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雪中悍刀行(張若昀、李庚希主演)》第684章 宋貂兒腦生反骨,太平令無功而返(2
  第684章 宋貂兒腦生反骨,太平令無功而返(2)
  那個馬欄子被摔離馬背後,掙扎著試圖站起身。孩子來到他身前,從背後抽出北涼刀,往這北莽蠻子心口重重一插。刀拔出後被放回刀鞘,孩子臉色平靜道:“大個子,第三百七十九個了。”

  隨後趕到的都尉范奮和四百斥候都遙遙看到這一幕,但沒有上前言語,而是開始向北列陣。其中范奮幫那孩子帶去一匹戰馬後,拍了拍自己腰間的北涼刀,輕聲笑道:“小將軍,要不我死後戰刀也歸你,我也不貪心,到時候你幫我宰掉五十個北莽蠻子就行。”

  余地龍跳到馬背上,背刀袖手而立,滿身血跡斑斑的孩子翻了個白眼。

  如今幽州騎軍都喜歡昵稱這個叫余地龍的孩子為“小將軍”。

  兩天前余地龍本該被徐鳳年安排去護送六十傷騎撤向東方,但是孩子死活不肯,哪怕徐鳳年一臉怒容,孩子也只是一手牽著那匹系掛有大個子遺物鐵甲的戰馬,背著那柄北涼刀,既不說話,也不離開。後來是一名輕傷的校尉主動要求離開主力,親自護送傷員撤退,離開前跟這位之前幾場大戰中大殺四方的小將軍開玩笑說,就當欠他五十個北莽蠻子的軍功了。徐鳳年才默認余地龍的留下。孩子大概是真的很敬畏徐鳳年這個師父,就算留在了軍中,也不敢再在鬱鸞刀他們身邊出現,一人一騎孤苦伶仃地吊在騎軍尾巴上,也從不跟人說話。除了跟范奮的斥候出去刺探軍情,他就始終那麽孤單地默默跟在大軍後頭。

  正面戰場上,北莽八百騎軍在前後三次衝鋒下,死傷殆盡。七八十潰散逃竄的遊騎,也被余地龍和范奮四百斥候捕殺得一乾二淨。所有還未咽氣的北莽騎卒都被打掃戰場的幽騎補上一刀。

  徐鳳年用鐵槍戳死一名死前滿眼怨恨的北莽百夫長,輕輕抬起頭望向西邊,戰場外有隔岸觀火的十余騎出現在遠處。

  徐鳳年心一沉,視野中,他沒有看到那個熟悉的身影。

  徐鳳年拍馬拖槍上前,一人一騎快要穿過整個戰場時,有名臉龐青澀的北莽騎卒,倒在戰場邊緣地帶。他的脖子在雙方衝鋒過程中給一把涼刀拉出一道口子,血流如注。瀕死的年輕騎卒抬起手臂,試圖舉起那把北莽戰刀。徐鳳年輕輕瞥了他一眼,沒有遞出鐵槍,繼續策馬前行。但是很快身後不遠處便有兩名幽騎同時搭弓射出一箭,一箭射透北莽騎卒持刀的手臂,另外一根羽箭從側面釘入年輕蠻子的臉頰。跟徐鳳年迎面而來的那十余騎,人人披掛鐵甲,但樣式混亂,不像是正規邊軍出身,大多是滿身遮掩不住的濃烈匪氣。其中為首一騎在近距離看到徐鳳年後,仍然有些震驚,翻身下馬後,也沒敢泄露徐鳳年身份,畢恭畢敬跪地道:“末將洪驃來遲,萬死難辭!”

  徐鳳年點了點頭道:“起來吧。”

  洪驃起身後沉聲道:“宋貂兒已經在趕來的路上,麾下有一千兩百余騎,在來之前有過一場波折,內部清洗了三百人之多,其中僅是北莽朱魍諜子就挖出來四人。”

  徐鳳年不置可否,笑意玩味道:“挖出來?”

