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宋剪紙人》第15章 鯉魚圖
  第15章 鯉魚圖

  “小僧請問,此生如何成佛?”

  真定雙手合十,恍若星子一般的雙眼定定地注視著謝緣,他期待在真仙身上得到答案。

  謝緣抬眼看著這個年輕俊朗的和尚,心中卻是在吐槽,如何成佛你不該來問我,而是應該去問你的佛祖,只有佛祖才會給你答案。

  不過,真定的問題倒是引發了謝緣的回憶,他回憶起前世一句廣為人知的話,那便是地藏王菩薩說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這句話的釋義不是說地獄空了,地藏王菩薩便可以成佛,而是在佛教中,成佛即代表滅度,滅度之後,就只會留下經教,而不會直接再度化眾生了。

  而住菩薩位,可以不入滅度,可“神力住世,盡未來劫”。

  這便是地藏王菩薩真正的大願,他甘願不證道成佛,亦要以此身度化世間。

  謝緣回憶起這些,看了真定一眼,想了想說道:“地獄不滿,誓不成佛!”

  這是他瞎胡說的,對於和尚問出這般深奧的問題,他未曾讀過佛經,未知其中教義,偶爾道聽途說,卻也是片面之解,雲裡霧裡,但並不妨礙他發揮主觀能動性。

  於是,他便結合大宋妖魔鬼物橫行的現狀以及地藏王菩薩的宏願,方得出這個答案。

  謝緣不知,這個答案,可讓面前的和尚滿意。

  真定神情一震,嘴裡喃喃自語道:“地獄不滿,誓不成佛!地獄不滿,誓不成佛!地獄不滿,誓不成佛!……”

  連連念叨,仿佛魔怔了一般。

  謝緣見此情形,頓時心中大驚,心想自己就是隨意胡說而已,便讓這和尚這麽大的反應,等著和尚正常過來,該不會訛上我吧……

  面上保持平靜之色,謝緣剛想說話,卻見那真定和尚停住念叨,面色肅然,雙手合十朝著自己作揖道:“多謝謝先生指點,小僧明白了,此等大恩,來日必報。”

  說罷,月白僧袍一轉,真定和尚念叨著“地獄不滿,誓不成佛”這句話,邁步遠去,那步子不甚大,但眨眼之間,卻是給了謝緣一個遙望的背影。

  “大師,不買紙嗎?”

  謝緣低低喊了一聲,對方的背影已消失在眼簾,臉上露出遺憾之色,呐呐道:“真是個古怪的和尚,我回答了你的問題,你這紙也不買,委實不夠厚道!”

  本以為這和尚亦是個大主顧,不成想卻是這般結果。

  謝緣搖搖頭,心道不可強求,昨日他自道士處掙了三十兩白銀,便把這些個道士和尚當成了財神爺,見了都覺著是大生意來了,心裡難免有落差。

  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

  心中釋然,謝緣拿了鑰匙,打開自家的門,開始一天的營生。

  紙鋪生意淒涼,謝緣照常拿著雞毛撣子清掃貨架上的灰,上次那位叫正陽子的道士說要一些上好的紙張,中午去安平街紙鋪進一些,順便買點肉來燒午飯。

  清掃工作完成,謝緣找來剪紙工具,打算再剪上一副門神圖。

  心神沉入腦海,謝緣看著秦瓊尉遲恭門神圖,心念一動,想著看能不能翻頁,就在他的意識觸碰到剪紙圖錄時,那剪紙圖錄的頁面緩緩翻開。

  謝緣心中一喜,他今日只是想著看看能否翻頁,不成想還真的翻了一頁。

  新的一頁的內容出現在謝緣的‘意識’中。

  是一副鯉魚圖,那是一尾紅鯉魚,在白色背景下,沒有任何物體的襯托,卻十分靈動,好似活著一般,隨時可能破圖而出。

  “竟是一副鯉魚圖。”

  鯉魚是一種象征美好,祥和的動物,在民間有特別吉祥的象征意義。民間有很多傳說,人們一直相信鯉魚是一種有靈性的魚類,鯉魚也象征著機緣。

  更有‘鯉魚躍龍門’的故事,以此來激勵要想功成名就,就必須努力奮鬥,必須經過艱苦磨難。激勵人們只有用功讀書,方能出人頭地。

  鯉魚的寓意還有青雲得志,飛黃騰達,步步高升的意思。

  總得來說,鯉魚是一種美好。

  因此,在剪紙畫界,仿佛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每一個學成剪紙畫的人,都曾剪過鯉魚圖,謝緣亦是不例外。

  剪紙圖錄既然翻了頁,那麽,謝緣自不必先剪那門神圖,他心思全然放在了鯉魚圖上。

  心神沉寂在剪紙圖錄上,細細揣摩著這鯉魚圖的神韻,這鯉魚圖,最重要的是它的一絲靈動之氣,倘若沒有剪出這靈動之氣來,那麽,便是失敗。

  半個小時後,謝緣自覺有把握剪出鯉魚圖,方開始動手。

  剪刀在手,謝緣心中無比澄淨,他看著左手上的那張紙,好似這紅鯉魚已然躍然紙上,剪刀一開一合,卻是在慢慢地剪著了。

  剪紙這是種考驗耐力,心力的活計,由不得半點分神,一個出錯,作品便會毀於一旦。

  同樣的,剪著的時候,時間在不知不覺中過去,一條鯉魚尾成形,慢慢地,整條紅鯉魚都出現在謝緣的手裡。

  就在紅鯉魚被謝緣剪出之時,謝緣心中忽有所感,他心神沉寂於腦海中,只見,那《剪紙圖錄》上,鯉魚圖正彌漫著光點,緩緩消散。

  鯉魚圖最終消散,不複存在,謝緣心中驚訝,不知這鯉魚圖怎地剪出一副來,便是消散了,那門神圖,卻剪了三幅,依舊沒有消散。

  思索無果,謝緣將紙屑收攏好,而後向手裡的紅鯉魚,這條紅鯉魚,看起來很是靈動,對於此,謝緣很是滿意。

  將新作品放在身邊放門神圖的貨架上,謝緣起身,伸了一個懶腰,他看了看時辰,還有差不多一個時辰才到午時,肚中也不覺饑餓。

  活動了一會兒久坐發硬的身子,謝緣坐回竹椅上,便拿了昨日在書鋪買的那本《玉照泉遊記》,認真研讀起來。

  來到大宋五年,無緣踏仙道,但這並不代表謝緣不向往。

  前世蜀山劍客,仙劍群俠,哪個少年不想禦劍飛行,因此,對於玉照泉之後可否尋得仙緣,謝緣自是好奇。

  古人行文簡略,且都是文言文,因此,謝緣讀起來,雖不感到吃力,但也不會太快。再者說,讀書,得慢慢地讀,方能感受到讀書的快樂。

  開篇謝緣已在書鋪讀完,接下來,便是玉照泉正式踏上尋仙問道之路。

  前朝為離朝,實行的乃是郡縣製,並非宋的府城製,離朝有四十八郡,號稱統禦中原,四方鬼國,八方妖都莫敢來犯。

  ……

  ……

   早安,扎人們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