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劍來》1232.第1232章 求之不得大風流
  第1232章 求之不得大風流

  人在山中行,風起松濤,若聞劍戟鳴,崖外鳥向鳥上飛, 雲從雲中起。

  黑衣小姑娘一路巡山來到崖畔,還跟著倆拖油瓶的周首席,米大劍仙。

  落座,小米粒開始分發瓜子,哪怕不用開口言語,誰也不覺氣氛尷尬。

  陳平安嗑著瓜子,突然問了個古怪問題,“曾經之薑尚真成為今日之周首席,會不會有很大的遺憾?”

  玉圭宗九弈峰的峰主,北俱蘆洲的薑賊,藕花福地的春潮宮周肥,曾經在雲窟福地大開殺戒的薑氏家主,書簡湖真境宗內讓野修劉老成都不敢有絲毫異心的薑宗主,神篆峰祖師堂內被摔椅子的薑尚真。

  薑尚真要適應和融入落魄山,就等於是在遷就落魄山, 就等於薑尚真不再是以前的那個薑尚真, 最麻煩的地方,在於落魄山上,聰明人的不在少數,薑尚真如果只是偽裝, 落魄山內外是兩個人, 就又等於是貌合神離,關系注定不長久。所以“修行做人皆隨心所欲、從不被迫作取舍”的薑尚真,好像必須做一個二選一。

  薑尚真笑得合不攏嘴, “先前在桐葉洲與崔宗主重逢,他也問過我類似的問題,不愧是先生學生, 都有差不多的心思。”

  陳平安問道:“當時你的答案是什麽?”

  薑尚真笑道:“忘了。”

  陳平安也不再追問,開始轉移話題,“不忙著回桐葉洲吧?”

  薑尚真點頭道:“我可是上宗首席。”

  小米粒望向米裕,伸手擋在嘴邊,壓低嗓音說道:“余米余米,周首席點你呢。”

  本來還想裝個傻的米裕,隻好無奈道:“隱官大人,既然老聾兒來了,能不能讓他當青萍劍宗的首席供奉啊,我願意讓賢!”

  陳平安笑道:“別,如果再給老聾兒加副擔子,他可能就要卷鋪蓋跑路了。”

  米裕還不死心,“我去勸勸?”

  陳平安沒好氣道:“你就當個人吧。”

  米裕隻得作罷。

  薑尚真笑問道:“山主想好臨別贈禮了?”

  陳平安點頭道:“恰好小有家底,人手一張符籙。”

  米裕咳嗽一聲。

  陳平安回過神,失策了。

  崔東山曾經說過一句很崔東山的話,大致意思是他這個學生,只是擅長摧毀人心, 陳平安這個先生, 卻是擅長修補人心。

  這句稱讚,到底有幾分誠心,陳平安並不去深究。

  但是陳平安將崔東山這句話記得很牢,當成一句極有分量的提醒,甚至是敲打。

  所以陳平安一直在捫心自問,先生的言行,到底配不配得上自己學生的這句話。

  這就很陳平安了。

  大概這就是陳平安之所以是陳平安的緣由之一?

  薑尚真問道:“聽說山主急需金精銅錢?”

  陳平安笑道:“暫時夠用了。薑老宗主好不容易攢下的那點口碑名聲,就別揮霍掉了。如今缺的,花錢都買不來,比較難辦。”

  薑尚真心領神會,是說那斬龍台材質的磨劍石。此物,對於劍修而言,真不嫌多。不是劍修的,也願意珍藏,典型的無價無市。

  劍修的飛劍數量,並不絕對與殺力高低、未來成就掛鉤,在劍氣長城,只有一把本命飛劍,就能鑿穿蠻荒大陣的劍仙,萬年以來,大有人在。但是世間沒有任何一位劍修,會嫌棄自己多出一把飛劍。

  擁有兩把本命飛劍的劍修,數量不多,相較於一把的,數量已經呈現出斷崖式的減少。

  而多達三把飛劍的劍修,在劍氣長城萬年歷史上,不能說是屈指可數,可如果給避暑行宮一張紙,怎麽也是寫不滿名字的。

  玉圭宗那個歷史上最年輕的九弈峰峰主,少年邱植,他就有三把本命飛劍。

  九個孩子當中瞧著最不起眼的姚小妍,她也有三把。

  浩然三絕之一的劍術裴旻,更是有四把。

  裴旻也是陳平安目前所知飛劍數量最多的劍修。

  薑尚真說道:“劍修只有聊起這個,才會覺得只有一把本命飛劍,還剩下點好處了。”

  米裕以心聲問道:“隱官大人,我跟周首席大搖大擺返回桐葉洲,再偷摸走一趟龍脊山?”

  米大劍仙的畫外音就是咱們偷偷砍下幾塊,先解決燃眉之急。

  陳平安氣笑道:“老子如今就是大驪國師,你給我偷摸個試試看?!”

  米裕看了眼薑尚真,監守自盜這種事,周首席不就做得行雲流水。

  薑尚真說道:“劍修每用掉一塊磨劍石,世間就少一塊斬龍台,確實難辦。”

  於玄有錢,有境界,有身份,有功德,有口碑……一位練氣士該有的,令人羨慕的,於玄都有,而且還都比別人多。

  即便方方面面闊綽如此,先前跟陳平安聊起斬龍台的買賣,老真人也很是為難,不敢有任何打包票,只能說幫忙在老朋友那邊提一嘴,牽線搭橋。他們肯不肯賣,會以什麽價格賣,都得看緣分。

  大驪戶部秘錄的甲六山,小鎮俗名龍脊山。在此開山的,有四方勢力,大驪宋氏,阮邛,寶瓶洲兩位兵家祖庭風雪廟和真武山。

  此山封禁將近三十年,關卡與陣法,層層疊疊,戒備森嚴,未經允許擅自入山者斬立決。

  等到陳平安如今多出了一個大驪國師身份,當然可以自由出入。

  不過大驪朝廷隻負責幫忙開山,裸露出那片斬龍台,並不參與瓜分這些最純粹的磨劍石。

  本屬於風雪廟與龍泉劍宗的斬龍台,其實已經是個空殼子。

  巨大的付出,得到了豐厚的報酬,比如風雪廟祖師就秘密得到了一道遠古劍術,憑此躋身仙人,同時這條劍脈,可以讓劍修直指玉璞,能夠讓劍修在開府、結金丹、由元嬰破境躋身玉璞境,在這三大修道關隘上,有如神助,架起長橋,小去諸多阻力。如此一來,所謂“直指”,名副其實。

  而阮邛在見到“老劍條”之後,也得到了一門匪夷所思的鑄劍術。在那之前開采的所有斬龍台,身為大驪宋氏皇家首席供奉的阮邛,隻余下一小部分,留作家底,龍泉劍宗畢竟是一座劍道宗門,剩下大部分都送給了大驪朝廷,而大驪皇帝又轉手送給了幫忙打造劍舟、山嶽渡船的墨家,作為抵債,墨家钜子如今在蠻荒天下打造的那座城池,最重要的基礎材料就是斬龍台。

