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雪中悍刀行(張若昀、李庚希主演)》第654章 顧劍堂往見碧眼,董胖子謀劃攻涼(2
  第654章 顧劍堂往見碧眼,董胖子謀劃攻涼(2)
  當然,天下再不會有什麽張廬的說法了,比起經常被念叨起的顧廬,這個地方連提都不敢再提了。

  仿佛它從來就不曾出現在離陽朝廷上。

  顧劍棠走到那個地方,看著那裡。

  夜幕下,比起顧廬,那裡連最後的一絲余暉都沒有了。

  此次返京,那晚還沒有被稱為先帝的皇帝陛下站在詔獄中,是他顧劍棠去見的那人最後一面、轉述的最後一句話。

  那人與他這位大將軍隔著鐵柵欄,卻沒有說哪怕半個字的臨終遺言,只是對他顧劍棠揮了揮手。

  顧劍棠收回思緒,不去看那些聞訊後倉促出屋跑下台階迎接的吏部要員,也不去看一眼停留在門口的那位儲相殷茂春。

  顧劍棠徑直轉身大踏步離去。

  京城無聲無息多了個人,照理說別說這個天下首善之地多出一個人,就是多出一千人也跟打個水漂似的,但是這個有著戴罪之身的客人誰都無法小覷。

  靖安王趙珣,離陽王朝最年輕的趙姓宗室藩王。

  從下旨召見趙珣到趙珣入京,本該是自身職司的禮部從頭到尾都沒能插上手,都是宗人府一手操持。京城就沒有不透風的牆,小道消息倒是已經開始在高層官場迅猛傳播,但是基本上沒有誰能夠知道趙珣這趟太安城之行是福還是禍。搖幽關外那一戰,同樣是宗室藩王的淮南王趙英在三戰三捷後竟然戰死,說憋屈似乎有點不妥,可要說英勇那也不對啊!勇倒是勇,可也太無謀了些。拋棄三個關隘不要,跑去平原上跟人玩騎軍對決,何來英明一說?至於趙珣這家夥,還算是褒多於貶,畢竟這位靖安王是奔著解救淮南王去的,而且差點就要被西楚叛軍的遊騎追殺至死。兩位差了一個輩分的藩王關系淺淡,可見趙珣對朝廷的忠心耿耿毋庸置疑,跟他的父親老靖安王趙衡那是天壤之別。只是如今皇帝陛下才繼承大統,君心難測啊。

  趙珣暫時住在那條郡王街的一座府邸裡。這座府邸跟他沒有半點傳承關系,在一百多年前曾經是離陽朝一位權臣的私邸,僭越違製得無以複加,佔地極廣,房屋足有四百多間,其中更有殿閣的地基高於門外街面數丈。後來在大概四十年前被離陽皇帝賜給忠毅王,可惜王爵才世襲罔替了一代就獲罪失去。最近四十年中,數度輾轉,主人都住不久遠,其中最著名的一位當然是西楚老太師孫希濟。

  趙珣雖然名義上是赴京請罪,先前那道聖旨上的措辭頗為嚴厲,若非一切走勢都在那個目盲陸先生的預料之中,趙珣還真有可能被嚇得魂飛魄散。當時陸詡的贈言很簡單:“既去之,且安之。”

  趙珣當下也真的是既來之則安之了,這些天就經常獨自在府邸中閑庭信步,盡情欣賞著府內的明廊通脊、古木參天和銜水環山。趙珣此時就站在一座湖心亭中,臉上還帶著笑意。先前到達京城後押送他進入此地的宗人府右宗正,對他那叫一個鼻子不是鼻子臉不是臉的,看他趙珣就跟看一條路邊野狗似的,這不昨天興許是聽聞了什麽消息,火急火燎修繕關系來了,一張皺巴巴的老臉笑開花。趙珣當然不會在明面上計較,甚至送了那位右宗正一塊早就準備好的水銀沁玉扳指,老家夥一看見就眼睛發亮,顯然陸先生精心準備的這樣小物件,正中軟肋。其實除了玉扳指,陸詡還讓他隨身攜帶了一方墨彩龜背硯,說若是左宗正出面負責接待,就需要送出此物。

