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柯南之改變》第六十四章 球賽上
  “超讚的年糕哦!孩子們,要不要吃上幾塊啊……”

  “棉花糖,又香又甜的棉花糖……”

  “鐵板燒,香噴噴的鐵板燒……”

  大街兩旁,販賣各種小吃的小販的叫賣聲此起彼伏,大街上的行人熙熙攘攘,好不熱鬧。許多公司大廈門口和街頭巷口都用松竹梅搭起設計新穎、別具一格的牌樓,以示慶賀。

  元旦,也就是日本的新年,自從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就正式廢除了陰歷,改用陽歷,也不再像中國一樣過春節,而是像西方一樣,將元旦作為一年的新始。

  “喂~~,酩飛,小哀,快一點啊。”在擁擠的人群中,步美努力地向後面的我和小哀揮著手。

  “啊,知道了,這就來。”我笑著應道。

  新年伊始,我本來打算以屁股來迎接新一年的第一輪朝陽的,可惜這群小鬼一大清早就跑到博士家大吵大鬧,最後把小哀和博士吵醒了,再後來把江戶川柯南叫出來了,最後,到我家來了.
  關鍵是老姐雇的管家,AuntAmy{艾米阿姨}我統稱為艾姨
  早餐就是闇料理.恐怖,原因其實不乖艾姨,只能怪我,明明寫著晚吃就壞了,但是我還是嘴賤玩吃了。。。。

  就在我胡思亂想的時候.
  小哀說道:“喂,你真的不用做什麽偽裝嗎?你可以學習一下江戶川小朋友,也帶上個眼睛吧。”不知第幾次向我提起相同的話題。

  “放心啦志保,相信我,沒問題的。”我無奈地轉過頭,直視著小哀:“如果不是你我之間有這麽強的默契感,你能一眼就認出我現在的樣子麽?況且就算我們之間的默契很強烈,你不也是花了點時間才認出我的嗎?而且我都中槍了.才這樣.”

  “不、不能。”小哀被我盯得有些不自在,扭過頭道。

  “是吧,不過呢,不知道這次的“秘密武器”,能不能排上用處。”我微笑著看了啊看手腕上的發射器。

  “而且我在逃出來的時候還把我們的資料全部刪除了,一點不留下,可能在監控裡或許會看見幾個圖片,但是那些應該不礙事。”小哀說完小臉上就漏出驕傲的微笑。

  “所以說”,我下結論道:“我們只是需要小心小心再小心,努力小心在繼續努力。”一說到gin,我就不禁想起那個有著銀白色頭髮,一臉殺氣的男人。

  如果志保真的遇到他,那嗎志保絕對會死!

  因為那個男人殺人是從來都不需要理由的。只要懷疑就殺,除了特別的人之外

  那個畜生!如果讓我吃了解藥以後再遇到他,我一定會不惜代價乾掉他!我低下頭想到。那個畜生一天不消失,組織對我們的威脅就一天不能安寧……

  “來,給你個帽子,別忘了把帽子壓低。”小哀拿來一個鴨舌帽。

  “是、是!好啦,新年大吉,就不要再想那些煩心的事了。再不走快些都被他們甩開了。”我笑著指了指前面的幾個小孩,拉著小哀的手向前走去。

  小哀的臉罕見地紅了一下,手微微一掙沒掙開,也就隨我去了。

  終於牽到小哀的手了!我心中淚流滿面!這是繼小哀叫我名字後,我對小哀攻略計劃的又一裡程碑式進展!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

  就算是蘇德戰爭,那也是四年。

  1941年6月22日--1945年5月9日。將近四年。

  蘇德戰爭,即第二次世界大戰蘇德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龐大、戰況最激烈、傷亡最慘重的戰場。

  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違反《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莫洛托夫—裡賓特洛甫條約》),與意大利、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芬蘭以事先擬訂好的一份代號為“巴巴羅薩”的計劃,出動190個師,3700輛坦克,4900架飛機,47000門大炮和190艘戰艦,共550萬人,劃分為三個集團軍群,從北方、中央、南方三個方向以閃擊戰的方式對蘇聯發動突然襲擊,蘇德戰爭全面爆發。