  故而如今“還沒有敗光祖業”的,就只剩下真武山了。

  遠古天庭有兩座行刑台,其中一座就叫斬龍台,登天一役被打碎,墜落人間,最大的兩塊,就是驪珠洞天的龍脊山,跟劍氣長城寧府那座山頂構建涼亭的“小山”。

  按照純陽呂喦的說法,龍脊山古稱頗多,有真隱,天鼻,風車,寮燈等說法,山中曾經有一座洞天括蒼洞,是古蜀地界最重要的一處風水寶地。

  而寧姚當年曾經托付倒懸山看門人張祿,送給鸛雀客棧的陳平安一塊形如長條板硯的斬龍台,其中一面銘刻“天真”。

  想來就有“天鼻”“真隱”各取其一組詞的用意。

  等到陳平安聽說了呂喦的泄露天機,就去問過寧姚,寧姚說當年送出此物,就是老大劍仙的意思。

  只是陳清都那會兒在寧姚這邊評價陳平安的說辭,不太中聽。

  老大劍仙說那窮酸小子,長得黑不溜秋,委實不俊,雖說一雙眼睛還算炯炯有神,卻也襯得他更黑了,模樣醜是醜了點,但不管怎麽說,少年武夫,能夠萬裡迢迢跨海遠遊,在那蛟龍溝都差點把小命丟了,過倒懸山,就為了給寧丫頭你送劍,見了面,喝了點小酒,就敢說喜歡你,追求心儀女子的不要臉,他那小子是得了精髓的,何況身上還有一股子韌勁,不差。既然他喜歡你,你也不討厭他,怎麽都該表示表示,我看那塊斬龍石就挺好,他家鄉就有此物,財迷已經曉得此物的金貴了,他如今還不是煉氣士,更不是劍修,若是回鄉路上,例如在那臭牛鼻子的藕花福地,小子僥幸重建了長生橋,他哪天缺了錢,為了破境,就舍得高價賣出、或是偷偷與誰典當此物,說明此人眼窮心不定,絕非良配。尤其以後萬一成了劍修,被境界和煉劍所誘惑,偷偷消磨這方斬龍台,寧丫頭也別被他的花言巧語所蒙蔽,這種男人,依舊要不得……

  當時寧姚聽得眉頭直皺,只是等陳清都說完,才給出自己的想法和答案。

  我不願如此試探他,他也不需要如此被試探。

  如果說這些言語的,不是老大劍仙,寧姚就會換一個更直接的說法。

  這是她在侮辱陳平安,也是寧姚作踐了自己。

  陳清都當時笑得不行,感慨一句,“情字不可敵,寧姚不例外。”

  少年少女的相互喜歡,真是美好。

  之後老大劍仙才說了一個寧姚願意接受的理由,說此物暗藏一樁不小機緣,於陳平安將來修行有助,那小子,比較聰明,說不定哪天就能開竅,想出其中玄機,但是你不能提醒他,一提醒就離題萬裡嘍。

  一樁機緣?老大劍仙你哪怕換個說法,說是一樁“文字緣”,我可能也會多想幾分啊。

  否則這件寧姚贈送的定情信物,我肯定不作二想。機緣?能夠跟寧姚在一起,就是最大的緣分了。

  除了每每記起、看到“天真”與“寧姚”,就是單純想她,還會想什麽,還能想什麽?
  大概這就是所謂的緣法未到,別說是求而不得,怎麽求都不知道,甚至根本不知需要有要求。

  哪怕跟寧姚事後複盤,陳平安大致確定老大劍仙所謂的不小機緣,就是那座括蒼洞天和那半座斬龍台,即便錯過了,也沒什麽。

  他始終不曾錯過她。

  遙想當年,在劍氣長城,你們以為是在酒鋪跟朋友喝了點酒,寧姚就不讓我進門?
  當然不是事實,大錯特錯!哪個王八蛋敢誤會我,我就讓誰知道什麽叫讀書人,什麽叫我家鄉小鎮的民風淳樸。

  那是我自己不願意進門好不好,門外涼爽,醉醺醺然,躺著打盹,饒有風味,與看門的納蘭爺爺一起聊些老黃歷,賊有意思!
  真武山,看來今年內還是要走一趟了。

  一來是談一談那片斬龍台,看看有無商量的余地。

  更重要的,陳平安是想要見一見馬苦玄的那位護道人。

  此人自然不是什麽惡人,他甚至與很多山上修道之人都不一樣。當然在驪珠洞天內,他更沒有如何刁難和算計陳平安。

  只是對方曾經將某個道理,撂在了草鞋少年這邊,如今已是山主的陳劍仙,就帶著這個道理去見一見他。事情很簡單。

  上次祖師堂議事結束之後,陳平安再去壓歲鋪子跟石掌櫃按例對帳,那個喜歡當小啞巴的再傳弟子周俊臣,如今見了面,雖然還是沒什麽笑臉,但是都會主動喊陳平安一聲師公了。

  陳平安只會點點頭,嗯一聲。心裡其實美壞了。

  石柔私底下就跟小啞巴說看得出來,陳山主很高興你能夠主動喊他師公。

  小啞巴撇撇嘴,說師公是忙大事的人,心情哪裡會因為這點小事有起伏。

  不過孩子嘴上是這麽說,心情是很好的,因為他站在板凳上看書的時候,整個人的狀態,都是松弛的,孩子再不是那種好像蜷縮在角落小心翼翼看世界的模樣了。

  陳平安看似隨意問了一句關於袁黃的事情,薑尚真說這小子真心不錯,資質心性都好,挺適合來落魄山落腳的,將來武學成就,估計不會比鍾倩、曹逆低。

  其實陳平安是希望通過袁黃反證一事。落魄山如今的風氣,與我這位山主無關,半顆銅錢的關系都沒有。

  這家夥在上山之前,就已經很會說話了,既然袁黃是如此,那麽周首席、賈老神仙你們也是如此,由此證明,我家山中風氣如何,與我何乾?說不得還是你們影響了我呢。

  薑尚真哪裡清楚這裡邊的彎彎繞繞。

  先前在京城,吏部侍郎曹耕心來了一手富貴險中求,如願成為了大驪地支一脈的領袖,終於有了施展抱負的更大余地。

  這位前任窯務督造官,自以為是在進行一場押上身家性命的豪賭,不料他的選擇,早就是崔瀺預料之中的事情。

  因為袁化境已經證明此事,國師崔瀺確實有話捎給陳平安,說曹耕心是一個比較適合的人選,只要他敢賭,你陳平安就讓他來當地支修士明面上的領袖,可以免去許多紛擾庶務的分心,只是記得讓皇子宋續與曹耕心相互掣肘,明裡暗裡,都不可太過一團和氣,事無異議,就是一條日漸腐朽的歧途。

  但是袁化境在說出這個真相之前,先問了陳平安兩個問題,第一,如何看待十年一度的山水察計一事?
  第二,會如何處置大瀆以南,大驪王朝之外,各國被鎮壓的山水神靈?

