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雪中悍刀行(張若昀、李庚希主演)》第905章 徐鳳年做客書院,離陽朝議對變局(4
  第905章 徐鳳年做客書院,離陽朝議對變局(4)
  雖然此次兩大藩王起兵造反,已經讓太安城感到不安,但是當吳重軒明白無誤地說出雙方兵力後,仍是讓溫守仁這樣的中樞重臣都感到驚懼。何況燕剌王趙炳的統兵能力,老一輩官員都心裡有數,那可是曾經能夠與某位瘸子人屠並肩作戰的功勳武人。還有一件心照不宣的事情,就是燕剌王趙炳身邊如今站著一個陳芝豹,一個手握西蜀全數兵馬的白衣兵聖!常山郡王趙陽、燕國公高適之、淮陽侯宋道寧,這三位同樣經歷過春秋戰火的武人,無一不是憂心忡忡。趙陽更是春秋戰功前十的離陽大將,越是如此,老人越明白如今廣陵形勢的危殆。

  齊陽龍突然輕輕開口道:“顧大將軍率領一部精軍南下平亂是大勢所趨,只不過也不見得就要馬上投入戰場。朝廷練兵,正在此時。就目前來看,軍心不在朝廷而在叛軍,但好在民心在我朝廷,而不在趙炳、陳芝豹兩人。當年徐驍形勢更好,依舊沒有劃江而治,既是不願也是不能,如今不過是二十年後,並非二百年之後,野心勃勃的趙陳兩位藩王,不過是把二十年前的那盤結局已定的殘棋續了下去,只要……”

  說到這裡,中書令大人突然沉默不語。

  坦坦翁接口道:“只要北涼鐵騎不反,繼續牽扯住北莽南侵的步伐,讓顧劍棠能夠抽得出身南下平叛,趙陳兩位藩王在一鼓作氣過後,自會曇花一現。”

  這個“只要”,不知為何讓養神殿許多貴胄公卿都感到一陣古怪意味。

  “如果”北涼不願與北莽死戰到底,乾脆舍棄西北,南退千裡,繼而與燕剌王趙炳同謀中原,朝廷當如何自處?
  要知道溫太乙和馬忠賢這對節度使經略使在到達靖安道後,漕糧入涼一事,果不其然,磕磕碰碰,進展緩慢。

  誰會料到二十年太平盛世,一夜之間翻天覆地?
  原來,離陽國祚的長短,不知不覺,又一次系掛於一個徐姓之人的身上。

  這個真相,讓養神殿絕大部分人都感到無比羞恥。

  例如十二大學士之首的溫守仁、皇親國戚嚴傑溪、禮部侍郎晉蘭亭等人。

  離陽鄉野之間有句粗俗至極的言語:沒了張屠夫難不成就吃不上豬肉了?
  如今看來,竟然還真有可能啊。

  沒了姓徐的屠夫幫忙殺人,官帽子未必戴得穩。

  武英殿大學士溫守仁臉色蒼白。

  看不起那個世子殿下很多年的嚴傑溪臉色陰沉。

  晉蘭亭更是臉色鐵青。

  蔡楠悄然低頭,神色晦暗不清。

  在攔阻大雪龍騎一役後與蔡楠關系突飛猛進的經略使韓林,則眼神複雜。

  就在這個時候,年輕皇帝微笑道:“徐家兩代為離陽鎮守西北國門,祥符二年又有北涼邊軍大功在前,朝廷自當犒賞。諸如劉寄奴、王靈寶之類的北涼將領先後戰死沙場,朕準備擬旨追封連同這兩人在內的所有北涼武將,也打算授予北涼王徐鳳年大柱國頭銜。”

  趙家天子眯眼望去,黃紫公卿,滿堂愕然。

  一聽到皇帝陛下要將大柱國頭銜還給徐家,武英殿大學士溫守仁立即臉色難看至極。這位曾經因為抬棺死諫徐驍從而名動天下的骨鯁老臣,整個人都開始顫抖,一向給人老當益壯印象的官場清流領袖,終於有了幾分風燭殘年的意味。

