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雪中悍刀行(張若昀、李庚希主演)》第694章 敦煌城郡主臨世,青鹿洞書聲琅琅(1
  第694章 敦煌城郡主臨世,青鹿洞書聲琅琅(1)
  她蹲下身,抱住那個孩子,大人的臉頰貼著孩子的臉頰。

  她柔聲道:“徐念涼,我的小地瓜,長大以後,一定要去找你爹哦。”

  北莽寶瓶州腹地,冰雪消融,萬物生發,綠意盎然,一騎沿著山坡背脊疾馳到山頂,一人一騎後頭跟著一個奔跑的少女,她除了背負那隻巨大劍匣外,背後還用麻繩系捆了許多把劍,這架勢就像是江湖騙子賣劍坑人的。

  高坐在馬背上的人物是個極其動人的“女子”,正是上一次胭脂評上的魁首南宮仆射,榜眼陳漁也不過是得了“不輸南宮”四字評語。祥符二年的新評,比起武評多達十四人,胭脂評只有寥寥四人,這位當年被世子殿下取了個“白狐兒臉”綽號的家夥,依舊是榜上有名。其余三人,分別是即將被皇帝欽定遠嫁遼東藩王趙武的陳漁、西楚薑泥,還有一位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女子,叫呼延觀音。按照胭脂評隱晦所言,應該本是北莽草原女子,後給那北涼王徐鳳年擄搶回去金屋藏嬌了。

  王生進入北莽後,就一直跟在“南宮先生”後邊跑著,很多時候停下腳步,也被要求氣機運轉不停,少女已經中途昏厥過去七八次。就像一個聰穎孩童,遇上了極為苛刻的私塾先生,像是恨不得孩子在睡夢中都要背誦經典,根本不管是不是會拔苗助長。要知道王生除了那劍氣盡數收斂的紫檀劍匣,其余那些名劍可都就只有劍鞘可以略微隱藏劍氣,每當少女精疲力竭氣機紊亂之際,那些桀驁難馴的歷代名劍就會出來火上澆油。細劍“蠹魚”,舊北漢儒聖親手鍛造的三寸鋒“茱萸”,道門符劍“黃鶴”,昔年一劍洞穿東越皇帝腹部的“銜珠”,劍尖吐氣如綻春雷的“小暈”,會跟其他名劍劍氣相衝的“少年遊”,還有那把性子如同活潑少女思春的“鵝兒黃”,劍匣加上這七柄劍,讓少女王生像一隻滑稽可笑的刺蝟。她和“南宮先生”一路北上,不乏識貨的北莽高手要殺人越貨,“南宮先生”也從不管少女能否應付,始終袖手旁觀,除非是王生在廝殺期間被洪水決堤一般的劍氣所傷,才會救下少女,然後不遠不近尾隨那些運氣糟糕至極的北莽武人。每次等到少女悠悠然醒來,她就會被“南宮先生”拋入戰場,依此反覆,直到王生成功殺人為止。在這之前,在東錦州境內,兩人甚至遇上了一支千余人的北莽騎軍,“南宮先生”一樣是直接把她丟了進去。先前多駕馭三四劍對敵的王生到後來殺紅了眼,七劍盡出,斬殺了三百多騎。生死一線之間,等到她就要連同劍匣內諸劍也要一並祭出時,“南宮先生”闖入戰場將她擊暈,等王生醒來後,發現那些北莽蠻子已死絕,衣衫依舊潔淨如新的“南宮先生”站在遍地屍體中間。

  山頂上,白狐兒臉牽著馬眺望遠方,開口問道:“知道為什麽世上高手總是刀不如劍嗎?”

