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雪中悍刀行(張若昀、李庚希主演)》第625章 張巨鹿真情流露,老皇帝夜巡雁堡(1
  第625章 張巨鹿真情流露,老皇帝夜巡雁堡(1)
  皇帝猶豫了一下,自嘲道:『你就跟他說,趙惇這個名字裡的「惇」字,無愧天下,唯獨愧對他張巨鹿。』

  祥符元年的年末,初雪驟降,不下則已,一下便是場鵝毛大雪。只是相較往年,聽說今年太安城內外幾處賞雪佳地,遊人少了七八成,想來會讓那些零散攤子的賣酒翁嫗少掙好些碎銀子。

  京城內有無數座張府,可是有一座府邸無疑是獨一無二的。地方官員赴京也好,外鄉士子遊學也罷,只要是跟京城百姓隨口問起張府在哪兒,後者肯定懶得問到底是哪位張大人的宅子呀,而是直接給出答案。

  哪怕大雪紛飛,禦道積雪厚得掃也掃不乾淨,可朝會依舊,何況還是太子殿下監國的敏感時刻,哪個官員吃了熊心豹子膽會遲到?
  但是今天廟堂上,少了個人。少了他,讓所有人都在震驚之余,俱是心不在焉,甚至連監國的太子殿下都出現了一抹明顯的恍惚神色。

  這個破天荒頭回缺席朝會的人,沒有告假,仿佛是在跟那監國的儲君以及滿朝文武說一個淺顯道理:我不來便是不來。

  太子殿下對此視而不見,既沒有讓大太監替他去噓寒問暖,更沒有大發雷霆。可以小題大做也可以大事化小的禮部尚書白虢,也是如此,隻當什麽都沒有發生。

  有些人倒是想借題發揮,可猶豫了半天,仍是不敢,畢竟連晉三郎今日都主動把嘴巴縫上了。

  這名讓整個朝會不像朝會的官員,就是當今首輔張巨鹿。他與那位禦駕巡邊的皇帝陛下,並列本朝勤政第一人,只不過一個是君王裡的第一人,另一個是臣子裡的第一人。

  張巨鹿今日並非身體不適,而只是穿上那件正一品紫袍朝服後,突然不想參加早朝,然後他就不去了。這位鬢角漸霜的老人在清晨時分就坐到了屋簷下,沒有換上一身更舒適保暖的衣服,府上老管家搬來了竹篾編織成套的簡陋火爐,已經多次往爐子裡添加炭火。

  張巨鹿此生除了少數幾次被至交好友坦坦翁強拉硬拽著小酌兩杯外,幾乎從不飲酒。他堅持認為喝酒誤事,可今日無所事事,以後似乎更是無事可做的光景,老人還是沒有半點要飲酒的念頭。

  接近午時,潦草吃過了些府上自製的粗糙糕點,他繼續翻看手中那本自己編撰而成的無名詩集。張巨鹿治國才乾的卓然於世,恐怕就是他發跡之初的那些猶有一戰之力的強勢政敵,也不會違心否認,只是張巨鹿作為翰林院黃門郎出身,除了年輕時候的那些篇製藝文章還算馬馬虎虎有點飛揚才氣外,之後不論是奏對還是折子,言語措辭就文字本身,都顯得寡淡無味。這麽多年下來,更無一篇名詩佳作傳世,也沒有傳出他對哪位文豪格外青睞,沒有對哪篇佳作有過畫龍點睛的評點。

  外人看來首輔大人好像對行文一事有著天然的抵觸,而事實上唯有桓溫知曉老友張巨鹿自己不惜舞文弄墨不假,卻也會鍾情許多讀書人的佳作,尤其是諸多畫龍點睛的佳句。不論是邊塞詩還是閨怨詩或是感懷詩,祭文散文也都各有喜好,盡數采擷於那本自編自訂的詩集中。像上陰學宮的那篇瀧岡歐陽氏的《祭父文》,西壘壁之役中趙長陵親自操刀的《伐楚檄文》,等等,張巨鹿都會時不時拿出來翻一翻。其中就有黃龍士的“黃河直北千余裡,冤氣蒼茫成黑雲”,有那位當年曾被文壇罵成“媚徐媚涼”之人的那句“天涯靜處無征戰,兵氣銷為日月光”,也有不知出自前朝何人的宮怨名句“外人不見見應笑,天寶末年時世妝”,尤其是徐渭熊也在三百多篇中佔據了頗多篇幅,甚至連徐鳳年明擺著重金購買而得的幾首詩詞也名列其中。