  陳平安各自給出答案,大驪朝廷境內的山水考評,改十年為三十年。

  從寶瓶洲南部諸國揀選出一部分山水神靈,給他們一個將功補過的機會,用以緩和南部半洲和北方一國的南北關系。

  這就像一場考校,出題的主考官是崔瀺,袁化境只是閱卷官,陳平安答對了有答對的評語,答錯了就有答錯的考評。

  如果作為大驪國師繼任者的陳平安,什麽崔瀺既定政策都不做任何更改,袁化境就可以什麽都當不知道。

  陳平安笑著詢問是不是每一位地支修士,都藏有各自的任務,等著自己作出什麽決定,再來“奉旨”敲打自己?
  袁化境搖頭說不知道,陳國師有本事就自己去問出答案,不必在這裡套我的話。

  見袁劍仙如此以誠待人,陳山主很是欣慰,於是投桃報李,親口承若袁劍仙若是在拜劍台閉關失敗,一切靈氣消耗,落魄山不收一顆雪花錢。

  袁化境當場臉黑。

  所幸到了拜劍台,時常與那甘棠供奉請教劍術,收獲頗豐,尤其是期間謝狗不知是何緣由,竟然主動開口點撥了袁化境三兩句,讓袁化境豁然開朗。說是聽她寥寥幾句話,勝過十年苦修功,半點不誇張。袁化境在此閉關破境之心,愈發堅定。就算落魄山趕他走都不走了。

  當時謝狗倒不是覺得袁化境資質如何,值得她指點幾句什麽的,沒有的事。可不能讓小陌誤會了。

  謝狗純粹只是受不了傻子做傻事,把簡簡單單的修行練劍,非要搞得那麽複雜,讓她在一旁看著真著急。

  這就像學塾蒙童在做一個最簡單的算術題,一加九二加八三加七……都等於十啊,你這小元嬰,怎個非要一加二加三什麽的,關鍵是一個不小心還多加了個一二三的,再來個減法甚至是乘除,你這練劍路徑,倒是整得挺花俏啊……

  看得謝狗恨不得把袁化境的腦袋按在地上,是十啊,她看一眼就知道答案是十,你資質再差,腦子再笨,也不該這麽搞自己啊。

  一開始謝狗還擔心誤會了這位袁劍仙,是不是故意把簡單問題複雜化,她看了一會兒,發現真不是,就是年輕人的腦子有問題。

  同樣是劍修,同樣是“天才”,哪怕同樣是按照“百年道齡”來計算。

  袁化境看上去這個問題不簡單,其實真的很難。

  謝狗初看這個問題不難,其實這個問題更簡單。

  至於寧姚……她可能看不到什麽問題不問題的。

  要說咱們那位陳山主?大概是極有耐心,不管如何加減乘除,都要反覆試試看,故意繞遠路,反正都會得出那個正確的答案。

  不管如何,袁化境到了落魄山再來拜劍台,已經半點不覺得自己是什麽天才了,果然練劍還需勤勉。

  陳靈均獨自晃蕩到了這邊,瞧見一大幫子坐在那邊嗑瓜子,埋怨不已,怎麽不捎上自己。

  薑尚真說道:“山主需要閉關一段時日,村塾那邊的教學,不如讓我代課幾天?”

  陳平安看了眼他,沒說話。

  米裕更是直搖頭,這就比避暑行宮還要避暑行宮了,周首席為了在小陌那邊找回一點場子,有點狗急跳牆,不擇手段了。

  陳靈均拍了拍周首席的胳膊,“別逞強,你就不是這塊材料。”

  我就不是那種喜新厭舊的人,小陌再好,周首席你也很好嘛。

  薑尚真卻是難得神色認真,微笑道:“你們大概不知道,我年少時就有個夢想,從來不好意思說出口,就是在誰都不知道薑尚真是誰的鄉野市井間,開一家書鋪,書鋪邊上有座學塾,我當教書先生。”

  “我的這個夢想,雖然已非少年,但是還很年輕。”

  “山主,你要是擔心我比你教得更好,那就當我沒說。”

  陳山主親自關門待客的府邸那邊,可就沒崖畔石桌這般氣氛融洽了。

  一言不合就仗勢欺人?好個家大業大陳山主,好個暴得大名陳隱官!
  作為鬥然派掌門的高徒,田宮突逢異象,臨危不亂,先以符陣護身,再祭出幾件靈寶,照耀得周遭百丈光明,驅散迷霧,開口問道:“陳山主意欲何為?”

  那廝依舊裝神弄鬼,不願現出真身,反問一句,“不如換個更有意義的問題。”

  田宮一邊穩住道心,單手掐訣,從袖中掠出一條長達百丈的火籙長龍,遊曳之地,再逐迷霧掃蕩一空,依稀可見,置身於水面之上,細看之下,每一條水紋仿佛皆是一道古符?田宮心中震撼不已,是落魄山一座現成的符陣?被陳平安拿來就用,還是神不知鬼不覺臨時起陣?

  田宮沉默片刻,身後還擺著那張座椅,終於後知後覺,冷笑問道:“陳山主安排我們住在這座宅子,難道就是為了這一刻的炫耀符法?”

  “只是想知道鬥然派開山一脈的祖師符籙,火蛟渡江符,到底能夠一氣掠出多遠,跨過多寬的水面。”

  陳平安的嗓音從背後傳來,好似就站在椅子那邊,田宮駕馭那條符籙火龍,氣勢洶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往後撞去。

  田宮怔怔轉頭,只見那一襲青衫長褂,的的確確就站在椅子後邊,雙手搭在椅子頂部,笑望向自己。

  而那條直奔青衫而去的符籙火龍,不知為何,愈來愈小,距離那陳平安越近,規模越小,明明看似距離陳平安額頭不過尺余,洶洶火龍始終不曾停歇,但是那陳平安熟視無睹,好像篤定這張符籙根本無法觸及自身。照理說,這張符籙轉瞬間早已掠出十數裡路程,約莫是這座符陣小天地內猶有一層“境界”,擋在了兩人之間,如一道天塹,難以逾越。

  陳平安紋絲不動,趴在椅子那邊,老神在在道:“若是符籙可以說話,那我這張符,能夠讓你這張符,叫苦不迭,有看似咫尺實則天涯海角的頹敗之感,教人心灰意冷。”

  田宮默然不語。

  陳平安微笑道:“我有一符,可以讓火蛟渡江符,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如若山蛟走水成火龍。”

  田宮怒斥道:“外道狂言!”

  陳平安笑問道:“既然火蛟注定難以渡江,走水成功。我們閑著也是閑著,不妨猜猜看,我這張符籙,是個什麽名稱?”