  在離陽王朝,張顧兩廬雖然已是過眼雲煙,但各有各的薪火相傳。比如當初原戶部尚書王雄貴成為張廬繼任者,哪怕外放廣陵道,卻依舊在身邊籠絡起一大幫永徽之春的文臣。唐鐵霜、董工黃等武將分別從邊關地方進入京城。青黨也差不多,吏部侍郎溫太乙和洪靈樞的高升,這些都屬於一脈相承。事實上除了這三黨,還有一黨更為隱蔽,身份淵源也更加複雜,那就是以溫守仁為首、禮部侍郎晉蘭亭為隱性接班人、兵部高亭樹等作為骨乾的反徐黨。這些人來自天南地北,並無同鄉同年之誼,輩分懸殊,出身迥異,原征北大將軍馬祿琅也曾是不露面的主心骨之一。

  這些人也許在很多軍國大事上會有異議,唯獨對一件事,從來都保持心有靈犀的默契,那就是竭力打壓北涼徐家在離陽廟堂和中原地帶的聲望。簡單來說,這撥人對於如何排擠徐家父子有一種深入骨髓的執念。舊首輔張巨鹿在世時,還會心存顧忌,不敢過於因私廢公。曾經在離陽朝堂上一人即遮天蔽日的碧眼兒過世後,加上坦坦翁早早與之決裂,這撥人好像守得雲開見月明的官員便越發行事無忌。

  例如此次朝廷既定的百萬石漕糧入秋前入涼一事,正是在這些根深蒂固的太安城大樹根須蔓延下,給靖安道尤其是青州襄樊捎去許多信誓旦旦的小道消息,以及各種無須坦言便可心領神會的內幕,導致迄今為止僅有不足半數的漕糧緩緩趕赴北涼。至於何時到達陵州糧倉,躺在漕運上享福二十年的漕糧官員自然有各種嫻熟理由應付朝廷戶部。何況戶部除了隔三岔五送去幾封看似措辭嚴厲的申飭,又豈會真的追究官員失責?誰不清楚戶部一直被視為張廬最後的堅守陣地?戶部如今手握實權的官員,幾乎清一色都是永徽之春中湧現出來的讀書人,人人自視為老首輔門生弟子。而前任尚書王雄貴在京時哪怕並不與享譽朝野的溫守仁有多麽親近,可王雄貴本身就對西北邊事素來極有惡感,加上之後其子王幼齡與新涼王徐鳳年更是結怨頗深,這是京城皆知的一樁談資。

  最重要的是漕糧入京和突然改道進入西北,牽涉國運大業的漕糧一事雖然早已從戶部獨立出去,可名義上負責天下賦稅的戶部怎麽可能當真一點都不沾邊?準確說來,整個戶部明面上的手腳很乾淨,但是許多位高權重的戶部官員未必兩袖清風。百萬石漕糧偏離熟悉的官場軌跡進行運轉,必然導致無數既得利益的流失,一旦天下漕運從入京城入兩遼變成一分為三地加上一個北涼,成為定例後,那就意味著每年百萬石的漕運分紅就打了水漂。漕運大員身後那一大幫太安城功勳家族,其中就有燕國公高適之、淮陽侯宋道寧這兩位。當初離陽老皇帝分封功臣,按照元本溪的方案,大致是“文臣給權,武將給錢”,在廟堂上揚文抑武,常山郡王趙陽也在此列,而像包括高適之、宋道寧在內一大幫府邸,就得以染指黃金滾滾來的漕運一事。只不過高宋之流吃相比較好,份額也不大,這些年也有意無意叮囑府上涉及漕運事務的話事人低調行事。這兩位公侯的逐步退出,也導致其他許多家族的氣焰高漲,用貪得無厭來形容也不為過。當初張巨鹿整頓漕運和胥吏兩事,之所以步履維艱,就在於這兩件事幾乎把離陽官場高低兩處都給得罪了。雖未強烈反彈,卻也成效不大,畢竟官場從無自在人,誰不沾個親帶個故。張巨鹿下獄後,一座廟堂噤若寒蟬,其間固然有碧眼兒死黨桓溫選擇袖手旁觀的因素,固然有張巨鹿任由張廬分崩離析的緣故,但何嘗不是那些倍感苦無天日的離陽文武私心使然?
  誰會覺得跟西北徐家打交道是一件輕松快意的事情?誰又敢把離陽官場那套規矩生搬硬套到北涼邊軍頭上?誰有那份膽識跑到西北地盤上跟徐家官員索要回扣?就不怕給那些北涼蠻子一刀砍了腦袋?

