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宅在隨身空間》第374章 瘋狂種地
  接下來的三天,天明天林每天晚上都去小空間,改造那一萬平米大小的大棚空間。

  一萬平米,等於15畝的土地面積。

  天明本打算全部種上六葉草和黃棗,但天林建議道:“哥,以後如果人要生活在小空間的話,從外面帶糧食、蔬菜瓜果進來很不方面,不如在大棚空間內種些蔬菜,自給自足,這也省的從外面帶了。”

  天明接受了這個建議,規劃的時候,他又想,藍水星那邊的地球人,也需要蔬菜瓜果這類的新鮮食材,從地球帶也不方便,不如在小空間內多開辟幾個大棚空間,把藍水星那邊地球人的需求也滿足了,這樣菜新鮮不說,也省去了很多麻煩。

  小空間位於荒蕪星的一條裂縫峽谷之下,靠近崖壁面方向不好拓展,但向外面拓展的空間,還是有的。

  天明去外面看了看,小空間東面,是一望無際的荒山,綿延數千公裡,地勢崎嶇、溝壑縱橫、地表多是岩石……小空間向東面延伸的話,就需要做一番{頂}{點}小說 土地平整的工作。

  這些問題先放一邊,還是先把大棚空間改造好就行了。

  植物生長有三個要素:土壤、水和光。

  土壤一定要是疏松的、裡面含有無機鹽的土壤,最好是透氣性好的沙質土壤,含沙量越高,越適合植物生長。

  岩石上是長不出植物的,天明便用異能空間對大棚空間內由堅硬岩石構成的地面,進行了一番“粉碎”。

  當然,不是整塊的粉碎,而是根據天林劃的石灰線,將十五個格子裡的土地,一一粉碎,一個格子接近一畝。留下一些堅硬岩石把每塊地都隔開,這就保證了每塊地都是獨立的,將來發生病蟲害或土質惡化,就不會影響到其他地塊了。

  平整土地、粉碎岩石的工作完成後,大棚空間看起來非常規范,那一條條紅色的岩石小道,還真的有種“田”的意味在裡面。

  僅僅把大棚空間內的岩石地麵粉碎是不行的,還得看看這種粉碎後的紅色土壤,是不是適合植物生長。

  天林把紅色土壤放入一個杯子中,再往杯中注水。過濾後,製成了土壤溶液,測量溶液中的各營養元素的成分。

  “氮磷鉀鎂的含量都不達標,鐵鹽含量特別高,這種土壤並不適合植物的生長。”測量完土壤的肥力後,天林道。

  “哦,那就要給地施點肥了。”

  天明對這個早有預料,要是這種土壤都能直接種出植物了,那才是怪事。

  “還是先把水的問題解決掉。”

  剛開辟田地的時候。天明就問過天林,要不要在大棚中央搞個水池,然後在田埂內部挖一條水渠,通過水池和水渠。給十五塊地澆水,方便不說,還可以在水池內養養魚什麽的,這就再好不過了。

  不過。天明又一想,怪魚湖裡的魚已經不少了,藍水星上的魚多的吃都吃不完。再搞個水池養魚,完全就是為了好玩和浪費,沒有必要。

  天林道:“哥,還是弄個密封式的水塔比較好,開辟水池的話,耗水量大,蒸發量也大,到時候補充比較麻煩,還不如弄一個大型水塔,半年補充一次水就行了。”

  “行,那就建一個水塔。”

  水塔是用銀鋼材料做的,高十米(已經貼近大棚空間的頂部了),底面積約80平米,最多可容納8000噸水。

  水塔向四周延伸出一根根的水管,通往十五塊地,通過閥門控制裝置,一旦遇到乾旱這種情況,打開水龍頭,任何一塊地都能補充水分了。

  最後就是光照的問題,在空間壁壘的阻隔下,外界射入大棚空間的光照強度為4500lx,是地球的一小半,但光照時間長,32個小時中,有28個小時,處於日光直射之下。

  大棚空間的大氣圈只有十米高,不可能存在多雲、下雨這種天氣,基本上都是燦爛晴天。

  光照,肯定是不缺的。

  那麽唯一要解決的,就是土壤肥力的問題了。

  天林提出了三個解決辦法:移植土壤、釋撒固體肥料、配置營養液。

  移植土壤的話,只能把小空間內的土壤,移植到大棚空間中。

  地球上的土壤,含有各種各樣的微生物、蟎蟲、蟲卵,攜帶生物汙染,有些微生物和病原體,對農作物的危害很大,拿天林種的大棚蔬菜來說,每隔三年,他就要把大棚內的菜全拔掉,對土壤進行消毒……如果不這麽做,很容易發生大規模蟲害與減產。

  而天明又不太想把小空間的土壤移植到大棚空間,破壞性太大了,到時候小空間被東挖一塊、西挖一塊,多難看?