  趙珣由衷感慨道:“陸詡你真是神機妙算啊。本王還是世子殿下的時候,總覺得李義山、納蘭右慈這些所謂的頂尖謀士,不過是時勢造英雄罷了,一旦擱在太平盛世也就泯然眾矣。直到遇見你後,才知道他們不管身處亂世治世,都必定會有你們的一席之地。”

  趙珣先前以為用六千騎兵的全軍覆滅去完成“以退為進”的布局,代價太過慘重,但是當趙珣來到太安城站在這座府邸中時,才開始明白陸先生才是對的。

  趙珣突然看到兩個身影出現在湖岸那邊,然後朝著湖心亭走來,無人帶路。趙珣皺了皺眉頭,生出一些本能的戒備。

  當那兩人漸漸走近,趙珣愣了一下,認出其中一人後,疑惑道:“宋兄?”

  宋家雛鳳宋恪禮。

  上次進京,趙珣跟宋恪禮打過一些點到即止的交道。

  宋恪禮作揖道:“下官拜見靖安王。”

  趙珣連忙微笑道:“宋兄不用多禮。”

  宋恪禮神態閑適,有著一種骨子裡散發出來的不驕不躁,沒有絲毫家族衰敗己身蒙塵的頹喪,加上他和那個兩鬢蒼蒼的儒士聯袂登門拜訪,讓趙珣心底甚是猶疑。

  宋恪禮輕聲道:“這位是元先生,而西楚孫希濟等人隻算是元先生的客人。”

  趙珣不笨,一下子就想透徹了。

  姓元。這棟宅子真正的主人。

  就是那個讓父親趙衡恨之入骨的離陽第一謀士,半寸舌元本溪!
  趙珣一揖到底,“晚輩趙珣拜見元先生!”

  元本溪沒有說話,只是擺了擺手。

  宋恪禮笑道:“下官是來告訴王爺很快就可以出京返回青州了。”

  沒有等趙珣回過味,宋恪禮嘴裡的“很快”就真的很快應驗了。

  一襲鮮紅蟒袍的司禮監秉筆太監捧著聖旨朝他們三人走來,步子極快卻不給人凌亂匆忙的感覺。

  手持聖旨的老太監在見到元本溪後,也是先微微點頭致禮後才對靖安王趙珣宣旨。

  趙珣自然需要跪下,宋恪禮也後退一步跪下旁聽。

  唯獨元本溪面朝湖水,置若罔聞。

  而那位在天下宦官中穩坐前三把交椅的大太監,對此根本沒有流露出半點異樣神色。

  收下聖旨,趙珣隻得速速離京,加上他沒了陸詡的錦囊妙計,確實不知道如何跟那位離陽帝師言語,生怕弄巧成拙,就借勢告辭離開湖心亭。

  等到趙珣和大太監相繼離去,元本溪問道:“你猜這位司禮監秉筆太監回宮後,會被問什麽?”

  宋恪禮搖頭表示不知。

  元本溪笑道:“皇帝不會關心靖安王如何,而會問元本溪在見到聖旨的時候,是否恭敬。”

  宋恪禮哭笑不得。

  元本溪平靜道:“先前我曾建言先帝,如果靖安王趙珣在靖難戰役中有心隱藏實力,就下旨讓他入京,摘掉爵位貶為庶民。若是竭盡全力仍然失敗,便讓他保留王爵,但必須在太安城住上一兩年。先帝對此事上心了,但是當今天子不是不上心,不過對天子而言,一個威望平平的藩王,趙珣的去留不算什麽,他要借此模仿先帝對付張巨鹿的手腕,不斷下出試應手,步步為營,點點蠶食……”

  宋恪禮小聲道:“未免也太著急了。”

