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雪中悍刀行(張若昀、李庚希主演)》第1005章 徐鳳年重創拓跋,莽女帝病逝床榻(
  第1005章 徐鳳年重創拓跋,莽女帝病逝床榻(2)
  徐鳳年雙手自然下垂,手心處,各自虛握一顆電光縈繞的紫色天雷。他看著拓跋菩薩的遠遠退去,撇了撇嘴:“怎麽,不但想要拖時間,還要在懷陽關那邊,借助董卓的兵馬圍殺我?說實話,你拓跋菩薩比王仙芝差了……”

  徐鳳年一閃而逝後隻留下一句話在戰場上,余音不絕:“十萬八千裡啊!”

  轟隆隆的雷鳴,不斷響起在北莽大軍北方以外的廣袤地帶,連綿不絕。

  就在此時,拒北城正北城門大開!

  北涼鐵騎突出,直撞北莽步軍大陣!
  東西兩座大門也隨之打開城門,各有五千死士精騎衝殺而出!

  約莫半個時辰後,一個魁梧身形如同一顆隕石墜落在北莽大軍腹地,是被人從極遠處丟擲而來。

  大坑之中,拓跋菩薩,血肉模糊,生死不知。

  人間之上,天門之外。

  總計九九八十一位仙人,在以神仙之姿走出天門後,無一例外都淪為四散而落的謫仙人。

  桃花劍神。

  劍術如何?

  劍術通天!

  之前被十二位仙人,其中天上劍仙便有四位,一起逼退三千丈,卻最終仍是只有人間桃花劍神一人仗劍,重返此地。

  鄧太阿一手倒持太阿劍,一手舉起,做雙指輕叩門扉狀,笑問道:“客又至,當如何?”

  那座輝煌天門之內,終於沒了動靜。

  此時,於新郎已經提著北莽種涼的頭顱返回拒北城。

  徐偃兵向北涼邊軍要了一匹戰馬,再次提槍出城。

  劍侍翠花留下內傷極重的年輕吳家劍冠,面覆鐵甲,背負古劍素王,為拒北城右翼騎軍開路。

  朱袍徐嬰和呵呵姑娘同騎一馬,隱藏在左翼騎軍之中。

  轟轟烈烈的拒北城攻守之戰,徹底拉開序幕。

  祥符三年,秋末。

  那支參與一年一度秋狩圍獵的王帳大軍,非但沒有南下涼州關外,反而火速北上,徑直返回北庭京城。

  皇帝陛下在秋狩期間,除了在某晚的畫灰議事上出現過,就再沒有露面,太平令與三朝顧命大臣耶律虹材一路陪同。

  夜色中,宮闈重重,一間遠遠稱不上富麗堂皇的小屋內,燭火輕輕搖晃,非但沒有照耀得屋子亮如白晝,反而平添了幾分陰沉昏暗,這大概就是所謂的蟬噪林愈靜了。

  一位老婦人面容安詳,安安靜靜躺在病榻之上,似乎在緬懷往昔的崢嶸歲月,又像是在追憶曾經風華正茂的青春時光。

  床榻畔,身為北莽帝師的太平令坐在一條小板凳上,低頭凝視著那位兩頰凸出的蒼老婦人,只見她白發如霜。

  一手打造出北莽朱魍的李密弼更是舉止古怪,就那麽坐在屋門檻上。這一刻,這位讓無數北莽權貴都感到毛骨悚然的影子宰相,才真的像一位遲暮老人,寂寞且孤苦。

  “陛下,可曾難受?”

  太平令言語平緩,聽不出半點忐忑惶恐,也聽不出絲毫感傷悲痛,倒是有幾分不合時宜的罕見溫柔。

  老婦人答非所問輕聲道:“你是不是很奇怪為何朕不願接受天人饋贈,不願強撐著苟活四五年?”

  太平令點了點頭,然後很快又搖了搖頭,仍是柔聲道:“都無所謂了。”

  老婦人一笑置之,問道:“你覺得我那個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傻兒子,率領麾下四十萬大軍,最後能打下那座拒北城嗎?”

  太平令謹慎答道:“只要拓跋菩薩勝過徐鳳年,就是大局已定,別說十幾位中原武道宗師,再多十人,也無濟於事。退一萬步說,即便拓跋菩薩輸了,咱們也未必輸,陛下不用太過憂心戰事。”

  老婦人雙手輕輕疊放在腹部,微微扯了扯嘴角:“憂心?朕全然不憂心涼州關外戰事,在將兵權交到耶律洪才手上後,朕就放下了。這孩子當了三十多年委屈太子,讓他意氣風發一次,母子之情,君臣之義,就都算互不虧欠。至於那裡戰火是燒到涼州關內,還是蔓延到南朝境內,朕一個將死之人,憂心什麽,又能憂心什麽?朕這一生,自認最擅長‘寬心’二字。對人的愧疚,不長久,對己的悔恨,也放得下。這一生,前半輩子過得如履薄冰,可好歹後半生過得舒坦愜意,挺好。何況以女子之身穿龍袍坐龍椅,千古第一人,流芳百世也好,遺臭萬年也罷,後世歷朝歷代的青史之上,注定都繞不過朕的名字,此生有何大遺憾?大概沒有了吧。”