  蘇德戰爭,即第二次世界大戰蘇德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龐大、戰況最激烈、傷亡最慘重的戰場。

  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違反《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莫洛托夫—裡賓特洛甫條約》),夥同同盟國意大利和仆從國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芬蘭以事先擬訂好的一份代號為“巴巴羅薩”的計劃,出動190個師550萬人、3700輛坦克、4900架飛機、47000門大炮、190艘戰艦,劃分為三個集團軍群,從北方、中央、南方三個方向以閃擊戰的方式對蘇聯發動突然襲擊,蘇德戰爭全面爆發。

  戰爭爆發初期,由於法西斯的突然襲擊,蘇軍一路潰敗。德軍憑借局部兵力優勢和相對先進的戰術長驅直入,並在明斯克、基輔等地發動鉗形攻勢,大規模殲滅蘇軍的有生力量,平均深入蘇聯境內六百公裡。直至1942年6月爆發斯大林格勒會戰,德軍進攻受挫,雙方在烏克蘭東部陷入膠著,互有勝負。蘇軍憑借人力物力上的優勢逐漸佔據主動,於1943年8月,在庫爾斯克會戰中挫敗德軍在東線最後一次戰略攻勢,自此進入戰略反攻階段。此後,蘇軍發動一系列戰略攻勢收復絕大部分國土進而佔領東歐多國,最終於1945年4月30日攻佔德國首都柏林。5月8日夜間,德國舉行了無條件投降儀式,投降書於9日凌晨生效,蘇德戰爭就此結束,也標志著二戰在歐洲戰場的告終。

  這場戰爭使蘇聯徹底摧毀了西部強大的納粹德國。此後,聯邦德國至蘇聯之間的東歐國家成為蘇聯的衛星國,蘇聯一躍成為世界強國。

  1945年5月8日夜間,德國舉行了無條件投降儀式,投降書於1945年5月9日凌晨生效,蘇德戰爭就此結束,也標志著二戰歐洲主要戰事告終。這場戰爭使蘇聯徹底摧毀了西部強大的納粹德國,聯邦德國至蘇聯之間的東歐國家成為蘇聯的衛星國,蘇聯一躍成為世界強權。

  在戰前的蘇聯“大清洗”運動中,大量蘇聯軍官被逮捕甚至槍決,這大大地削弱了蘇聯紅軍在戰爭前期的軍事指揮能力。而在“農業集體化”運動中,蘇聯,尤其是烏克蘭,發生了嚴重的饑荒,大量烏克蘭人餓死,導致烏克蘭地區的叛亂大量發生,烏克蘭對於莫斯科也愈發不滿,甚至希望德軍來“解放”烏克蘭。

  在《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簽訂以後,蘇聯成為了相對意義上的德國的仆從國,並且與德國一樣開始對外進行大規模侵略。

  1939年9月25日,蘇德瓜分波蘭。

  1939年11月30日,蘇聯侵略芬蘭,在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後獲得勝利,獲得了芬蘭的卡累利阿地區和圖爾庫軍港。

  1940年6月,蘇聯吞並波羅的海三國。幾乎同時,蘇聯吞並了羅馬尼亞的比薩拉比亞地區。這樣的行為直接導致芬蘭、羅馬尼亞加入了軸心國,並且使得波羅的海人民掀起了廣泛的反蘇鬥爭。在德國軍隊打進波羅的海三國的時候,人民都夾道歡迎德軍的到來。

  在遠東地區,蘇聯與日本也是衝突不斷,相繼發生了張鼓峰事件和諾門坎事件。蘇聯為了減少遠東的壓力,迅速改變了之前對於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的敵對態度,轉而支持國民政府的抗日戰爭,對國民政府進行了大規模的經濟、軍事援助。

  在蘇德之間爆發戰爭的可能性越來越大之時,蘇聯又大幅度改變了其在遠東的戰略,蘇日兩國在1941年4月13日簽訂了《蘇日中立條約》,蘇聯不再對中國國民黨政府進行援助,而是決定在中日戰爭中采取中立態度,並且承認了偽滿洲國的現狀,以此希望能夠將遠東的蘇聯紅軍調回蘇德戰場。但是在《蘇日中立條約》簽訂之後,蘇聯仍然沒能抽調遠東的部隊,而是直到蘇聯已經確信日本準備南進而不是北上的時候才調走了部隊。

