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鳳鳴宮闕》309.第309章 問題
  最後,陶君蘭想起了自己在紅蕖那兒喝的那一口茶。雖說沒多久就吐了,可是那卻也是她唯一在別處入口的東西了。除了這個,她還真懷疑不到別的地方了。

  陶君蘭將這個懷疑跟青姑姑說了。青姑姑的面色便是也有些發沉:“當時奉茶的那個丫頭,讓紅蕖去將她‘請’來好好問問罷。既有這個懷疑,那就順藤摸瓜,我就不信了,還摸不出那個瓜了!”

  青姑姑著實是氣得不輕:這李鄴才走了多久?倒是什麽么蛾子都出來了。如今提哦啊君蘭懷著身孕要勞神不說,還被算計——

  “從明兒起,讓丁嬤嬤跟著側妃吧。”青姑姑目光閃了閃:“我再好好把咱們的廚房排查一遍。”

  “我也是這個意思。”陶君蘭點點頭,看了一眼青姑姑,帶了幾許溫情:“只是又要勞煩姑姑和嬤嬤了。”好不容易兩人能享享清閑了,又出了這個事情。

  青姑姑嗔怪的看了陶君蘭一眼,語氣卻是再溫和不過:“再說這話,我卻是要惱了。”

  陶君蘭點了點頭,卻是不敢久坐,重新躺回了床上,仍舊讓小丫頭替自己揉太陽穴。不讓人揉著,她隻覺得難受的很,而且心裡也是十分煩躁。

  夜裡熬了藥喝下之後陶君蘭才歇下了,又睜著眼睛看著帳子胡思亂想了好一會兒,這才慢慢的睡著了。不過睡得極淺罷了,所以第二日難免便是不想起床,足足賴了一個時辰這才覺得夠了。

  起床後,趁著用早膳的功夫,陶君蘭問了紅螺幾句話。是關於杏兒和昨兒端茶給她喝的那個丫頭的。昨兒既然覺得有問題,她自然也不可能放任不管,便是連夜讓紅蕖將人要了過來審問。

  紅蕖想必也是熬了一宿,兩隻眼睛紅紅的,精神頭也不好。

  “如何了?杏兒可改了口風了?”陶君蘭挑了挑眉,捏了一個花卷慢慢的撕著,一點點的吃著,可是嘴裡卻是著實不知道那花卷是個什麽滋味:心思都在紅蕖的回答上呢。

  紅蕖搖搖頭:“杏兒咬死了她是氣急了,這才沒想那麽多就去報了信。至於端茶那個小丫頭,也是一口咬定自己沒動手腳,叫著撞天屈。”

  “那你覺得呢?”陶君蘭又問了一句。

  紅蕖沉默片刻,最終篤定的吐出這麽一句話;“我覺得是撒謊。不管怎麽問,話都是那麽幾句話,倒像是背好了似的,半個字都不差。”

  “看來是個嘴硬的。”陶君蘭用力捏了捏手裡的花卷,將松軟的畫卷捏得變了形卻是不自知。最後,她冷冷一笑:“我倒是越來越好奇了——到底是誰這麽厲害,竟有這樣收買人心的本事。”

  紅蕖見陶君蘭是真惱了,怕影響胎氣,便是忙勸道:“不管再怎麽嘴硬,總有法子撬開的。不過是時間問題罷了。側妃也不必太過心急了。橫豎,日後對方再不會有這樣的機會就是了。”

  陶君蘭也是反應過來自己的確是太激動了些,便是深吸一口氣又將情緒慢慢的平複了下來。自嘲的笑了笑:“虧我還一直真當自己將端王府控制得好呢。”

  紅蕖也不知該說什麽了,沉默了片刻微微歎了一口氣:“只有千日做賊的,沒有千日防賊的。側妃您已是做得夠好了。”若真還要說有什麽不足的,只有一點:那就是還不夠狠毒。

  不過這話紅蕖卻是沒說出口。她私心裡是不希望陶君蘭真變成一個狠毒的人的。

  陶君蘭又怔神了一陣子,便是擺擺手:“紅蕖你去歇著吧,熬了一宿也別再撐著了。還有許多事情等著你幫我做呢,這時候你可不能再倒下了。”

