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雪中悍刀行(張若昀、李庚希主演)》第494章 太子篆密訪徽山,張巨鹿酒館獨酌(2
  第494章 太子篆密訪徽山,張巨鹿酒館獨酌(2)
  沒有公布天下文字激揚的檄文,沒有君王親自點將的興師動眾,兵部侍郎盧升象的離京,有著出奇的安靜,以至於他穿過整個京畿之南,沿途竟然沒有一個當地官員見著盧侍郎盧大人的面。但是所有人都心知肚明,這並不意味著著盧升象的離京就是一場廟堂敗北——盧升象是先輸給了當初同為侍郎的盧白頡一籌,在爭奪兵部尚書一職上失利,可緊接著他就領了統製京畿以南三州十六軍鎮的聖旨,甚至安國大將軍楊慎杏這樣的一批功勳老將,也需要受他的節製。盧升象的馬隊不過三百騎,這趟半公開半隱蔽的長驅南下,朝廷暫時沒有動用一兵一卒的京畿戰力,對於西楚的蠢蠢欲動,似乎更多還是處於觀望中。一身便服的盧升象帶著親兵在佑露關歇腳,卻沒有進入關城,而是在關外臨時搭建了一座軍營大帳,等到佑露關幾名校尉聞訊匆忙趕來時,不出意外馬上就要按離陽律例暫領一個大將軍銜的侍郎大人,在草創粗糙的營帳內言笑晏晏地接見了諸位。沒有美酒佳肴,沒有鶯歌燕舞,盧大人用一頓粗茶淡飯就把他們打發了。不過這反而讓那幾名校尉吃了顆定心丸,誰不知道出身廣陵春雪樓的盧升象是一頭笑面虎,不笑則已,一笑便吃人。

  佑露關位於京畿屏藩、廣陵道跟淮南道三者交匯地。佑露關的校尉雖說品秩俸祿比尋常離陽武官要高出一籌,以前都是直轄於兵部顧廬,只是如今顧廬風雨飄搖,名存實亡,佑露關就跟沒了爹娘斷了奶水的孩子一樣。反觀盧升象一來有廣陵道這個娘家可以依托,二來又是朝廷炙手可熱的當紅貴人,何況盧升象不是憑著家世功蔭才走入帝國中樞,更多還是靠他自己在春秋中撈取的顯赫軍功,因此給佑露關再多的熊心豹子膽,也不敢在盧侍郎面前拿三捏四端架子。

  盧升象親自送幾位校尉離開軍營,跟一名依為心腹的年輕武將站在營外空地上,一起望著遠去馬蹄濺起的塵土被風吹散。盧升象蹲下身,抓起一捧既有土腥味又夾雜有春草氣息的泥土,嗅了嗅,望向南方,默不作聲。很多人並不清楚堂堂兵部侍郎曾經是個蹩腳的斥候,一次誤報軍情獲罪,差點還給上邊砍掉腦袋。

