外生枝,沒有繼續追擊。

  李旭升等人才能安全逃脫。

  李旭升吃了敗仗,見官兵來援,知道攻打縣城的希望已經渺茫,於是收攏手下的潰兵兩三百人,向董家堡而來。

  沒想到半路又遇上顧世虎麾下的步卒,兩方混戰一場,所幸官軍的士氣因為欠響問題已經低落到極點,加上李旭升手裡還有二十多個騎兵,所以稍微佔了一些上風後,李旭升主動與官軍脫離了接觸,經過幾次戰鬥,李旭升的麾下流民趁夜逃走不少,如今已經只有百余人了。

  從馬武的口中知道,李旭升現在已經距離董家堡不足十裡,於是劉宣吩咐後勤營,宰殺豬養,準備好好犒勞一下李旭升等人,畢竟劉宣之所以能攻下董家堡,李旭升他們才是首功之人。

  李旭升等人趕回來時,見深夜之中,劉宣親自站在堡牆外面迎接,頓時歡聲雷動。

  李旭升打馬上前,將綁在馬上的一個白胖老人扔下馬背,開口叫道:“姐夫,我在回來的路上,發現了董老賊這個老畜生,就順手將他抓了回來。“

  劉宣將所有軍將都召集到董府之內,指了指李旭升說道:“今日我們能打進董家堡,吃一頓飽飯,首功之人,就是親兵隊的兄弟,況且他們還抓到了董老賊,為我們省去了許多麻煩,更功上加功。”

  “我劉宣當頭領,向來是賞罰分明,李旭升帶領疑兵,調開了顧世虎官軍,立下了首功,特賞賜白銀三十兩,銀碗一對,銀筷一雙,珍珠一竄,寶石一顆,肥羊一頭,蜀錦八尺。”

  “陳鐵牛脅從指揮,也有功勞,獎勵白銀十兩,蜀錦五尺。”

  “其余親兵隊充當疑兵的老兄弟,每人獎勵白銀三兩,受傷的獎勵白銀五兩,棉布五尺。”

  “攻打董家堡之戰時,先鋒哨哨長李旭中勇猛敢戰,不避生死,殺傷董家家丁三人,賞賜白銀十兩,蜀錦五尺。”

  “李旭中哨內所有兄弟,獎勵白銀一兩,麻布三尺。”

  “其他所有參加征戰的兄弟,即便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受傷的賞賜白銀二兩。”

  “另外營中宰殺肥羊兩隻,將董家窖藏的美酒全部找出來,賞賜美酒百斤,大家好好吃上一頓,一醉方休,值哨的兄弟,將他們那份羊肉美酒留下,讓他們明日食用。”

  劉宣將應該賞賜的東西全部賞賜下去,然後將下山虎等骨乾一起叫來,眾人大呼小叫,這一夜喝的酩酊大醉。

  所幸劉宣酒量很大,才沒有喝醉出了洋相,等第二天一早,劉宣照常清晨起來,帶頭操練隊伍。

  等早操完畢,劉宣就將昨日幾個違反軍紀的士兵全部押上來,這些士兵知道情況不好,紛紛哭號哀求不止,希望劉宣看在他們昨日奮勇作戰之上,饒他們一條小命。

  這些士兵,幾乎都是官軍兵變的亂兵,在官軍之中,除了戚家軍等少數軍隊外,紀律一向非常松散,哪怕是明末最勇武善戰的四川白杆兵,軍紀方面也非常不好。⑴
  顧世虎軍中的士兵,因為長時間欠響,在縣城中就吃拿卡要,軍紀自然也好不到哪裡去。

  劉宣見這些士兵不停地哀求,心中狠狠地下定了決心,高聲訓斥道:“昨日我早已經說過,誰敢違反軍紀,一律從嚴處置,你們將我的話當做耳旁風,剛剛攻入堡內,就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今日我正要嚴明軍紀,以儆效尤。”

  “凡是昨日殺傷無辜,欺凌婦女之人,全部拉出去砍頭。腦袋掛在營門之外,三日之後,與屍身一並埋葬。”

  “搶掠錢財,沒有人命在身的士卒,每人杖責三十棍,帶上枷鎖,在營門之外罰站三日,傷好之後逐出戰兵營。”

  劉宣處理了這些違反軍紀的士兵,然後在堡牆上張貼招兵告示,開倉放糧,搭建粥棚,招兵買馬。

  如今的陝北,遍地都是沒有飯吃的饑民,劉宣剛剛搭好粥棚,就有不少附近的饑民蜂擁而來,這些沒有飯吃的饑民,現在已經一無所有,只有一條爛命,為了吃一口飽飯,並不害怕造反殺頭,紛紛加入劉宣的軍中。