  這大概就是所謂的宰相肚量了。

  老管事突然小跑上台階,低聲說道:“啟稟老爺,小少爺登門了。”

  張巨鹿有些疑惑,但沒有說什麽,雖然他這個爹當得讓兒子兒媳皆是敬畏如虎,可倒也不至於不近人情到讓子女不許打擾的地步。只不過長子、次子兩個兒子性子偏軟,又自小有些迂腐氣,成家立業後,兩個兒媳又是出身小戶人家,若非托給首輔大人抱上倆孫子的福,他們哪裡敢來這裡自找不自在。幼子張邊關是三個兒子中的異類,性子最強,不過跟這張府關系也最僵,大有一副父子老死不相往來的架勢。張邊關主動走入這棟府邸,確實是太陽打西邊出來的事情。張巨鹿雖然面無表情,可還是下意識多望了幾眼院門方向。

  虎毒尚且不食子,天底下當爹的,有幾個是真打心眼裡便厭惡自己兒子的?

  張邊關還是那個吊兒郎當的德行,屁顛屁顛跑進了院子,手裡拎著個在京城不常見的玩意兒。是江南那邊鄉野流行的竹編銅皮小火爐,內擱炭火,鋪覆以灰,用以取暖。上了年紀的老人在冬日不論是出門散步還是在家閑聊,都喜歡拎著這種物件。張家祖籍在廣陵江以南,張巨鹿科舉發跡之前,寒窗苦讀時便經常使用這個,畢竟比起大火爐要省去炭火許多,便是貧寒家庭咬咬牙也能用得上。在京城成名之後,就只有張邊關那個搬來太安城定居養老的爺爺偶爾用上幾次,不知今天張邊關從哪裡弄了這麽個登不上台面的老古董出來。

  張邊關跟管事討要了些新炭火倒入火爐,又從張巨鹿腳下那竹篾大火爐鏟了些灰,蹲在地上搗鼓完畢,遞給了張巨鹿。後者愣了一下,接過後放在腿上,一手捧書一手拎爐,暖意頓時多了幾分。

  張邊關又跟管事要了條小板凳,絮絮叨叨埋怨道:“多大歲數的人了,也不曉得服老,非要在室外賞雪讀書逞英雄……”

  管事會心笑著離去。這些話啊,也就是小公子說得,其他兩位公子那是萬萬不敢說這類言語的,老爺只要稍稍不耐煩了,一個斜眼,那兩位隻知埋首苦讀聖賢書的公子就會戰戰兢兢,身處夏日亦是如履薄冰。

  張邊關用鐵鉗撥了撥大火爐中的炭火,自顧自說道:“聽市井坊間說今兒你這個首輔大人說話愈來愈不管用了,許多五六品的小官也敢打起馬虎眼,除了王雄貴的戶部和禮部還算厚道外,吏部、兵部、工部、刑部,都對張廬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尤其是那翰林院和國子監,清貴官老爺們和清流讀書人們,隔三岔五就要新鮮出爐幾首借古諷今的詩詞,誅心得很。更有甚者,說皇帝陛下禦駕巡邊,先前去兩遼,那是去整肅內外廷勾連的貪墨大案,時下去薊州,是為了要給韓家案子翻案,矛頭所指,都是奔著朝中某位姓張的大官去的。”

  張巨鹿笑問道:“還有沒有?”

  張邊關一敲鐵鉗,冷笑道:“有!怎麽沒有?真要說,裝一籮筐都不夠!”

  張巨鹿雲淡風輕反問道:“你不也說了當下只是些不入流的官吏在那裡鼓噪是非?”