  洪驃不敢說話。這位身材並不高大的中年男子視線低垂,大氣都不敢喘,但是眼神炙熱。

  洪驃,曾經是一手調教出徽山那支私人騎軍的次席客卿,後來跟首席客卿黃放佛分道揚鑣,後者依舊在大雪坪上做那不願飛入帝王卿相家堂前搭巢的野燕子,更有野心抱負的洪驃則躋身北涼行伍,希冀著在西北戰場上建功立業,可惜一直不得重用。後來在皇甫枰授意下潛入宋貂兒的賊窩,既是輔助,也是監視。徐鳳年境界大跌,但是眼力猶在,洪驃、黃放佛之流,原本都卡在小宗師的門檻上很多年,偏偏捅不破那層窗紙,不得勇猛精進,然後都跟糜奉節一樣幸運遇上了江湖的“大年”,最終厚積薄發,躋身一品境界。洪驃如今就已是貨真價實的一品金剛境界武夫,距離那“輕輕叩指,可問長生”的指玄境界,也僅是一步之遙。不過說當下是江湖龍蛇橫空出世的大年份,其實並不準確,因為在這幾年中死掉的大宗師,實在太多了,僅是離陽王朝,先後就有天下第十一的王明寅、劍神李淳罡、病虎楊太歲、劍池宋念卿、人貓韓生宣、京城柳蒿師、兩禪寺龍樹僧人、春帖草堂謝靈箴等等,更別提還有王仙芝和洪洗象。這些驚才絕豔的頂尖高手相繼離席,不僅僅是給人騰出座位那麽簡單,還有許多涉及氣數氣運的玄妙變故,比如王仙芝對余地龍的慷慨饋贈,西蜀某人對龍樹僧人死後的“篡位”。

  洪驃身後那群馬賊悍匪中有人陰陽怪氣地嘖嘖出聲道:“洪頭領,才知道你老人家原來不叫洪標叫洪驃啊,跟兄弟們還這麽見外,可就失了英雄好漢的本色啊?怎麽,見著了北涼的鬱大將軍,膝蓋就軟了?”

  那名宋部馬賊的當家人之一顯然是將眼前馬背上的年輕武將,當成了幽騎主將鬱鸞刀,畢竟如此年輕卻能統領萬人的邊軍將領,不管在北莽還是北涼哪怕當不得鳳毛麟角一說,可扳扳手指頭也就能數得過來了。對宋貂兒身邊絕大部分馬賊來說,他們也是在那場措手不及的血腥變故後才知曉內幕。對於自己的娘家是北涼軍的事實,談不上反感,落草當了馬賊的,殺起人來誰不是六親不認,管你是跟北涼姓徐還是跟北莽姓慕容姓耶律,誰給銀子給好馬,誰出手闊綽那就是大爺。可要說他們心底的好感有幾分,那當然也少得可憐。

  功利心極重的洪驃,對徐鳳年這個北涼鐵騎共主那是心甘情願當個馬前卒。這段時日在宋貂兒賊窩裡以大局為重事事隱忍,早就憋了一肚子的戾氣,聽到那個連宋貂兒心腹都算不上的小頭目在耳邊聒噪,殺心頓起。就在洪驃馬上要一掌拍碎那可憐蟲天靈蓋的時候,徐鳳年伸出鐵槍在洪驃肩頭拍了拍,對他笑著搖搖頭。徐鳳年遠望過去,宋貂兒的千騎快到了。鬱鸞刀和石玉廬、范奮、余地龍四騎此時也策馬而來,看到這些就算披甲佩刀也一身匪寇氣焰的馬賊,都沒怎麽上心,倒是斥候老卒出身的范奮有些無地自容,先前光顧著在戰陣上砍殺了,竟然把這十來騎烏合之眾給漏過去,不懷好意的都尉大人陰惻惻地盯著這些家夥,在邊境上誰黑吃黑最厲害?不是大股馬賊吞並小股勢力,而是北涼邊軍拿那些馬賊當練兵對象,這跟北涼斥候去流民之地殺人試練以此晉升遊弩手,是差不多的路數。尤其是那支一旦披上鐵甲就是恐怖重騎兵的胭脂軍,平時沒事情做就輕甲輕騎出關遊掠,最喜歡打散成一支支百人騎隊在塞外尋覓馬賊,不帶涼刀也不負弓弩,一水的全部手提鐵槍。這也就罷了,另外一支渭熊軍有句連北莽南朝都膾炙人口的口頭禪,叫“養肥了再殺好過年關”,是說渭熊軍每次得到北涼遊弩手探查到的馬賊窩子,如果沒到千人以上,根本瞧不上眼,還會故意“養虎為患”。可是只要得到消息馬賊人數有一千多了,那就在年關前隨便揀選個時日,長驅直入,殺得一個不剩。

