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民國之文豪崛起》442.第442章 441【七人背】
  “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寧死不做亡國奴!”

  周赫煊坐著黃包車,穿行在寒風凜冽的北平街頭。街上數百學生組成的遊行隊伍,正舉著標語高喊口號,沿途市民紛紛駐足圍觀。

  北平這邊的遊行屬於小打小鬧,真正的大遊行在南京那邊。

  月初的時候,北平各校數千名學生臥軌三天三夜,迫使鐵路局往南京發車,與來自山東的數千名學生聯合進行遊行示威活動。

  學生們抵達南京後,分化為“激進派”和“緩和派”。“激進派”借住在中央大學,“緩和派”借住在金陵大學,天天上街搞遊行,把南京國民政府搞得焦頭爛額。

  但這時候的大學生都是天之驕子,不能輕易得罪。南京當局一邊安撫,一邊給予照顧:每人發兩條軍用毯,每餐二葷二素一湯,外加麵包、黃油和餅乾做點心。若有參觀中山陵和遊覽市容來不及回校吃飯的,還可以憑餐券在全市任何一家餐館免費吃飯。

  剛開始,學生們把這些嗟來之食都扔掉,後來估計是錢不夠用,只能勉為其難的接受。

  就在常凱申宣布下野的三天前,他(九一八以來)第18次親自出面與遊行學生談話。“緩和派”學生團體得到安撫,在南京當局組織參觀遊玩一天后打道回府,“激進派”還在繼續鬧遊行示威。

  兩天之後,上海十幾所學校的數千名學生趕來匯合,杭州、安慶、蕪湖、蘇州、無錫等地的中學生和大學生也陸續前來,示威學生總人數再次過萬,全都住進了中央大學。

  常凱申宣布下野那天上午,學生們首先來到外交部,把外交部的牌子、汽車、桌椅、門窗和文件櫃砸得稀巴爛。接著學生們又前往國黨中央黨部,這裡正在召開國黨四全會議,學生們跟國黨的諸位大佬碰個正著。

  學生們叫嚷著要常凱申出面表明態度,老蔣坐在裡頭不動聲色,一副看好戲的模樣——他剛剛被逼得宣布下野,辭去****和三軍總司令職務,這種事情已經不歸他管了。

  京滬衛戍司令陳銘樞,以及教育界大佬蔡元培站出來,前者負責治安,後者負責勸說學生。

  蔡元培沒說幾句話,就跟陳銘樞一起被學生們抓住,旁邊的衛兵連忙朝天開槍警告。槍聲把學生們徹底惹怒,一個叫薛訊的北平藝術學院女學生,照著蔡元培的臉就給了一耳光,其他學生也紛紛開始圍毆。

  打完陳銘樞和蔡元培,薛訊高喊著“活捉常凱申”的口號往黨部衝,跟宣傳部長張道藩、組織部長陳果夫等人狹路相逢。於是乎,國黨大佬們就跟學生們在過道裡打起來,桌椅板凳互相亂砸,玻璃、吊燈稀裡嘩啦盡皆碎裂。

  這場鬧劇眾說紛紜,其中頭緒很難理清。

  但雙方肯定都有不少人掛彩受傷,京滬衛戍司令被學生打暈,蔡元培被學生們當人質劫持,鬧得最凶的學生也被抓捕。

  周赫煊在北平看到這則新聞時,不由自主地想象常凱申當時的反應。老蔣應該是幸災樂禍吧,讓你們聯合起來逼老子下野,老子現在不陪你們玩了,你們自個兒慢慢處理去。

  “先生,到了!”黃包車夫提醒道。

  這是北大和西山中間的一片荒地,周赫煊帶著孫永振下車走去,立即有幾個學生過來問候。

  周赫煊笑道:“實驗搞得如何了?”

  “請周先生檢驗成果。”一個領頭的學生高興道。

  這些都是北大科研部的同學,周赫煊憑借記憶弄出一些玩意兒,讓他們幫著進行研發實驗。

  只見空地上放著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有模具、有爐子、有木料、有木炭、有風箱、有火藥……零零碎碎的,一看就是那種最低級的小作坊器物。

  學生們很快動起手來,一個小型的化鐵爐被豎起……

  (具體制作步驟已和諧,請見諒。)

  前前後後,製作一枚手榴彈只需用時50分鍾,人力足夠的話,可以同時製造多枚手榴彈。

  這一整套的手榴彈製作設備,在後世有個響當當的名號——七人背!

  當敵人來襲時,七個人就能背著設備轉移。而且用料極其粗糙常見,如果沒有石炭和木炭,甚至可以用玉米芯燒炭代替。

  這玩意兒是共和國某位民兵發明的,後來被印刷成冊,大力進行宣傳推廣。

  只要是識字的聰明人,就能依靠小冊子上記載的方法,利用廢鐵、木料和黑火藥,成本低廉的大批量生產土製手榴彈,非常適合敵後遊擊隊使用。

  “試試威力!”周赫煊說。

  一個學生拉動火繩,手榴彈尾部迅速冒煙,在拋出去數秒後,“轟”的一聲炸開。

  周赫煊跑過去查看情況,發現這玩意兒的威力很小,甚至連彈殼都沒徹底炸碎,鐵殼分裂成四五塊散落各地。

  畢竟便宜無好貨,交給遊擊隊使用足夠了。

  周赫煊準備把“七人背”印刷個幾百本,讓人秘密帶到東北去,那邊的抗日義勇軍應該會很喜歡。在日軍的團團包圍下,捐款捐物都很難運送過去,那些抗日義勇軍最需要的就是這種土裡土氣的“軍工技術”。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