  田宮不情不願給出心中猜測,“尺棰符。”

  高人有高語,大人有大言,古雲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

  作為鬥然派最癡迷修行的道士,田宮這點眼力和學識還是有的。

  陳平安點點頭,“猜對了。再就猜猜看,符紙是什麽材質?”

  田宮緩緩說道:“煉光陰長河為符紙,故而別有功效,能夠以符煉符,如同走水。這類符法,是飛仙宮疊符一道精妙所在。”

  陳平安笑問道:“一棵道樹開五花,鬥然派與飛仙宮不同宗,到底同源,同拜一位祖師爺。明知疊符有大用,為何不去互參?”

  田宮欲言又止,最終仍是無言以對。

  面容冷峻的少年香童,被鶴背峰楊玄寶譽為“符法造詣最近於玄”的修道天才,被那隻大如山嶽的金色手掌,鎮壓在山腳一般,雙腿盤坐,祭出了數件本命物,堪堪托住那張……山字符。

  一襲青衫蹲在不遠處,吞雲吐霧,當此人偶爾以煙杆輕輕磕地,香童便要面紅耳赤幾分,愈發吃力幾分。

  陳平安笑問一句,“童香也好,香童也罷,都是天才,既然是天才,想必看幾眼就會學會,我聽說桃符山時常舉辦道會,五宗子弟都會演習符法,切磋道法,取長補短,你為何沒有掌握鬥然派的幾手開山符?難道說你一次都沒有參加?覺得五宗子弟,唯有自己是天才?能成於玄第二?誰給你的自信?師尊楊玄寶?還是因為她帶你破格去過幾次雲夢洞天?”

  香童臉色鐵青,少年畢竟難得外出,絞盡腦汁搜腸刮肚,好不容易才罵了幾句自認為是罵人的話吧。

  陳平安笑道:“多罵幾句。”

  “身在山中不知山,既不知何謂鶴背峰,更不知何為桃符山。楊玄寶自身修符法,是大家,傳道教徒弟,是小家。”

  “她將你保護得太好,拔苗助長了。將來香童或是黯然兵解離世之時,或是下山歷練身死道消之日,回頭再看人生路,捧殺香童者,楊玄寶是也。”

  “小娃兒,你要對得起你師尊楊玄寶的寵溺和希冀。不可讓她一次傷心就打殺了萬千欣喜,讓她悔不當初。”

  香童雙臂發麻,脖頸發酸,頭頂山嶽越壓越低,少年隻得越來越低頭。

  最可恨的,是那個姓陳的故意每說一次,便在山上再加一山,逼得他好像一次又一次好像點頭稱是。

  依仗道法,境界,竟敢如此辱人!

  香童驀然眼睛一亮,只見一位熟悉女冠強行破陣,破開禁製,步出大門,對那青衫男子淡然言語道:“陳山主,請適可而止,如何傳道,你一個外人,不必對我指手畫……”

  不等鶴背峰楊玄寶說出最後一個“腳”字,刹那之間,劍光一閃,女冠頭顱便已滾地,她那雙眸與香童恰好對視。

  香童心中驚駭,哪怕已經明知師父是假,此事不真,仍是一瞬間道心失守,大山轟然壓頂,好似真身碾作肉泥,魂魄化作齏粉。

  下一刻,“走,小娃兒,暫無境界,沒了身份,純以肉眼凡胎的俗子身份,帶你看幾眼人間紅塵,漲漲閱歷,要以山河萬古開闊吾輩心胸,用千百牛毛瑣事砥礪吾輩道心。教一個沒了師尊的香童,如何在這世界自處,看看能否僅憑自己,在世道上尋見立錐之地。”

  在那走斝山,魯壁魚抬頭望見山頂那撥氣勢衝天的王座大妖,謹守道心,告訴自己眼中所見皆是虛妄,結果便有那大妖朱厭一棍砸下,裹挾無窮道意和殺機,魯壁魚瞪大眼睛,下意識一退再退,長棍抵住魯壁魚的腦袋,那頭王座大妖大笑一聲,搖搖頭,滿臉鄙夷,浩然地仙之流,道心果然不堪一擊,隨便一棍下去,打殺幾十個於玄徒孫輩,有何難。

  “朱紫綬,作為旁觀者,我有一言相勸,你不必視薛直歲如神明,尤其不可敬畏他如天道。既高看了他,也小覷了自己。”

  “薛直歲,你身為天君,一宮之主,是否需要自省幾分?別家道脈的天君不去說,作為於玄嫡傳,學他者生似他者死,自然沒有問題,可若是當徒弟的,一點不似師尊,而且形神兩不似,怎的,薛天君是想要欺師滅祖,取而代之啊?”

  那個天資卓絕可以吃符漲道行破境界的女冠白鳳,已經在一處無垠虛空牢籠中,吃了不知多少張她聞所未聞、見未所見的珍稀符籙,但是她越吃境界越高,直奔玉璞,仙人,飛升……但是越吃越瘦,形神憔悴,皮包骨頭,她覺得自己好像都躋身傳說中的十四境了,被她吃掉的萬千符籙可以隨便吐出,她只需隨手丟出一張,小如芥子的一粒符光,便可以將那一顆顆遠古星辰肆意炸碎,或是切割成兩半,可以將一條條璀璨天河攪得星鬥轉移,隨意搬弄,布置天象……

  她真要吐了。

  丁道士看著屋內,那滿地屍骸,慘絕人寰的景象,道心只是稍起漣漪便平。

  假的,是如此。就算是真的,丁道士更是如此。

  修道之人,何必論善惡,有了善惡就有是非,有了是非,幽居山中修道,就在紅塵裡打滾,恐怕道心才不純粹。

  他出身太羹福地,上山修道之前,親眼目睹、親身經歷的人間苦難,多矣。

  丁道士坐在原地,依舊是縮脖子靠椅背的慵懶姿勢,雙手插袖,問道:“陳山主,這類以假亂真的炫技手段,可能用在別人身上,興許有幾分管用。對付小道,可能是拋媚眼給瞎子看了。”

  那個手持旱煙杆、蹺二郎腿的男子,笑道:“丁道士,大道以多歧亡羊,學者以多方喪生。”

  丁道士換了個更舒服些的坐姿,犯困是不至於了,神色認真說道:“陳山主如果是想以理服人,可能同樣未必有用,不如換一種辦法,比如以力服人?好歹可以讓小道口服心不服,不像現在,陳山主浪費光陰和天地靈氣,小道也覺得陳山主在浪費小道的光陰。就像那文霞,先前對你顯擺與文廟和熹平先生的關系,她很不以為然,覺得你的心境,配不上那麽多的頭銜,也就只是個桌上喜歡說認識誰的人,唯一區別,不過是山下人說自己認識某首富某顯宦,山上人說自己認識於玄罷了。小道亦然,事情不同理相同,白白讓小道瞧不起陳山主了,沒必要。”

  丁道士不料那人當真點頭,來了一句,“那就換個法子,讓你如願,以力服人。”

  片刻之後,鼻青臉腫的丁道士躺在地上,抬手擦了擦鼻子,滿手都是鮮血。

  丁道士還是笑道:“陳劍仙,技止於此?”