  張邊關雙手放在爐子上方烤火,頭也不抬,“陣陣陰風起於地底,若是不及時阻止,等到引來邪雨澆在頭頂,那還有救嗎?”

  張巨鹿不耐煩道:“就說這些?說完了就可以走了。”

  張邊關猛然抬頭,紅著眼睛責問道:“這趟來,我其實就說兩件事。第一,有禦史彈劾我大哥侵吞良田,二哥科舉舞弊。別人罵你首輔大人,我不管,也沒那個本事摻和,可為何如此作踐我兩個哥哥?!你分明可以管,為何忍氣吞聲?就算……就算結局是同樣的結局,我一攤爛泥什麽都無所謂,可你就不能讓我兩個哥哥走得光彩一些嗎?!”

  張巨鹿淡然道:“你二哥科舉舞弊,是說他鄉試得了第六名的亞魁來歷不正,我當年雖非授意什麽,可細究起來,卻也算屬實,畢竟當時天子欽命的主考官是我張廬門生。以你二哥的製藝本事,過鄉試雖不難,可要摘得亞魁無異於癡人說夢。至於你大哥侵吞良田一事……”

  張邊關怒道:“就我大哥那書呆子,就我大嫂那每次來府上都是那一模一樣還算值錢的衣裳首飾,與民爭利?!你首輔大人為了名譽清望,從不去大哥官邸看一眼,我張邊關去過無數次,大哥大嫂過什麽樣的清苦日子,我比誰都清楚!”

  張巨鹿打斷幼子的言語,平靜說道:“永徽八年,我確實幫你大哥購置過良田三百畝,手法並不光彩,只是你大哥一直蒙在鼓裡而已。”

  張邊關愕然,然後眼淚一下子就湧出眼眶,喃喃自語:“這是為何啊,為何你連自己兒子都要算計啊……”

  張巨鹿望向院落裡的積雪,白茫茫一片,半日無人去掃,興許要厚及膝蓋了,輕聲道:“所謂的永徽之春,廟堂袞袞諸公都心知肚明,以後並肩而立者,多是來自寒門。”

  張巨鹿放下書,站起身,雙手拎著那隻小火爐,自言自語道:“寒門無貴子的規矩,已經打破,意義之大,比起當年大秦帝國之後縱橫遊士紛紛創立豪閥,‘遊’士不再是那無根浮萍。可豪閥的利弊,這八百年來誰都深有體會,那麽未來八百年,如今那些跳過龍門的寒士,可會自省?又會自省幾分?寒士驟然富貴,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你真以為誰都能在官場這染缸裡把持得住本心?恰恰是這些光腳之人,站在了高位上,一旦為惡起來,最是沒有底線。”

  張巨鹿笑了笑,說道:“這個門,是我張巨鹿打開的,那麽反觀我張巨鹿,堂堂一朝首輔,權傾朝野二十年,尚因子孫舞弊貪墨一事而身敗名裂,算不算是給後世躋身朝堂的寒士公卿的一劑清涼散?”

  張邊關緩緩抬起頭,淚流滿面,顫聲道:“爹,你總是這般登高望遠,說著天底下嗓門最大的話,做著天底下氣魄最大的事。可你是不是忘了,回頭低低看幾眼我們這些子女?”

  張巨鹿沒有側頭看這個幼子,嗤笑道:“怎麽,怕了?也對,世人誰不怕死。便是那些動不動就要讓家裡準備棺材然後慷慨赴死的清官,也怕死啊。我倒是沒來由想起一件趣事。某些被投入了詔獄的公卿,興許是難得真不畏死,只是更怕死得不明不白,幾乎人人都在牢中牆上用炭筆寫下絕命書。世人興許不知詔獄內一支炭筆那可是得花好幾百兩銀子,才能買到手的,窮些的,倒也難不住他們,手指蘸血,照樣能寫出可歌可泣的血書。你大哥為人刻板,做不來這等最能積攢聲望的事情,你二哥稍稍伶俐些,若真僥幸當了清貴官員,是想做卻也不敢。至於你張邊關,大概是不屑為之?”