  洪驃身後那幾名馬賊在徐鳳年單騎出現的時候,感受並不深刻,還敢擺擺架子,可當鬱鸞刀四騎並列後,馬賊跟北涼邊軍在氣勢上的天然差距,一下子就展露無遺。

  徐鳳年對鬱鸞刀輕聲說道:“馬上有一千兩百騎馬賊出現,雖然名義上是盟友,但會不會有意外,暫時還難說。你先拉一千幽騎過來,我們按照最壞的打算來。”

  范奮躍躍欲試,把到嘴邊的“王爺”那個敬稱偷偷咽回肚子,使勁嚷嚷道:“末將那四百人足夠了,本來就沒殺爽利,兄弟們手癢得很!”

  鬱鸞刀沒有自作主張,望向徐鳳年,後者笑著點頭。

  范奮根本不用發號施令,當他高高抬起手臂,做了個向西輕輕握拳和松開五指的姿勢後,四百斥候馬上就如一線潮水般湧來。

  這種一副明擺著“老子就是在耀武揚威”的架勢,讓除洪驃之外的十余騎馬賊不由自主地向後退去。

  鬱鸞刀瞥了眼這些小規模廝殺還湊合但大規模騎軍陷陣肯定很懸的馬賊,來到徐鳳年身邊,投去詢問的眼神。

  徐鳳年解釋道:“葫蘆口外的地盤,馬賊再熟悉不過,能幫我們提供一個大軍休整的地點。”

  鬱鸞刀輕輕松了口氣,開心笑道:“這幫馬賊果真能成事的話,別的不敢說,哪怕對上那一萬柔然鐵騎,我們三千兩百騎不但能殺他個回本,肯定還會有盈余。”

  半個時辰後。

  遠處一千多騎呼嘯而來,隨著宋貂兒馬賊主力的到來,洪驃身後那十來騎膽氣也壯了幾分,其中性子較為浮躁暴戾的,甚至都敢對四百騎幽州斥候怒目相視。

  當然,這已經是他們輸人不輸陣的最大氣魄了,至於真的拔刀相向,那是再給他們幾個膽子也不敢的。這段時日內,整個涼莽邊境都在傳言這支幽州騎軍的瘋狂和彪悍,最注重敏銳嗅覺的馬賊當然不會錯過此事。從幽州出發馬不停蹄趕到薊州北部,最後一路奔襲到葫蘆口以北,那個叫鬱鸞刀的年輕將軍,硬是把一萬幽州輕騎打得只剩下三四千人,已經交過手的敵人中,有北莽東線上兩位老資歷萬夫長,有龍腰州邊境三大軍鎮中的壺關、長榆和冰露,而且接下來馬上要面對秋冬兩位“捺缽”的狩獵,洪敬岩親自率領的一萬柔然鐵騎北上堵截,還得再加上從西邊緊急趕赴葫蘆口的“春捺缽”——拓跋氣韻!四位捺缽,除了至今還留在大草原上的夏捺缽——皇室成員耶律玉笏,其余三位皆是有望成為北莽大將軍就看誰更早一步登頂的家夥,可都是奔著鬱鸞刀的那顆項上頭顱來了。還有傳言說誰能剿滅幽州騎軍,就可以拿著鬱鸞刀的腦袋去南朝西京覲見皇帝,成為繼董卓之後又一位可以豢養私軍數目上不封頂的北莽大將軍!
  當一千多馬賊看到四百幽州斥候列陣在前時,很快勒韁停馬,謾罵聲很快此起彼伏。

  徐鳳年對洪驃說道:“你我一起過去。”

  兩騎向前,徐鳳年平靜問道:“清涼山一共派去了六名高手,你知道身份底細的只有三個,三人死了幾個?”

  洪驃回答道:“只有一人在與朱魍諜子撕破臉後戰死了,末將因為得到幽州皇甫將軍的命令,不許過早暴露身份,所以沒有出手。但是末將在暗中截殺了從馬賊老巢偷溜出去的十六騎,都是北莽蠻子。”

  與此同時,鬱鸞刀悄然反身回到戰場。

  那白面書生宋貂兒雙手握著馬韁,輕輕一夾馬腹,意態懶散地驅馬向前,隨著馬背顛簸上下起伏,頗有幾分不跪天地不跪王的散仙風范。

  只是當他看到那個身影后,如遭雷擊,眼眸驟然眯起,滿臉匪夷所思的慌張神色。他下意識直起腰杆,駕馭駿馬加速前衝。等到宋貂兒認清那張臉龐後,這名最近幾年在塞外過著如魚得水神仙生活的馬賊領袖如釋重負,眼前那一騎雖然神態仿佛,但所幸終究不是那個人啊。宋貂兒騰出一隻手習慣性摸了摸腰間那塊羊脂玉佩,笑問道:“敢問可是那殺敵三萬的鬱將軍?”

