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不晚剛剛好》第191章 好還是不好
  第191章 好還是不好

  大年初七。

  楊昕玥一家到大姨家參加她的喬遷宴。

  她大姨村裡和附近幾個村在幾年前被政.府征用,整個村裡都從老村搬了出來,在楊昕玥家不遠,辦了安置區,政.府給他們每家每戶蓋了兩層或三層的農村小別墅,精裝交付,給她們住。

  離楊昕玥家開車不到十分鍾。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就陸續有人搬了進去。

  一排一排的小別墅,劃出了各種功能區,連商業鋪子,集市,和學校都有。

  家家門前都有綠化,有植株,水泥路相連。

  每家每戶,都通燃氣,統一裝了燃氣灶,抽油煙機,浴室有熱水器,有花灑。

  露天陽台都貼心砌了花壇,裝了晾衣架。

  幾個村規劃到一起,一大塊地方,一排一排的,看著就很是排面。

  有些人家自然是歡喜異常。

  因為憑他們自己的努力住不上這樣有現代設施的房子。

  這部分人一交房就歡歡喜喜的搬進去了。

  當然也有像楊昕玥大姨家這樣,不是很歡喜,拖到最後一刻才搬進來的。

  當了一輩子農民,忽然就住上小別墅了,離家裡的田地也遠了,也沒地方養雞養鴨養豬了,屋前屋後也沒地方種些小菜了。

  看看哪哪都不對勁。

  乾農活用的鋤頭鏟子農具……家裡找遍屋裡屋外都找不到地方放。

  放哪都覺得不對勁。

  屋裡明明也夠住,政.府是按人頭分的房間和戶型。

  一個人分25平,大姨家六口人,分了六個房間,要的是三層樓。家裡三四口人的,是兩層樓。

  所以房間都夠住,但除掉公攤面積,房間和客廳都不太大,放了家具,就基本沒地方了。

  農村人家裡一個筐都舍不得丟。所以楊昕玥到了她大姨家,看到她大姨家的陽台上堆滿了各種東西。

  各種農具、曬席、各種大小的壇壇罐罐……

  房間放不下,把陽台擠堆得滿滿當當。

  她大姨以前愛在家裡養雞,每年都養上幾十隻雞,逢年過節孩子們回來殺上一隻兩隻,一家人歡歡喜喜吃上一頓。

  像楊昕玥家鄉這邊無雞不成宴,從過年頭幾天開始,到元宵結束,家裡是幾乎天天殺雞的。

  這忽然沒地方養雞了,渾身都不對勁。

  以前在村裡,家家都圈個大院子,屋前屋外種上一兩棵果樹,給家裡的孩子甜甜嘴。

  院裡院外也會種上一兩分地,種些青菜,蔥薑蒜辣椒之類的家常菜,什麽時候要用,立時就能拔上一兩棵。

  這忽然種了一輩子地,屋前屋後,忽然沒田土了。

  吃根青菜都要花錢買了。

  就哪哪都不習慣。

  像她大姨這種閑不住的,不得不借她舅的地方圈個雞圈,養上幾隻雞。

  然後每天騎上小摩托車到離家已有很長一段距離的地裡種些家常菜,打理莊稼。

  勤快的人家大都這麽乾。

  家家買個摩托車助動車下地用。

  走路到地裡比以前遠多了。要挑一擔東西,那能走到你喘不來氣,年紀大的真吃不消。。

  不勤快的人家自搬到小別墅之後,基本連地都不要了,住了小別墅,搞不好,漸漸的農民身份也不想要了。

  天天頂著大太陽,要到老遠的地裡翻田土打理莊稼,走路又遠,還要買摩托車助動車,而且老一輩的人還不一定能學會。

  所以有很多人家,拿到征地賠償款,地也不要了,家家買了小四輪,天天到菜市場買菜買肉,天天開車到城裡喝茶吃飯,跟人吹牛聊天,兜裡剩那點征地賠償錢就天天琢磨著做點什麽生意。

  但農村人,長久以來的思維模式都已定型,做生意又哪是那麽容易的。

  如果生意做不成,田地也荒了,這一輩下一輩的要怎麽生活?

  腦子靈光的還好,腦子不靈光的要怎麽過活?

  有些不會算計的人家,可能勞苦了一輩子都沒見過這麽多錢,拿了錢小年輕們都跑去學車,都爭著搶著買了小轎車。村裡鎮裡比著開,四處開著車互飆到處浪,呼朋喚友。

  家裡的女人又是買首飾,又是到處購物,到處旅遊,那點子賠償款很快就見底了。

  地不種了,家裡吃根青菜吃斤大米都要花錢買了。

  楊昕玥也說不上搬遷對他們是好是壞。

  但她覺得人啊還是得勤快些,還要腦子跟得上,會算計,才能越過越好。

  像她大姨這種,楊昕玥覺得應該是能把日子過好的。

  她大姨家裡現在住的房子,政.府給的,將來修繕也是政府的事,就幾乎不用為房子發愁了。

  楊昕玥家鄉這邊,靠海邊,幾乎年年有幾場大的台風,有些人的房子是年年都要修的。

  她大姨家比她家離海邊更近。

  現在她大姨家房子不用操心了,而且家裡的部分田地還在,還能種些莊稼。還能在她舅那邊圈上小塊地養些家禽,種些小菜。

  天天跟她姨父騎著小摩托到她舅舅家喂雞伺弄那塊小菜地。

  然後再騎著車到原來的地裡種些家裡吃的莊稼,還按以前的習慣打理著田土。

  得的賠償有百多萬,給她表弟在深市付了首付買了房子,一家三口算是在深市能扎下腳了。她大姨手裡剩下的錢,也足夠她和姨夫養老用了。

  這麽算下來,對她大姨這種人家來說,搬遷也是個好事。

  大年初七這一天是個吉日,很多人和她姨一樣,辦喬遷宴。

  楊昕玥媽媽兄弟姐妹多,她表兄弟姐妹也多,不說別的親戚,就楊昕玥媽媽娘家的這些人,起碼都要擺上五六桌才能坐得下,還不算她姨父家的親戚。

  家裡沒地方擺桌子,就擺到樓與樓之間的過道上,大路上。

  楊昕玥發現其他人家也把宴席擺到道上的。

  家裡廚房不夠使,就在門前搭個灶搭個台子,請專門的廚師來操持。

  鄰裡鄰居的都是以前村裡的鄉親,也不會說你佔地方了,還好心地把家裡的碗筷桌椅都借出來使。

  楊昕玥走了一圈,發現這一天喬遷的還挺多。

  每個道路上都擺得滿滿當當,大家坐一起吃吃喝喝,小孩子跑來跑去,熱熱鬧鬧。

  從路的這一頭能擺到路的那一頭,一長串,像少數民族的長桌宴。

  很是壯觀。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