  王生搖搖頭,師父要她練劍,那就練劍。師父曾經說過自己是世間第一等的“劍坯子”,不練劍就可惜了。其實王生心中有些遺憾,師父雖然也經常用劍,但畢竟師父的武道路途是以練刀開始,所以王生偶爾會羨慕那個油嘴滑舌的呂雲長。尤其是聽說腰佩春雷、繡冬雙刀的“南宮先生”,曾經送刀也借刀給當初兩次行走江湖的師父,就讓少女有些不好與人言的小念頭了。

  白狐兒臉摸了摸王生的腦袋,輕聲道:“人怕認真,事怕較真。王生,你要是不想一輩子隻給他當個可有可無的徒弟,那就好好想一想這個問題。”

  王生雖然不懂,但還是習慣性使勁點點頭。

  白狐兒臉微笑道:“天下百萬劍,有共主之人。你以後只要能贏了她,你師父就會對你刮目相看。這世間還從未有過女子成為天下第一人。”

  王生驚訝地啊了一聲,怯生生道:“南宮先生是說那位姓薑的西楚亡國公主嗎?可她早早就能禦劍飛行了呀,我打不過她的吧?而且……而且聽說她真的長得很好看……”

  白狐兒臉歎息道:“你這個傻丫頭啊。”

  王生微微踮起腳,系緊那幾把有些松落的名劍,然後抬頭對“南宮先生”笑著說道:“先生,以後師父如果不是天下第一了,你來當就好了。”

  白狐兒臉摸了摸少女的腦袋,無奈道:“你啊,是真傻。”

  王生猶豫了一下,終於壯起膽子問道:“先生,我能問個問題嗎?”

  白狐兒臉柔聲道:“是想問為什麽要來北莽?”

  王生輕輕點頭。

  這位天下第一美人微微仰起頭,笑聲爽朗:“王生,知道我是什麽境界嗎?仍是止步指玄而已。當時離開那座聽潮閣,不是不能到達天象境界,也不是不能躋身下一次武評高手。只不過對我來說,只要不是天下第一,就沒有半點意義!”

  白狐兒臉松開韁繩,雙手輕輕按在春雷和繡冬的刀柄上,向前踏出一步:“只差一步而已。”

  這是少女王生第一次看到“南宮先生”毫不遮掩的意氣風發。

  真是好看啊。

  東越劍池,傳世崖刻數,其中以大秦古篆“劍池”二字,和大奉王朝草聖醉後所書“水深山高劍氣長”最為神韻飛揚。

  劍池畔山石疊嶂,池水綠幽,水面有起有伏,一年四季高低有異,但是劍池的出奇之處在於春夏多雨時節,劍池之水反而清減下降,“水深山高劍氣長”七個草書大字,可看到由上及下的“劍”字,反而是那秋冬少那“無根天水”的下半年,水高沒掉“深”字,隻余下一個孤零零的“水”字進入眼簾。劍池宋家已經存世六百余年,比起東越國祚還要長出許多。可是自從吳家劍塚出現後,劍池這座享譽四海的劍林聖地,在許多人眼中就有了“既生宋何生吳”的唏噓感慨。與那吳家劍塚崇尚古人古劍不同,宋家在近一百年尤其是上任宗師宋念卿手上,始終堅持“人不如舊,劍卻不如新”的劍道宗旨,每一名劍術有成的宋家劍士,在離開劍池前往江湖之前,都要將舊劍丟入劍池,親手去劍爐鑄就一把劍。外人一直對此不解,覺得大概是寄托了“舊人新劍大氣象”的美好願望吧。

  在宋念卿死後,曾經擔任廣陵王趙毅客卿的柴青山在當年被驅逐後,重新返回這座劍池。這位從無弟子的劍道大宗師也總算“姍姍來遲”地收了兩名弟子,少年是驚才絕豔的宋氏子弟,少女是一塊璞玉蒙塵的外姓弟子。師徒三人站在劍池一塊銘刻有“萬人敵”三個楷字的春神湖巨石上。大石如小山,方方正正,氣勢威嚴至極。並無佩劍的老人低頭看著那幽深清澈、古意盎然的一池春水,嗓音沙啞,開口道:“我師兄當年敗給李淳罡,不是什麽自盡而死,是受傷而亡的。家主宋念卿去年死在劍池外的江湖上,也不是什麽壽終正寢,而是十四劍盡出後,甚至不惜以性命作為代價,祭出了陸地神仙境界的一劍,仍是被人光明正大殺死。告訴你們這兩件事,是希望你們明白一個道理,除了那個一家之學即天下劍學的吳家劍塚,天底下還有很多可以不把劍池放在眼裡的用劍之人,比你們想象中要多很多。”

