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李二:收手吧!大唐已經無敵了》第一百一十八章 我要三十裡地
  “躍子,朕看那土堆裡還有東西,你且與朕說說這又是何物?”

  李躍聞言連忙取出一枚紅薯道:“陛下,此物名曰紅薯,雖說有一定的種植要求,但單論產量來說比土豆隻高不下,而且極為頂飽。”

  李二看著已經開始滲糖的紅薯拿起杓子挖了一杓送入口中。

  剛一入口,李二目中頓時精光大盛,臉上也是潮紅一片。

  顧不得紅薯內部燙嘴的溫度,一杓一杓的將紅薯送入口中。

  李二本來就喜歡甜食,每日宮中必須要來一碗長孫秘製的蓮子羹來喝喝。

  平時的甜食也是數不勝數。

  但大唐沒有後世的糖果蛋糕,連白砂糖都沒有。

  一直用糖霜來代替,如今吃到這樣一口天生自帶甜度的糧食,內心更是欣喜異常。

  “躍子,你且與朕說說,這紅薯種植有何要求?”

  “回稟陛下,臣曾聽家師說過,紅薯原產在氣溫極高的地方,性喜高溫,對低溫反應敏感,最忌霜凍。生長期至少要求120天無霜凍。

  生長期內的氣溫不低於一定的溫度,否則紅薯栽培就難以獲得較高的產量。

  無論是氣溫或土溫,對紅薯生長都有重大影響,適宜的生長期愈長對甘薯生長愈有利,溫度愈高生長愈快。 ”

  “那畝產呢?”李二眼裡看著紅薯甚至比土豆都多了幾分喜愛。

  “陛下,微臣不敢妄言,但畝產二十石是絕對少不了的。”

  李躍的話也不是亂說,紅薯雖然產量比土豆還要凶殘幾分,但這玩意對地質和溫度要求還是太高了。

  後世的華夏沒有用紅薯作為主糧也是同樣的道理。

  又大口吃了一枚紅薯,李二一時間感覺自己竟然有些漲肚。

  沒有在意種紅薯的先決條件,李二聞言淡淡道。

  “不錯,食用簡單,產量驚人,美味無比。

  李躍此事也算的上是大功一件,你且與朕說說想要什麽封賞?”

  李躍聞言心裡頓時一驚,一想到腹黑的李二連忙讓他山呼道。

  “陛下萬萬不可,擁有土豆紅薯本就是我大唐之福,微臣不敢要什麽封賞,只求陛下待到種植實驗結束能快速將此物推廣到天下即可。”

  聽到這話,李靖瞬間松了口氣。

  十幾歲的年紀,李躍的爵位著實夠高了。

  要是在做封賞,這小子以後在拿出什麽奇怪的東西該讓李二如何自處?

  難不成要李二再給他分個異姓王爺當當?
  李二聞言頓時笑道:“這些場面話都是誰教你的?

  你小子一天天這麽不著調,什麽時候還有這樣高的覺悟了?”

  “說吧!想要什麽?朕能給的就盡量滿足你。”

  “好吧,陛下陛下既然開口,那微臣就卻之不恭了。”

  “微臣想在南山附近要一塊土地,多了不要,三十裡足以。”

  唐代以唐太宗李二的雙步(左右腳各邁一步)為尺寸標準,叫作“步”,並規定三百步為一裡.一“步”的五分之—為一尺,唐代—尺合現在0.303米,一裡合454.2米。

  李二聞言頓時眉頭一挑,“哦?地方但是可以給你,但你要與朕說說想那裡做甚?

  你小子出世還沒幾天呢,莫不是又想開始隱居。”

  終南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發祥聖地。

  又名太乙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

  華夏最早的一部史書,同時也是我國最早的歷史地理文獻《尚書·禹貢》中已提到“終南”之名:“荊岐既旅,終南惇物,至於鳥鼠。”

  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共收錄周代詩歌305篇。其中多篇提及“終南”。

  《國風·秦風·終南》曰:“終南何有?有條有梅。”

  《小雅·南山有台》曰:“南山有台,北山有萊。”

  《小雅·節南山》曰:“節彼南山,維石岩岩。”

  《山海經》中將終南山簡稱為“南山”。

  此地是秦嶺山脈的一段,西起寶雞市眉縣、東至西安市藍田縣,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稱。

  前世李躍經常跑去遊玩。

  他還記得曾經一個京城的朋友在離別終南山的時候對他說:真舍不得這麽快離開。

  隊員跟李躍一樣,都是世俗之人,並沒有隱世修行的念想。

  但他們都爬過很多的山,很少有終南山這樣自帶仙氣兒,像塞壬之歌,莫名上癮。

  前世三次的終南山之行,感觸很深的一點是這裡的生態和風貌仍舊比較原始。

  人類的活動沒有傷及自然環境的根基。

  行走山間,唯有溪聲鳥鳴相伴;不同季節,各種野生瓜果飄香,摘了就可以果腹。

  在中國古代,山水和禪意是內在相通的。

  在國外同理,當一個人試圖脫離社會城市文明,離群索居尋找自我的時候,他們也會走進荒野山林。

  否則便不會誕生諸如梭羅的《瓦爾登湖》或者迪拉德的《聽客溪的朝聖》。

  李二也清楚終南山裡邊有一大堆隱士在裡邊躲避來逃避現實,因此也是一時間對他要地方起了好奇。

  “陛下有此擔心,其實大可不必,老實說在微臣眼裡,那裡不過是秦嶺中一座山,或者說,一片區域。

  微臣對於所謂的隱居著實提不起興趣,所謂的隱居不過是逃避現實躲避責任而已。”

  古時候去終南山隱居一般分為佛道教徒、有功利之心的人(成語終南捷徑)、厭世者以及其他。

  李躍的前世,去終南山隱居無外乎還是這幾類,不過,終南捷徑已經較少了(但仍然還是有一些人抱有不純的目的去隱居)。

  厭世者的比例應該有所增加,甚至還有一些大學生隱居此山中。

  除去這些,還有大批體驗隱居文化的人,不過這些人僅僅是短居,而不是長時間住山。

  “小子想要的其實就是在周邊建立起一所我大唐最大的學校,僅此而已。”

  “哦?你這小子怎麽會平白生出辦學的想法?莫非你覺得那幾位老先生教不了你?”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