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雪中悍刀行(張若昀、李庚希主演)》第794章 下馬嵬風聲鶴唳,徐鳳年大戰紫衣(3
  第794章 下馬嵬風聲鶴唳,徐鳳年大戰紫衣(3)
  煉氣士宗師有些遺憾,點了點頭,兩人一閃而逝。這潭渾水,他們蹚不起,蹚得起的,全天下屈指可數。

  先前那名趙勾同僚的刀不出鞘,等於徐鳳年告訴他們一個殘酷的真相:天象之下,一招而已。煉氣士宗師不希望拿自己的性命去證明“陸地神仙之下,也是一招”。

  某棟酒樓內的青衫儒士笑了笑,只是給自己倒了一杯酒。

  街對面的白衣男子皺了皺眉頭,坐在他隔壁桌一個面白無須的男子,欲言又止。

  太安城城頭的紫衣女子,猶豫了一下,然後在屋脊之上飛掠,如履平地。

  從城南到下馬嵬驛館,平地起驚雷。東越劍池的少年宋庭鷺漲紅著臉,怒氣衝衝道:“師父,這家夥也太目中無人了,憑啥不算上師父你?!”

  背負多柄長劍的少女掩嘴嬌笑,胳膊肘很是往外拐。

  柴青山惆悵道:“師父既然在武當逃暑鎮不曾出劍,那這輩子也就沒了向他出劍的資格,沒什麽好生氣的。庭鷺,你要是替師父感到不值,那就用心練劍,別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武道一途,僅靠天賦是吃不了一輩子的。”

  少女落井下石地做了一個鬼臉,少年冷哼一聲。

  客棧窗口那位吳家劍塚老家主笑罵道:“這小子!”

  屋內一個老人尖細嗓子提醒道:“別忘了本分。”此人正是當時對北涼王宣旨的司禮監秉筆太監。

  吳見沒有轉身,收斂笑意:“哦?”沒有穿上那件大紅蟒袍的秉筆太監下意識後退一步。

  吳見語氣淡然:“老朽和蜀王此次前來觀戰,不過是確保那曹長卿不會趁機前往皇宮,你們不要得寸進尺。”

  那條南北向的禦街等級森嚴,一個只能老老實實走在最外側禦道的牽驢男子,看到一個快步小跑的年輕佩劍俠客,喊道:“年輕人,能否借劍一用?”

  正趕著去下馬嵬驛館觀戰的年輕人不耐煩道:“憑啥?!”

  中年人一番討價還價的語氣:“憑我是鄧太阿。”

  那位少俠先是愣了愣,然後哈哈笑道:“滾你的蛋!你是鄧太阿?牽頭驢就真當自己是桃花劍神了?老子還是北涼王呢!哥們兒,要不然咱倆就在這裡過過招?”

  牽驢的漢子歎息道:“現在的年輕人啊。”

  年輕人瞪眼道:“怎的?你不服?!”

  漢子拍了拍老驢的背脊:“老夥計,等會兒,我去去就回。我啊,就借著這一劍,去跟曹長卿打聲招呼,當是與他道一聲別了。”

  刹那之間,太安城正南門到下馬嵬驛館這條直線上,只要是帶劍的劍士,無論男女老少,無論佩劍背劍,無論劍長劍短,千百人,身邊都站著一個不起眼的中年人,握住了他們不知何時出鞘的劍。

  曹長卿終於放下酒杯,站起身。

  一條紫色長虹直奔下馬嵬驛館撞來,撞向徐鳳年,仿佛不死不休。

  國子監前,前不久樹起十數塊新碑,篆刻有出自翰林院新近黃門郎們手抄的儒家經籍,供天下士子讀書人觀摩校對,京城為之轟動,不說文官,便是那些不通文墨的老牌宗室勳貴,也是接踵而至,以示“崇文”。

