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伐明》第10章 馬頭嶺
  第10章 馬頭嶺

  在金銀銅鐵四種金屬中,銀的熔點最低,還不足一千度,大約是九百五十度左右,鐵的熔點最高,超過一千五百度。

  所以劉宣輕易的使用鐵鍋,將四個銀元寶融化成五六個小的銀餅子,因為融化工具不方便,還損耗了一二兩白銀,讓觀看的李昭雲連聲歎息。

  就在劉宣忙著融化了白銀之時,李昭雲等人也不閑著,牽著騾馬,讓牲畜吃了些青草。

  等劉宣將白銀融化完畢,李昭雲叫過劉宣,開口說道:“因為事發匆忙,大夥兒帶出來的糧食很少,不僅人不夠吃,就連畜生吃的飼料也沒有。”

  “現在已經快到深秋,馬上就是天寒地凍的時候,如果沒有粗糧,隻喂牧草,恐怕著幾匹騾馬很難存活,尤其是那兩匹河曲馬,是經過訓練的真正戰馬,比起騾子,非常嬌貴,必須小心照料。”

  劉宣點了點頭,開口答道:“今日不知道縣城的官軍有沒有出發,如果進入縣城碰見董鄉紳,恐怕會羊入虎口,不如先打探清楚,再作打算。”

  李昭雲也不敢冒險,於是答應了郭雲的意見。

  兩人一個稱得上見多識廣,精明能乾,一個更是生活在信息爆炸的二十一世紀,二人一路上相談甚歡,天文地理,朝政時局,到各地的民俗風味,仿佛無話不說的至交好友,看上去盡然十分投緣。

  等李家三子將騾馬等畜生喂飽,劉宣才開口說道:“現在天下已經有大亂之象,尤其是陝北之地,已經顯露出了征兆,今年七月,白水饑民王二召集饑民抗稅,打死知縣張耀彩,將澄城縣搶的一乾二淨,現在,王二應該已經與陝北積年盜賊王嘉胤匯合。”

  “王嘉胤本是府谷人,那裡是真正的邊城塞外,蒙漢雜居,民風彪悍,王嘉胤落草多年,非常狡猾,在官兵連年征剿中,也沒有大的損傷,如今匯合了王二率領的白水饑民,實力已經大增,在加上陝北這個情況,只怕黃巢,劉福通之禍就在眼前了。”

  “在兵荒馬亂的年月,我們的先人一向是進山避難,不知道附近有沒有什麽險要的山嶺,能讓我們有一個容身之處。”

  李昭雲仔細想了想了,開口說道:“我本是朝廷欽犯,故鄉也不再這裡,我家逃亡在這裡,也不過一年時間,對這裡的地形地貌,並不算非常熟悉,只能算是大致的了解。”

  “附近三十裡,雖然到處都是荒山溝壑,但是不是地方狹小難以生存,就是缺少水源,只有西面的馬頭山,山高林密,是一個容身之處,況且那裡是董家河下遊,並不缺水源,我們在那裡生存也會方便一些。”

  劉宣對於這個時期的地理環境一頭霧水,況且哪怕是在上一世,對於延長縣的鄉下,他也並不熟悉,還比不上李昭雲等人。

  因為人生地不熟,於是劉宣同意了李昭雲的意見,點了點頭說道;“那就先去縣城買糧食,再去馬頭嶺看看。”

  兩人商議已定,見沒什麽明顯的漏洞,才趕著牛羊,向縣城的路上走去,其中李旭升騎上河曲馬,為大家充當哨探。

  李旭升幾乎算是生長在馬背上,從小在塞外草原長大,馬術過人,遠不是劉宣這個半吊子可比。

  所以劉宣就物盡其用,將自己騎的兩匹河曲馬讓給了李旭升,充當探馬,至於劉宣自己,自然不好意思與婦孺搶騾子騎,隻好弄了一頭老黃牛,充當自己的新坐騎。

  騎牛自然比不上騎馬舒服,所幸這頭老黃牛性子非常好,不亂發脾氣,劉宣才沒有弄出亂子。

  這一次從董家堡出來,劉宣一共帶走了兩匹馬,七匹騾子,十一頭牛,除了受傷的一匹騾子,劉宣將董家所有的大牲畜,都搜刮一空。

  李旭升這個斥候相當的合格,這一路上,他留下了各種記號,劉宣等人也沒有遇到任何意外情況。

  就在劉宣等人趕往縣城之際,今日清晨,董家族長董述帶著十來個族人,連夜奔行了二十多裡,直到清晨才趕到縣城,一進縣城,董述就直奔縣衙,找到了正在床上睡覺的縣令張雲柯。