  故而戶部對漕糧入涼一事的真實態度,可想而知,當然是能拖就拖,能緩就緩。事實上這份策略,與當時溫太乙在小朝會上對皇帝陛下當面提出的意見,不謀而合。

  突然,年輕皇帝笑問道:“蔡楠,韓林,你們二人所處轄境最是毗鄰北涼道,覺得第二場涼莽戰事走勢如何?”

  韓林是不善軍務的純粹文臣,在這種問題上當然不會率先開口。被緊急召見入京的節度使蔡楠也沒有含糊其詞,因為早有腹稿,微微潤了潤嗓子,並未怯場,很快就朗聲道:“陛下,依臣來看,這場仗不管對北涼北莽,都會是一場曠日持久的大苦仗。勝也慘淡,輸則更傷元氣。北涼原本兵力處於劣勢,但是佔據第一場涼莽大戰獲勝之勢,西北邊軍上下擁有極強的求戰之心,在數量相當的戰場,北涼戰力絕對要勝過一籌。而且第一場戰事中,北涼第一等精銳騎軍受傷很小,大雪龍騎軍保持完整建制不說,那兩支之前始終對外秘而不宣的重騎軍也蓄勢待發,更有何仲忽、周康兩人的左右騎軍根本就沒有參加第一場大戰。反觀北莽,楊元讚在幽州葫蘆口內全軍覆沒,當時西線流州的柳珪嫡系兵馬也傷亡較重,近萬羌騎更是死絕,如今第二場大戰尚未正式開啟,龍眼兒平原一役,且不說北莽精銳馬欄子死傷殆盡,洪敬岩的柔然鐵騎就已打散,董卓私騎也是傷筋動骨,這絕對是北莽表面兵力依舊大優之下的巨大隱患,相信涼莽雙方如今對此都有新的一番權衡。”

  年輕皇帝輕聲感慨道:“真不愧是北涼鐵騎甲天下啊。”

  北涼鐵騎甲天下,這句中原並不陌生卻未必認可的話語,也許今天是第一次在離陽官場被人公然宣之於口,而且還是從趙家皇帝的嘴裡說出。

  兩淮經略使韓林比起在京任職時的風致儒雅,肌膚黝黑了幾分,氣韻也開始沉穩內斂許多,身上多出幾分粗糲質樸的邊關氣息。相較溫守仁、晉蘭亭這些久居廟堂文臣的雍容優遊,雙方之間出現了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距離感。韓林在當世十余位離開太安城擔任一方封疆大吏的經略使中,屬於名副其實的高升,被朝廷寄予厚望,而不是從中樞重地貶謫地方,離陽對這位舊刑部侍郎可謂青眼相加。

  趙家天子看向這位每旬必有密信經由趙勾諜子之手傳往京城的經略使,眼神柔和:“韓林,這一年來辛苦了。”

  韓林躬身惶恐道:“微臣有負聖恩!”

  年輕皇帝笑道:“你已經做得很好,若非蔡楠……恐怕你就要成為首位戰死沙場的離陽經略使,朕也要失去一臂。韓林,以後切不可如此莽撞行事。文臣為國盡忠從來不在沙場,你的忠心,朕向來毫不懷疑,否則也不會讓你擔任這個邊關經略使。”

  除了由於掛尚書頭銜的吳重軒尚未熟悉衙門事務,所以暫時仍是兵部一號實權人物的唐鐵霜,養神殿所有文臣俱是一頭霧水,就連趙陽、高適之、宋道寧這些逐漸從幕後走到台前、重掌軍權的大佬,也不明白皇帝陛下為何有此一說。

