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伐明》第14章 流民
  第14章 流民
  一般來說,流民團夥,都是同鄉親族,在長途跋涉,缺少糧食的情況之下,往往是青壯較多,也更容易存活。

  這一夥流民,居然以老弱婦孺為多,說明應該剛剛離開家鄉不久,老弱還沒有大的損失。

  在天啟朝末年,陝北已經出現了流民潮,附近的山西巡撫耿如杞懼怕流民進入山西生亂,在山西各處渡口設立關卡,禁止流民進入山西,所以被逼無奈的流民只能在陝北流動,最後糧盡而死。

  這一夥流民,見劉宣一行人數不多,只有七八個男丁,四個婦孺,但是卻趕著二十多頭大牲畜,牛馬上馱著不少麻袋,看上去應該是糧食,頓時兩眼放光,心生歹念,眾多流民一擁而上,就要上前搶奪。

  流民出來,除了乞討之外,為了生存,常常淪為強盜,在面對弱小之時,更會如此。

  面對蜂擁而上的流民,劉宣攔住了正要張弓搭箭的李旭升,開口說道:“流民為了活命,不得不如此,還是不要下狠手,留些余地吧。”

  李旭升點了點頭,與李家三兄弟紛紛射出羽箭,只見李旭升羽箭正中一位青壯的發簪,嚇的這位流民趴倒在地,不住的嚎啕大哭起來。

  這夥流民頭領走進一看,只見劉宣三人身穿官軍才有的甲胄,手中拿著都是軍中利器,看穿戴不像官軍,應該是非常凶狠的盜匪,頓時不敢上前。

  李旭升三兄弟連續射出三輪羽箭,射中了三四位青壯,這夥流民見劉宣等人如此凶狠,頓時不敢造次,紛紛跪倒在地,祈求活命。

  劉宣不想殺傷這些可憐之人,擺了擺手,趕著牲畜,就要向遠處走去,這夥流民見劉宣心軟,竟然不依不饒的跟在劉宣一行的後面。

  劉宣等人行了五裡,見這些流民還跟在後面,李旭升年少氣盛,心中頓時有些惱怒,就要騎上戰馬,驅趕流民。

  劉宣拉住李旭升的手,反而對著李昭雲說道:“李叔,如今這陝北之地,恐怕馬上就會有大亂之象,唐末黃巢之禍已近在眼前,這個時候,只有人多團結才能自保,僅僅依靠我們幾人,又能闖出什麽名堂來,不如將這夥流民招入麾下,以後再做打算。”

  李昭雲這幾天對劉宣已經非常佩服,劉宣不僅勇武敢戰,見識不凡,而且還有一顆仁心,對於這些饑民百姓也非常同情,再加上劉宣與他們一家一樣的逃犯身份,李昭雲已經存了招劉宣為女婿的打算。

  李昭雲見劉宣滿臉真誠,長歎了一口氣說道:“劉賢侄說的也很有道理,但是我們糧食不多,只有十八石,兩千來斤,如果加上這一百多流民,只怕僅僅能夠吃半個多月。”

  “況且這些流民老弱居多,都是白吃糧食的無用之人,也確實有些不合算,現在饑民遍地,不如招上二十個青壯,這樣更合算一些。”

  劉宣搖了搖頭說道:“李叔,我們現在人少,只有五個壯丁,余下的都是婦孺,如果隻招青壯,恐怕馬上就有頭重腳輕,內外失衡的麻煩。”

  “這一夥流民,應該是剛出來不久,流民之中的惡習還沒有多少,基本上算是淳樸的百姓,再加上有親人婦孺在旁,應該比較好控制,這種機會,還是比較少見的。”

  “至於糧食,我們以後再想辦法,如果先拉出了隊伍,不管以後落草為匪,還是招安為官,都算是一條出路。”

  李昭雲見劉宣態度堅決,加上劉宣的講話也有些道理,畢竟現在稍微明智的人,都知道陝北大亂在即,以後到底如何雖然不算清楚,但是手裡面有隊伍,總應該安全一些。⑴
  “現在我們這些人中,以劉賢侄最精明能乾,見識過人,做事富有遠見,如果拉起隊伍,必須要一個領頭之人,這個領頭之人,也一定要能力最強的劉賢侄擔任,不過劉賢侄與我家非親非故,將身家性命全部交給他也稍微有些不放心,看來金娘的婚事要馬上提一提了。”

  李昭雲心中暗暗想了片刻,於是點了點頭說道:“既然決定招人起兵,我們這夥人,總要有一個頭領,不然亂糟糟的都拿主意,只怕以後會有麻煩,劉賢侄精明果斷,今日既然要拉出隊伍,這個頭領是非你莫屬了。”

  劉宣盡管也想當這個頭領,但是現在這夥人中的主力卻是李家父子,於是委婉的說道:“李叔經驗豐富,德高望重,這個頭領還是你當最好,指揮行動也比較方便。”

  李昭雲聽出了劉宣的話外之音,嚴肅的對幾個兒子說道:“今日大家選劉賢侄做頭領,日後就要聽從他的號令,如果不遵守號令,就練不成一支紀律嚴明的隊伍,如果沒有嚴明的軍紀,我們這支隊伍也不會有什麽前途。”

  “如果你們兄弟三人日後違抗命令,盡管劉賢侄礙於情面不會追究,但是我雖然是你們的父親,卻絕不寬恕你們的罪過。”

  見李旭中臉上欲言又止,看來有些不情願,李昭雲狠狠地瞪了李旭中一眼,開口說道:“這個頭領,也不是容易乾的,不僅要弄到糧食,還需要操練行伍,照顧老幼,更要戰勝官軍的追捕,旭中你要能做到面面俱到,這個頭領就由你來乾。”

