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雪中悍刀行(張若昀、李庚希主演)》第374章 觀音宗尋釁幽燕,徐鳳年臨湖拒敵(6
  第374章 觀音宗尋釁幽燕,徐鳳年臨湖拒敵(6)
  那名坐湖卻出醜的男子練氣士冷哼一聲,“人貓再無敵,也不是真正無敵於世,否則也不至於被曹官子三番五次進入皇宮,他哪裡敢單獨一人挑釁我們觀音宗?”

  典型的井底蛙做派,歷來大門大派裡都不缺這類貨色,井口不過稍大,便自視等於天地之寬闊。不過觀音宗雖說孤懸南海一隅,倒真是有這份底蘊去目無余子,傲視江湖。只不過對上拔尖高手中又算屈指可數的韓貂寺,這位練氣士的猖狂,就有些不合時宜了。

  老嫗便沒有助長後輩一味小覷陸地江湖的風氣,搖了搖頭,直言不諱,“韓生宣真要殺人,本宗唯有宗主出關以後可一戰,而且勝算極小。”

  此話一出,頓時四下無聲。

  黑衣老人一直走到天明,來到江南重鎮神武城之外,城門未開,就安靜等在外頭,跟一些城外趕集而來的百姓雜處。夜來城內城外一尺雪,有衣衫單薄的年邁村翁在拂曉時分駕車裝載燒炭碾過冰轍子驛路,為了賣出好價錢,人和牛車顯然都來得早了。離門禁取消還有一段時辰,賣炭老翁深知冬雪寒重,下了車狠狠跺腳,打著哆嗦,舍不得拿鞋子掃雪,彎腰用手在牛車邊上掃出一片小空地,這才抱下頭頂一破氈帽的年幼孫子,讓他好站在無雪的圓圈中。一老一小相依為命,誰離了誰都不安心,只能這般在大雪天咬牙扛著刺骨凍寒。小孩兒肌膚黝黑,身形枯瘦,靠牛車遮擋寒氣,不忘踮起腳尖,握住爺爺的一隻手,試圖幫著搓熱。

  城內衣裘披錦的雅士可以乘著大雪天氣,圍爐詩賦,火炭熊熊,溫暖如春,大可以酒足飯飽之後呻吟幾句什麽“嚴冬不肅殺,何以見陽春”,什麽“新筆凍毫懶提,泥爐醇酒新溫”,卻極少有人知道貧寒人家到了這種會死人的天氣,會慘到指直不得彎。滿頭銀霜的黑衣老人瞥了一眼城頭,又看了眼那對賣炭爺孫,眼神不見絲毫波動。既然不是宮中人,便不理江湖事,不殺江湖人。出宮以後,他就再沒有理睬過江湖半點,否則以他的脾氣,昨夜遇見那幫不願依附朝廷的練氣士,尤其是那位老嫗,早就出手分屍割頭顱了。

  對他來說,自己已經不是什麽權傾皇宮的韓貂寺,只是自作棄子的閹人韓生宣了。

  當年那名可憐女子死前,將趙楷托付給他,而不是托付給趙家天子。一飯之恩,足以讓這輩子最為恩怨分明的韓生宣以死相報。

  韓生宣眼神一凜。

  城門緩緩開啟,一名白衣女子姍姍而來,走到了牛車後頭,悄悄推車。

  賣炭老翁察覺到異樣,籲了一聲,拉住老牛,停下炭車。十指凍瘡裂血的年幼稚童跳下馬車,看到車後頭的仙子姐姐,一臉懵懂。

  女子站定,笑臉問道:“牛車怎麽不走了?”

  小孩子不敢說話,委實是眼前姐姐太好看了。

  觀音宗的太上師伯彎腰摸了摸他的腦袋,笑眯眯溫柔道:“我叫賣炭妞,你呢?”

