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雪中悍刀行(張若昀、李庚希主演)》第634章 劍氣近劍氣盈天,徐龍象困獸猶鬥(1
  第634章 劍氣近劍氣盈天,徐龍象困獸猶鬥(1)
  黃青伸手按下那柄定風波,猛然推回劍鞘,『落子天元。』同時,一道粗如峰巒山根的恐怖劍氣從天空墜落。

  遠方,棋劍樂府劍士黃青閉目前掠,腰間那柄古劍定風波依舊出鞘不足兩寸。

  雙方交戰,除了那頭黑虎外就再無誰一旁觀戰了,百裡之外的銅人師祖亦是不知為何趕赴東方,為紫氣而去。

  可是如果有人看到這一幕,在不知劍氣近黃青身份的前提下,哪怕是高居二品的小宗師高手,也會為這名劍客如此大肆揮霍劍氣而惋惜。高手對敵,不是比拚花哨架子,而要講究蓄勢之時斂而不發,起勢後出手則一擊斃命。如青衫劍客這般交手之前就意氣生發氣勢如虹,委實太托大了。只有躋身一品指玄境界的巔峰高手,才能看出些端倪:這劍客不是市井無賴街鬥的那種故意示威,也不是兩軍對峙陣前擂鼓喧天的先聲奪人,而是這名佩劍卻未出劍之人的氣勢,太足了!
  月滿則虧,水滿則溢。

  黃青的劍氣之盛,到了需要平時刻意壓抑才能不傷旁人的恐怖境地。

  棋劍樂府黃青,確實不負“劍氣近”的詞牌名。

  既然已是富可敵國的地步,一擲千金又如何?

  始終閉目前掠的黃青默念道:“一斛珠,致禮金剛境。”

  鞘中劍由兩寸增至出三寸。

  一斛即百升十鬥。

  世間一粒珍珠才多重,一斛珠又該又多少顆?

  三寸劍光芒驟起,瞬間綻放出成百上千顆以劍氣凝聚而成的青色珠子。

  大小不一的劍氣青珠滾向前方。

  如無數青雷滾走大地,直奔徐龍象。

  遠方,已經可以看到此番壯觀氣象的徐龍象只是扯了扯嘴角,似有不屑。

  少年一手輕輕抬臂,一拳重重轟向地面。

  徐鳳年第一次出現在北涼邊軍的大校武中,少年徐龍象曾親自擂鼓。

  下一刻,少年和劍氣近之間,不斷有沙丘炸碎,地龍拱背突出,黃沙漫天,如同地牛翻身。

  生而金剛境界、身具龍象之力的少年和劍氣近。

  兩人對戰,也許會是一場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氣力之爭。

  這場氣力之爭,又像是矛盾之爭。

  水行中龍力最大,陸行中象力為尊。

  徐龍象,當世唯一生而金剛境界的幸運兒,堪稱北涼最堅固的大盾。

  只是他遇上了一劍光寒北莽十三州的黃青,此人是北莽最鋒利的那杆長矛。

  黃青僅是劍出三寸,便氣象恢宏。

  像是天上劍仙扯斷了一串念珠,數以千計的珠子劍氣,大珠小珠落玉盤,滾滾前衝。

  徐龍象則將大漠黃沙地當作鼓面,一拳擂響,引來地牛掀身的景象,翻天覆地,不斷有一道道黃色龍卷破土而出。

  劍氣凝聚而成的青色珍珠在黃沙中紛紛撞爛崩碎,塵土漫天,遮蔽視線。

  地牛翻身雖有力拔山河的無敵氣概,可那些為劍氣牽引的珠子一粒粒都蘊含靈性,雖然十之八九都被龍卷黃沙擊碎,但仍有不下百顆青色劍珠繞過沙柱,一股腦湧向徐龍象。

  臉色木訥的徐龍象向前踏出一步,身前豎起一道扇面急速流動的沙牆,珠子紛紛撞在牆面上,既有玉石俱焚的絢爛,也有以卵擊石的無奈。

  青色劍氣散亂流淌,黃沙亦是洶湧無邊。

  一襲青衫在一斛珠功虧一簣之際,左手按劍,無聲無息飄然而至。

  黃青輕描淡寫地從腰間摘下劍,以劍柄撞在徐龍象胸口。劍身出鞘三寸的定風波在一擊之後,被狠狠撞回鞘中!
  徐龍象並未被撞飛,雙腳依舊扎根大地,但是身體倒滑出去數丈。少年微微彎腰,強行止住後退勢頭,瞬間開始衝刺,朝那青衫劍客迅猛砸出雙拳。

