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雪中悍刀行(張若昀、李庚希主演)》第907章 徐鳳年做客書院,離陽朝議對變局(6
  第907章 徐鳳年做客書院,離陽朝議對變局(6)
  京城公卿當然不知那件陳年舊事的陸氏慘案,隻當作是同鄉之誼的正常敘舊,何況青州系官員在太安城聯系緊密早就朝野皆知,可能宅子分別在城東城西的兩名青州官吏,也必定每旬都會聚頭寒暄一次,這在官場其他大小派系看來,都是匪夷所思的怪事。別州的京城會館往往平時門庭冷落,唯獨青州那四座會館幾乎日日高朋滿座,且無論身份,高官、士子、商賈、遊俠,三教九流魚龍混雜,怡然自得,從不介意官場與士林的風評好壞,也從不在乎被譏諷為趨利之徒。所以當陸詡公然提出要與洪靈樞“敘舊”,那些京城權貴沒有誰感到奇怪。

  唯有洪靈樞沒來由感到一股遍體發涼的心悸。

  這樁“偶然”會晤,一旦傳到青州,溫太乙那隻疑心最重的老狐狸,當真還能繼續勤勤懇懇為自己不遺余力地幫襯鋪路?

  只是陸詡言笑晏晏,又容不得洪靈樞當場撕破臉皮拒絕邀請。

  洪靈樞只能硬著頭皮與陸詡並肩而行,逐漸與其他人拉開距離。洪靈樞隨後發現兩人身後遠處,悄然站著一位衣蟒腰玉的中年太監,距離適當,既能看見陸詡,又聽不到兩人言談,僅從衣著判斷,這名宮內宦官身份就不低,而與洪靈樞視線交會的瞬間,顯然是出於陸詡的緣故,中年太監對洪靈樞微微一笑,透著些許善意,這讓洪靈樞更為震驚,本朝有幾人,能夠讓一名蟒服太監如此謹慎對待?
  難怪溫太乙對陸詡如此忌憚,不惜動用大量青州人脈來暗中阻擊馬忠賢的仕途,也要換取他洪靈樞死死盯住陸詡作為交易。

  無法看見這天地萬物的陸詡腳步緩慢,一步步輕輕踩在那條青石小徑上,每次觸及道路邊緣地帶,就會立即適時調整方向,以此來保持前路無礙。

  洪靈樞看到這一幕,百感交集。

  這麽一個年紀輕輕的瞎子,能夠有今日成就,時也運也?
  陸詡不說話,洪靈樞也不願主動開口。

  他與溫太乙兩位,作為屹立離陽廟堂二十多年的青黨執牛耳者,對此人忌憚不假,可要說太過畏懼,也不至於。

  這位勤勉房總師傅之一的白衣寒士終於淡然說道:“我陸詡身處今日境地,青黨功不可沒。”

  洪靈樞默然不語。

  陸詡突然停下腳步,轉頭面對同樣飛黃騰達的平南將軍洪靈樞:“當年恩怨,溫侍郎雖非禍首,卻也難辭其咎,我自會與他算計一番,洪將軍與溫侍郎是世交老友,不妨一字不差轉述與他。”

  洪靈樞氣勢絲毫不墜,反問道:“既然如今陸先生與溫太乙同朝為官,陸先生更是貴為向我朝功勳子弟傳道授業的勤勉房總師傅,難道要竊用國器以報私怨?”

  陸詡啞然失笑,然後正色道:“君子可欺以其方,難罔以非其道。”

  洪靈樞一愣,頓時不知如何作答。

  陸詡自嘲道:“何況我也不是什麽君子,否則那些年又如何會苟延殘喘,以至於我陸氏醇厚家風,全因我一人而斯文掃地?”

  洪靈樞冷笑道:“陸先生的意思,洪某人一定幫忙轉述,若無其他事情,那就告辭了!”

  陸詡搖了搖頭,輕聲笑道:“如果只是讓洪將軍幫忙轉述幾句無關痛癢的憤懣言語,我何必冒著結黨營私嫌疑的不小風險,就在皇帝陛下的眼皮子底下與你相見?”

  洪靈樞聞言後哭笑不得。你陸詡那些話可半點都算不得“不痛不癢”啊,說不定溫老狐狸聽到後要寢食難安了。

  陸詡緩緩說道:“我與洪將軍既無舊怨死結,又屬青州同鄉,加上如今朝廷扶植青黨是大勢所趨,我陸詡自當順勢而為。且不論廟堂文臣,隻說本朝武將,江南士子有兵部右侍郎許拱,遼東豪閥原本搖擺不定,不知在唐鐵霜和盧升象之間如何取舍,結果今日之後,盧升象已經不是他們能夠居高臨下押注之人了,就只能選擇兵部左侍郎唐鐵霜。”