  英國
  英國早在1939年9月1日德軍入侵波蘭,就與德國處於戰爭狀態。在法國戰敗後,英國甚至有被德國入侵的危險。在北非,由於德軍的介入,英軍被迫從之前攻佔的意大利在利比亞的殖民地中撤退。在巴爾乾,德國和意大利征服了英國的盟友希臘。因此,英國此時最大的敵人就是德國。所以即使英國首相丘吉爾曾經是一個極端的反共主義者,英國的國民對蘇聯也並不抱有什麽好感,但是1941年既然蘇聯和德國爆發了戰爭,於是蘇聯便不再被認為是英國的假想敵,而是英國對抗德國的同盟國。

  1941年6月22日凌晨3時,德軍兵分三路突入蘇聯(詳見巴巴羅薩計劃)。蘇聯在戰前雖然從多個渠道獲得過戰爭可能爆發的情報,但很多情報之間是互相矛盾的,具體入侵時間的情報相差非常大,使蘇聯政府並不知道德國入侵的具體時間甚至都不知道德國是否會入侵蘇聯。僅僅在開戰前一天,蘇聯最高統帥部才知道德軍的具體進攻時間,但是為時已晚。

  在短短10天之內,德軍突進蘇聯600公裡。第一天的戰鬥,蘇聯紅軍損失1200架飛機,其中800架還未起飛就被炸毀。希特勒狂言三個月滅亡蘇聯。

  北方戰線由德軍威廉·裡特爾·馮·勒布元帥指揮的北方集團軍群負責進攻。兩個星期內蘇聯紅軍敗退450公裡,放棄整個波羅的海沿海地區,蘇聯紅軍24個師被徹底擊潰,20個師損失60%的人員和裝備,德軍北方集團軍群很快進抵列寧格勒城下。波羅的海三國的百姓由於早就對蘇聯的統治有強烈不滿,因此在德軍入侵之時發起了針對蘇聯政權的暴動行為,進一步促使了蘇聯紅軍的敗退。

  中部戰線是德軍突擊的重點地區,德軍費多爾·馮·博克元帥指揮的中央集團軍群從格羅德諾和布列斯特要塞方向進攻,通過一個雙鉗攻勢完成了對蘇聯西部軍區(即西方面軍)的合圍,白俄羅斯首府明斯克淪陷,蘇聯紅軍敗退350公裡,30個師被殲滅,70個師損失50%以上的人員。隨後,德中央集團軍群又在斯摩棱斯克地區展開了第二個鉗形攻勢,由於蘇聯紅軍有效地組織了防禦,德軍進展很慢。但是戰役在歷經兩個月後,德軍還是完成了合圍,殲滅了蘇聯紅軍30萬人。

  南方戰線上由德軍倫德施泰特南方集團軍群的主要目的在於佔領蘇聯在烏克蘭的農業和工業基地,並獲得黑海港口作為補給站。當面為蘇聯基輔特別軍區(即西南方面軍)和敖德薩軍區(南方面軍),西南方面軍是蘇聯實力最強的一個軍區,在戰爭初期,由於蘇聯紅軍在兵力和裝備上對德軍有明顯的優勢,德軍在這個方向的進展最為緩慢。但由於德軍的素質此時遠在蘇聯紅軍之上,因而德軍依然長驅直入抵達第聶伯河。由於西方方面軍損失過大,西南方面軍的右翼暴露又未及時轉移。

  1941年9月15日,德軍中央、南方兩個集團軍群合作,在基輔戰役中將蘇聯西南方面軍主力包圍。蘇聯軍隊70個師血戰10天,蘇聯紅軍少數突圍,66萬余人被殲滅,其中有6萬名軍官,包括西南方面軍司令基爾波諾斯上將、參謀長圖皮科夫中將在內的多位高級將領在突圍戰中陣亡。希特勒將這次圍殲戰稱為“史上最大的圍殲戰”。但是隨後,在攻擊羅斯托夫的戰役中,由於主力部隊都調往了莫斯科地區,德軍遭到了失敗。