  老婦人難得這般絮絮叨叨,更難得這般雲淡風輕。

  老人嗯了一聲。

  這位棋劍樂府的太平令,當年憤而離開草原,去往離陽中原隱姓埋名二十年,轉換身份十數個,遊歷大江南北,看盡世間百態,飽覽春秋山河。

  世間讀書人千千萬,興許就只有那位禍亂春秋的大魔頭黃三甲,比這位本名早已被人遺忘的北莽帝師,更為“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了。

  老婦人喘了口氣,問道:“趙炳和陳芝豹聯手,能不能一路北上打到太安城外?”

  老人點頭道:“肯定能。如果不出意料,兩位叛亂藩王會故意按兵不動,只等咱們跟北涼邊軍這一仗分出勝負,否則太早拿下離陽京城,會擔心咱們退回草原,更怕咱們乾脆舍棄南朝疆域,果斷退至北庭,那麽就又是當初離陽趙室統一中原的尷尬格局。以燕剌王趙炳的性情,絕不會讓自己功虧一簣,到時候徐鳳年就真是下一位徐驍了,北涼還是那個尾大不掉的北涼,不劃算。中原那邊唯一的變數,只在顧劍棠的兩遼邊軍。顧劍棠明裡暗裡,手握三十萬精兵,抓準時機,說不定就成了西壘壁戰役後的徐驍。而且顧劍棠絕不會坐失良機,畢竟離陽已經沒了那位雄才偉略的老皇帝趙禮,如今的天下也不再是當年的天下,當時徐驍劃江而治,不得人心,可顧劍棠一旦成功入主太安城,就將是順應天命,大不相同。”

  老人見老婦人的精氣神還算好,便盡量簡明扼要地繼續說道:“中原值此亂世,武將當中,離陽盧升象、許拱寥寥數人,身在風波之外,猶有機會擇木而棲,身處太安城的唐鐵霜之流,多半要下場淒慘一些。至於那些廟堂文臣,短命皇帝趙珣不去多說,趙炳、趙鑄父子二人,無論是誰篡位登基,都願意善待那些讀書種子,唯獨左散騎常侍陳望此人,前途叵測,關鍵就看新皇帝到底是真大度還是假雅量了。”

  老婦人自嘲道:“朕舍棄多活四五年光陰的機會,就要瞧不見那份波瀾壯闊的風光嘍,是不是錯了?”

  太平令輕聲道:“若是陛下……”

  老婦人好像知道這位帝師要說什麽,豁達笑道:“算了,世間後悔藥,最是寡然無味。朕不稀罕。”

  太平令微笑道:“陛下是真豪傑。”

  老婦人突然輕輕說了一句題外話:“李密弼,那名女子可以不死,但絕不能重見天日。”

  坐在門檻上的李密弼愣了愣,以皇帝陛下剛剛能夠聽清楚的聲音說道:“曉得了。”

  老婦人似乎又記起一事,問道:“南朝那個喜歡種植梅花的王篤,當真是一枚棋子?”

  李密弼稍稍提高嗓音道:“雖然沒有確鑿證據,但我依舊可以斷定王篤是北涼的暗棋。”

  老婦人感歎道:“聽潮閣李義山,委實厲害。”

  太平令流露出幾分由衷欽佩的神色,點頭道:“確實。”

  李密弼問道:“那位冬捺缽王京崇,如何處置?”

  太平令代勞答道:“他那一萬家族私騎,肯定已經與鬱鸞刀部幽州輕騎會合,如今南朝兵力羸弱,就像一棟四面漏風的屋子,除非派遣高手死士暗中偷襲,否則拿他沒轍。不過這趟借刀殺人,多了這位冬捺缽,無非讓刀子更快一些,無傷大雅。”

  李密弼淡然道:“陛下真要他死,我可以親自出馬。”

  老婦人笑道:“罷了,南朝那麽大一個地兒,就算朕雙手奉上,就憑北涼那麽點騎軍,也得吃得下才行,由著他們搗亂就是。”

  說到這種涉及涼莽戰事走向的軍國大事,老婦人顯然有些疲憊了,也有幾分掩飾不住的心煩意亂,緩緩閉上眼睛。

  好像是想要一個眼不見心不煩。

  她不希望這一生走到陽間小路盡頭之時,仍是無法擺脫那些鉤心鬥角和那些爾虞我詐。

  老婦人強提一口氣,語氣猛然堅定起來,她那張乾瘦臉龐上也不複先前閑聊時的隨意神色:“朕只有三件事要交代:董卓必須拿下懷陽關!耶律虹材必須死在朕之前!慕容一族必須留下血脈,無論男女皆可!”

  說到最後一句話,老婦人沒來由地哈哈大笑起來,歡暢至極:“多此一舉!那就只有兩件事了啊。”

  老婦人今夜頭一次轉頭,望向那位勤勤懇懇為一國朝政鞠躬盡瘁的太平令,笑問道:“你可算學究天人,那你倒是說說看,是人算不如天算,還是天算不如人算?”