  盧升象捏了捏手心的泥土,輕聲道:“當過斥候就跟學會游水差不多,一旦會了,不管擱下多久,再被丟入水中,就都很難再淹死了。郭東漢,廣陵道戰力如何,你很清楚,一天到晚嚷著要跟北涼、燕剌兩道爭搶天下第一的名頭,實則除了廣陵王的幾萬兵,其余的,都是爛泥扶不上牆。這不好去怪王爺繡了一只花枕頭,實在是整整小二十年沒仗打,老的退出軍伍享福去了,小的擠入軍伍享福來了,怎麽能跟天天枕戈待命的北涼鐵騎和燕剌步卒一較高下?春雪樓絞盡腦汁跟朝廷要來了最新的兵器最好的甲胄,甚至連顧劍棠要的軍馬,都敢搶到自己手裡來。我現在擔心的,不是朝野上下那些所謂有識之士以為的,他們都覺得最大的隱患,是楊慎杏、閻震春這些老將軍不服約束,不聽號令各自為戰,我只怕戰事初期兵力不足的西楚,一打就打出氣勢,以戰養戰,滾雪球一樣,把廣陵道這些狗屁的精兵良將打殺殆盡不說,兵器有了,戰馬甲胄有了,甚至連軍心都有了。廣陵道這麽個地方,西楚余孽佔盡地利人和,去年末到今年春,兵部跟朝廷就不斷傳來武將校尉暴斃的消息,這些人無一例外都是朝廷安插在廣陵道的肉中刺,到頭來死得一個個莫名其妙,有床上被侍妾掐死的,有喝酒被婢女毒死的,有議事被幕僚拿匕首捅死的,有巡營被亂刀砍死的,連一直對顧廬還算和和氣氣的桓老爺子也大動肝火,跑來兵部指著我跟盧白頡的鼻子痛罵,最後連顧大將軍也給罵進去了,罵我們兵部上上下下就是一群酒囊飯袋,對於廣陵道北地邊界一線,經營得一塌糊塗,派去的武臣,二十年時間光顧著刮地皮撈銀子,就沒一個是得半點人心的武人,還說朝廷專門針對廣陵道設置的諜報機構,那些頭目都該拎出去殺頭。咱們盧尚書還算硬氣,當場就跟桓老爺子頂嘴,差點挨了老爺子一腳踹,我能說什麽?只能看著。不過真沒想到,桓老爺子一大把年紀了,差些就踹到尚書大人的胸口了,看來還能活上好些年啊,這倒是天大的好事。”

  盧升象把手中泥土放回地面,笑過之後,神情又凝重起來,“未戰一場,便已想著如何慶功領賞,如何瓜分軍功,我不知道他們哪裡來的自負。”

  生得敦厚樸實的小將站在盧侍郎身旁,出聲笑道:“人屠死了,朝廷卻還有最後一位春秋四大名將之一的顧劍棠,又有陳芝豹跟將軍您這樣的兵法天才,能不自信嗎?加上幾大藩王都在靖難途中,廣陵道本來就有手握雄兵的趙毅彈壓局勢,要不是我熟悉廣陵精銳的根底,也該是這麽以為的。”

  盧升象一笑置之,伸手拍了拍地面,感慨道:“浪成於微瀾之間,風起於青萍之末。驚蟄一過,百蟲群出,聞風而動。”

  郭東漢聞了聞拂面清風,嘿嘿笑道:“末將聞見血腥味了。”

  盧升象站起身,似乎想要一口吐盡心中的積鬱憤懣,勉強笑了笑,“楊慎杏他們都覺得短則三月長則半年,輕輕一腳,就能把西楚這隻死而不僵的春蟲碾壓在夏秋之際。不管我現在勸說什麽,他們都聽不進去,還不如讓他們衝上去給曹長卿扇耳光,打疼了,才明白誰才是真正能夠對這場持久戰發號施令的人。不過這樣也有弊端。半年內我的碌碌無為,注定要被京城言官百狗齊吠,說不定還會有骨鯁臣子用死去潑我一身狗血。當年我親眼看過徐驍是怎樣的境遇,所以這回有些底了,關鍵就看皇帝陛下是不是有足夠的耐心,運氣不好的話,你就可以卷好鋪蓋準備跟我一起去兩遼將功補過了。但要是運氣好的話,你到時候撈到手的軍功,只要我盧家輕騎得以淋漓盡致地施展手腳,怎麽都可以讓你當個正三品的實權將軍了。”

  郭東漢咧嘴一笑,“好嘞。反正末將這輩子就認準一件事了:跟著將軍混,保管有肉吃!”

  盧升象不置可否。

  郭東漢突然小心翼翼問道:“聽說太子殿下這趟南行,悠悠蕩蕩去了龍虎山跟地肺山在內很多地方,在廣陵道和江南道更是廣交清流,相互唱和,朝野上下,都盛讚不已。嘖嘖,很有儲君風采嘛。而且還有小道消息說殿下並不讚成對廣陵道苛以重賦,對滅佛一事也有微詞異議,國子監私下都說殿下已有仁君氣象。那個姓晉的右祭酒,似乎就跟太子殿下走得挺近。這家夥原本跟姚白峰交惡,又給首輔大人跟桓老爺子逐出了門戶,混得很慘,很多士子都嚇得不敢去晉府喝酒了,誰都沒想到竟然又給他東山再起了。”