  張雲柯舉人出身,在明朝中期之後,只有考中二甲進士,在官場上才有作為,張雲柯連續落榜多年,直到中年之後,才好不容易補了個缺,經過多年輾轉,才熬成七品縣令。

  在張雲柯上任之前,自然也做好了準備,像《紅樓夢》中賈雨村一樣,也準備了自己的護官符。

  在延長縣中,董家族長董述算是最不能得罪之人,董述的嫡親侄兒董文生已經是四品京官,位居大理寺左少卿,地位顯赫,哪怕是三品的陝西布政使,只怕也稍有不如。

  在整個明朝官場中,京官地位高貴,地位遠遠超過地方官員,京官外調地方,通常都會越級提拔。

  如果董文生外調地方,已經可以出任一省巡撫,哪怕情況再差,也是一省布政使,這樣的朝廷顯貴,張雲柯這個沒有老師提攜,沒有同年相助的縣官,哪啦敢稍微怠慢。

  盡管張雲柯被擾了清夢,心中也有些厭煩,但是當看到董述之後,卻不敢有絲毫怠慢,張雲柯慌忙穿起衣服,快步走向董述,連連拱手,開口說道:“原來是董鄉紳,本縣昨日公務繁忙,睡的有些晚,今日勞董鄉紳等候,失禮之處,還請不要怪罪。”

  董文生雖然官大,但是董述卻沒有功名,連一個秀才也不是,之所以被縣令大人稱呼一聲董鄉紳,也是因為生了一個好侄兒的緣故。

  董述也不敢過於托大,開口說道:“好叫縣令得知,昨夜一股賊寇深夜而至,打破了我家的堡塢,流賊凶殘成性,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為了滿寨百姓,還請縣令大人馬上出兵,在下也修書一封,決定通知文生侄兒,將家中的大禍轉告一番。”

  張雲柯聽到這裡,‘啊’的一聲,失手打碎了手中的茶盞,這一套茶具本來是張雲柯心愛之物,現在卻哪裡能顧得上,張雲柯心中痛叫一聲:“大禍臨頭矣。”

  聽到這個噩耗,張雲柯心中頓時沒了主意,還是後面的袁師爺反應迅速,連忙攔住了董述,開口說道:“董老爺且慢,董老爺此信一寫,只怕朝廷也會震動,當時候弄得滿朝風雨,整個延綏,陝西的官場都會有所震動。”

  “不如讓我家老爺命令顧守備馬上發兵,奪回董家堡,到時候一切風平浪靜,董老爺的恩德,我家老爺也一定銘記於心。”

  張雲柯懼怕董文生知道本縣出了民變,饑民攻破大寨,斬殺高官的親眷,在朝廷看來,也是少有的大事,朝廷一旦追究,張雲柯只怕馬上就會丟官罷職。

  張雲柯匆匆叫來延長縣守備顧世虎,嘴裡劈裡啪啦的訓斥了一番,嚴令顧世虎馬上出兵,剿滅董家堡賊寇。

  顧世虎本是正五品千戶,延長縣守備,但是被七品縣令張雲柯仿佛訓斥奴仆一般責罵,這樣的景象在明朝中後期之後非常正常。

  在明朝中期之後,文貴武賤的情況也越來越嚴重,七品縣令的地位遠遠高於五品的武官,袁崇煥擅殺毛文龍,也正是在這種環境之下,所以軍將士卒都不敢有絲毫怨言。

  張雲柯大聲呵斥,嚇的顧世虎慌亂跪倒在地上,連續磕了幾個響頭,將額頭都磕出血來,張雲柯見顧世虎狼狽不堪,心中的怒氣也稍微消散了一些,況且一會兒還需要顧世虎出力,也不能過於苛待。

  張雲柯交代了顧世虎幾句,與董述坐上小轎,隨著顧世虎大軍,從延長縣城出來。

  延長縣城以前有延長所,應該有一千一百二十個士兵,但是明末衛所制度敗壞,幾乎名存實亡,衛所的軍田也早已經被世襲的軍官,附近的官紳侵佔,衛所的士兵成為世代的奴隸,紛紛四處逃散。

  現在延長縣的士兵都是募集而來,歸榆林鎮延安參將管轄,顧世虎正是延安參將麾下的守備,麾下共有員額一千二百人。

  實際情況,因為文官克扣軍餉,再加上武將吃空餉,整個延長守備軍,只有官兵七百余人,另外顧世虎麾下還有五十個家丁,這才是延長縣守備軍中正真的精銳。

  顧世虎整頓隊伍,向董家堡行軍之時,李旭升騎著戰馬,背上挎著弓箭,腰中掛著雁翎刀,一路上輕輕哼著小曲,臉上充滿愉快得意之色。

  李旭升在草原出生,性格崇尚自由狂野,在董家堡中,他只能壓著性子,為人當牛做馬,心中早已經忍耐不住,只是顧忌父母親人,才勉強熬日子罷了。

  如今出了董家堡,李旭升仿佛虎入深山,龍歸大海,他稍微露了一手過人的本事,劉宣就將好馬讓給了他,這更讓李旭升心中得意,此事過後,李旭升對劉宣也有了幾分好臉色,原諒了劉宣燒毀房屋的莽撞。

  就在李旭升優哉遊哉之際,十裡之外突然傳來一陣煙塵,煙塵的方向正是延長縣城方向,李旭升勒住戰馬,爬到高崗之上仔細觀察了一番,決定進入前面仔細查看。

  李旭升人小膽大,小心的騎著戰馬,撕下了身上的外套,包在馬蹄之上,踏著踮步,小心的朝著煙塵方向而去。

  與此同時,對面明軍的斥候也紛紛出動,盡管剛剛離開城門,距離延長縣還不足五裡,但是明軍的指揮官顧世虎比較謹慎,還是派出了斥候,開展了戰場遮蔽。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