  蘇聯衛國戰爭爆發時,蘇聯紅軍開赴前線

  蘇聯衛國戰爭爆發時,蘇聯紅軍開赴前線

  在德軍完成了對列寧格勒的包圍之後,完全無力佔領列寧格勒。北方集團軍群為了穩定側翼,發起了對提赫文的進攻,但是卻遭到潰敗。因此,德軍對列寧格勒采取了封鎖戰術。由於蘇聯紅軍迅速在與德軍的對峙中擁有了兵力上的巨大優勢,德軍不得不在北方戰線采取了被動的守勢。同時,芬蘭由於不願意攻佔除了冬季戰爭中被蘇聯割去的卡累利阿地峽以外的蘇聯地區,芬軍一直都沒有進攻列寧格勒。

  為了使德軍得不到佔領區的物資,斯大林采用了當年國內戰爭時的方法。斯大林於1941年11月17日令蘇聯紅軍實行焦土抗戰,用大炮、火箭炮,並出動空軍摧毀前沿陣地道路兩旁40—60公裡縱深地區的居民點,組織小分隊,放火燒毀村莊、城市,而這些地方並無德國人。人民流離失所,數十萬人死亡,蘇聯人民又蒙受一次災難。

  1941年9月30日,德軍集中74個師約100萬人,在1700輛坦克,11000門火炮支援下,發起意在奪取莫斯科的攻勢,即台風計劃(莫斯科會戰)。戰役的第一階段以德軍在維亞濟馬地區殲滅蘇聯紅軍60余萬人的全面勝利而結束。隨後德軍迅速佔領了莫斯科外圍,摧毀了數道蘇聯防線。蘇聯在危急時刻進行了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工業轉移計劃,轉移的設備、物資超過100萬節車皮,同時從西伯利亞、中亞、遠東地區調來了25萬的精銳預備隊,以朱可夫大將為核心重組了西方面軍的部隊和防線,組織大量婦女修築防禦工事,並派出大量攜帶炸藥和地雷的工兵分隊破壞德軍後勤補給線。此時蘇聯嚴酷的冬季已經降臨,德軍作戰部隊和後勤補給受到了極大限制,由於德國軍隊沒有做好過冬的準備,導致大量的士兵凍死凍傷,許多武器也無法使用。蘇聯紅軍對德軍進行了殊死抵抗,湧現出了許許多多英雄人物和名言,比如“蘇聯雖大,但已無路可退,背後就是莫斯科”。

  1941年11月7日,在德國迫近莫斯科之時,蘇聯依然按時組織了紅場閱兵,這是歷史上最著名的閱兵之一,受閱部隊在閱兵結束後直接開赴前線。

  1941年12月6日,蘇聯發起反擊,突破德軍防禦並將其擊退200-300公裡,莫斯科會戰以蘇聯勝利而結束,德軍損失了50多萬人和大量的技術裝備,這也是不可一世的納粹德國在二戰中第一次受到重大損失,希特勒“三個月滅亡蘇聯”的狂言徹底破滅。莫斯科局勢得以穩定。

  1941年冬天,蘇聯紅軍在各條戰線上發動冬季攻勢。在南部,蘇聯紅軍越過刻赤海峽,在克裡米亞半島登陸;在北部,蘇聯紅軍試圖解列寧格勒的圍並且殲滅包圍列寧格勒的德軍和收復迭米揚斯克。但是由於蘇聯紅軍的訓練拙劣,準備倉促不足,指揮失當,這兩個方向的攻勢均以失敗告終,蘇聯紅軍損失巨大。[1]
  1942年5月,蘇聯又在準備不足的情況下,發起第一次哈爾科夫戰役,試圖收復哈爾科夫,但被德軍分割包圍後殲滅。同時,曼施泰因指揮的德軍席卷克裡木半島,攻克塞瓦斯托波爾要塞,並在刻赤戰役中將紅軍徹底擊潰。最終,蘇聯紅軍的冬季攻勢以失敗告終。