  洪靈樞下意識點了點頭。

  陸詡繼續說道:“想必洪將軍早有耳聞,江南道真正的士林領袖,是姑幕許氏的老家主,上柱國庾劍康。此人不但在江南道官場一言九鼎,在太安城也極有淵源,便是坦坦翁這般足以左右廟堂走向的大佬,也與之關系不淺。而唐鐵霜如今有意無意與蔡楠、董工黃等人疏遠,究其根本,還是想要與顧劍棠拉開距離。據我所知,常山郡王趙陽與老將軍楊隗皆對唐鐵霜刮目相看,而且近期燕國公淮陽侯也對唐鐵霜頗為親近。征字四將,已經有兵部尚書吳重軒,又有已是囊中物的盧升象,再加上許拱、唐鐵霜兩人……”

  這就已經是四人瓜分四個席位了。

  於是說到這裡,陸詡哈哈一笑,放低聲音:“敢問洪將軍,覺得擁有一品武夫體魄的吳重軒再活個二十年,難不難?”

  言下之意,便是只能苦等征南大將軍吳重軒老死病死才能順勢上位的洪將軍,如果沒有意外,最少也得乖乖熬上二十年。

  洪靈樞臉色陰沉。

  陸詡不輕不重說了句題外話:“靖安道的經略使,又不是什麽太安城的吏部尚書。”

  洪靈樞也笑了:“可是陸先生,也只是地位清貴的勤勉房總師傅……之一啊。”

  陸詡嗯了一聲,再沒有下文。

  洪靈樞只看到這個年輕讀書人閉著眼睛,笑容醉人。

  年輕人的最後一句話,嗓音極低,卻無異於天雷在洪靈樞耳中滾動。

  “某封總計六百八十二字的密信,我陸詡現在能夠倒背如流,那位替老侍郎捎信的心腹嘛……”

  陸詡沒有道破天機,但是轉身離去的時候,這名教書先生,抬起手臂伸出了一根手指,然後輕輕勾起。

  明白了那個手勢之後,洪靈樞刹那間汗流浹背。

  司馬樸華和晉蘭亭這對禮部大員,理所當然結伴而行。

  司馬樸華根本不用去看晉三郎,就知道這位衙門二把手一定不會給自己好臉色看。沒法子的事,按照原先禮部自己人關起門來商量的結果,是力薦晉蘭亭擔任明年春闈的主考官,而晉蘭亭也會保證照拂他這位尚書大人的兩個兒子,最少有一人將來能坐上國子監祭酒或是禮部侍郎的位置。只是隨著禮部衙門越發位高權重,司馬樸華如今的家門檻高了,眼界也高了,前不久更是與向來眼高於頂的中書省趙右齡也攀上了交情,從那之後,司馬樸華就開竅一般,有心改一改禮部裡頭尚書、侍郎拎不清的局面。真正讓司馬樸華下定決心的那件事,是立秋那日出人意料地沒有成為報秋官,當時所有人都覺得那份殊榮會在晉蘭亭和嚴池集之間競爭,可幾乎沒有人想到會是陳望再度奪魁。若說是在這之前,晉蘭亭僅是稍遜一籌,那麽在這之後,離陽朝堂之上再無人覺得晉三郎能夠與陳少保爭奪那未來首輔之位。

  今天皇帝親口說出那“德高望重”四字,更是徹底熄滅了晉蘭亭的獨佔春闈鼇頭之心。

  可是不管心底如何看待晉蘭亭的笑話,當不了幾年禮部尚書的司馬樸華,哪怕已經算是幾近功德圓滿的官場散淡人,依然不敢在明面上惡了此人。

  說到底,晉蘭亭這些年對北涼擺出的那副強橫姿態,得勢之時,自然是交口稱讚,被譽為鐵骨錚錚,失勢之時,可就兩說了。一個人如此忘本,京城官場其實都看在眼裡。

  司馬樸華一臉惋惜安慰道:“三郎啊,此次陛下的意思你也領會了,並非我不願扶你一把,委實是有心無力啊。”

  晉蘭亭淡然笑道:“陛下自然比我等做臣子的,更加有真知灼見,如果尚書大人不介意我越俎代庖,倒是有一份人選。”

  司馬樸華驚訝道:“哦?三郎盡管說來聽聽。”

  已經不再蓄須明志的晉蘭亭微笑道:“春闈三位正副總裁官,分別為擔任翰林院學士多年的吏部尚書殷大人,洞淵閣大學士嚴大人,還有門下省左散騎常侍陳大人,黃門郎嚴池集、宋恪禮,還有祥符元年殿試的一甲三名,李吉甫、高亭樹和吳從先三人,這些年輕俊彥,皆可擔任分房閱讀之職。”

  司馬樸華習慣性伸出兩指撚動胡須,小心翼翼權衡利弊,最終點頭道:“這份人選,天衣無縫,三郎不愧是三郎。”

  晉蘭亭一笑置之,雲淡風輕。

  司馬樸華悄悄斜瞥了一眼身邊的這位京城風雲人物,好一個以退為進!