  站在附近的陳平安,笑了笑,“你所依仗者,確實不在外物,而在自身機巧,在求道心固。否則也不會連如何繞過心魔,順順利利躋身玉璞,你都能想出一條捷徑。說你歧途了,當然不信?”

  丁道士眼前一花,變躺為站,懸在空中俯瞰大地山河,只見地面上以一條長河為界,出現了兩條被河水“截斷”的山脈,出現了兩種景象,其中一條山脈,在河水一側,百峰綿延,河對面的半截山脈,卻只有高峰數座而已,一山更比一山高,但是道路明顯。而另外那條山脈,由長橋跨河勾連山脈,一邊山峰寥寥,對岸卻是萬重山,一山放出一山攔,只是道路崎嶇,卻無高山矗立。

  下一刻,丁道士就站在那座長橋上,陳平安雙手籠袖站在一旁,“以符法封禁記憶,以捷徑繞過心魔,僥幸架橋過關,不是沒用,是很好用。只是唯獨不能用在元嬰到玉璞這一關。你就沒有想過,為何躋身了玉璞境,猶有返璞歸真、躋身仙人的‘求真’一事?防的,就是你這種最聰明的學道之人。丁道士,我沒必要嚇唬你,等著吧,等你到了玉璞境瓶頸,就要還債了,山中修道歲月,不知山外寒暑又如何,你卻要見月寒日暖,來煎人壽,一定會讓你苦不堪言的。”

  丁道士聞言,輕輕歎息一聲,“實在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沒辦法的辦法啊,陳山主,你有所不知,我並非故意抖摟聰明,而是無可奈何才出此下策。”

  “羽化山高人輩出,見識不淺,就沒有人攔著你?好好勸你幾句?”

  “他們沒有想到我可以想出這種捷徑。等到察覺,已成定局。當師門長輩的,總不能把我打得跌境、從元嬰再走一遭吧。”

  “天無絕人之路,為何不求祖師於玄?”

  “你以為於祖師是誰?想見就見,想要問道就問道,你知不知道,於祖師的徒孫輩有多少人?一山四宗門,有多少授籙道士?於祖師哪怕偶爾現身道場填金峰,又需要回復多少封書信,每天接見多少道士,處理多少必須他親自批閱的庶務……”

  “有機會,可以求,為何不求?”

  “那是符籙於玄,合道星河十四境!你以為飛劍傳信一封,或是跑去填金峰……”

  “為何不求?”

  “……”

  “回頭我幫你跟於道友求上一求,隻此一回,下不為例。”

  “……”

  “修道要怕道心不純粹,道心不要怕不純粹。這個道理,對其他人不管用,你丁道士卻要時刻牢記。”

  道士側過身,誠心誠意打了個稽首,“晚輩丁道士,虛心受教,銘記在心!”

  陳平安坦然受之,笑問道:“丁道士肯定不是你的本名,原先名字不好聽?說來聽聽?”

  丁道士看了眼“前程”景象,反問道:“陳先生,若非得到你的指點,我注定前路坎坷?”

  陳平安笑了笑,“嚇唬你的,你還真信啊。求真一關,攔不住你。”

  丁道士先是愕然,隨後灑然一笑,漫天要價坐地還錢?

  他問道:“陳先生,為何故意那般言語作為開場白,讓小道,文霞,讓我們都對你輕視幾分?”

  陳平安反問道:“不先知道你們的‘輕視’所在,如果知曉你們的‘重視’何在?”

  “我既要知道你們這撥譜牒修士的共同性在哪裡,也要知道你們的特殊性和各自差異。”

  “丁道友,你修道一事,頗不俗氣,至於傳道一事,還差得遠。如今有無收徒?”

  丁道士笑道:“暫時還沒有收徒。還有,陳先生就不要喊我道友了,晚輩如今還當不起。”

  屋內一眾道士,陸陸續續,一一返回真實境地,皆有恍如隔世之感。

  丁道士已經變得正襟危坐,也有那神色恍惚或是大汗淋漓的道士,更有道士必須掐訣坐定,才能穩住心湖動靜。

  他早已對那陳先生心悅誠服,何止是此行不虛,根本就是大有裨益。

  田宮改變主意了,準備先去其余一山三宗求學問道,再去一趟南婆娑洲靈寶派,尋人問道。偷學?陳山主說了,那叫切磋!

  我輩學道之人與他人學道,能叫偷?
  梁朝冠算是有驚無險過關,可依然心有余悸,想著以後陳平安哪天做客桃符山,路過一候峰,自己得借口閉關,離他遠一點。

  朱紫綬其實算是最不糟心的一個道士了,不知那些她心目中高不可攀的修道天才,都是那副撞見鬼、又好像同時見了神的模樣。

  少年香童是最後一個睜開眼睛的道士,咬牙切齒道:“姓陳的,任你手段無數,計謀百出,我偏不服你!”

  桃符山“三候”峰的三位道士,在不同山頭,遇見了不同的人,他們各有各的收獲。如今才知符籙一道,不止是往高處去的才叫大符。

  白鳳幽幽歎息一聲,符籙這玩意兒,在那座虛幻境界中,她都快吃撐吃吐了,她就想著以後回到道觀內,就好好學學如何畫符。

  那個翹起腿抽旱煙的陳平安,微笑道:“些許障眼法,貽笑大方了。”

  丁道士心知不妙,要糟!

  這話聽著像是一句收場之語,驚堂木一拍且聽下回分解似的,其實不然。

  坐在陳平安對面的天君薛直歲,始終閉目養神,一言不發,若有所思。

  入山才知雲峰好,撐傘徐徐帶雨行。

  李睦州是唯一一個不用苦熬的道士。

  山中下了一場雨,李睦州便拿出一把油紙傘,走到山腳那邊,作為看門人的道士仙尉,已經回宅子躲雨去了,大門沒關。

  李睦州就在門口,叩響鋪首銜環,那年輕道士聞聲出屋,站在廊道中,笑著招手道:“李道長,來裡邊坐。”

