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重生九三之農民樂隊》第68章 什麽樣的人都有
  第68章 什麽樣的人都有
  一千塊錢一首歌,這個價錢讓梁涼非常失落。

  這和他的心裡價位差距有點大。

  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故事的發生是因為他寫的幾首歌,現在這些歌就像一些做特殊行業的婦女們一樣,站成一排在等待顧客…

  呸!扯遠了。

  “葛姐!在圈子裡您也是一線大姐級別的人物了…”

  “小梁!別這麽說,我頂多也就二線歌手。”葛安屏很謙虛,知道自己幾斤幾兩。

  “誰說的?我可是覺得您是一線當紅歌手,尤其您的那首《我的眼裡為什麽都是淚》唱得那叫一個柔情百轉,催人尿…淚下,我每聽一次都熱淚盈眶一次。”

  梁涼信口胡柴。

  葛安屏面露得色,那首《我的眼裡為什麽都是淚》確實是她迄今為止的巔峰之作了。

  也是她唯一拿的出手屬於自己的歌。

  “不過好像除了這首歌以外,您再沒有別的什麽代表作了,除此之外唱的都是別人的歌。”

  這個是事實,葛安屏當初也是唱別人的歌出名的,她自己的歌還真不多。

  “我的這些歌裡有兩首歌非常的適合你唱,一首《潮濕的心》一首《為愛癡狂》,這兩首歌的意境和你的聲線比較吻合,這一點您不反對吧?”

  葛安屏點點頭,她今天還真就是為這兩首歌來的。

  “如果你擁有了這兩首歌,我覺得你就是真正的大姐級的人物,如果你要出專輯,這兩首歌都有做主打的資格,把這兩首歌放進去,專輯銷售個二三十萬絕對沒壓力,我這話不算是吹捧吧?”

  “這個不好說,歌也得紅起來才行,至於專輯更不好預測了。”

  “別沒信心,這兩首歌以你的聲線和你的演唱風格,一經面世想不紅都不可能。”

  葛安屏有點奇怪,這不是談買歌賣歌嗎,怎麽扯到別的地方來了?

  “那個時候你就是大姐大級的人物,如果圈裡人問你這兩首歌你多少錢買的,你怎麽回答?你告訴人家一千塊錢一首。你覺得人家會怎麽說?人家一定會說這哪個傻逼把這樣的歌一千塊錢就賣了?還有一千塊錢的歌曲那個時候能配上你的身份嗎?”

  葛安屏開始眨巴眼睛,這貨繞了半天這不又繞回來了嗎。

  “那你的意思是?”

  “我可不想當傻比或者被人叫傻比,俗話說寶馬配好鞍,像您這樣地位的歌手一首歌怎麽也的和你的出場費相匹配。”

  我去,竟然扯到出場費上來了,這毛頭小子懂行啊。

  葛安屏現在的出場費是四千,這在二線歌手裡已經是頂尖了,再高就躋身一線了。

  花四千塊錢買首歌,怎麽感覺都有點貴了。

  “這就不是什麽錢的事兒,是身份的象征也是藝術價值的體現,我想憑葛姐您在娛樂圈這麽長時間,不會不識貨,如果您真不識貨那我覺得還有別人一定識貨。四千塊錢買走了一首歌的所有版權,有什麽可猶豫的。”

  那時,一首歌的版權還沒拆分的那麽詳細,一次花錢等於買走了一首歌的所有劇版權,這還嫌貴。

  難道非等著梁涼把這個歌曲的使用權出版權都分開,一部分一部分的賣?

  “你說的有道理,我答應你的要求,我的歌就這麽定了,但是他們和我還不一樣,他們的出場費可比我低多了,你應該給他們便宜一部分。”

  梁涼突然有一種給自己挖了一個坑的感覺,這裡除了葛安屏以外,其他人都是三線甚至三線以下的歌手,他們的出場費僅僅是葛安屏的一半。

  草率了!
  自己許下的牛含著淚也得吹完,梁涼只能忍著心痛給這些人一個匹配他們身份的價格:一首歌兩千五百元。再少一分都別指望了。

  就這人家還不太滿意,人家的出場費才兩千元。

  葛安屏買走了《潮濕的心》和《為愛癡狂》,蘇雲水買走了《雪在燒》,張嘉傑買走了《雨一直下》,那幾個長頭髮買走了《浪人情歌》。

  梁涼隻保留了自己可以演唱的權利,其余的都賣給人家了。

  這些歌給他帶來了一萬五千五百元的收入,這些錢在農村足夠蓋一棟新房了。

  葛安屏他們滿意地走了,臨走的時候還留下了梁涼的傳呼號,也給梁涼留下了他們的聯系方式,說將來梁涼有什麽好歌曲再聯系。

  這次算是和這些圈裡人掛了個勾,方便下次再合作。

  但是下次再賣個就沒這樣好事了,最低他也得簽一個專輯分紅協議。

  打發走這些人後,梁涼留下了五百元,把其他的錢到郵局都匯給了家裡,同時還郵了一封信回去,告訴父母這些錢的用途,如果現在有可能,就現在把房子翻新一下,等他過年的時候回去就可以住新房了。

  然後中午請歌舞團的人在對面商業街一個飯店搓了一頓。

  午飯後,歌舞團就開始忙活在影劇院的下午場演出。

  李志洲是連灣晚報的文藝版面的一個寫稿人,昨天晚上他和女朋友到影劇院本想看場電影,享受一下二人世界,但是到這裡才發現場子被一個歌舞團包下了。

  萬般無奈下他就花十塊錢買了兩張票。

  這把琴他心疼夠嗆。

  兩個人的電影票才三塊錢,而一場歌舞十塊錢,這一下多支出了他一個星期的煙錢。

  他沒有怨言才怪。

  他準備給這個歌舞團寫一片潑冷水的文章,把這多花七塊錢的怨氣發泄出去。

  在沒有互聯網的時代,報紙雜志廣播電視還是信息谘詢宣傳陣地的四大天王,它們的起著引導輿論的作用。

  文藝板塊是當時報紙一個非常重要的版面。

  對於普通市民來說,市高官和市長又有什麽指示就像風中的煙一樣虛無縹緲,幾乎沒人會把時間浪費在頭版二版這些時事版面上,他們買一張報紙主要就是看文體板塊。

  看看連灣市足球隊又贏了幾場,看看娛樂圈哪位明星又有什麽新動態。

  因此一份報紙的銷量幾乎就看文體版面有什麽吸引眼球的新聞。

  在這樣的板塊發一篇對這個歌舞團不利的報道,對歌舞團口碑的影響是巨大的。

  李志洲就是帶著這樣的想法領著他女友走進畢勝歌舞團演出現場的。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