  黃青手腕一抖,橫劍於身前,左臂手肘抵住劍鞘,硬抗徐龍象的雙拳。

  位列天下名劍第六的定風波在鞘中發出一陣刺耳轟鳴,劍鞘劇烈顫抖。

  徐龍象保持雙拳撞劍的姿勢,繼續向前奔跑,黃青則被向後推出十數丈外。

  雙腳離地一尺的黃青拇指輕輕一敲,面帶笑意,從容不迫,推劍出鞘一寸。

  驪歌一疊。

  徐龍象懶得理睬這是什麽劍招劍意劍勢,雙拳又是一砸。

  兩寸劍,二疊。

  三寸即三疊。

  徐龍象一次次出拳砸在劍鞘上,身形懸空的黃青雖然始終不曾棄劍,但一直沒有阻擋下徐龍象的衝勢,不過隨著驪歌疊數的增加,黃青在少年每一拳遞出後的後退距離也越來越短。

  徐龍象轟出第八拳,驪歌八疊之後,黃青終於巋然不動,大有泰山崩於前而不動的宗師風范。

  長衫袖口鼓蕩飄動的黃青望向眼前的少年,沒有說話,但眼神中有不加掩飾的驚訝敬佩,只是還有一絲塵埃落定後的淡淡失望。

  最後一拳轟出傳說中的八龍八象之力,自然可以說明徐龍象是世間罕有的武道天才,可他黃青尚有驪歌九疊甚至是最後演化而來的十重山,若在北莽朝野威名赫赫的少年止步於此,那他黃青不敢說無須出劍便可勝過對手,最不濟也是穩穩立於不敗之地。

  黃青之所以選擇以劍意驪歌對敵徐龍象,內心深處何嘗沒有將少年與慕容寶鼎做對比的念頭。後者是成名已久的石佛之身,黃青前些年曾經跟那位位高權重的皇親國戚有過一場切磋,沒有生死相向,點到即止。黃青年輕時便立志於以劍摧破兩禪寺白衣僧人的“金剛禪定”,完成拓跋菩薩未能完成的壯舉,號稱無堅不摧的慕容寶鼎無疑是一塊上佳的試劍石。據說在流州青蒼城內讓慕容寶鼎金身出現裂縫的眼前少年更是。

  面無表情的徐龍象看似不溫不火再度遞出一拳。先前八拳,皆是循序漸進,龍象之力層層遞進,黃青的驪歌無非就是按部就班,層層疊加。

  本想以驪歌九疊重創徐龍象的黃青沒來由心頭一跳,毅然舍棄驪歌九疊,輕喝一聲,直接跳躍到十重山。有六七條青虹縈繞全身形同護駕的黃青不僅沒能用十重山擋下第九拳撞擊,反而眨眼之間青虹炸碎,定風波被雙拳砸出一個驚人弧度。

  黃青一退再退,直到十八丈外才堪堪止住頹勢,定風波的劍鞘好不容易恢復平直。黃青不怒不懼,反而心生驚豔和欣慰,抬臂橫劍勢轉變為顯然要更加鄭重其事的豎臂提劍勢。在劍勢轉換的眨眼之間,順勢卸掉佩劍上的龐大余勁。