  已經聽陳靈均詳細介紹過中土神洲桃符山的了不起,當然青衣小童也炫耀了自己與那符籙於玄的相鄰而坐,把臂言歡。

  李睦州還是第一次進入道士仙尉的書房,第一眼就是那文房匾,“玄虛”,意思很大啊。

  書桌上擱放了一對樸拙的銅鎮紙,銘文是那極為常見的勸學內容,相對稀罕的,是七字相同。

  皆言萬般皆下品,好讀書,不好讀書。

  都說寸金寸光陰,好讀書,不好讀書。

  李睦州是學問淹博之士,稍微咀嚼,很快就想明白其中關節。

  確實,山下俗子,往往年少時最容易讀書,卻不太願意勤勉求學。等到白頭時想要好好看書了,卻是眼力不濟,精神不佳,沒有那麽容易讀書了。

  仙尉道長確實雅致。

  自取道號“玄虛”仙尉,卻沒有想要故弄玄虛,笑道:“這對銅鎮紙,是老廚子,就是我們落魄山的大管家親手打造,送給我的文房清供。這位朱先生,是真正的博學多才,妙語連珠。他說有書不讀,便是低了天分。他還說過一句,我們這輩子的慧根,是上輩子讀書而來,下輩子的智慧,是這輩子讀書而去。朱先生又說了,讀書分書本內外,卻也不必非要盯著書上的文字,看人看事,多想多問,也是讀書。”

  李睦州深以為然,“確實是此理,朱先生幾句話,大有禪機,深具道意。”

  難怪先前路過那棟好像從不關門的宅子,就見那位老先生在堂屋作畫,繪一幅水墨荷花,將極長卻極窄的一張宣紙鋪在桌上,再讓那道號景清的青衣小童拖拽宣紙,一枝墨荷,梗長丈余,一筆到底!
  神完氣足,酣暢淋漓。

  李睦州本就是精通丹青的此道高手,見此場景,也要佩服不已。

  仙尉是走慣了江湖的,假道士,真江湖,便笑道:“李道長能這麽評價,也差不多哪裡去。”

  李睦州問道:“這裡的書籍?”

  仙尉搬來一條椅子,說道:“隨便看隨便翻,李道長就把這裡當成自己書房。”

  反正一些個翻閱較多的正經書,都已經藏在抽屜裡了。

  李睦州道了一聲謝,落座後拿起一本山下版刻較多的道書,又看了幾本,發現一個細節,道士仙尉看書,似乎只看序言和跋文?
  顯而易見,正文內容,那些長篇累牘的文字,主人根本不必多看,隨手翻頁掃過就知大概,偶爾有書頁折角,就是這本書的最緊要處?
  高人無疑了。

  難怪陳山主會讓自己與仙尉道長多聊聊。

  仙尉心虛不已,只是難得有個正兒八經的道士高人,坐在自己書房,就想著是不是請教請教,那些書頁折角處,處處都是疑惑。

  學問太低,修道太難。

  讀書人,京城居不易。修道之人,山居也難啊。

  仙尉猶豫不決,還是鼓起勇氣伸手指向折紙一頁,讀了幾句書上內容,試探性問道:“李道長,此語何解?”

  李睦州耳中聽著那句話,眼中盯著書上內容,心中想著的,卻是,仙尉道長這是意有所指?
  考校學問?

  本來覺得那句話通俗易懂的李睦州,一下子就覺得吃不準了,莫非此語,意外有意,玄外有玄?

  仙尉見這位經緯觀的宗字頭道門高真,遇到這句話,竟然都要認真思量一番。

  道士仙尉一時間悲從中來,是了是了!看書修道,果然很難!
  李睦州思來想去,總不能閉口不言,正要開口說話,仙尉坐在一旁椅子上,手肘抵住桌子,再單手托腮,頭別木簪的年輕道士,好像在看那本攤開的書,也好像是在神遊萬裡,既像是與陸道長言語,也像是自言自語,“朱先生說他也是聽一個學人說的法門,就在於五個字,‘觀世音菩薩’。大致意思就是說我們要‘觀’,多看書,‘世’,多走路,行世道,‘音’,要多聽聽別人說什麽、想說什麽,不要一味自說自話,最後再有菩薩的慈悲心腸,那我們就算是在真正修行了。”

  仿佛學道人聞道,萬一禪關砉然破。

  道士李睦州瞬間躋身物我兩忘的心齋境地。

  天外,於玄非要給老秀才揉揉肩膀,老秀才非不肯,倆倔老頭就在那邊推搡,一來二去,不知是誰率先沒掌握好力道,另外一個就跟著沒輕沒重了,你來我往的,看架勢,就快要真的打起來了。

  老秀才突然停下手,揪須皺眉不已,“於玄,你覺得發生什麽事,會讓你跟落魄山反目成仇?”

  於玄微笑道:“是擔心發生類似那頭鬼物的偷襲手段?會有一二道士暴斃於落魄山?隻管放心好了,我豈會讓陳道友為難。一來這些道士都是我親自挑選的,二來我悄悄設置了一張大符在他們身上,既是護身符,又是伏線符,誰要是覺得有機可乘,用點鬼蜮伎倆,那就別怪貧道循著那條線索,去登門拜訪了。何況陳道友是一貫小心謹慎的,否則白景道友也不會坐在屋頂。”

  “於老哥,你家山頭茫茫多,管不過來,實屬正常,話說回來,難怪仙槎道友先前要說道你幾句了,不算冤枉?”

  “五個宗字頭,差點就要一隻手都數不過嘍。經緯觀最窮,門風反而是最好的,你說奇不奇怪,玄不玄妙?”

  “你在此合道星河,當然是眾望所歸,旁人誰瞧了都服氣。白也就說他欠你一份人情,以後肯定會還上,當然還不上是最好。”

  “所以你躋身了十四境,中土文廟那邊,總得給份賀禮,意思意思。於老哥,你猜怎麽著,大夥兒一合計,琢磨來思量去,就是沒個定論。給多了,估計你會嫌雞肋,說不定還要覺得欠文廟一份人情。給少了,保不齊什麽山什麽宮什麽派的,會覺得我們這幫在文廟吃冷豬頭肉的讀書人,是一幫臭窮酸,說實話,我們也愁啊。”

  於玄揪住胡子,一張老臉皺成一堆,“老秀才,給句準話,你要是這麽整的話,貧道很虛。”

  “你們是道士,道士肯定住在道觀裡,不然就是身在道場中,是也不是?”

  “老秀才,荀卿!你別逼我學那潑婦罵街啊,我於玄也是有脾氣的人。”

  “怎個還急眼了,罵架?於老兒,我再給你一次重新好好說話的機會!”

  “唉,老秀才,我這不是擔心集靈峰那邊出了紕漏,心急如焚就容易說話不過腦子嘛,見諒個。”

  “放肆,你既然不把我當朋友,於真人今兒傷了我的心,我就也不把你當兄弟,喊什麽老秀才,喊文聖!”

  “半借半送給落魄山的一千顆金精銅錢,借給陳道友的五百顆,這筆帳算在老秀才你頭上,如何?”

  “於老哥,你要是這麽聊天,那我可就上杆子往上爬,把你當親哥了啊?善,從來只有談錢就傷感情、借了錢就等於少個朋友的關系,哪裡有像我們這樣一談錢、感情就愈發深厚的關系?於老哥,有沒有帶酒,我得悶幾個,老弟才學有限,實在是說不出更多的誠摯言語了。”

  “荀老弟,喝酒就算了。”

  “實不相瞞,我跟亞聖反覆商量,總算合計出個賀禮,打算送兩塊匾額給你,禮聖覺得可以,這件事就算通過文廟議事了。一塊匾額呢,榜書‘道場’倆大字,擱不擱在填金峰,都隨你,另外一塊寫‘道觀’,你依舊想放在哪裡就放哪裡,文廟隻管送,可不管你擱在啥地方。”

  於玄驚訝道:“文廟舍得給出如此重禮?!”