  元本溪不置可否,略顯吃力地打開話匣子,繼續說道:“趙珣很聰明,不是他本身有多聰明,事實上比他父親趙衡遜色許多,不過此人懂得如何對身後之人言聽計從。我要他留在太安城只能束手對天下變局作壁上觀,是因為作為天下之腰膂的襄樊實在太重要了,容不得出現半點閃失。那個目盲心活的年輕人,本身就是個巨大變數。我本想徹底打亂青州勢力,讓許拱或者唐鐵霜兩人中的一個去坐鎮襄樊城。現在看來,也許,也許有一天,青州會成為兵家必爭之地,離陽、北莽、北涼、西楚、西蜀、南疆,都有可能。”

  宋恪禮欲言又止。

  “謀士謀士,謀劃的士子,身份已經定死了,只是‘士’,然後就看如何給輔佐之人出謀劃策了。但這之前,必須找對人。”

  元本溪眯起眼睛,嗓音低沉道:“李義山找徐驍,是對,趙長陵就是錯。我找先帝,是對。荀平,則是錯。納蘭右慈找燕剌王趙炳,是對。陸詡找趙衡、趙珣父子,是錯。”

  宋恪禮好奇問道:“那麽宋洞明、徐北枳和陳亮錫找到徐鳳年,是對是錯?”

  元本溪微笑道:“不知道啊。”

  宋恪禮很認真地問道:“先生也有不敢確定的事情?”

  元本溪反問道:“難道不可以有?”

  宋恪禮笑道:“可以。”

  元本溪一笑置之,然後說道:“我曾經問過兩個和尚同樣的問題:殺千人活萬人,是有所為,還是有所不為?當我問到殺十人活萬人的時候,楊太歲點頭說可以有所為。但當我一直問到殺一人活萬人的時候,李當心還是不肯點頭。”

  元本溪說完後,停頓了很久,伸手按在亭柱上,說道:“我接下來會讓你帶一道聖旨、一道密旨前往薊州。前者是讓你在薊南扎根,後者是讓你捎給袁庭山那條瘋狗的,讓他大膽放手打開薊北門戶。”

  宋恪禮先是不解,但很快就猛然間變得臉色蒼白。

  元本溪淡然道:“讓北涼再亂一些而已。求生者生,願死者死,各得其所。北涼鐵騎甲天下?那就讓整個中原拭目以待吧。”

  跟以往如出一轍,太安城當下迎來了正月裡最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的那場“文采飛揚”。

  一時間名刺門狀滿天飛。

  科舉始於大奉,興於西楚,盛於離陽。在西楚時科舉科目極其繁縟,在離陽改製後開始最重進士科,在某人手上進士科中又逐漸側重試策問,起先還鬧過一陣“首輔大人冷落學問獨寵事功否”的喧囂。進士及第的人數也越來越多,從大奉的寥寥三四人到西楚的二三十余人,再到永徽後期的百余人,直到祥符元年堪稱盛況空前的兩百人。因為科舉大興,許多赴京趕考的外鄉舉子不斷湧入且滯留太安城,於是便有了“通榜”“省卷”兩大趣事,無形中也使得文壇、官場兩個地方不斷被拉近關系。離陽進士科都在正月舉行二月放榜,跳過龍門的鳳毛麟角不去說,落榜士子也不要天真以為落榜就完事了,更不可能打道回府各回各家。畢竟一來上京的那筆巨大盤纏不是大部分士子可以承受的,所以不得不在京城逗留,有關系的找親朋找同鄉,沒關系就要借住在寺廟道觀。在此期間,除了繼續寒窗苦讀,還得學會請人將自己的得意文章向官場大佬或是文壇名宿“過個眼”品鑒一番,或者直接投遞給科舉主考官之外的禮部衙門官員,類似“宰相門房七品官”“閻王好見,小鬼難纏”的說法,就是因此而生。

  而祥符二年眼下最不可開交轉如陀螺的“七品”門房,有些不同尋常。在坦坦翁之後主持過數次科舉,如今又是“天官大人”的殷茂春門前自然車水馬龍。這不奇怪,出過父子兩夫子的宋家門可羅雀也不算什麽奇事,不同尋常的地方在於今年收取名刺門狀最多的府邸,不是中書令齊陽龍的宅子,也不是理學大宗師姚白峰的府邸,不是身兼皇親國戚和殿閣大學士雙重身份的嚴傑溪家門,而是兩個年輕官員的宅子。一個是新禮部侍郎晉蘭亭,傳言有望出任下一任座主的晉三郎,再一個就是新國子監右祭酒孫寅了。

  據說這兩位門房收到的名刺可以裝滿幾十隻大籮筐!