  張邊關站起身一把奪過張巨鹿手中的小火爐,狠狠砸在階下雪地中,那些滾出火爐的熊熊炭火很快就消散不見。

  張巨鹿沒有計較這個兒子的“忤逆”行徑。

  不說什麽舐犢之情,甚至要親手給兒子們端上三碗斷頭飯,哪怕兒子要揍他這個當首輔大人的老爹幾拳,似乎也不算什麽。

  張巨鹿緩緩轉過頭,看著臉色鐵青的幼子,問道:“你真以為你大哥二哥半點不知朝局?真以為他們不知張家一門上下的結局?就隻許你張邊關聰明一世,他們聰明一回也不得?”

  張巨鹿收回視線,冷笑道:“那你也太自以為是了。我張巨鹿的兒子,數你張邊關心思最重,可你兩個哥哥,迂腐歸迂腐,豈會真是蠢人?耳濡目染時局這麽多年,心思再單純也早早開竅了。”

  張邊關蹲下身,喃喃道:“當年你執意要我們三個兒子娶妻隻許娶小戶人家,就是在等這一天吧?若是高門世族的女子,牽連禍害的人那就多了。到時候皇帝陛下殺起人來,也畏首畏尾。你真是個千古難逢的良心首輔,臨了也不讓坐龍椅的君主難堪。大嫂二嫂都算持家有道,這些年她們的家族也算沾了張家的光,明裡暗裡獲利頗豐,隱約都成了當地的郡望大族,你對此也破例睜隻眼閉隻眼,嘿,你這是想著讓自己良心上好受些吧?”

  張巨鹿沒有說話。

  張邊關揉了揉臉頰,看著雪地裡那隻爺爺留下的小火爐,輕聲道:“爹,為了當一個好官,從一開始在我爺爺奶奶那邊起,就不當一個好兒子,接下來是不當一個好丈夫,然後到了我們這兒,不是一個好爹,結果到最後,連個好爺爺都不當了。真的值當嗎?”

  張巨鹿抬起雙手,呵了一口霧氣,笑道:“好官?”

  張巨鹿怔怔出神,還記得至交好友坦坦翁曾經說過些醉話。於己,忠臣奸臣易做,清官昏官易做,唯獨夾在君王和百姓之間的好官,最難當。一言兩語難說清。了卻君王天下事已是很難,要想贏得生前身後名,更是何其難也。

  張巨鹿突然說道:“年輕時讀到一首無名氏的邊塞詩,其中有‘走馬西來欲到天,更西過磧覺天低’一句,尤為欣然神往,總想著有一日若是官場不得意,大不了投筆從戎,去親眼看一看邊關那野曠天低的風景,也不枉此生。只是後來仕途安穩,你娘生下你後,於是就幫你取名‘邊關’。”

  張邊關不知為何心平氣和了許多,擠出笑臉自嘲道:“因為這個名不副實的名字,這麽多年一直被京城那幫二世祖調侃嘲諷,說你這位首輔大人還不如取個‘張太安’或者‘張京城’。”

  張巨鹿微笑著走下台階,彎腰撿回那隻小火爐,自顧自拿起鐵鉗放入些炭火,遞還給這個幼子,輕聲道:“知道你們幾個心冷了很多年,爹也做不了什麽。”

  張邊關愣住,忘了言語。

  張巨鹿招招手,讓管事又搬來一條小板凳,坐下後問道:“這趟來的由頭,是不是蔓兒跟你要了一封休書?覺著一口鬱氣出不得?都嫁雞隨雞嫁狗隨狗那麽多年了,卻在這個關頭棄你而去?有種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的憋屈感覺?”

  被接連問了好幾個問題的張邊關搖頭道:“她這麽做,我不介意。”

  張巨鹿欲言又止,最後只是說道:“別惱她。張家三個兒媳婦,就數她最不容易。難為她做這個惡人了。這般聰慧心善的良家女子,是我們張家對不住她。”

  張邊關直直望向這個爹,後者反問道:“明白了嗎?”

  張邊關猛然間記起一事,頓時哽咽起來。

  女子無情時,負人最狠。女子癡情時,感人最深。

  張邊關似乎解開了心結,使勁點了點頭。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