  盧升象皺眉道:“你一個還沒功成名就的武人,別說插手朝堂,就是插嘴都不行,以後我再聽到這種混帳話,你就滾去當馬夫。”

  郭東漢苦著臉道:“記下了。”

  盧升象突然冷笑著小聲說道:“婦人之仁,務虛不務實,比他老子差了十萬八千裡。要是朝廷削藩事成,還湊合,否則把江山火急火燎交給他,我看懸。”

  急性子的郭東漢連忙點頭道:“我就說嘛,這個太子殿下的城府,不淺是不淺,可用錯了地方。”

  盧升象不愧是笑面虎,皮笑肉不笑道:“反正半年內沒大仗打,你就滾去當半年的馬夫好了。”

  郭東漢一臉錯愕,正要撒潑打滾,盧升象已經轉身走向軍營。

  太子殿下“偷偷”跑出京城去“遊幸”南方,趙稚這個天底下最有權勢威嚴的婆婆,就多跑了幾次東宮,也不談什麽大事,只是跟天底下最為尊榮的媳婦嚴東吳嘮嘮家常瑣碎。趙稚母儀天下坐鎮后宮,那些爭寵的妃子一個個粉墨登台一個個黯然離去,不論如何年輕貌美多才多藝,不論家世如何煊赫嚇人,都沒能打擂台打過這位姿色並不出眾的婦人。而且皇后娘娘趙稚在一乾朝臣的眼中嘴中心中,仿佛也不約而同地獲得了盛譽,極少有雜音異議。今天東宮之內,除了皇后,連趙家天子也從百忙之中抽出空閑,跟趙稚一同來到嚴東吳眼前,還特地讓司禮監掌印宋堂祿帶了幾壺很地道的北涼綠蟻酒。一家三口沒有太多繁文縟節,只是煮酒品酒暖人心。喝酒地點,就在一架雕工精細的紅木鳥籠下,裡頭是隻學舌笨拙的呆蠢鸚鵡,也不知如何就入了太子妃的法眼,一直恩寵不減。婦人不得乾政,這是離陽祖祖輩輩傳下的鐵律,故而離陽一統春秋之前,不論藩鎮、宦官兩害如何殘害趙室,既然帝王榻上吹不起枕頭風,外戚乾政也就沒了肥沃土壤。歷史上趙廷的外戚掌權有自然有,不過比起以往離陽之外各種姓氏的大小朝廷,要好上太多。

  不過趙家天子顯然對嚴東吳這個以“女學士”登榜胭脂副評的兒媳婦,相當刮目相看,破例聊起了一些軍國大事,連趙稚都有些遮掩不住的訝異。這份驚心一直蔓延到了夫妻兩人離開東宮。天子沒有急於回去處理常年堆積成山的奏章,而是跟皇后並肩走在一道朱紅高牆之下,雙手負後,一直沉默望著蔚藍天空。繼承人貓韓生宣權柄的大貂寺宋堂祿遙遙彎腰跟在後頭,這個相貌堂堂不似閹人的天下首宦,眉宇之間隱約有些陰霾。

  趙家天子突然停下腳步,開口說道:“三十而立,成家立業兩事,我當年都做成了。娶了你,坐了江山,於己,此生無大憾。四十不惑,我始終力排眾議,把朝權放手交給張巨鹿,讓他跟顧劍棠聯手治理兩遼,容忍張廬、顧廬在眼皮子底下,從未懷疑過這兩支朋黨勢力的忠心和能力,在我看來,用人不疑,就是一個皇帝該有的不惑。當然他們也沒有讓我失望。我趙家,也呈現出八百年未有的鼎盛,有著等同於大秦的遼闊疆土,有著能征善戰的武臣,有著經國濟世的文臣,這麽多朝廷重臣名卿,隨便拎出來一個,都足以讓北漢、東越這樣的亡國延長國祚,卻在我一人之下,文武璀璨,薈萃一殿。故而我每年祭祀祖輩,皆問心無愧。現在我五十了,到了張家聖人所謂知天命的年歲了,不知為何,我二十年兢兢業業勤政,親眼看著朝政蔚然,到頭來竟有些不安。都說當皇帝都是奉天承運,可我總覺得知天命這個說法,有悖此言,改元祥符,也出於此,是我希冀著不要親手毀去二十年經營才好。”