  老秀才嗤笑道:“你覺得是誰先起的頭?”

  於玄喟然長歎一聲,讚歎道:“陳道友確實厚道,實誠,缺了點心眼。”

  他那六個嫡傳弟子。

  桃符山的鶴背峰楊玄寶,曾是於玄首徒,兵解再轉世,重返山中繼續修道,等於是一人佔倆。

  經緯觀的垢道人,羽化山的鬼仙山主元素。飛仙宮的薛直歲。還有鬥然派,當代掌門梅真的師尊,已經閉關百年的童蒙。

  當然如今於玄還有一個藏藏掖掖的小弟子,不過暫時讓經緯觀那邊幫忙傳授道法,畢竟不宜帶往星河一起修行。

  先定心性再傳道與術,一向是於玄收徒宗旨。

  這次故意讓薛直歲“護道”,確實如陳平安所說,最需要打磨道心的,在於玄看來,恰好就是這位嫡傳弟子的道門天君。

  偌大一座飛仙宮,過於暮氣沉沉了。

  於玄每次蒞臨飛仙宮,敢抬頭看他的道士,都沒有幾個啊。

  他既不是去巡查的,也不是遊山玩水,是極其希望走在路上,就有個道士,主動開口,問上一問道法,不問道,閑聊幾句也好。

  曾經有過這樣的道士,雖然會神色局促,語無倫次,也會問一些並不高明的問題,但是於玄樂在其中,耐心為他們仔細解惑。

  但是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見著祖師爺於玄,敢開口言語的道士就開始越來越少,上次去飛仙宮,就連一個道士都沒有了。

  於玄當然可以主動停步,喊來一個遠遠稽首便無言的道士,但是於玄更希望飛仙宮的任何一條山路上,都有道士主動言語。

  於玄說道:“老秀才,現在可以讓我跟陳道友聊幾句了吧?”

  雖然看不見那落魄山景象,只是符籙在,他們道心大致如何,於玄還是有所感知的。

  也就是某位道士的心境真到了糜爛境地,於玄也有機會出手挽救一二。

  等到老秀才撤掉了那份大道屏障。

  天外於玄以心聲言語一句。

  “陳道友待客真誠。”

  山中陳平安便回復一句。

  “於道友用心良苦。”

  於玄如釋重負,撫須而笑。一千顆金精銅錢,肯定不算打了個水漂。長遠來看,其實有賺,大有賺頭!
  不料那位陳道友笑問道:“他們只是有了個否定之否定,得了個很初步的肯定而已。於前輩畢竟是送了五百顆金精銅錢,我與人做買賣一向不願別人虧錢的,需不需晚輩再來個順水推舟,趁熱打鐵。一般而言,楔子過後,翻過開篇正文內容,就該步入中段,最後再來收官……”

  於玄忙不迭說道:“不必不必,陳道友如今忙著閉關,不宜耗神分心更多,有個楔子與開篇便足矣……”

  陳平安笑道:“前輩放心,接下來只在事上磨礪,無礙道心太多,我先帶他們見識見識山上鬥法之外的戰爭場面,再幫他們量身打造一場場刺殺,例如設身處地,換成是陳平安,如何面對甲申帳那撥劍修的圍剿……”

  於玄試探性說道:“陳道友何必如此勞神費力……”

  咦?
  心聲如石牛入海。

  於玄又開始揪著胡須一並揪心了。

  其實跟竹樓崔誠當初幫陳平安和裴錢教拳,是一個路數。

  先讓人退無可退,逼到牆角,全無一絲余地可以周旋。

  比如丁道士無比自負於自身的修道天賦、學問才智。那就悉數摧毀之再重建。

  同樣手段,換成一個飛升境修士來做,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這撥道士們猶有一份大余地可退,栽在別人手裡,是我差了道齡。

  陳平安一個外人,不管是旁觀者清,還是眼界使然,可能要比他們更了解五座宗門。

  隻說從於玄,到垢道人,再到趙文敏,到李睦州。

  就像陳平安自己,對那剛剛進入跳魚山十六人,就少了耐心,而且是少了很多的耐心。

  這當然也跟當下陳平安的處境大有關系,但是退一萬步說,就算陳平安沒有跟馬苦玄打那一架,沒有被一位十四境候補鬼物偷襲,陳平安也還是不可能親自傳道和教拳,甚至不可能經常去跳魚山,至多就是站在開辟為私人道場的扶搖麓,憑欄遠眺,多看看那十六人的修行進展,通過一些細節,確定他們的心性品行,再與鄭大風和岑鴛機定期碰頭一次,查漏補缺。

  一座跳魚山,暫時多出十六人,等到大驪王朝送來第二撥劍修胚子呢?或是沒有在桐葉洲創立青萍劍宗?又或者等到二十年封山再解禁,落魄山所有藩屬山頭,都陸陸續續開峰,有元嬰修士或是遠遊境武夫坐鎮山頭,而這些峰主,都有了越來越多的親傳弟子和再傳弟子……

  顧不過來的。

  陳平安只是學鄭居中,終究不是鄭居中。

  所以於玄的這份良苦用心,陳平安心有戚戚然。於玄今日之境況煩憂,不就是落魄山和青萍劍宗來日之必然?
  小門派擔心青黃不接,祖師堂香火不旺。弟子,錢財,天材地寶,靈器外物,道書秘笈,只求多多益善。

  大宗門,也會憂心弟子們良莠不齊,道場繁蕪,顧此失彼,人心渙散,擔心那些好苗子,一著不慎誤入歧途,求道不真。

  於玄是要他這個陳道友,做那惡人,來當砥礪那些兒孫輩道心的磨石。

  陳平安很默契就接下了這份苦差事,於老真人花錢買道心,陳平安何嘗不是一種未雨綢繆的預演和練手?
  何況還不用花錢。

  在陳平安眼中,這些身份清貴、當得起仙苗美譽的道士,其實大多數都是……年輕人。

  鬥然派的道士田宮,願意為了經緯觀的垢道人,第一個公開撕破臉皮。好不好?陳平安當時差點就要給他豎大拇指。

  那文霞覺得他陳平安那般作派,惹人厭煩,令人作嘔……好不好?陳平安覺得簡直就是太有道理了,她如此想,好得很!
  猶有一撥年輕道士,坐在那邊,好像就是在等著久聞大名的陳山主,到底是否有真本事,配得上那些傳聞和事跡。

  陳平安內心深處,非但沒有任何芥蒂,反而覺得他們的態度就該如此。

  當然,如香童這樣的,另說。

  至於又屬於例外的丁道士,尤其是天君“值夜”薛直歲,飛仙宮這一脈,規矩太重。

  規矩當然必須得有,無規矩不成方圓,但是過重,就會過猶不及。道士天性,束縛一多,舒展就少。

  身心不得舒展,如何天人合一?