  轉折點

  成功擊退了蘇聯紅軍的冬季攻勢後,德軍認為佔領莫斯科十分困難,因此轉變進攻重點,改為向蘇聯的高加索地區展開進攻。進攻初期,德軍先在哈爾科夫殲滅了蘇聯紅軍20余萬人,並迅速南下,席卷整個高加索地區。但是,由於蘇聯紅軍在前一年的大潰敗中吸取了足夠的教訓,德軍沒能在高加索地區大規模殲滅蘇聯紅軍,蘇聯紅軍雖然無法抵擋德軍裝甲部隊的進攻,但是得以保全力量。

  隨後,為掩護南下高加索的德軍(為了獲取巴庫油田的石油),德軍意圖佔領伏爾加河畔的斯大林格勒,隨之在斯大林格勒展開了與蘇聯紅軍曠日持久的大會戰(即斯大林格勒戰役)。德軍在戰役開始前對斯大林格勒展開了大規模轟炸,把城區炸成了一片廢墟,但事實上這是在給自己添麻煩,因為被轟炸後的斯大林格勒是一片廢墟,公路自然也被廢墟堵上,因此德國的坦克很難在滿是廢墟的城區裡作戰,甚至連行駛都是問題。戰役主要在斯大林格勒城內和接近地展開,每一條街道、每一座房屋甚至每一堆廢墟都要反覆爭奪,進展往往按米來統計,戰鬥極為殘酷和血腥,雙方投入的總兵力在300萬人以上,蘇聯紅軍堅強的抵抗,使德軍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慘重的代價。

  而此時蘇聯上百萬的預備隊已經在兩側聚集,於1942年末在德軍兩側發動鉗形攻勢並包圍了德軍33萬部隊,並於1943年2月2日將其全部殲滅。蘇聯紅軍取得了決定性勝利,德軍第6集團軍全部和第4裝甲集團軍大部,羅馬尼亞第3、第4集團軍,意大利第8集團軍以及配屬的大量技術分隊和支援部隊被殲滅,雙方損失始終沒有精確統計,一般認為德軍損失在85-100萬人左右,蘇聯損失更大一些。斯大林格勒戰役與同時期發生的阿拉曼戰役、中途島海戰勝利,構成了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嚴格的說,阿拉曼戰役和中途島戰役,無論是雙方投入的力量、持續的時間以及損失情況,均遠遠無法與斯大林格勒戰役相比,過去有些歷史學教科書認為,斯大林格勒戰役是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是有一定道理的,這裡綜合東西方的觀點。)。

  在殲滅德軍第6集團軍後,蘇聯紅軍乘勝緊逼羅斯托夫,在高加索的德軍後撤,蘇軍並迅速奪回了高加索地區。但是,由於蘇聯紅軍過分展開,在其進攻哈爾科夫時(第二次哈爾科夫戰役),遭到曼施坦因的反攻,進攻部隊被擊潰,德軍得以穩固自斯大林格勒失敗以來不斷後退的戰線。此時,在前線形成了庫爾斯克突出部,德軍希望能夠利用這個突出部殲滅蘇聯紅軍主力部隊以奪回戰場主動權。1943年7月5日晨,庫爾斯克決戰打響,但在蘇軍準備充分的防禦陣地面前,德軍的進攻步履維艱,12日,雙方在庫爾斯克南部奧博場方向的普羅霍洛夫卡發生坦克大會戰,以帝國師為首的德軍裝甲部隊和以近衛第五坦克軍為首的蘇軍裝甲部隊發生的遭遇戰,激烈的戰鬥持續了一整天,雖然蘇軍損失高於德軍,但德軍始終無法推進,隨著蘇軍在奧廖爾附近的進攻和盟軍登錄西西裡,德軍被迫終止了進攻,退回到了出發陣地,8月23日,蘇軍收復哈爾科夫,庫爾斯克戰役以蘇軍勝利而結束。

  至此,德軍再也沒有在蘇德戰場上發動過戰略進攻,而是轉向了戰略防守,斯大林格勒戰役和庫爾斯克戰役可謂是蘇德戰場的轉折點。

  此時蘇聯經濟已經完全轉入戰時軌道,生產了大量武器裝備和物資,同時根據《租借法案》獲得了來自美英等同盟國大量援助,軍事力量有了很大提高。而德國本土由於美英兩國規模越來越大的戰略轟炸而遍地廢墟,工業生產能力大幅下降,又在北非戰場慘敗,其仆從國也開始有了反戰、反德的傾向,德國已經越來越沒有能力與蘇聯抗衡了。