  那還不如自己改造土壤呢。

  第一種方法排除。

  固體肥料有化肥和有機肥兩種。

  化肥肥力強、效果好,但容易導致土壤板結,短期內見效快,但長期使用化肥,會透支土地的潛力。

  有機肥是把動物糞便收集起來,讓微生物或蚯蚓分解後,留下了大量無機鹽。有機肥中,植物需要的營養元素豐富,對植物生長促進作用非常好,而且作用時間長,肥力積累效果好,有機肥用的多了,土地將會越來越肥,基本上每年能保證穩產、高產。

  但有機肥內,還是有微生物的存在,這類微生物對地球上的農作物是有益的,但把這類微生物帶進小空間,還是無法保證不出現生物汙染的問題,所以,為了穩妥起見,天明把固體肥料也放棄了。

  那就剩下最後一個選項:配置營養液了。

  “哥,營養液的話,可能要專業人士才能配的出來。當然,我自己也能配,但只能配一些元素種類較少的營養液,元素種類超過五種以上,我就很難配不出來了。我嶽父是這方面的專家,我們可以把他請過來幫忙。”

  程方文在無土栽培領域幹了30多年。配置出營養液的都能直接種菜了。這方面,他自然比天林強的不止一點半點,如果把他帶進來的話,這個問題完全可以迎刃而解。

  天明點了點頭:“這個辦法不錯,但你嶽父還在城裡,暫時趕不過來。我們還是先想法辦法把這些地種出來。”

  最後,天明想出了一種巧妙的辦法,臨時解決了營養液的問題。

  這個方法非常簡單:海水取鹽法。

  這裡的海水,是指藍水星的海水。

  藍水星的海面上,可以直接長出麻絲樹來。這說明藍水星的海水,是一種非常適合植物生長的營養液,裡面肯定包含著植物所需的所有元素,如果把這些元素提取出來,留下有用的,除去無用的,那不是可以配成營養液,用在大棚空間的土地上麽?

  天明馬上去了藍水星一趟,從海裡抽了一千萬噸海水到異能空間中。

  天林道:“植物所需的元素。除了碳,還有氫、氧、氮、磷、鉀、鈣、鎂、硫等大量元素,和鐵、銅、鋅、錳、鉬、氯等微量元素也是必不可少,當然。這些元素是適合地球植物生長的元素。小空間內的植物,應該還需要幾種特殊元素才能生長,這些特殊元素是地球上沒有的,但又不可或缺。我不知道這些特殊元素的有什麽特性,但肯定存在。”

  天林上次種植紅果失敗,而用了小空間的土壤後。立刻種植成功,他能想到的原因,只能是小空間的土壤有一些地球沒有的特殊元素了。

  “你猜的沒錯,小空間的土壤中有十多種元素是地球上沒有的,有三種還是黃棗和六葉草必須的元素,少了根本不行。”天明對比了從地球和小空間提取的兩種土壤液元素含有的種類後,講解道。

  藍水星海水中含有的元素種類,和小空間基本一致,小空間有的元素,藍水星的海水中差不多都有。

  再根據小空間土壤液各元素的含量,沒用幾分鍾,天明就用藍水星的海水,把適合小空間植物生長的營養液配出來了。

  再就是適合地球植物生長的營養液,天明也很快配了出來。

  配置的過程中,一些必須元素的含量如果太少的話,天明也會用靜場空間合成一些出來,如稀有元素鉬、錳、鋅等等,一次合成個幾百上千噸都沒問題,然後加入到營養液中,這樣,所有必要元素就這樣齊全足量了。

  適合小空間植物生長的營養液,天明稱之為“營養一號”

  適合地球植物生長的營養液,天明稱之為“營養二號”

  一般地,營養液的鹽濃度,大概在0.3%的樣子,即100g的營養液,只有0.3g的營養物質,為了圖方面,天明便把水分全部抽走,將600萬噸的營養一號,乾餾成了1.8萬噸的粉末狀鹽。將400萬噸的營養二號,乾餾成了1.2萬噸的營養二號鹽。

  這樣,要用到營養液的時候,直接把營養鹽放入淡水中溶解配置就行了。

  至於剩余的一些沒什麽利用價值的海鹽,全被天明拆解了原子核,存放在靜場空間,用作合成新物質的基礎原料。

  還有乾餾出的980多萬噸淡水,除了一部分充入了大棚空間的水塔,大部分淡水,都被天明倒進了小空間的怪魚湖中,湖面的水位立刻上漲了1米多。

  為了存放加起來有3萬噸的兩種營養鹽,天明又在大棚空間的旁邊,開辟了兩個儲鹽倉庫——兩個體積都在5000立方米左右的倉庫空間。

  “天林,這些營養鹽,應該夠這個大棚空間用一段時間了?”天明指著倉庫空間內略顯黃色的白色營養鹽對天林道。

  “夠了,足夠了!”天林興奮道。

  ……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