  兩名中年儒士先後乘坐馬車到達國子監牌坊附近,大概是烈日當空的緣故,來此抄寫經書的學子並不算多,只不過等到兩人擠到一塊石碑前,仍是足足等待了小半個時辰,兩人相視一笑。碑下蹲著個身前擺放有小案幾的年輕人,衣衫寒酸,也不知是從地方上慕名而來的外地書生,還是在科舉落榜後留京等待下一場禮部春闈的落魄士子,想來案幾上那套文房四寶耗去他不少盤纏。其中一位中年儒士頗有興致地彎腰望去,欣賞年輕書生的伏案奮筆疾書。年輕人每次蘸墨極少,落筆極快,估計是以此來省錢,只是勾畫依舊一絲不苟,很漂亮的一手正楷。

  那彎腰儒士微微點頭,同伴儒士則沒有看碑也沒有看人,伸手遮在額前,望向遠方的天空。

  年輕書生心無旁騖,偶爾擱筆揉一揉手腕,從不抬頭,也就沒有發現身側的兩名前輩讀書人,不過就算年輕人認真打量,也認不出兩人的身份。

  低頭凝視了許久,那位腰懸一塊羊脂玉佩的儒士終於直起腰,輕輕挪步,走到年輕人身後,有意無意為衣衫清洗泛白的貧寒士子擋住了那份烈日曝曬,然後輕聲問道:“謝先生,都來了?”

  被稱為謝先生的男人語不驚人死不休,點頭道:“來是都來了,不過真正站在徐鳳年那邊的,不多,除徐偃兵外,也就白衣洛陽和那朱袍女子。鄧太阿,只是想趁著曹長卿自取其死前,意思意思,雙方肯定點到即止。至於曹長卿這趟入京,大概是想跟徐鳳年說幾句遺言吧,否則以曹長卿以往的脾氣,哪裡會悄悄入京,故而這次恭請衍聖公來此,是陛下多此一舉了。有吳見和柴青山出手阻攔,加上姚晉韓三位趙勾,即便徐鳳年鐵了心要行悖逆之舉,也很難。再者徐鳳年這次擅自入京,是衝著漕運開禁來的,其實太安城沒必要一驚一乍,一張桌子兩張凳就能聊完的事情。”

  站在年輕士子身後的儒士平靜道:“似乎謝先生說漏了蜀王殿下。”

  謝先生微笑道:“與衍聖公,謝某懶得打馬虎眼。”

  當代衍聖公眉宇間布滿陰霾,似乎有些怒氣,穩了穩心緒,沉聲道:“謝先生就這麽希望北涼和朝廷玉石俱焚,以便先生輔佐的蜀王火中取栗?”

  在那幅陸地朝仙圖上高居榜首的謝觀應,一笑置之,收起手掌,轉頭看了一眼這位憂國且憂民的衍聖公:“有忠心耿耿的顧劍棠手握數十萬兩遼精銳,又有趙炳的南疆大軍虎視眈眈,哪裡輪得到蜀王趁火打劫?”

  好像知道徹底惹惱一個衍聖公並不是什麽好事,謝觀應不再出言挑釁,歎了口氣道:“實不相瞞,蜀王從廣陵道北上進京,我是不答應的。進了京城這是非之地,假設徐鳳年瘋了要大開殺戒,那你陳芝豹是護駕還是不護駕?袖手旁觀,事後傳出去天下寒心;出手阻擋,也沒任何好處,連兵部尚書都早早當過了,如今又是蜀王,就算拿到一個不會增加一兵一卒的大柱國頭銜,並無裨益。這個時候,盧升象、唐鐵霜之流可以強出頭,陳芝豹、顧劍棠、燕剌王這三位,是蟬是螳螂還是黃雀,僅在一線之隔。顯而易見,誰耐心更好,誰獲利更多。”

