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三國之劉家逆子》第二十六章 水鏡先生
  倒是劉封臉色有些變化,他並不愚蠢,同樣能知道這樣的變化,會給未來帶來什麽樣的變化。

  原本孤零零的劉琦現在居然有了蒯家支持,這是誰都不想見到的,尤其是他們。

  “大哥。”關銀屏不知道從什麽地方冒出來,目光幽幽的望著劉琦所在的方向,卻是說著另外一件事情:“如果劉琦真的掌握了荊州,我們又怎麽辦?”

  劉封茫然,他也不知道怎麽辦。

  這一次他奉命而來,其實沒有任何的任務,只是來見識一下,將看到的東西全部都匯報回去。

  “時辰不早了,先歇息吧。”

  蒯家很大,給遠道而來的賓客也準備了歇息的地方,安排妥當。

  劉封一行人沒什麽人關注不假,但劉琦跟蒯良始終不會遺忘他們的。

  嚴格意義上,蒯家的投靠並沒有讓劉琦的底蘊變深,反而讓荊州有了一絲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感覺。

  劉琦靜謐,望著遠處的原風景,任由馬車嘎吱嘎吱響動,朝著前方行走。

  華佗是個老憤青,他始終不忿,不明白劉琦為什麽有那麽多人需要拯救。

  就算是他行走江湖這麽多年,也沒有連續不斷的治療好幾個棘手病人的經歷。

  劉表一個,黃敘兄妹兩個,現在還來一個水鏡先生。什麽蒯良等等需要調養的人更多了。

  可劉琦也很無辜,他也不知道為什麽荊州人到了建安十三年,就一齊病入膏肓,劉表一個,水鏡先生跟蒯良也都是這一年病逝的。

  “大公子。”他苦著臉,在馬車裡面忍受顛簸:“您說的學生還是早日安排上日程吧。”

  他算是明白了,如果就自己一個人的話,始終都會面對面對無窮無盡的病人,只有廣招學生,才能將問題解決,讓自己不再那麽忙,整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

  同時,他心中也有一丟丟的野望,沒人想要籍籍無名,他的目標是治病救人,可到現在也有了一些變化,沒了最開始那樣虔誠。

  在劉琦讓他做一個醫學界的孔子的時候,他才說笑,在反駁。可在說完之後,他就陷入了長久的戰栗當中,他心動了。

  “最遲十日之內。”

  劉琦估算了一下時間,謀取南郡作為基地的想法已經成型,只需要跟劉表商量一下就行了。

  介時讓華佗在南郡開辦醫館,專門招手學生,培養更多的大夫。

  龐德公是有自知之明的,他在另外一輛馬車上面,並沒有跟劉琦敘舊,談及人生的想法。

  反而他十分矜持的在另外一輛馬車上面,靜靜看起竹簡。

  一直到書院所在的麓山附近,劉琦才再度見到了連聲叫苦的龐德公。

  “大公子,日後有這樣的苦差事,還是不要讓我去了。”他苦笑,是真的對這段路深惡痛絕。

  魯迅先生肯定說過,這個世界上原本是沒有路的,後來走的人多了,便有路了。

  此刻官道只在城池之間修建,類似於麓山這種地方,是沒有官道的,泥土路崎嶇,雨後更是讓人飄飄欲仙,直叫龐德公苦不堪言。

  麓山書院邊坐落在隆中附近,諸葛亮早年便在此處讀書,成為了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巨人。

  跟尋常人不一樣,諸葛亮家族在琅琊,本就是有許多藏書。此刻北地家族遠遠比南方家族富庶,家中私藏也多的多。

  尤其是諸葛亮的大姐嫁給了蒯祺,二姐嫁給了一個叫做龐山民的人之後,諸葛家便立馬在荊襄之地站穩了腳步。

  隨後諸葛亮不單單可以在麓山書院求學,更能夠蹭一下蒯家跟龐家的書籍。

  此刻大小家族都有自己說擅長的東西,最簡單的歷史就是潁川郭家,就是出了郭圖跟郭嘉的那個家族。

  這一家族世代都是搞刑罰的話,他們的後代有錢的郭圖能夠學到的東西雖然不少,可主業還是刑罰。

  沒錢的郭嘉就是大雜燴,去潁川書院蹭書讀,變成了完完全全的謀臣。

  荊襄家族沒有能夠堪比諸葛亮的人嗎?劉琦不認為,但真要有一個智力跟諸葛亮一樣,還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至少得是袁紹那種出身才行。

  不然你就是仲永,不讀書也會泯然眾人。

  更別說荊襄書院蔚然成風,讀書人也是遍地都是,但能夠讀的書是有上限的,許多人都在自己擅長的裡面圈地自萌。

  龐家便是擅長謀劃的,而蒯家是治民,水鏡先生司馬徽會的東西駁雜,卻也只是因材施教,沒有讓他們來一次九年義務教育的念頭。

  人力有窮,大家都能夠做好一件事情的時候,諸葛亮做好了五件,十件事情,這就是真真兒的牛逼。

  這一點,劉琦也是萬分佩服的。

  大概就是班上最後一名,看著班上第一名的感覺。佩服是佩服,可別人工作都有了,總不能讓他跳槽到自己手底下吧?

  同樣,在河內出身的司馬懿同樣是這樣,他家裡面同樣學的治民,世代都在擔任郡守,地方官員。

  包括他的兄長司馬朗,都是治民的一把好手。唯獨他拜師了另外一個孔明先生,才從小狐狸變成了老狐狸,戰陣謀劃一道,天下少有人能夠獲勝。

  家學淵源,跟一個好老師的用處,便是恐怖如斯。

  三人先後下車,劉琦方才說道:“此間山巒起伏不定,溪流穿房而過,倒是風景如畫。”

  彭德公只是搖頭:“此地風景再好,也是吃不了飯的。尋常人在此處生活頗為不易,也就附庸風雅的文人墨客才會喜歡這種地方。”

  劉琦啞然失笑,倒是無法反駁尋常人走上一遭,會沒半條命的。

  麓山書院人聲鼎沸,無數學子聚在一起,每一天都是討論課,真正由著師長領著研磨什麽詩經,尚書,春秋的時間反而不多。

  在劉琦到來的時候,學生們討論最熱烈的還是公羊學派,跟稷下學派。

  從東邊州郡來的人,都多多少少被稷下學派所影響,此刻提及,自然暢所欲言。

  而公羊學派就有些勢弱,在荊襄一地並不受歡迎。

  畢竟一個是孟子,一個是大復仇,自然是先賢更為牛逼,復仇對於這些學子而言,倒是沒有流行的趨勢。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