  拖著那杆鐵槍的徐鳳年冷笑道:“怎麽,宋貂兒,不認識我了?這算不算貴人多忘事?”

  聽著這刻骨銘心的熟悉嗓音,宋貂兒撫摸著玉佩的手指一顫,以他的卓然心智,自然猜得出當初那個隨口就能讓果毅都尉皇甫枰聽命行事的俊逸公子哥,正是日後從北莽腹地拎走徐淮南和第五貉兩顆頭顱返回北涼的“世子殿下”,此時的離陽王朝第一大藩王徐鳳年!宋貂兒無比狼狽地翻滾下馬,雙手撐地,低頭道:“不知是王爺大駕光臨,宋貂兒該死!”

  徐鳳年手中那杆鐵槍的槍尖在沙地上輕輕劃過,宋貂兒只聽到從自己頭頂傳來一句問話:“密信上讓你來接引幽州騎軍,可沒有說讓你大搖大擺帶著見不得光的一千多騎。”

  宋貂兒臉色蒼白,顫聲道:“回稟王爺,葫蘆口外如今遍地都是北莽斥候,甚至還有許多動輒即是千人以上的北莽正規邊軍。加上宋貂兒治下不力,先前在一處巢穴內已經內訌過一場,人心渙散,宋貂兒傾巢出動,出自下策,實在是逼不得已。為了能夠順利給王爺還有鬱將軍帶路,又不至於泄露機密,只能把所有兄弟都帶上,好與幽州騎軍一起前往那座最隱秘的山谷。如此一來,宋貂兒隊伍就算仍有賊心不死的北莽余孽,消息也走漏不了。”

  徐鳳年轉頭望向天空,看了一眼,回頭後笑道:“聽上去哪裡是什麽下策,分明是滴水不漏的萬全之策。宋貂兒,你有心了。”

  宋貂兒依舊低著頭:“為王爺效忠效死,是小的幾輩子修來的天大福氣!如果不是王爺和皇甫將軍栽培,宋貂兒如今不過是領著三十六騎在關外打秋風度日的可憐蟲,宋貂兒如何敢不盡心盡力?!”

  徐鳳年望向兩百步外那一千多人人青壯的關外馬賊,淡漠視線一掃而過。眾多馬賊也紛紛投來好奇探尋的目光,似乎很好奇那年紀輕輕的“鬱鸞刀”再聲名鵲起,照理說也不至於讓天不怕地不怕的大頭領宋貂兒如此膽小如鼠。場中氣氛格外凝重,一千多馬賊和四百幽州騎軍遙遙對峙,中間是坐在馬背上的徐鳳年和跪地不起的宋貂兒,洪驃騎馬位於徐鳳年身後。

  徐鳳年抬起手臂,這個動作嚇得那群馬賊打了個激靈,以為一言不合雙方就要撕破臉皮動刀子了。他們一千多馬賊在塞外大漠能夠橫著走是不假,但眼前可是那有四百余數目的幽州鐵騎!馬賊吃飽了撐的才跟北涼邊軍翻臉,玩什麽衝鋒廝殺?活膩歪了吧!當時宋貂兒以血腥手段彈壓支持北莽的一方勢力,許多中間力量之所以袖手旁觀甚至牆頭草般偏向宋貂兒,除了宋貂兒本人的冷酷手腕外,也有發自肺腑畏懼北涼鐵騎的原因。雖說此時是北莽大軍在壓著北涼打,但所有馬賊骨子裡仍是更忌憚那些從不把馬賊當人看待的北涼騎軍,總覺得北涼邊軍哪怕鬥不過北莽百萬大軍,但既然那姓鬱的幾千人就能把葫蘆口外攪得天翻地覆,真鐵了心要收拾他們這一千多馬賊,到時候隨便派出幾千徐家騎軍,還不是輕而易舉?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