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三國之劉家逆子》第九十章 樊城
  張遼哪裡知道眼前人的心思,他定睛掃過船艙,見小卒們並無意外,也無警惕之後,方才放松下來,轉達曹仁軍令道:“南郡太守曹仁軍令如下,茲以蔡和姑且為水軍都督,協助蕩寇將軍張遼度過淯水,沔水!”

  “諾!”蔡和大喜,全然不知道這一封任命的暗藏殺機。

  只是就算他知道,也會欣然領命,沒人會覺得自己的權柄太小,想要將自己的權利分潤出去。

  蔡和也是這樣的人,他早就期盼著能夠獨領一面,成為蔡家的又一個話事人。

  船隊起航,兩千人的曹軍自然不可能強攻城池,但是用在奇襲上面,卻是能夠做出一番事業來。

  原本的歷史上,曹操就是靠著輕軍直接擊潰荊州人的心理防線,甚至屯兵樊城的劉備等人還未反應過來,身後的襄陽就投降了。

  就此才有十萬人南撤跟長阪坡一役的出現。

  但張遼並不知道襄陽是否會旦夕間投降,隻想著拿下樊城之後,憑借水師,反將劉表一軍。

  張遼現在自家的情況他他自己知道,此刻正是建功立業的時候,從長社到宛城,一路上他都在暗自觀察,弄清楚了荊襄之地最關鍵的軍隊便是水師。

  那日在曹仁口中知道了荊州水師反叛的消息之後,他當即就忍不住拍案叫好。

  雖然那仍舊是奇襲,但這樣的奇襲卻比在攻蹋頓的時候,不知道穩妥多少倍。

  數百裡的距離,倘若曹仁不能率領援軍殺來,搶奪功勳才是怪事。

  “樊城就在前面不遠處了!”

  忽的,蔡和笑嘻嘻的到來,將樊城的情報再度重複。

  張遼也在腦袋裡面回想著一切,他知道此刻主持樊城的將領叫做張允,是劉表的侄子,卻因為跟劉琦理念不合,不得不跟蔡瑁一樣,投靠了曹操。

  “果然,冀州舊事在荊州重演。”他心中暗暗叫好,對於這樣的內鬥只希望能夠更多一些,好叫主公平定天下的速度更快一些,早一些能夠回到並州,守衛家鄉。

  他是馬邑人,是邊疆的邊疆,跟呂布一樣都是用軍功證明自己的男人。

  他畢生所願都是想要保家衛國,而非眼前這樣在中原馳騁。

  “張允何在?”他強忍著乘船的顛簸,在靠岸的一瞬間,收斂自己的思緒,朗聲問道。

  話音落下,有人道:“回稟將軍,張校尉就在水寨當中等待將軍到來。”

  “走走走,去見上一面這大名鼎鼎的張校尉。”

  對於張允,他並無鄙夷,反而覺得可惜。

  任何的將領在摻雜個人利益之後,都難以保持自己的本心,能夠在時局當中,做出自己想要的選擇。

  此外便是,想要堅守樊城,拉攏地方強硬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張遼是名將,清楚水軍幫不了自己,能夠協助自己的只有張允此人。

  劉表是否會望風而降,張遼心中心中其實並不看好,才會對張允如此上心。

  此刻別說是張允麾下掌握的五千軍隊,就算是張允隻身一人出現在自己面前,也代表著荊州的分裂。

  在它看來,縱然張允戰鬥力孱弱,但麾下的五千人馬稍加整頓,堅持月余還是輕松地。

  何況劉表失去水軍之後,還能翻盤?
  這兩方面都有可疑之處,反而讓張遼更為警惕。

  對他而言,此戰的一切都太過輕易,叫他一時間都不知道自己做的是對是錯。

  種種的疑問凝聚在他的心頭,讓他迫切的想要掌握張允,進而掌握大勢。

  他什麽都能舍棄,唯獨不能舍棄自己麾下兒郎的性命,早年他什麽都沒有的時候,募集而來的子弟兵們是什麽都不要,都要跟隨自己闖蕩南北。

  現在年歲大了,他反而開始顧忌後事,不願意一味的弄險,折損麾下二郎的性命。

  張允名副其實,在軍中頗有勇名,大概就比甘寧低兩個層次。但在小卒看來,甘寧跟張允的差距並不明顯,都是悍勇之人。

  此刻他身著皮甲,在碼頭上苦苦等待,他是蔡瑁親自說服的人,在內心糾結許久之後才確信自己對於曹操是有價值可言的,而非是只有劉表的侄子這一身份。

  就目前而言,劉表侄子這一身份談不上尊貴,反而讓他處處都被掣肘,想要做出一番事業的可能性比尋常人更低。

  做的對了,這是劉表的功勳。做的不對了,這時張允無能。

  反正就是對的是旁人施舍的,錯的都是他張允的過錯。

  時間長了,張允對自己的認知出現錯誤,不得不依附於劉琮,現在劉琮死了,他知道自己絕對不能成為劉琦的心腹,苦惱的時候蔡瑁卻是適逢其會的遞上了橄欖枝。

  張允由此拒絕了鄧羲,將其扣留在水寨當中,等著張遼到來。

  他想要背棄劉表侄子這個身份很久了,現在就是機會。

  水寨除了火把點亮的一些區域之外,都是黝黑一片。

  鄧羲目光幽幽,在這裡呆的時間越久,他就越惱火。

  張允不按套路出牌跟曹操來得之快都叫他心中不安,想要放棄。

  只是現在已經不是幾個月前,荊州軍仍舊蜷縮在荊州的時候,劉琦帶來的一絲轉變荊州上上下下的有識之士,都有了變故。

  眼見水寨熱鬧起來,他卻難以安定下來。

  索性,他不斷發出響聲,招來看守道:“我要見你家校尉。”

  看守無動於衷。

  鄧羲從不知道什麽地方摸出一把短刃來,冷冷道:“若是一刻鍾內我撿不到你家校尉,我便要死在你的面前!讓張允拿你們的性命為我陪葬!”

  聲音落下,看守相顧無言,只能拱手而去。

  跟張遼相談甚歡,兩個軍伍之人都是北方人出身,對於中原的戰亂都是惋惜不已。

  只是聽到看守的稟告之後,張允卻是長歎一聲:“那鄧羲雖然不為我舅舅所用,卻是良才。只可惜此人不明白時局,非要跟我那弟弟一起霍亂荊州,還說荊州是荊州人的話語。”

  “這大漢十三州,何處不應該是丞相的?”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