  從頭到尾,趙家天子就跟尋常百姓人家的當家男子,都是以“我”字自稱,而不是那個讓各朝各代所有亂世梟雄心神向往的“朕”字。

  趙家天子伸出手,手心在冰涼高牆上抹過,突然笑道:“那年在元本溪的勸說下,擅自帶兵入宮,我走的就是腳下這條路。當時我其實很怕,心裡就一個念頭:成了,要頭一個跟你報喜;不成,無非是你替我守孝。那時候的我,不過是個皇子,之所以想當皇帝,就是想著贏過徐驍,讓你不用去羨慕那姓吳的劍仙女子。男人嘛,誰不好面子?對於徐驍,我不否認私仇在先,國仇在後,當這個人屠年輕的時候就能跟先帝坐武英殿上喝酒聊天,醉倒到天明,我這個當兒子的,就只能站在遠處看著,羨慕著。我何嘗不想去戎馬邊疆鞭指北莽?可這件事,我的確做得不好,沒有北涼參與的幾場大戰,國庫耗竭,民怨沸騰,如果不是元本溪罵醒了我,別說篆兒當太子,我能不能當皇帝都兩說。說到這裡,我知道那姓吳的女子跟你是一樣的女子,你心底其實並不喜歡她,因為你們一樣有著很大的野心。篆兒太聰明了,什麽都知道,偏偏什麽都不說。聰明人喜歡鑽牛角尖。我還好,畢竟有元本溪這個口拙卻恍若神明附體的謀士,好似開了天眼,替我盯著太安城和整個天下。可是我的身子骨如何,你比誰都清楚,我走了,元本溪也走了以後,誰來壓製張顧二人?這次我極為欣賞的白衣僧人進京,他說他的新歷,可以保證趙室國祚多出八十年,但天下多八十年盛世太平,我趙家的代價巨大,我毫不猶豫地拒絕了,我當時甚至不敢去看元本溪的眼睛。正因為如此,我才不放心張顧二人領銜的兩黨臣子,因為他們身後的趙右齡、殷茂春這些人,大多出身寒士,他們的視線,會不由自主更多地擱在廟堂之外。這種苗頭,得有人去扼殺。以往許多不惜跟君王死磕的名臣,不過是以死明志,想著踩著皇帝的肩膀名垂青史,這些讀書人千年以來秉性難改的小肚雞腸,我都能容忍,甚至是縱容他們的放肆,但是殷茂春這些臣子,不太一樣,大概是有張巨鹿做了事功極致的典范,他們一下子學聰明了,更圓滑,更知道如何去達成抱負,手段嫻熟,聲譽功名兩不誤,既不做君王的伶人,也不做動輒就要抬著棺材一頭撞死的愚忠之臣。離陽廟堂上這樣的棟梁,一兩根無妨,可根根如此,個個老奸巨猾,篆兒以後該如何應對?篆兒不像我,我是滿身鮮血篡位登基的,那些鮮血,雖說早已被皇宮的雨水雪水掃去痕跡,可在張巨鹿他們心裡,一直還在。但是篆兒在懂事的時候,就已經知道自己會穿龍袍坐龍椅,他很能隱忍,這不假,但當皇帝,還是需要魄力的。篆兒現在誤入歧途,以為跟我對著乾,我滅佛,他就在江南道上迎送名僧,我要鐵腕滅西楚,他就要為天下蒼生請命,他覺得這就是他這個太子殿下的魄力了。若是我趙家江山沒有內憂外患,沒有北莽沒有北涼,沒有張巨鹿這些人,也就罷了,他有這份心思也不差,可當下不是時候啊!”

  趙稚臉色蒼白。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