  大體而言,這場坐而論道,陳平安不外乎有錯糾錯,雕琢璞玉。與那好上加好。

  說是傳道,其實不至於,陳平安臉皮還沒有厚到這個份上,讓他們見識見識什麽叫“江湖險惡”,倒是名副其實,當仁不讓。

  於玄,教得出一樹開五花,教得出絕大多數道士都是持身端正,卻未必猶有更多精力,教得了所有的“一個再傳弟子的香童”,“太羹福地的丁道士”。

  陳平安一個外人,興許反而教得了近在眼前的外人香童,丁道士,也一樣未必教得出一座“經緯觀”,一位“垢道人”。

  於玄給了一份問卷,正確答案是公開的。陳平安給出一個詳細具體的解題過程就行。

  於道友,陳道友。

  相互間以道友相稱,可不是什麽客氣話。

  一個是信得過對方,一個是自信擔得起。

  再一次“醒來”,隨陳平安一同作壁上觀的薛天君率先起身,打了個稽首。

  這一次就算是那香童,也跟著起身,老老實實行了個稽首禮,才撂狠話,只是略顯色厲內荏,“依舊不服。”

  最不服氣的那個桃符山鶴背峰香童,還有如今一想到符籙就頭疼的鬥然派白鳳,以及想要與陳山主多請教請教的飛仙宮魯壁魚,這三位道士,他們都願意留在落魄山。

  跳魚山那邊的傳道之人,不就多了嘛。

  岑鴛機給人教拳就是學拳。

  同理,你們幫著傳道就是自己修道。

  打不過一個佔據天時地利人和的東道主,教幾個最高境界才是觀海境的孩子,還不是信手拈來?
  這天陳平安親自將其余打道回府的道士們,送到了牛角渡,近距離瞧見了那艘“龍蛇蹤”,陳平安嘖嘖稱奇,說半點不眼饞,那是自欺欺人。

  陳平安竟是與他們打了個道門稽首,微笑道:“道在瓊樓,道在瓦甓。道在符籙,道在道外。我輩學道者當珍重寶之。”

  二候峰女冠文霞,她壯起膽子,試探性問道:“陳先生,晚輩能不能開啟一場鏡花水月?”

  一眾道士只見那位陳山主霎時間如臨大敵。

  陳平安面帶微笑道:“不必如此,以後路過貴派道場,想必自有面談的機會。”

  恩將仇報,壞我道心?!

  文霞小有遺憾。

  黑衣小姑娘安安靜靜站著,什麽都沒有說。

  小米粒好像什麽都沒有聽見,什麽都沒有看見。

  葉澹不知是用上了什麽符籙手段,還是自行跨洲來此,在牛角渡憑空現身,望向那位青衫男子,確定身份後,她神色淡然道:“師祖前不久降下一道法旨,將這艘龍蛇蹤跨洲渡船,免費租借給落魄山一百年。”

  陳平安故作鎮靜,點點頭,“落魄山在此謝過桃符山。”

  葉澹笑道:“我也要謝過陳劍仙才對。”

  陳平安心中了然,照實說道:“無意間幫你報仇,只是順帶的,道友不必言謝。”

  那文霞依舊一臉茫然。

  葉澹臉上笑容更濃,“果然人的名樹的影,陳隱官確實官威不小。”

  陳平安面帶微笑,並不言語。

  葉澹的到來,本就足夠出人意料,現身之後,與那陳平安打啞謎一般,更是處處透著古怪。

  鬥然派“葉處士”,豈會與誰笑臉笑言?

  便有幾位道士心中叫苦,莫非還是一場幻境,狗日的陳山主,有完沒完,還在考驗我們道心?!
  就有一個覺得遭不住的混不吝年輕道士,直接往地上一躺,看你陳平安能奈我何,我現在的一顆道心,簡直就是古井不波!
  葉澹皺眉道:“是一候峰,名叫梁朝冠?你這是做什麽,成何體統。”

  梁朝冠笑呵呵,翹起二郎腿,“陳山主,下次我去鬥然派,見著了真的葉師叔……”

  陳平安笑著提醒道:“你已經見著真人了,有什麽話,現在就可以當面說清楚。”

  薛直歲無奈道:“趕緊起來,陳山主沒有弄虛作假。”

  梁朝冠看了眼薛天君,再看了眼氣態端莊不怒自威的葉師叔,最後看了眼陳平安,一骨碌起身,拍了拍身上塵土,與那葉師叔默然稽首,大步流星往渡船走去。

  陳平安好心好意提醒道:“忘了?龍蛇蹤已經租借給落魄山了。”

  梁朝冠朗聲道:“沒忘,貧道打算留在落魄山好好歷練一番。”

  沒有一艘跨洲渡船,難不住薛直歲,祭出一艘符舟,足可跨洲遠遊。

  所幸那葉澹也跟隨道士們一同返回中土神洲。

  她腰間懸掛一支極為罕見的彩色短鞭,篆刻“壺公煉製於古西嶽”一語,以及“趕海”二字。

  薑尚真以心聲問道:“米裕,你去過避暑行宮,清不清楚,山主為何對這個葉澹,如此……戒備?”

  米裕猶豫了一下,以心聲答道:“我以前在避暑行宮閑來無事,喜歡翻閱檔案,還真知曉這裡邊的內幕。葉澹除了道士身份,她也是一位劍修,曾經去過劍氣長城,結果第一次趕赴戰場,就受傷不輕,是被那紅葉劍宗的妖族劍修蕙庭,以‘脂粉’打成重傷的,葉澹好像還連累了一位師門長輩的護道人,所以她曾經立過一個誓言,誰能手刃仇家,如果是男子,她願意與他結為道侶,若是女子,她就擔任婢女百年。真不怪咱們隱官大人一見到葉澹,就怕得要死,她如果非要完成誓言,賴在落魄山不走,隱官大人如何是好?”

  薑尚真恍然大悟道:“緣來空有縮地鞭,縮不了相思地。”

  米裕說道:“換成咱倆?不算個事?”

  薑尚真微笑道:“這就是我們遠遠不如山主的地方了。一個男人的最大風流,是潔身自好,用情專一,讓天下女子既求之不得,又求之不得。”

  米裕佩服不已,周首席這句話,當真說到自己心坎上了。

  陳平安說道:“等小陌回來,你們幾個劍仙,加上裴錢,陪我走一趟大驪京城。”

  裴錢。薑尚真,米裕。一位止境武夫,兩位仙人境劍修。

  小陌,謝狗,老聾兒。這可就又是三位飛升境劍修了。

  大驪王朝新任國師陳平安,要首次出現在朝堂大殿上。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