  衍聖公眉頭緊皺。

  謝觀應輕聲笑道:“自大秦亡國以後,天下跟誰姓,只有兩種人不上心:第一種是反正只能聽天由命的老百姓;第二種,就是衍聖公府內姓張的,翻天覆地了,衍聖公還是衍聖公。龍虎山的下場如何,衍聖公沒有看到?那棵天人賜下的謫仙蓮,如今沒剩下幾朵紫金蓮花了。”

  衍聖公由衷感慨道:“興亡交替是大勢所趨,但是在興亡之間,我希望能夠少死人,尤其是少死一些讀書種子。”

  謝觀應略帶譏諷道:“所以才去廣陵江上見曹長卿?又如何了?曹官子聽衍聖公的了嗎?衍聖公啊衍聖公,讀書人是讀書,可別忘了還有那個‘人’字,是人就有七情六欲,道教典籍上的仙人尚且無法做到真正長生,讀書人也不能總做讀書一件事。荀平、張巨鹿放下書本走入廟堂,一個英年早逝,一個晚節不保,徽山大雪坪有個叫軒轅敬城的讀書人,為情所困,至死都沒有走出一座徽山,曹長卿也好不到哪裡去,一生一世都不曾真正走出過西楚皇宮,什麽儒聖什麽曹官子,不過就是個棋待詔罷了!”

  衍聖公搖頭道:“曹先生絕非你謝觀應所說的這麽不堪。”

  頭一回被直呼其名的謝觀應無動於衷,冷笑道:“一個死了那麽多年的女子都放不下,何談收官無敵?下棋下棋,結果把自己下成棋盤上的可憐棋子,滑天下之大稽!”

  張家當代聖人望著這個睥睨天下國士的“端碗人”,對他搖了搖頭。

  謝觀應大笑著離去。

  衍聖公站在原地,喃喃道:“先生先生,對天下形勢未卜先知,救民於水火,於國難當頭之際,不妨先死一步。你謝觀應只是個一心想著親筆書寫青史的書生,書生而已啊。”

  這位身份顯赫的張家聖人轉過身,看到那一塊塊石碑,久久無語。那個抄書士子發出一陣渾濁的呼吸聲,應該是手腕終於扛不住,酸疼了,然後他意識到那個影子,扭頭看著站在自己身後的陌生儒士。

  衍聖公對他微微一笑,問道:“若是不介意,由我來替你抄寫一段?”

  那寒士猶豫片刻,好像做了個極其艱難的抉擇,終於點點頭。

  衍聖公卷了卷袖子,從搖晃起身的年輕人手中接過那支筆,盤腿而坐,開始落筆。

  寒士重新蹲下身,歪著腦袋看去,如釋重負。這位前輩的字乍看之下不顯風采,規規矩矩,雖然不至於讓人覺得匠氣,卻也沒什麽讓人眼前一亮的清逸仙氣,但是久而久之,就讓年輕人浮起一種中正平和的感覺。

  但是看著這位正襟危坐的前輩不急不緩寫了百余字,年輕人就有些著急了,小聲提醒道:“先生可否稍稍寫快些。”

  衍聖公點頭笑道:“好的。”

  看著他果真加快速度落筆,很擔心墨錠不夠支撐抄完碑文的年輕人悄悄松了口氣,不過等那人又寫了兩百字後,年輕人隻得厚著臉皮說道:“先生……”

  衍聖公歉然道:“知道了,再快些。”

  隨著時間的推移,年輕人又開始著急起來。可事不過三,他實在沒那臉皮再念叨這位好心的前輩讀書人,只是他今天好不容易才佔到就近抄寫碑文的位置,明天就未必有這麽幸運了。京城有夜禁,只有近水樓台的國子監學子,才能讓官府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由著他們挑燈夜抄書。而且就算囊中羞澀的他有幸求學於國子監,也委實心疼購置燈油的銀錢,所以只能在烈日下才有搶佔一席之地的機會。

  雖然沒有抬頭,但好像已經察覺到年輕人的焦急,儒士一邊落筆一邊說道:“真的不能再快了。”

  年輕人大概是破罐子破摔了,咬咬牙,笑道:“先生,不急。”

  而那個中年儒士好似也就順杆子往上爬了,一本正經道:“寫字行文,讀書做學問,都是一輩子的事情,慢一些,扎實一些,方能徐徐見功。”

  兩腿發麻的年輕人乾脆一屁股坐在地上,聽到頗似酸儒的言語後,忍俊不禁道:“先生說得是。”

  衍聖公目不轉睛提筆書寫的同時,笑問道:“聽你的口音,是北涼人氏?”

