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李二:收手吧!大唐已經無敵了》第二百五十章 診病的原理
  孫思邈檢查了一會,李躍湊到孫思邈跟前,低聲道:“中風?”

  中風在古代就是腦血栓的意思,李躍以前見過很多腦血栓病人,姚思廉這9樣子簡直和他以前見的那些情況一模一樣,因此才有了這種推測。

  孫思邈聞言點點頭,不由的高看了李躍一眼道:“根據經驗判斷,有九成可能。只是我平時處理的也不多,最近有了新的法子,到我不清楚能不能行。”

  李躍補充道:“我知道一個方子,據說效果很好,但是我不知道能不能尋到藥材。”

  說這話也完全因為李躍家裡以前老人就是靠這個調養的,只是有一味藥材是進口,他也不清楚大唐目前有沒有這種東西。

  倆人對望一眼,孫思邈問了下藥材後,不再說話,沉默下來,李躍心裡也知道結果,轉向眼巴巴瞅著他的姚家人,道:“我只能說,孫先生一定盡力而為。”

  姚家老夫人眉宇之間雖有悲色,但神情還算鎮定,拄著拐杖,道:“請孫神醫施術,盡人事聽天命吧。”

  孫思邈緩了緩,籲了口氣道:“既然如此如此,那在下就放手施為了。”

  醫術這種層面的李躍處理不了,最多的懂一些藥理,知道一些現代的知識與孫思邈探討一會,決定讓孫思邈,用針灸疏通經絡血脈,用活血化瘀的手法,李躍這邊,則去負責熬藥。

  一切做完,孫思邈舒了口氣,緩緩道:“在下能做的,已經做了,接下來,就看姚大人的情況了,如果幸運,可能醒轉過來,不過,今後還需要長期的調養,如果不幸,那……”

  家裡仆人給備著,房子是典型的大別墅,家裡的東西一應俱全,吃的用的都是最高級的。

  它就是脈象,所謂脈象就是指人體脈搏跳動所代表的意義,每個人都有脈搏,心臟通過搏動來將新鮮的血液輸送到身體的各個部位,也就因此產生了脈搏。在中醫上,脈搏有很多脈象,不同的脈象代表著不同的意義。

  喝了藥,一群人在這裡監護著,李躍讓跟過來的仆人都回去,他和孫思邈是要留在姚府,等著看姚思廉的情況了。

  姚思廉是真正的學士,一生專心學問,專於修史。平時足不出戶,李躍也僅僅與他僅有幾面之緣,並不是很熟悉,也就沒有想起來。

  當然了,這些對習慣了苦修的孫思邈來說一時半會還接受不來,但書院宿舍老孫卻很是喜歡,並且在得知李躍有開設醫學課的想法後,嘗試留在書院的想法也慢慢加深了起來。

  孫思邈給開了後續的方子和注意事項後便和李躍一同回歸了學院。

  李躍侃侃而談,把自己知道的,關於腦血栓的一些東西說給孫思邈聽,還有一些可能的治療方式,防護要點等,都說給孫思邈,希望對他能起到啟發的作用,總結出中醫的治療方法來。

  李躍和孫思邈,在姚府等了兩個時辰,天黑之後,姚思廉才醒過來,不過看這樣子,他們還需要持續的治療。

  畢竟眼前聽他說話的人可是藥王,隨便給廚子一個方子就能讓豬腸煮出來沒有一點髒器味兒。

  姚家人點點頭,由姚老夫人帶頭,向孫思邈表示感謝,孫思邈則連連推辭,因為從實際上來說自己也沒做多少事情。

  李躍經常給別人試,給自己嘗試,但總感覺沒有很好的依據,因此趁著孫思邈在這裡,直接提出了心中的疑問。

  孫思邈道:“小子,這個病症,我怎麽感覺你好像遇到很多?有何眉目,可否與老兄說說?”

  如今找上門來,也只能盡人事聽天命。他也不是萬能的,在器械、藥品不足,又沒有藥材的情況下,還真是只有盡力而為四字。

  看姚思廉的症狀,這還是第一次發病,挺過去是一定可以的,但以後的生活就不好說了。

  馬車上,李躍看著孫思邈有些疑惑道:“孫先生,真的有脈象這麽一說嗎,為什麽我感受到的脈象好像都一樣呢?”

  孫思邈沒有說完,意思已經表明。

  傳統中醫是民族的瑰寶,在中醫的多種理論中,有一種理論最為特殊。

  李躍道:“大哥先生想聽,我當然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這病,我師父給我說叫腦血栓,腦血栓形成是缺血性腦血管病的一種,很多見於中老年人,沒有什麽性別差異,就是這個病,男人女人都容易得……”

  反正對腦血栓的治療,前世不管是西醫還是中醫,都有不盡人意之處,也因此能知道,不管是在古代還是現代,都是中老年人的高發病。

  最近幾天他好像也喜歡上了書院裡的生活,當然這些也都是李躍善於拿捏老年人的結果。

  安排好一切後,李躍和孫思邈在房間內閑聊,李躍的心裡還是很輕松的,畢竟史書上說,姚思廉還有七八年好活。

  問過他的家人,平日也有頭暈眼花的情況發生,但都當成讀書耗神累的,沒在意。這次發病出來,才知道其中的嚴重性和危害性。許多病症,都是早期病發的時候,病人沒有足夠重視,進而危及生命。預防重於治療,這個觀念,看來有必要給大唐權貴們宣傳一下了。

  孫思邈看了看李躍,緩緩道,“這是很多初入門路的人都會有的困惑,看一眼舌頭,摸一下脈,就能告訴你,這個人的整體狀況怎麽樣了。那憑什麽?一個舌頭,一根動脈,怎麽就能反映出整個人的狀態了?

  這就要說到中醫診法的基本,叫做外揣。從外面的表象,來揣測裡面的變化。舌頭在我們的嘴巴裡,一張嘴就能看見;脈就在我們的手腕上,手指一搭就能摸到。它們都在外面。而五髒六腑都藏在身體裡面,我們是看不見的。不過,從外面這些舌頭、脈象上,我們能推測出,裡面的五髒六腑,到底出了什麽問題。而這一切,都是因為我們的前人發現,在世間普遍存在一個現象,叫做“有諸內必形諸外”。就是說,一個事物,如果它的裡面發生了一些變化,那麽外面一定會出現相應的表現。

  隨便舉幾個例子。比如一棵樹生病了,樹的葉子就會變黃、枯萎,掉下來。一條魚生病了,它慢慢就遊不動了,最後肚皮向上翻,死掉了。

  一家人,是不是相親相愛,我作為一個外人,是不知道的。

  但是從他們的言談舉止,這些外在的表現,可以推測出來。兩個人出門,從來都是手拉著手,有說有笑,那他們的關系應該很不錯;相反的,兩個人一起走,從來都保持一定的距離,男的滿臉沮喪,女的全是憂鬱,那他們倆的關系恐怕就不太理想了。這些都是說,從外面的表現,可以推測裡面的變化。

  診病,靠的就是這個原理。如果人體是一棵樹,那麽裡面的五髒六腑就是這棵樹的樹根;外面的臉、舌頭、脈,就是在末梢的樹葉。我們治病的時候,心裡得一直想著樹根,要治那些根本的問題,這樣才能除去病根嘛。我們要通過這些樹葉的變化,來推測裡面的樹根,到底出了什麽問題。觀察樹葉變化的過程,就是診法;根據這些變化來推測樹根的情況,就是斷法。根據這些推測的結果,對樹根進行治療,就是治法。”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