  柴青山大概是覺得這種真相對兩個孩子來說仍是太過殘酷,笑了笑,自嘲道:“劍池除了我這麽個糟老頭子死撐著,在江湖上挺有名頭的、你們也應該喊一聲師兄的那個李懿白,他這輩子沒希望登頂劍道,比起劍塚吳六鼎、劍侍翠花和龍虎山齊仙俠這些同齡人,差距不僅僅在劍術劍招之上,眼界胸襟都差了許多。所以你們是劍池最後的種子了。說說看,你們練劍,有沒有一定要超過誰?”

  那面如冠玉的少年性子跳脫,燦爛笑道:“先是李懿白師兄,接著是師父你,然後去吳家劍塚一趟,再去找鄧太阿,找不到的話,就去北涼……”

  說到這裡,少年指了指身邊的少女,“告狀”道:“師父師父,師妹跟咱們劍池很多很多女子一般無二,私底下對那北涼王徐鳳年都愛慕得很,每次聚在一起說起那家夥,她們喲,嘖嘖,眼睛都跟咱們腳下的池水似的,綠油油亮閃閃!師父,這也太不像話了吧,那個姓徐的可是咱們劍池的生死大敵,反正劍池裡的男人,就沒誰不想拿劍砍死徐鳳年的。”

  少女那張精致小臉漲得通紅,惱羞成怒,怒喝道:“宋庭鷺,閉上臭嘴,沒人把你當作啞巴!”

  然後少女心虛地看了眼師父,生怕惹來師父的心意不快。

  柴青山一笑置之,感慨道:“兒女情長劍氣長,不是什麽壞事。徐鳳年啊,如今成了我那一輩人心目中的李淳罡了嗎?”

  這個時候,有位白首滄桑的老婦人,步履蹣跚而來。

  柴青山和少年少女走下那塊巨石“萬人敵”,少年跑過去攙扶年邁老人,笑眯眯喊道:“太奶奶,趁著日頭好,賞景來啦?”

  老婦人眼神慈祥地摸了摸少年的腦袋:“庭鷺,記得好好跟師父學劍,要用心,至於練不練得成,則可以隨遇而安。千萬記得,以後若是出門行走江湖,要好好回家。”

  柴青山點頭致禮,老婦人笑著點了點頭。

  師徒三人走後,老婦人坐在池畔,儀態安詳,微笑道:“念卿,以前都是我等你,等了很多年很多次,不管多久,最後總能等著你回家。”

  她將那枯瘦雙手疊放在膝蓋上,當年紅妝漸漸已成白首。一生之中,習慣凝望他的背影,夫妻之間的言語,甚至也許不如丈夫與弟子傳授劍道那麽多。

  每次他離開劍池,返回劍池,她都會站在劍池門口。

  他也從不看她一眼。

  她不悔。

  老人閉上眼睛,喃喃道:“念卿,現在是你等我了。”

  江南水鄉,多小橋流水人家。

  綽號“竹子”的年輕人在鎮上街道遊手好閑逛蕩了一整天后,在暮色中回了家。娘親也關了那家布鋪,在家裡做好了飯菜。年輕人埋頭吃飯,帶著兒子在前年搬來這座鎮上的婦人,柔聲道:“慢些吃,沒人跟你搶。”

  年輕人只顧著狼吞虎咽。

  婦人笑道:“你溫大哥都成親了,娘不奢望你找到劉家小姐那樣的好姑娘,能隨便拐騙個回來就成。”

  年輕人滿嘴飯菜含混不清說著“知道啦,知道啦”。

  她歎息道:“你也別整天都在外邊無所事事,娘不是非要你掙錢,只不過一個男人,總這麽不做事,也不好。女子嫁人,總歸是喜歡找那些有活計傍身的男人,就算一開始窮些,心裡也有底,有了盼頭,這日子過得也就舒心了……”

  年輕人突然把手中飯碗往桌面上狠狠一拍,滿臉怒火大聲吼道:“對,我就是不務正業,可就算我像我爹那般有什麽用?!我爹是十裡八鄉出了名的老實人了吧?做莊稼活誰都豎起大拇指吧?結果怎麽樣?!還不是撇下我們一走就是這麽多年,是不是死了都不知道!他要是哪天回來,我都不認他這個爹!王八蛋!”