  年輕人嗯了一聲,輕聲道:“晚生來自幽州胭脂郡,會試落選了。”

  衍聖公繼續問道:“怎麽,沒去找左散騎常侍陳大人或是洞淵閣大學士嚴大人?不然找一找國子監左祭酒姚大人也好嘛。這幾位都是北涼出身的大人物,據說對北涼士子都是多有照拂的。”

  年輕人坦誠道:“不是沒想過,只是國子監大門我進不去,而大學士府邸和陳少保的家門,估計更難。京城裡人都說宰相門房七品官,我又是臉皮薄的人,生怕自己好不容易走了十幾裡路,到頭來連敲個門都不敢。再說有這來回二十多裡路的工夫,我還不如多抄些經書。”

  衍聖公微笑道:“聽你所講,不像是個急躁性子的,怎麽?”

  年輕人尷尬道:“這不總想著寫快些,就能少用些墨錠。我們不比你們京城讀書人,還講究什麽濃墨淡墨枯筆渴筆的,像好些跟我一樣在北涼寒窗苦讀的同鄉,溪邊用手指蘸水在青石板上寫,是寫,用蘆葦稈子在地上是寫,到了冬天在大雪地裡,拿把掃帚也能是寫。嘿,到了京城,就算到了下雪天,就我住那地兒,門口好不容易有些積雪,一大早就給家家戶戶清掃乾淨了。”

  衍聖公會心一笑,半真半假打趣道:“你說京城人講究多,那我還真要跟你說個講究。不管是會試還是之後的殿試,寫什麽字是有很深學問的,像早年宋家父子主持科舉的時候,同等才學的文章,寫沒寫宋體字,名次就有高下了。下一次春闈呢,不出意外是禮部尚書司馬樸華和禮部左侍郎晉蘭亭負責,其中司馬尚書的字,以前無人問津,在當上禮部主官後,‘自然而然’就流傳較廣了。你要臨摹雖不算容易,但也不算太難,記住一點便是,棄楷用行,終歸是無大錯的。至於那位晉三郎,心高氣傲,在字一事上投其所好,沒有半點意思。”

  京城賣糖葫蘆的小販都敢說自己見過七八位黃紫公卿,一個儒士善意地侃侃而談,年輕人毫不奇怪,他感激道:“學生記住了。”

  衍聖公點頭道:“不迂腐,很好。酸儒做不得。”

  年輕人忍不住又笑了。

  衍聖公突然問道:“上次殿試,好像沒有北涼士子?”

  年輕人嗯了一聲,沒有多嘴。內幕如何,太安城心知肚明。離陽朝廷限制北涼會試名額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上次春闈正趕上新涼王成功世襲罔替,尤其拒收聖旨一事跟朝廷鬧得很僵,北涼士子想要出人頭地,天時地利人和,一樣都沒有。

  年輕人想了想,苦笑道:“當時一起進京的五人,四人在今年開春就都回去了,下馬嵬驛館那邊,會給咱們北涼落第士子返程的盤纏,所以四人都把余下的銀錢掏給我了,其實他們的道德文章,做得不比我差。”

  衍聖公納悶道:“怎麽回去了?下一次會試,你們會順利許多的。就算不知道這個……你們五人千裡迢迢來到京城,怎麽就不再搏一搏?而且,當時北涼不是正要打仗嗎?”

  年輕人咧嘴笑道:“所以才回去啊。”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