  原本對晉蘭亭前景已經不太看好的老尚書突然一咬牙,壓低嗓音道:“三郎,你且放心,等我致仕還鄉之日,便是三郎在禮部更進一步之時。”

  晉蘭亭笑而不語。

  司馬樸華輕聲道:“三郎,我家中那兩個不爭氣的孩子,以後可就交給你了,務必多加照顧啊。”

  走到視野開闊處,晉蘭亭抬頭望向遠處綿延不絕的宮殿屋脊,平靜道:“如果我真有那麽一天,司馬家一門兩尚書也不是沒有可能。”

  領略其中深意的司馬樸華會心一笑,並未當真,卻也滿懷憧憬。

  齊陽龍和桓溫並肩走出一段距離後,隨著齊陽龍走向常山郡王趙陽,坦坦翁也分道揚鑣,走近陳望。

  因為那個目盲讀書人,心情不佳的老郡王顯然沒想到中書令大人會主動接近自己,一時間有些措手不及。這位論春秋軍功其實比閻震春、楊慎杏還要高的宗室勳貴,面對比張巨鹿、桓溫還要高出一輩的老人,到底還是心懷幾分敬畏,文武相輕這種事情,不能套用所有人。

  齊陽龍笑道:“常山郡王,先前你不該與陸詡說那些言語的。”

  一提到那個年輕讀書人就來氣,常山郡王不以為然道:“那小子難不成還能去皇帝身邊告狀不成?再說了,這點芝麻綠豆大小的事情,陛下也沒那份主持公道的閑情逸致吧?”

  齊陽龍指了指自己心口,歎氣道:“我們讀書人啊,心眼小得很。”

  常山郡王哈哈大笑:“齊大人你這話說的,世上哪有如此糟踐自己的讀書人?”

  齊陽龍打趣道:“要不然為何古話說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常山郡王愕然,恍然道:“齊大人這麽一說,本王就弄明白了,跟咱們武夫是不太一樣。咱們啊,都是今日仇便今日了,從不隔夜。”

  齊陽龍沒來由感慨道:“歷朝歷代立國之初,廟堂上都是文武並濟的氣象,最終亡國之時,都是滿殿文臣肆意高聲,武臣唯有唯唯諾諾。”

  常山郡王納悶道:“嘿,本王起初還以為齊大人是幫著那個姓陸的小子,現在有些迷糊了。”

  齊陽龍笑道:“入京之前,還不覺得什麽,如今越來越覺得朝堂之上,像常山郡王這樣的武人,太少,實在太少了。”

  老郡王收斂神色:“齊大人有話直說,再這麽雲遮霧繞,本王這心底可真就半點都不踏實了,還不如直接罵本王幾句來得痛快。”

  齊陽龍搖了搖頭,大踏步離去。

  門下省兩位大佬,桓溫和陳望走在一起,兩位除了公務來往,其實談不上太多私交。

  桓溫開門見山道:“陳望啊,說出來你別生氣,雖然你和那個孫寅都是北涼出身,可其實我這個老頭子並不喜歡你這個人。”

  陳望似乎毫不奇怪,柔聲笑道:“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坦坦翁真性情,自然喜歡與孫寅交往,像我這種喜怒不形於色的家夥,官氣匠氣太重,身上雅骨不足幾兩重,坦坦翁生不出親近之心,也在情理之中。”

  桓溫舉目看著前方不遠處,就有嚴傑溪與韓林走在一起,而蔡楠刻意與唐鐵霜撇開距離,種種小景象,都是官場大學問。

  桓溫怔怔出神。

  陳望問道:“坦坦翁在想什麽?”

  老人眼神恍惚,嗓音沙啞道:“袞袞諸公,忙忙碌碌,人人聰明,機關算盡。”

  陳望無言以對。

  老人轉過頭,問道:“是不是每一個朝代,都難逃此劫?”

  陳望點了點頭,但又搖了搖頭。

  何等心思老辣的老人嗯了一聲,根本不用陳望解釋什麽。

  老人雙手負後,苦笑道:“天底下最聰明的人,都在這裡。結果剩下些笨蛋蠢貨,都跑到那兒去了。”

  老人沉默片刻,最後喊了一聲陳望的名字。

  陳望輕聲道:“坦坦翁請說。”

  老人撇了撇嘴:“如果,我是說如果,如果有一天需要有人站出來,為那些傻瓜說上些公道話,而我那時候又已經死了的話,你來說幾句?”

  陳望停下腳步,緊緊抿起嘴唇,沒有立即給出答覆。

  老人也沒有耐心繼續等下去,緩緩前行,喃喃自語:“當整個世道都只剩下我們這些聰明人的時候,何其悲哀。”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