  她紅著眼睛,原本性子最是溫婉的婦人,雖然嗓音顫抖,但是以不容置疑的態度說道:“不許你這麽說你爹!”

  年輕人起身離開凳子,蹲坐在房門口,生著悶氣。

  婦人撇過頭,偷偷拿袖子擦了擦淚水,收拾掉碗筷後,端著一條小板凳來到門口,柔聲道:“飯菜幫你在鍋裡溫熱著,什麽時候想吃,就跟娘說一聲。”

  年輕人低著頭,哽咽道:“娘,我不是想跟你發火,我只是埋怨我爹,他對不住你……”

  婦人微笑道:“你爹怎麽就對不住你娘了?你爹啊,自打認識我起,就沒有說過一句重話,也沒發過一次脾氣。那麽多年,莊稼地也都是他一個人打理的,都不讓我下地,一次都沒有。每次去鎮上趕集,也不忘帶回一些釵子啊胭脂啊的小物件。我當年嫌他糟蹋銀錢,你爹每次總說知道啦知道啦,可每一個下一次,你爹也還是會買的。你娘我啊,也就是嘴上怨你爹,可心裡喜歡呢。鄉裡鄉親,誰家女子不羨慕你娘嫁了個好人家?”

  年輕人氣呼呼道:“我爹能娶了你,那也是他的福氣,就該這麽心疼娘才對。”

  婦人笑著摸了摸兒子的腦袋:“以後你找到了媳婦,也要對她這麽好。”

  年輕人猶有怨氣:“反正肯定不像我爹,一走就好幾年沒了音信,也不知道寄封家書回來。”

  婦人溫柔笑著沒有說話。

  年輕人突然說道:“娘,溫華大哥說過了,我就不該去混江湖,他說等他攢夠了錢,大概今年秋再跟掌櫃的賒些,就能從掌櫃的手裡盤下那酒樓,以後讓我幫他打打雜,我答應了。”

  婦人開心道:“這是好事啊。你認識那麽多朋友,就你溫華大哥是真心想你好,以後幫忙做事,多出力,錢不錢,不要太看重了。你爹說過,咱們人啊,掉錢眼裡可就爬不出來了,那才真是一輩子勞心命,看上去衣食無憂,其實是過不舒服的。”

  年輕人有了笑意:“嘿,我爹還能講出這樣的道理?”

  婦人作勢要打。

  年輕人突然問道:“我爹叫王明寅?”

  本來只是假裝要給兒子一個板栗的婦人,這下子是真敲在兒子額頭上了,她氣笑道:“哪有做兒子的直呼爹名諱的!”

  年輕人笑道:“娘,我跟你說啊,以前江湖上也有個叫王明寅的,可了不得,他哥就是那個守了十年襄樊城的王明陽,是當年唯一讓北涼王也沒辦法的大官。他自己呢,也厲害,是天下第十一的武學高手。他們兄弟二人的王家,那就更嚇人了,我聽到過一個文縐縐的說法,叫作世代簪纓,意思大概是說家裡很多代人都是做達官顯貴的吧。娘,你想不想聽那個跟我爹同名同姓家夥的江湖事跡?”

  婦人搖頭笑道:“不想聽。”

  年輕人看了眼天色,起身道:“溫大哥昨天說讓我有空找他喝酒去,好像是聽到了什麽高興的事情,我這就去了啊。”

  婦人連忙起身:“拿幾塊布去。”

  年輕人白眼道:“溫大哥不在乎這個。”

  婦人瞪眼道:“人家不在乎,那是人家的好,我們王家也要將心比心。”

  年輕人做了個鬼臉:“這也是我爹說的,對吧?”

  婦人去內屋捧來兩塊布,遞給兒子:“喝過酒後,回家的路上走慢些。”

  年輕人接過布,嘴上嚷著“知道啦”,快步如飛離開家。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