  稚童將雙手藏在身後,怯生生回答道:“水邊。”

  後又趕緊紅著臉補上一句:“我娘是在水邊生下的我。”

  女子嬉笑道:“那你喊我賣炭姐姐。”

  小孩子哪來這份勇氣,嚅嚅囁囁,不敢答話,小跑回前頭,躲在爺爺身邊。光腳女子輕靈躍上鋪在一車木炭上的破布上,安靜坐著。老牛前行得越發輕快幾分。

  本來湧起濃鬱殺機的韓生宣縮回探袖一手,沒有入城。

  靜等徐鳳年。

  江南這一場大雪終於漸小漸歇,兩輛馬車緩緩行駛在驛路上,一路行來,路旁多有槐柳不堪重負被積雪壓斷,進入江南以後,便是死士戊這般性子跳脫的少年,也逐漸言語寡淡起來。按照地理志輿圖所示,前頭那座城池,相距京城已經八百裡有余,這意味什麽,誰都心知肚明。

  黃昏時分,從清晨動身就沒有遇到歇腳點的馬車停在一處,是一座瞧上去頗為嶄新的大廟。天寒地凍的鬼天氣,香客仍是絡繹不絕,乘坐馬車的眾人就想著去討要一頓齋飯果腹,下車以後,看到牌匾,背負三柄長劍的中年道士驀然會心一笑。

  龍虎武當兩座山,關於道教祖庭之爭,後者無疑落於下風,不承想在江南之地,竟然還有道觀大廟去祀奉真武大帝。

  入廟以後落座,興許是廟裡道人見到來客身穿武當山道袍,加以氣度不凡,很快驚動了真武廟內一位地位超然的年邁道人,親自接待這幫貴客。一問之下,得知是武當山輩分最高的幾位真人之一的王小屏蒞臨,那真是震驚之後整張老臉笑開了花,念叨了很多遍的“蓬蓽生輝”。雖說龍虎山力壓天下名山洞府一頭,憑借與天子同姓以及幾位羽衣卿相造勢的底蘊,一副唯我獨尊的架勢,可在俗世眼中,平易近人的武當山,尤其是大蓮花峰上寥寥幾位從不輕易下山的真人,也一樣是得道高人的派頭。王小屏遊歷江湖,手持一柄神荼符劍一路斬殺無數魑魅魍魎,早已在江湖上廣為流傳。徐鳳年一行人進餐時,跟那名道人一番攀談,才知道這座真武廟曾經毀於春秋戰事,後由當地豪紳富賈耗費紋銀數萬兩新建,佔地八畝,其實已屬違製,只是神武城廣受舊廟香火之情,父母官們樂見其成,故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吃過齋飯,老道人親自領著這幫外地人去真武大殿。大殿東西各有配殿,主殿中真武大帝腳踏龜蛇,兩邊牆壁上皆是雲氣繚繞的圖案。徐鳳年入殿之前想入鄉隨俗燒上一炷香,結果被王小屏攔下,老道人瞥了一眼,也未深思。徐鳳年站在蒲團之前,想著當年姐弟四人登上武當,大姐四處逛蕩,二姐就拉著他鬼鬼祟祟繞到了真武雕像身後,親眼看到她拿袖中匕首刻下“發配三千裡”那一行小字,當時孩子心性,隻覺得二姐如此大逆不道,只有過癮解氣。徐鳳年抬頭望向那尊塑像,長呼出一口氣。老道人是頭回見到如此年輕竟是白頭的香客,不知為何,香客都扎堆在外邊,此刻大殿出奇寂靜,眼中年輕公子哥滿頭霜雪,白衣白鞋,襯托之下,主殿內猶如神靈恍惚,仿佛那尊真武大帝雕像都有了幾分說不清道不明的仙靈氣,一直把好奇心都偏向武當劍癡王小屏的滄桑道人,在心中忍不住道了一聲奇了怪哉。

  徐鳳年,徽山紫衣軒轅青鋒,三劍在背的王小屏,一杆刹那槍安靜藏在馬車底做軸的青鳥,少年戊,滿腔熱血想要去北涼施展抱負的劉文豹,這六人走出香火鼎盛的真武廟,走向馬車。鑽入車廂前,徐鳳年突然對軒轅青鋒說道:“你就在這裡止步,柳蒿師在南邊偷偷遷往京城的柳氏後人,你去截殺一次,能殺幾個是幾個,也別太勉強,能夠不泄露身份是最好,也別穿什麽紫衣了,畢竟你的根基還在廣陵道轄境內的徽山。”

  軒轅青鋒冷面相向,一雙秋水長眸,布滿不加掩飾的怒意。

  徐鳳年不以為意道:“既然你決定不出手,那就暫時分道揚鑣,總比到時候讓我分心來得好。”

  軒轅青鋒直截了當冷笑問道:“你是記恨我不幫你阻截韓貂寺,還是說心底怕我掉過頭,在背後捅你刀子?”