  黃青拇指摩挲著劍柄,雲淡風輕,再無劍氣傾瀉化青虹的景象,只是越是這般,越有風雨欲來的壓迫感。

  李淳罡已逝,所幸還有一位桃花劍神。

  出海訪仙的鄧太阿在返回陸地前,一劍挑海,水淹觀音宗。

  黃青此生隻去過一趟離陽江湖,只是到北涼便停步不前,跟武當山年輕掌教李玉斧有過一面之緣,很快便返回北莽。其間談不上針鋒相對,也無劍拔弩張,倒是借機欣賞了八十一峰朝大頂的壯觀風景,也在早晚兩個時間觀望過大蓮花峰武當主宮前千百人在晨鍾暮鼓聲中一起練拳的清淨場景。

  黃青雖然最終沒能繼續遠行趕赴中原腹地,既沒有挑戰白衣僧人李當心,也沒能遇上新一代天下劍道魁首的鄧太阿,但已是乘興而去乘興而歸,並且在與李玉斧的閑談中偶有所得,對武道修行裨益極大。在“道”這個字上,跟李玉斧和和氣氣的短暫交往中,黃青自認沒有分出勝負,但是“術”字一途,頗有一番鮮活體悟。

  徐龍象沒有乘勝追擊。黃青微微揚起手中古劍,輕聲笑道:“在下棋劍樂府劍氣近黃青,佩劍定風波。年少時以棋道入劍道,三十歲複歸棋道,本以為有生之年再回劍道,便是此生武道盡頭。不料無意中找到了一條新路,算是達到了我宗門的棋子棋手觀棋三重境界的第三境,以此創出一新劍,原想以此劍去與鄧太阿一較意氣高低……”

  少年一臉費解,嘀咕道:“打架就打架,恁多事。”

  黃青哂然一笑,還是不厭其煩輕聲解釋道:“嘴上說是一劍,但也許是百劍千劍,甚至是萬劍,準確說來,應該是一局劍。”

  徐龍象根本不廢話,直接邁開步子,開始向這名絮絮叨叨的中年劍客展開直線衝刺。

  如同秀才遇上兵的黃青一笑置之,然後神情肅穆起來,閉上眼睛,吸納天地浩然之氣。

  一股股浩然正氣充塞天地間。

  恍恍惚惚形成一副棋盤,以一條條天下名川大河作為蜿蜒棋線,一座座山嶽巨峰做那碩大棋子。

  自成小千世界。

  若說黃青目前展露出來的實力,劍術不過是指玄,意氣不過天象,可他此刻的胸襟,則直達陸地神仙。

  難怪黃青去了一趟北涼便欣然返回北莽。

  黃青松開手中那把定風波,古劍迅速飄浮在他身前,劍出一半。

  黃青右手做提子和落子狀,輕聲道:“武當山。頂。”

  頂是圍棋術語之一。

  正好克制徐龍象那好似空有凝重卻略顯笨拙的棋形。

  一道劍氣橫生。

  徐龍象以蠻橫肩撞擊碎這座頂在前方的“武當山”縹緲氣韻。

  黃青繼續提子落子。

  先後兩子更改的幅度極小。

  故名“小尖”。

  劍氣卻渾厚堅實。

  俗語“小尖無惡手”,黃青的棋著或者說劍招也是堂堂正正,只是正常手談對弈,當然是你一子我一子,但是黃青造就的這一局棋,則是落子如飛,根本不講規矩。

  “小尖”之後是“緊氣”,“緊氣”之後是“象步飛”,再有封、鎮結合,又有連綿而出的千層寶閣勢。

  黃青那張清逸臉龐上煥發出一種寶相莊嚴的仙佛光彩。

  所有微風便可拂動的黃沙此時此刻出奇地全部靜止,唯有磅礴劍氣肆意縱橫。

  我有天下無雙的充沛劍氣。

  終有一劍告之於天地。

  我有四十年鬱氣出不得。

  今日不得不一吐胸臆。

  劍氣如山如淵,劍氣如江如河,劍氣如魚如龍。

  少年方圓兩裡之內,劍氣此起彼伏,不論徐龍象如何蠻橫衝撞,都難以靠近黃青和那柄出鞘一半的定風波,反而時不時被磅礴劍氣衝擊得踉蹌而退,不等身形站定,又被連綿不絕的後招轟得風雨飄搖。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