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重生九三之農民樂隊》第510章 引起重視
  第510章 引起重視
  上一世,作為一個樂隊的貝斯兼主唱,你必須要對各種流派風格的歌曲進行了解,汲取自己需要的精華,舍棄沒用的糟粕,才能創作出自己的歌曲。

  這是一個玩音樂的人的基礎。

  作為一個音樂人,平時你琴也不練歌也不聽那你在這行裡混什麽?
  上一世梁涼他們的樂隊雖然沒鬧出大名堂,但也曾經做足了功課,最起碼他們練琴下過苦功,歌也聽了海了去了。

  國內國外的歌曲,不管是流行還是搖滾都聽過研究過。

  梁涼腦袋裡別的東西留下的真不多,你問他馬總統什麽時候開始搞阿裡,麻花疼哪一年開始玩QQ他還真不知道。

  但是一首膾炙人口的歌是誰唱的,發行於哪一年他可記得很清楚。

  狠心和眼睛水汪汪的小倩小瑤告別,梁涼當然知道她們想什麽,說實話他也挺想的。

  但就是想也得憋著。

  梁涼回到自己的宿舍,坐在桌子前開始回憶沉思。

  韓流從零零年前後進入華國,起初還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況,但在一零年後開始火熱並達到巔峰。

  那一段時間,國內的眾多衛視到處都有韓劇韓星的影子。

  一檔綜藝節目如果不請幾個韓星,你都不好意思出門。

  甚至還出現一個沒出息的玩意兒對韓星單膝跪地的破事兒。

  那些年韓流在內地那叫一個囂張,除了它們本身的實力外,也有勢力在背後推波助瀾,眼看韓流就要徹底佔領內地的影壇和歌壇了,一個叫薩德的東西突然出現,讓這些韓流一夜之間被掃地出門。

  大概推動韓流背後的資本都沒想到,大眾對韓流的抵製沒起什麽作用,卻被最大可能是自己一方勢力鼓弄的薩德給乾死了。

  他們辛苦多年的成果被豬隊友給搞死了。

  當韓流鋪天蓋地而來的時候,作為一個音樂人你根本無從躲避。

  梁涼雖然從心裡不喜歡韓流,但在大勢下也是無可奈何。

  那些年他對韓流也是了解頗多,雖然不能面面俱到,但那些流傳較廣的曲子還是銘記在心的。

  上一世他對韓流無能為力,但這一世他憑借重生時腦袋裡積累的大量知識,阻擊韓流不敢說行,但釜底抽薪他還是做的到的。

  梁涼開始回憶,在腦海裡回憶那些有影響力的韓流歌曲。

  大概十分鍾後用筆在本子上寫下了第一首曲子的名字《叭叭叭》。

  這是棒子國一個叫窟窿組合的曲子,發行於九六年。

  內地歌手孫月翻唱過這首歌曲,翻唱後的名字叫《快樂指南》。

  這首曲子在當時也是火過好一陣子。

  這是梁涼選出的第一首曲子。

  九六年棒棒才開始發展娛樂業,在九九年李真閑出來之前還沒什麽成績,這個窟窿組合大概是唯一拿的出手的組合了。

  回憶起了第一首,接下來的記憶就像打開的閘門一樣源源流淌。

  梁涼在紙上寫下的第二首歌叫《糖果》,是一個棒棒國由字母組成的樂隊的曲子。

  這個組合出現已經零零年前後的事情了。

  這首歌梁涼不是覺得很好聽,但它當時的影響力很大也就想住了。

  這首歌也有翻唱版本,是鄉港莫溫薇演唱的,但是叫什麽名字梁涼想不住了。

  梁涼寫的第三首和第四首個就是高耀太那兩首著名的《火花》和《純情》。

  在零零年代,高耀太是韓流一個繞不開的名字,在零零年前後,李真閑和高耀太基本代表了韓流開始崛起時期最有影響力的兩個組合。

  這兩首歌是高耀太做著名的代表作。

  梁涼把這兩首歌抽走,基本也就等於斷了這個組合的腰,再加上他抽走了李真閑那首紅透天的《哇》,韓流最初崛起的源頭也就被他給打斷了。

  等他的音像公司成立,他再培養出幾個組合,取代韓流裡的那些唱跳組合。

  上一世韓流往內地倒文化垃圾的場面注定會大大減少。

  第五首他選出了一首叫《謊言》的歌。

  選完第五首歌他伸了個大大的懶腰,看看時間一點半了。

  睡覺!今天他準備就選這麽多了,明天再選一些就夠了。

  梁涼寫下這些歌曲的名字還只是個開始,接下來要記譜配詞還要在編曲上下功夫。

  就是當搬運工也並不輕松。

  這些曲子都是流行歌曲,要把它們改成搖滾哪怕是流行搖滾也是需要一些時間的。

  海韻音樂節第一天的夜場賣出了五千張整的門票,與白天場相比能盈利個三千五千的。

  這點錢梁涼連用眼角去夾一下的時功夫都不想費。

  盈利多少錢梁涼並不在意,他在意的是音樂節的口碑。

  要把海韻音樂節打造成一個地方名牌,口碑是至關重要的。

  從組織管理方面到節目演出方面都要征詢觀眾的意見。

  畢竟是第一次親手辦音樂節,自然有照顧不周的方面。

  兩天下來,服務人員就匯總了很多觀眾意見。

  這些意見中有相當一部分都屬於口嗨,這些滿足個人意願的意見沒有什麽實際作用,除此之外倒是有一些有價值的意見,這些意見將來會被采納。

  當音樂節舉行到第三天的時候,一些來自省內的外地觀眾來到連灣,人數達到了幾千人。

  這些人一些是準備在連灣旅遊,然後順便看一下音樂節。

  這些人的到來,進一步擴大了門票的需求。

  但是門票的數量卻不會增加,這就出現了供需的矛盾。

  加場的呼聲開始在歌迷們中發出。

  連灣電視台對這次音樂節也保持了足夠的重視。

  他們做的兩個和樂隊有關的紀錄片都獲得了非常高的收視率,他們不可能不重視這樣一次搖滾盛會。

  從第一場開始,他們就現場錄像,先是做成新聞的形式播放,然後連夜做成了十分鍾左右的短片第二天播放。

  這部短片播放後,引起了市委一些幹部的注意,他們才突然發現音樂節似乎可以和足球一樣成為連灣市的另一張城市名片,而且好像還可以成為一個產業來發展。

  因此第三天的夜場,有主管文化產品和經濟的領導就來到了海韻音樂學校,現場觀摩了音樂節的演出。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