  李旭中嘴巴張了張,也不敢打這個包票,於是勉為其難點了點頭,算是答應下來。

  李昭雲心裡想道:“金娘身材太過高大,還長著一對難看的天足,而劉賢侄皮膚白皙,面目硬朗,相貌堂堂,一看就知道出自富貴人家,也不知道劉賢侄能不能看上金娘,如果劉賢侄一旦拒絕,自己也有些下不來台。”

  李昭雲仔細端詳了片刻,還是決定趁熱打鐵,將這件事先提一提,看看劉宣的意思。

  李昭雲轉過了頭,對著劉宣說道:“劉賢侄,我這人向來不說虛話,你與我們李家非親非故,將這全家性命都賣給你,老叔我也有些不放心。”

  “我家金娘年紀不小,早已到了出閣的年紀,只是因為受我的拖累,才沒有婚配,我們雖然相識時間短暫,但是卻頗為投緣,在我看來,你們二人倒是天做地合的一對。”

  劉宣聽見這話,臉上頓時一喜,自從穿越過來之後,這兩日雖然緊張忙碌,遇到過數次危險,但是卻遠遠比上一世更加刺激,更加熱血。

  劉宣上一世限於出身,只能在不入流的江湖中打滾,哪怕有些出息,對於上流人士來說也是不入流的小人物,他的後台候副市長倒台之後,劉宣就只能亡命天涯,遠逃外國。

  劉宣本來就是一個野心很大之人,對於穿越到這個世界,劉宣心中也自認為是天命所歸之人,所以他才會膽子特別大,每次爭鬥,都會奮勇爭先。

  正是因為劉宣每戰必先,加上他的遠見卓識,精明幹練,才讓李昭雲非常敬佩,自認為能力遠比不上劉宣。

  李昭雲認為劉宣一定能成為英雄豪傑,必能乾出一番事業,才起了賭徒的心裡,將寶壓在劉宣身上。

  “對於自己這個僅僅認識不到三天的人,李家眾人只怕也有些不放心,李昭雲才起了聯姻招婿的念頭,一旦與李家結親,到時候成了一家人,自己的地位也會更加穩固。”

  況且在劉宣看來,李金娘相貌出眾,身材高挑,比上一世的幾位情人還要美貌,況且李金娘心地善良,善解人意,還長著一雙這個時代少見的天足,這一切都令劉宣非常滿意。

  劉宣面帶喜色,開口答道:“李叔,在下雖然年齡較大,因為連續為父母守孝,還沒有結親,雖然早年間定下一門親事,但是後來因為家中出了變故,早已經物是人非,對於金娘,在下確實非常滿意,只是不知道金娘願不願意。”

  李昭雲見劉宣滿臉喜色,一口答應,心中頓時放下心來。

  李昭雲哈哈大笑了幾聲,開口答道:“自古以來,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裡有女兒家自己做主的道理。”

  劉宣搖了搖頭,滿臉嚴肅的說道:“我對金娘視若姐妹,如果她心中不願,我也不會強求,反而一定會為她尋找一個自己滿意的夫婿。”

  李昭雲見劉宣滿臉嚴肅,不像說笑,也不理解劉宣這種現代尊重女性的想法,於是策馬揚鞭,向女眷方向奔去。

  李昭雲勒住戰馬,走到金娘前面,開口說道:“金娘,爹爹為你尋了一個夫婿,就是前面那位劉賢侄,不知道你意下如何,心中願不願意。”

  李昭雲見金娘滿臉通紅,仿佛不知道怎麽回話,畢竟少女還沒有成親,對於男女之間的話題有些羞澀。

  李昭雲不想多做糾纏,決定把話挑明,於是接著說道:“你小時候性子倔強,一給你纏足,你就哭鬧不休,爹娘小時候過於疼愛你,本打算等你長大一些再纏足,沒想到出了禍事,隻好慌亂逃亡塞外,你也長成了一對難看的天足。”

  “況且爹爹成為朝廷欽犯,只能四處逃亡,尋常的良家子弟,只怕也不會娶一個欽犯子女。”

  “劉賢侄皮膚白淨,身材魁梧,一看就是出自富貴人家,只是現在遭了大難,況且劉賢侄精明能乾,相貌俊朗,正是你的如意郎君。”

  金娘臉上露出一片片紅暈,低聲的答道:“兒的婚事,一切都交給爹爹做主。”

  李昭雲哈哈一笑道:“既然如此,如果金娘沒有意見,那麽爹爹就做一回主。”

  注釋⑴在崇禎元年之時,王嘉胤已經匯合王二實力大增,王左掛麾下更有萬騎,割據青泥堡,王大梁,點燈子也紛紛起兵,高迎祥也開始嶄露頭角。

  這一年不僅陝北農民起義,九邊重鎮也連續鬧餉,七月二十薊鎮兵變,七月二十五寧遠兵變,十二月二十五固原兵變,這次鬧得最大,亂兵搶掠府庫,大略涇陽,富平等三縣,執遊擊李英。

  三邊總督急調延綏鎮兵鎮壓亂兵,才平息了兵變,但是亂兵紛紛加入農民軍,使農民軍的實力大增。

  從這一年來看,明王朝已經有了大亂之象,其實在萬歷朝,就有不少官員看出這種情況,安州知州張遂還向朝廷上書了奏折《興除議》,提醒朝廷小心大規模農民起義天上掉餡餅的好活動,炫酷手機等你拿!關注起~點/中文網公眾號(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眾號-輸入qdread即可),馬上參加!人人有獎,現在立刻關注qdread微信公眾號!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