  只不過韓林能夠得到這麽一番直截了當的口頭褒獎,意味著此人注定要在將來重返中樞了,說不定還能夠成功執掌三省之一。這的確是誰都料想不到的事情,畢竟韓林早年是張廬門生,只是比起趙右齡、殷茂春,似乎略顯才乾不足。比起元虢,學識器格方面也頗有遜色。即便與王雄貴比較,也存在諸多劣勢。也許這大概就是所謂的大器晚成,官場上今日春風得意明日卻被秋後算帳的例子,不勝枚舉,反而是韓林這種四平八穩的角色,後勁更足。

  一番看似雲淡風輕的君臣問對之後,年輕皇帝重新提起那件事:敕封年輕藩王徐鳳年為武臣第一高勳的大柱國。這次依舊是滿堂沉默,只不過比起先前的暗流湧動,許多群臣眼神之中,這回明顯多出些認命的味道。

  年輕皇帝手指輕撫膝上那份昭告書:“漕糧一事,戶部回頭再擬議一份章程送來養神殿,地方上若有些許阻力,戶部可以與兵部唐侍郎磋商。總之,在保證聖旨送達北涼之時,漕糧要先於聖旨入涼。”

  說到這裡,年輕天子瞥了眼高適之、宋道寧兩人。二人同時心頭一顫,等到皇帝轉移視線後,二人相視苦笑。無妄之災。燕國公府和淮陽侯府在漕運上的進項,早就攤薄到忽略不計的地步,如今真正稱得上國倉碩鼠的存在,不是別人,正是那三位與國同姓的趙家宗室。其中兩位是早就對廟堂不上心的趙家老人,最後一位則是新近闖入這潭渾水的宗室新貴。據說是前者竭力拉攏後者的結果,而後者在祥符年間憑借某位女婿驟然得勢之後,顯然有些忘乎所以,骨頭都輕了好幾斤,一聽是如此無本萬利的買賣,只是一頓花酒就義無反顧地一頭扎了進去。半年以來,保底分紅是二百五十萬兩銀子。高適之和宋道寧其實在伸手最長的巔峰時期,也不過是五十萬上下。要知道那位郡王的乘龍快婿,這會兒可正站在養神殿裡頭,而且位置只在齊陽龍、桓溫之後,與趙右齡、殷茂春、吳重軒並列!可為何皇帝陛下沒有望向那一位,反而是提醒了高宋兩位?很簡單,那個無形中被老丈人坑了一把卻安然無恙的年輕人,姓陳名望,在離陽官場素來被敬稱為陳少保,是中樞重臣,更是天子近臣,論及心腹程度,恐怕連嚴傑溪、嚴池集這對國戚父子都無法與之媲美。

  此時此刻,門下省左散騎常侍陳望面無表情,屏氣凝神,看不出絲毫異樣。

  晉蘭亭眯起眼眸,細細打量著站在自己前排的陳望背影,眼神晦暗。

  今日小朝會,武英殿大學士溫守仁不舒坦,他這位志在手握離陽文脈的禮部侍郎也是大大的失意人。之前陛下提及春闈主考官一事起用德高望重之人,這就意味著官場資歷尚淺的晉三郎,其實已經錯過憑借明春會試成為天下士子共同座師的大好機會了。而座師、房師兩個身份,一字之差,天壤之別。張巨鹿、坦坦翁兩人聯袂把持科舉的永徽年間,為何人人喜好自稱張廬門生、首輔晚生?不僅僅是張巨鹿比桓溫官位更高,也不僅僅是正副總裁官的差異,關鍵就在於桓溫到底是隻負責分房閱卷,即便是桓溫親自批語選中之人,都要經過張巨鹿點頭才能通過。

  晉蘭亭原本以為齊陽龍明確提出不摻和春闈、姚白峰主動卷鋪蓋離開國子監後,自己怎麽都能獲得正副總裁官三個席位之一,至於能否總攬大權擔任主考官,晉蘭亭也不是沒有心存覬覦,但是沒想到最後竟是這般慘淡光景。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