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李二:收手吧!大唐已經無敵了》第二百七十四 夜談
  給一群和尚指了條明路,李躍也開始安排送客。

  書院是學生們學習的地方,因此他也沒有讓人給安排和尚們在寺廟裡邊留宿。當然別人大老遠來李躍也不可能讓人家和尚真的在野外過夜。

  讓手下的人給村子裡邊的農家打了聲招呼,騰出幾間房子給人家住著,李躍也覺得自己對他們也算是仁至義盡。

  畢竟他可不想摻和到未來的佛道之爭裡邊去。

  佛教傳入中土,傳統文化之衛道者。

  一則以佛教來自印度,乃夷狄之教,以為夷狄文化低落,不及華夏,故不當信從。

  二則以華夷地域不同,益證老子序中以東為木,屬陽,為道之所出;西為金,屬陰,為佛之所生。陽尊陰卑,故道教優於佛教。

  三則以華夷之間,種族不同,夷人始信佛教,華人不當信。

  四則以佛教之流入中土,每致國家之衰亂,故不應信。

  自西漢以來,佛、道有許多衝突。

  西晉時,道教流傳《老子化胡經》,記述老子入天竺變化為佛陀,教胡人為佛教之事。“胡”指的就是釋迦牟尼。後來,這本經書成了道教徒的依據,借此說明道教地位高於佛教。

  有佛教僧徒為了打壓道教,造作了的不少經典,貶低老子、孔子、莊子。

  如:東晉和尚支遁,在《釋迦文佛像讚序》中說:“昔周姬之末,有大聖號佛;……絡聘周以曾玄。”其大意是佛不但是老子的師父,而且還是他的“太爺”輩,老子和莊子都是佛的“曾孫”和“玄孫”,連當弟子的資格都不夠。

  後來,瞎編個《正誣論》,說老子聞道於竺乾古先生。古先生即是佛,所以老子不過是佛的徒弟。

  又有個《清淨法行經》說:“佛遣三弟子(到)震旦教化,儒童菩薩,彼稱孔丘。淨光菩薩,彼稱顏回。摩訶迦葉,彼稱老子。”震旦即中國,這一下,把儒、道的祖師,都“包容”成了佛弟子的化身。

  這樣的“包容”,就像一個7歲的頑童,對30歲的壯漢說:“我對你很寬容,我不打你,不罵你,你不過是我的兒子。”

  唐代,有兩次大規模的佛道之爭,一次是下詔先道後釋,佛教徒法琳和道士秦世英等力爭,幾被殺身,以善變獲釋,流放蜀中。而後又是武則天借助佛教登基,佛教才借皇權為自己增色添光。

  道教本就是土生土長的宗教,源自於上古巫術、先秦道家、神仙方術、陰陽家、墨家以及儒家的某些思想,其中駁雜可想而知。

  華夏的根基全在道教。道教包羅萬象,氣象萬千。可正因為無所不包,道教本身難免會有很多的問題。其中四個致命的缺陷,曾嚴重影響道教的發展。

  缺陷一是道教作為一個宗教,其終極目標是修仙長生,肉體飛升。這與佛教涅槃往生,靈魂不滅大異其趣。中國人最講究實際,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可親眼見肉體飛升的又有幾人?祖天師張道陵在蜀中傳道數十年,在一百二十多歲的高齡得道成仙。可晉朝王隱的《蜀記》裡記載說,張道陵在深山中修行,被大蛇吞食。嗣天師張衡為了迷惑信眾,抓了一隻仙鶴系在山巔。仙鶴掙脫高飛,張衡對外宣稱祖天師張道陵化為仙鶴飛升。白日飛升之類的傳說,總是真假難辨。

  雖說二鳳一直說自己就是老子的後人,但也沒有因此而抬高他們的地位。

  李躍正想著,一直跟著他敲門的管家道。

  “侯爺,李綱先生請您過去。”

  李躍點了點頭,這麽晚了李綱找他還真是頭一次,整理了下著裝,李躍便回應道。

  “先生那裡我自然會過去,對了今晚讓和尚們住到村民家裡,可有人說什麽嗎?”

  聽到這話,管家高福呵呵笑道:“侯爺您這想的是哪裡?讓和尚借住村民家咱們又不是不給錢,而且就幾間房子的事情,您直接給了一貫錢,這放到平時都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不少村民還在後悔為什麽沒選上他們家裡呢。”

  “嗯,下次要是還有和尚過來,咱們能推就推吧。”李躍 交代了一句,快步向李綱住的小樓走去。

  算算節氣已經立夏,此時不論是時節還是溫度都是一年當中最好的時候。

  遠遠看見李綱一人坐在自己獨自打理的小院當中,李躍遠遠喊道。

  “先生,您找我。”

  或許是上了年紀,李綱反應過來時李躍整個人已經走到了跟前,李綱便招手示意李躍坐下。

  李綱此時顯的極為安逸,整個人靠在躺椅上面,一旁的小茶幾上還放著熱茶。

  “來,嘗嘗,自從用了你小子的製茶方法後,我便托人從蘇州特意送來的,據說是石頭縫子裡邊長出來的東西,衝泡之後也是別有一番滋味。”

  李躍端起茶杯喝了一口,隨後忍不住問道:“先生,這麽晚了,您找我有什麽事情?”

  李綱看了李躍一眼,“都這麽大的人了,還是這個性子,以後做事要沉穩一點。”

  李躍被這沒來由的教訓一下子給說懵了不少,但還是耐下心來靜靜聽起了面前這位老人的人生經驗。

  李綱教育了李躍以後,便進入了晚上的主題,“李躍書院發展到這一步你打算讓書院以後的路怎麽走?”

  聽到這話李躍有些不明就裡,“先生,咱們正常走不就行了嗎?這還要什麽規劃?”

  李綱聽到這些心裡不免有些來氣,“難道過節的時候沒人去你家裡走動說安排學生進來?”

  說到這裡,李躍點了點頭,“是有不少人來我家說過這些事情,其中不少人都是軍門裡的人,很多人還都是我爹以前的老部下。怎麽?難道還有人跑您那裡去走動?”

  李綱點了點頭道:“不錯,除了我以外,他們其他三人也都見了長安的不少官員,不過都被我們給拖了下去。”

  “那先生您的意思是?”

  “這其中送來的孩子有好有壞,不過孔子常說有教無類…”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