  徐鳳年淡漠看了她一眼,“都有。”

  軒轅青鋒死死盯住徐鳳年,接連說了三個“好”字,長掠離去。

  徐鳳年望向青鳥,柔聲問道:“都安排好了?”

  她微微點頭。

  徐鳳年低頭彎腰鑽入車廂,靠車壁盤膝而坐。兩次出門遠遊,其中都有祿球兒的如影隨形,這個死胖子自然不是跟在屁股後頭吃灰塵或者是看世子殿下笑話的,北涼舊部當年分散各地,鐵門關一役就足夠看出毒士李義山的大手筆,而更多相似的布局顯然不只、不拘泥於一時一地。這些春秋驍勇舊將舊卒,大部分的確是出於各種原因遠離軍伍,但許多精銳人士都各懷目的不約而同選擇了蟄伏,分別隱於朝野市井。北涼當下已是跟皇帝徹底撕去最後一層面皮,既然徐鳳年板上釘釘會成功成為下一任北涼王,這些棋子也就是時候主動拔出,向北涼那塊貧瘠之地靠攏而去,這一切都按照李義山的錦囊之一,有條不紊開始進行,但其中一股勢力暗流匯聚,只為了特意針對韓貂寺一人!
  一部輕騎六百人。

  一股鐵騎三百人。

  一山草寇兩百亡命之徒,人數最少,戰力卻最強,因為夾雜有北涼從江湖上吸納豢養的鷹犬近八十人。

  除去最後一股阻殺韓貂寺的隱蔽勢力,前兩者不合軍法的緊急出動,完完全全浮出水面之後,讓地方上都措手不及,州郡官員俱是瞠目結舌,可不敢輕舉妄動,只是通過驛卒火速向上邊傳遞軍情,一個個如同熱鍋上的螞蟻,生怕如此數量的精銳士卒集體嘩變,會害得他們丟掉官帽子。相比之下,京城那邊內官監大太監宋堂祿驟然之間一躍成為司禮監掌印,天下宦官第一人韓貂寺無緣無故“老死”宮中,對地方官員而言只是遠在天邊的駭人消息,巨大漣漪在層層衰減之後,波及不到地方道州郡縣四級。

  王小屏破天荒坐入徐鳳年所在車廂,問道:“真要拿幾百條甚至千條人命去填補那個不見底的窟窿?”

  徐鳳年平靜道:“沒有辦法的事情,有韓貂寺活著一天,我就一天不得安生。既然他敢光明正大截住我,我當然就得盡力讓他長一回記性。”

  王小屏不再說話,臉色談不上有多好。

  徐鳳年把那柄陪伴徐驍一生戎馬的北涼刀擱在膝蓋上,輕聲說道:“我既然都走到了今天這一步,就沒有回頭路了。我也不說什麽‘慈不掌兵’這種屁話,但是實在沒精力再在北涼以外跟人糾纏不清了,乾脆就來一個乾乾淨淨,就跟簾子外邊的景象一樣,白茫茫,求死的去死,不該死的,盡量活下來。”

  徐鳳年自言自語道:“徐驍說過,不到萬不得已,北涼三十萬鐵騎絕不踩向中原。否則這二十年來,北涼若是依附北莽,一起舉兵南下,日子肯定比現在要過得好。可做人,終歸還是要有些底線的。用徐驍的話說,那就是一家人有恩怨,那也是關上門來磕磕碰碰,談攏了是最好,就算談不攏,也不過是自立門戶,撐死了弄個小院子,一家人老死不相往來。門外有毛賊也好,有盜寇也罷,只要他徐驍一天站在了門口,就絕沒有開門揖盜的道理。”

  徐鳳年自顧自笑了笑,“當初我怕死,其中一些也是怕徐驍都已經有了那麽多罵名,再因為我這個扶不起的不肖子而叛出中原,臨老還給人罵作兩姓家奴,那麽我死了,也是真沒臉去見我娘親。”

  王小屏始終無言語。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