  而這兩位離陽最當紅官員也表現出截然不同的姿態。晉蘭亭哪怕公務繁重,也竭盡全力地抽空接見所有舉人士子,就算排在太后頭擠不進侍郎府沒能見著面的,晉大人也必定會仔細“溫卷”即回信給人,且絕不潦草應付,以至於他幾乎每天都要通宵達旦,除了當面熱情接見士子外,還挑燈批複文章詩詞,有些上佳詩文甚至還會被晉三郎主動在京城八俊中傳遞瀏覽,可謂不遺余力幫助那些士子延譽張目,故而無人不對其感激涕零。但是孫寅孫祭酒對比之下,就顯得格外不近人情,門狀收下,但在正月頭一旬中沒有接見任何人,得到確認的“溫卷”也不過隨隨便便回復了七八份,只是這家夥在國子監講武中實在是太過震撼人心,別忘了,那場名動朝野的舌戰群儒,是此人大勝!

  因此哪怕這位京城公認的狂狷之徒在一封回信中,以粗筆寫下“狗屁不通”四個大字,那個得到回復的家夥仍是如獲至寶,厚著臉皮為自己大肆宣揚,被整座太安城引為笑談。

  短短幾年,從黃門郎府,變成祭酒府,又變成侍郎府,那麽距離尚書府這個稱呼還遠嗎?

  晉蘭亭在送走京城八俊其余七人後,獨自走在廊道中。他知道書房案頭上有堆積成山的門狀,更知道只要科舉沒正式開啟,那座小山就只會越堆越高。禮部確實是六部中最清湯寡水的,但做到了侍郎,那就是清水衙門出油水了,不過這種油水比起金銀更加隱蔽而已。

  晉蘭亭在一根廊柱旁停下腳步,抬起頭閉上眼睛,滿臉陶醉,深呼吸一口氣。

  “太安城啊太安城,你讓我晉三郎怎能不春風得意?”

  許久過後,晉蘭亭睜開眼睛,眼神熾熱,用只有自己才能聽見的嗓音說道:“首輔大人,我會做得比你更好!”

  孫寅現在居住的那棟小宅子是租的,最先租賃的時候他還只是個門下省的小官,租金還是孫寅跟那富賈磨破嘴皮子好說歹說才降到月租十兩,三月一付。等到孫寅聲名鵲起後,富賈屁顛屁顛跑上門說要把宅子送給右祭酒大人,孫寅沒答應,只是將三月一付改成了一年一付而已。今天孫寅要出門,透過大門縫隙看到門外那零零散散十幾人還在守株待兔,孫寅就轉去後門離開。結果還是被一個衣衫寒酸的年輕士子給堵住。孫寅被攔住去路,那個讀書人操著濃重的舊西蜀口音介紹自己,然後彎腰雙手遞出一遝東西,可能是多篇詩稿,也可能是一篇長賦。

  孫寅神情淡然問了句:“給晉侍郎看過了嗎?”

  讀書人漲紅了臉,嚅嚅囁囁。顯然是給侍郎府投過卷了的,也多半被晉三郎溫卷過,也肯定是晉蘭亭隻給了平淡無味的客套應酬,這才要來門檻更高的孫寅這邊撞運氣。孫寅摸摸索索掏出一把零碎銀子,張開手心,問道:“我這一旬來就沒瞧上眼過誰,你手上的東西也十成十會是我連罵都懶得罵。京城高官都愛惜羽毛,碰到你這種人,頂多捏著鼻子給些錢打發了。那麽你是要我給你銀子,好趕緊把賒欠的租金還上,再好好吃上幾頓飽飯,還是非要我看你的東西?”

  那個相貌平平氣質也毫不出眾的西蜀道趕考舉子,搖頭道:“我不要錢,只要祭酒大人認真看一下我的詩稿。”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