  太平令心平氣和道:“因時因地而異,且因人而異,人算天算,歸根結底,都沒有定數。”

  老婦人收回視線,不置可否,自言自語道:“一筆糊塗帳!”

  長久的寂靜無聲,屋內燭火依舊昏黃。

  老婦人小聲呢喃道:“天涼了……你們都走吧,我要好好休息了。”

  秋高氣爽。

  此時不死,更待何時。

  太平令輕輕起身,然後彎腰作揖,久久不肯直起腰。

  轉身走向屋外的李密弼站在小院台階上,好似在等待太平令。

  太平令關上屋門後,兩位老人並肩而立。

  李密弼輕聲唏噓道:“還有太多事情沒有交代清楚啊。”

  太平令不予置評。

  李密弼突然冷笑道:“留白多了,你這位帝師的權柄就越大,陛下到頭來連顧命大臣都沒有留下名單,確實正合你意。”

  關於北莽女帝的身後事,注定要秘不發喪,老婦人在油盡燈枯之際明確拒絕天人“添油”,就明知自己時日不多,也就早早與太平令、李密弼兩人打過招呼,一旦她撐不過拒北城戰役的落幕,那就以偶染秋寒為理由,將北庭京城一切政務交由太平令便宜行事。她早已將掌管大小印綬的相關人員,都換上太平令的心腹。先前太平令說她是真豪傑,的確是肺腑之言。三朝顧命老臣耶律虹材必定要死,如此一來,若非李密弼還能勉強掣肘這位棋劍樂府的大當家,整座草原就再無人能夠與之叫板,極有可能下一任草原之主的人選,都會操之於手,畢竟皇帝陛下自始至終,根本就沒有提及她屬意誰來繼承帝位。最後那番言談中,對兒子耶律洪才依舊十分冷淡。“朕之子孫,不肖朕”,這句話,一直在草原廣為流傳,所幸沒有將“肖”字替換為“孝”,否則耶律洪才恐怕就要真的寢食不安了,畢竟庸碌子孫不相似雄傑祖輩,一代不如一代,這能以天意解釋。某種程度上,耶律洪才能夠活到今天,甚至能夠掌握四十萬兵權,何嘗不是歸功於“軟弱太子不肖鐵血皇帝”,否則兩虎相爭,幼虎如何能活?
  李密弼的誅心言語,並沒有讓太平令臉上出現絲毫變化。

  這位曾經揚言要以黑白買太安的老人,正在心中思量某些棋子的分量。

  太子耶律洪才,自然並非當真如世人誤認那般才智平庸,不堪大用,但是私會王篤一事,讓這位太子殿下徹底失去了皇帝陛下的青睞。

  草原年紀最輕的大將軍董卓,皇帝陛下一直頗為器重,只是梟雄性情,難以控制。哪怕天底下最好的人,只要當上了皇帝,也有可能做出天底下最壞的事情。天下蒼生,其實也可以劃分為兩種人:皇帝,和所有其他人。

  耶律東床,失去了他爺爺耶律虹材的庇護,會不會一蹶不振?
  慕容寶鼎,有沒有可能成為整個慕容家族的救命符?

  拓跋菩薩,這位忠心耿耿的草原守護神,會不會也曾想過黃袍加身?畢竟皇帝陛下在與不在,對拓跋菩薩而言,是天壤之別。

  ……

  太平令終於回過神,轉頭笑道:“我,你,徐淮南,好像都輸了。”

  如何都沒有料到太平令會有此言的李密弼愣了愣,然後雙手負後,嗤笑道:“各有各的活法,徐淮南心思最深,所以活得最累。你也好不到哪裡去,會下棋的人,往往勝負心就重。唯獨我想得最少,活得最輕松。”

  太平令輕聲笑道:“你不是想得最少,而是認輸最早。”

  面無表情的大諜子既沒有承認,也沒有否認。

  太平令歎了口氣:“接下來就要辛苦你了。”

  李密弼沒好氣道:“職責所在,何來辛苦一說。”

  太平令伸手拍了拍李密弼的肩膀,笑著打趣道:“也對,你就是那種喜歡躲起來算計人的陰沉性子,樂在其中才對。”

  習慣了獨來獨往的北莽影子宰相,顯然不太適應對方表露出來的動作,皺了皺眉頭,只不過心頭一些積鬱,倒是散淡了幾分。

  夜色深沉。

  屋外兩位草原權柄最巨的老者先後走下台階,在小院門口分道揚鑣。

  太平令走出很遠後,驀然回首,老淚縱橫,碎碎念道:“慕容姑娘,慕容姑娘……”

  屋內病榻上,老婦人輕輕抓起身側的一件老舊貂裘,蓋在身上,緩緩睡去。

  她的乾枯手指輕輕拂過貂裘,如當年那位人面桃花相映紅的小姑娘。她在異國他鄉,初次見到那位遼東少年郎,便如沐春風。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