  蘇聯紅軍反攻
  隨著德國在庫爾斯克戰役的失敗,德軍南方集團軍群被迫後撤,越過了第聶伯河,同時實施“焦土政策”,這使得烏克蘭和俄羅斯的村莊變為了廢墟,莊稼也被德軍燒毀。

  此後,蘇聯紅軍相繼發動了10次大型反擊戰役(史稱十次斯大林突擊),將德軍完全趕出了蘇聯國土。之後,蘇聯紅軍橫掃東南歐,在盟軍於1944年6月6日發動諾曼底登陸後,德軍不得不從東線調出大量部隊以守衛西線,蘇聯紅軍更加勢不可擋,並且相繼攻佔了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波蘭等國。

  1945年4月16日蘇聯紅軍在渡過奧得河之後開始了進攻柏林的戰役,4月21日蘇聯紅軍攻入柏林市區,25日完成了對柏林的包圍,27日突入市中心,30日蘇聯紅軍的三名士兵將蘇維埃的紅旗插在了柏林國會大廈的樓頂,同一天納粹德國元首希特勒自殺。

  1945年5月8日德國無條件投降,蘇聯也獲得了蘇德戰爭的最後勝利。

  美國
  美國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一直都恪守門羅主義,堅持不對歐洲爆發的戰爭進行直接的乾預。但是在英國與德國爆發戰爭後,大英帝國風雨飄搖,美國不能容忍第三帝國佔領全歐洲。因此,美國一直在給予英國軍事援助。在蘇德戰爭爆發後,美國也開始借道英國給予蘇聯軍事援助。可以說,英美給予蘇聯的軍事援助是蘇軍能夠擊敗德軍的一個重大的原因。

  日本
  日本早在1938年就與蘇聯發生過邊界衝突(張鼓峰事件),又在1939年與蘇聯發生過諾門坎事件,兩國的關系不可不為緊張。因此,蘇聯不得不在遠東駐扎大量的部隊,日本也維持了龐大規模的關東軍。但是,由於日本與美國的矛盾日益激化(美國堅持要保持中國的“門戶開放”,日本必須從中國撤軍,並且利用石油禁運逼迫日本就范),蘇聯也懼怕德國日益增長的實力,雙方都無意再在遠東地區維持如此巨大的兵力對抗對方,因此,蘇日兩國在1941年4月13日簽訂了《蘇日中立條約》,雙方決定互相恪守中立。至此,蘇日雙方一直到1945年的八月風暴行動之前都再也沒有發生過衝突,蘇聯調走了遠東部隊對抗德軍;日本則調走了關東軍去征服東南亞,由於日本的消極配合,使德國在蘇聯戰場陷入被動。

  芬蘭
  1939年11月30日,為了逼迫芬蘭割讓卡累利阿地峽以及漢科軍港給蘇聯,蘇聯侵略芬蘭。在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後,蘇聯贏得了戰爭,芬蘭被迫割讓了卡累利阿地峽和漢科以及一些島嶼。這場戰爭顯然激怒了芬蘭,也就直接導致了芬蘭在蘇德戰爭中為了收回被蘇聯強佔的國土而倒向了德國一方。不過,芬蘭的倒向只是部分程度上的,芬蘭由於不想招惹蘇聯,只是想收回國土,因此在收回失地後就不再積極進攻,而是坐山觀虎鬥,在戰爭後期德國已經無法避免要失敗的時候芬軍還采取了驅逐在芬蘭德軍的軍事行動。

  說到這個,還有中國的一個抗戰歷史。

  那也是八年抗戰啊,留了多少血啊,這是
  那我和小哀這絕對是,歷史意義形式的重大突破
  唉,中國就算是抗日戰爭,八年也勝利了,我和小哀認識已經快十年了,直到今天才達到牽手的地步,由此可見,攻略小哀是一件比抗戰更加艱苦的事業……

  感受著大街上那種熱鬧喧囂的節日氣氛,看著人們那種載歌載舞、興高采烈的樣子,我不禁感歎:平淡的生活就是好啊。

  ————————————————————————————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