  劉宣施粥三日,就召集了上千青壯,對於這些前來投靠的饑民,劉宣優先招收了一些有親族拖累之人,這些身邊有家有口之人,遠比一些光棍青壯遵守紀律,好管理得多。

  這了幾天時間,下山虎等人也徹底下定了決心,一起投靠在劉宣麾下,下山虎以前的舊部,除了身體殘缺之人外,現在還有八十六人,劉宣也一並交給他統帶。

  短短的三天時間,加上老弱婦孺,劉宣麾下就有了士兵一千三百多名,老弱婦孺上千人,以劉宣現在的糧草情況,也僅僅能支撐三四個月。

  在這幾日大招饑民中,劉宣還優先召集了不少工匠,除了鐵匠,木匠,瓦匠之外,還有一些篾匠,銅匠,裁縫。

  劉宣將這些匠戶,全部編成一營,起名叫匠戶營,交給李昭雲親自管理,可惜這些工匠,只是民間普通的工匠,只能為劉宣打造一些質量不好的大刀長矛,至於三眼銃,一窩蜂火箭這類,幾乎完全不懂,更不要說現在官軍中最先進的鳥銃了。

  鳥銃這種武器,現在只有廣東福建一帶的工匠打造的最好,北方的工匠,不僅數量較少,手藝就差了許多,至於延長這個陝北小縣,除了顧世虎軍中可能有一兩個能夠打造鳥銃的工匠,別的地方幾乎很難尋覓了。

  見沒有召集到能夠打造火銃的工匠,劉宣心中也無奈的長歎了一口氣,隻好將打造火器部隊的念頭暫時壓下,優先考慮符合實際情況的編制。

  注釋⑴:明史列傳第一百五十九
  敦吉固請與石砫都司秦邦屏先渡河,營橋北,仲揆、策及副將戚金、參將張名世統浙兵三千營橋南。邦屏結陣未就,大清兵來攻,卻複前者三,諸軍遂敗。敦吉、邦屏及參將吳文傑、守備雷安民等皆死。他將走入浙兵營,被圍數匝。副將硃萬良、薑弼不救,及圍急始前,一戰即敗走。大清兵盡銳攻浙營。營中用火器,多殺傷。火藥盡,短兵接,遂大潰。策先戰死,仲揆將奔,金止之,乃還兵鬥。力盡矢竭,揮刀殺十七人。大清兵萬矢齊發,仲揆與金、名世及都司袁見龍、鄧起龍等並死焉。萬良既遁,經略將斬之,乞勩罪自效。及遼陽被攻,果陷陣死。

  從上面之話來看,白杆兵在野戰中連續三次擊敗八旗軍,領軍的大將周敦吉,秦邦屏,吳文傑,雷安民全部戰死,在其他軍官帶領下,退入浙兵營中,繼續與八旗軍戰鬥,直到全軍覆沒。

  這一仗,**哈赤雖然取勝,卻損失了雅巴海,布哈,孫扎欽,巴彥,雅木布裡,西爾泰,郎格,敦布達哈,木布,祿汪格等九員戰將。

  尤其是紅甲喇軍、白旗軍、連**哈赤最精銳的黃旗軍都曾在堅強的川軍面前敗下陣來。八旗軍死傷六千,幾乎是起兵以來傷亡最慘重的一仗,被稱為遼左用兵以來第一血戰。

  其實明末自從戚繼光,李成梁之後,就以秦良玉土司白杆兵最為精銳,在白杆兵中因為土兵與土官間存在依附關系,土官敢戰,則兵敢戰,反之則不然。

  渾河之戰後,遼陽仍有各處土兵萬余人,但主官多死,已是中下之駟,到了崇禎年間,秦良玉已經老邁,秦邦屏,秦民屏等良將已經全部戰死,白杆兵也有了暮氣,雖然人數增多,但是戰鬥力已經大大下降了。

  即便如此,秦良玉還帶領著白杆兵打了四城之戰,擊敗阿敏,以後還能多次擊敗農民軍。

  自從渾河之戰,白杆兵精華與戚家軍余脈被八旗兵一網打盡之後,明朝徹底失去了能與八旗兵野戰的軍隊,從此之後,隻留下關寧兵這種隻敢守城的部隊,再也不敢與八旗軍打野戰了。

  白杆兵雖然英勇能戰,但是軍紀卻不算很好,常常騷亂地方,薩爾滸戰敗後,仍有許多官員反對調白杆兵,鼓吹鑄炮對付建州的黃克纘就是一位。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