  紅蕖忙應了,不過她也著實是熬不住了,當下也顧不得別的,便是退下了。

  陶君蘭便是繼續用飯。不過最後將一碟小花卷全都撕成了碎面片之後,她也沒將飯吃完。待到一旁服侍的丫頭看不下去了提醒了一聲,她這才回過神來。看著自己碟子裡堆成一個小堆的面片,她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推開吩咐一句:“拿去喂魚罷。”

  小丫頭便是捧著碟子下去了,陶君蘭喝了半碗粥,又吃了些小菜,覺得飽了之後便是擱下了筷子。隨後朝著一旁服侍的丫頭道:“準備衣服,我下午進宮一趟。”

  不管是進宮報喜也好,還是去看拴兒也好,她都該進宮一趟了。說起來,也是有些日子沒進宮了。雖說李鄴不在,她打算閉門過日子,不過卻還是要隔幾日就進宮一趟的。不管怎麽說,不見拴兒她是舍不得的。

  而且,她還有另外的打算。

  且不說陶君蘭這裡焦頭爛額,隻說那頭皇后在宮裡同樣也是心情不大痛快。

  最近關於康王的流言不少,其中最多的,還是多說康王太過懦弱,沒有太子的氣概。畢竟,這隨軍出征,坐鎮中軍穩定軍心的事情,一般都是皇帝或者太子去做的。其實,也只有這兩個人才有這樣的資格。

  皇帝自不必說了,年歲畢竟上去了,而且每日也要處理大小事情,抽不開身去。這個時候,作為最有可能成為太子的康王,的確是該站出來的。

  皇后其實也很明白這一點,只是她卻依舊舍不得讓康王去冒險:可不是麽?現在這樣的情況,又不是當初一個不小心就要被人奪走一切的情況,又何必再那樣冒險?其他的皇子不成器,皇帝最寵愛的端王又是注定了不可能有任何可能的。不管怎麽樣,最後做太子的肯定只會是康王。所以,何必呢?

  至少,皇后實在是想不出任何值得自己母子兩個再冒著這麽大風險的理由。

  所以,即便是外頭流言四起,皇后也真沒打算過讓康王出征。反正端王已經去了,康王再去也不過是多此一舉罷了。倒不如趁機在京中表現得好些。

  真正讓皇后頭疼的,是皇帝的態度和民心所向。

  皇帝對康王不滿,就意味著說不定皇帝將來會動了別的心思——畢竟雖說其他皇子不成器,可到底也是皇帝的兒子。尤其是,還有皇子沒成年呢,將來也說不定就被皇帝培養起來了。

  再則,若失去了民心,只怕將來即便是即位了也坐不穩江山。

  皇后能走到今天,憑的就是未雨綢繆的心思和狠辣的手腕。所以如今皇后就在想,能有什麽法子能一勞永逸,或者說是永絕後患?

  只不過,一時之間皇后卻是也想不出什麽好的辦法罷了。畢竟,能堵得住一兩個人的嘴,難道還能堵住了全天下人的嘴巴?

  皇后最後招來了自己的親哥哥,悄悄吩咐了一番:“盡量不要讓那些流言傳到皇帝耳朵裡。再讓康王好好表現表現罷。另外,好好查查,到底是什麽人在散播謠言!”

  最後,皇后在宮中也下了禁令,不許任何人談論宮外那些謠言。在皇后看來,這個法子雖然最無奈,可也是最有效的——皇帝天天都在宮裡坐著,只要旁人不說,他自然是無從知曉這些流言的。只要不知道,不就什麽事兒都沒有了?

  為了康王的事兒操心,皇后自然也就難免的忽略了其他的事情——比如陶君蘭進宮的事兒,和康王府上那些姬妾的事情,以及武王和莊王的一些動靜。以及……邊關戰場的一些動靜。

  陶君蘭下午進宮後直接去見了太后——事實上,雖說是打著進宮看拴兒的名號,可是實際上,她的確是真的來找太后的。

  太后此時剛午睡醒來,精神有些懨懨的,歪在軟榻上待到陶君蘭行了禮,便是問道:“今兒怎麽進宮了?還這個時候進宮。太陽毒著呢,你雙身子的人,可別中了暑氣。”

  對於陶君蘭肚子裡的孩子,太后還是十分上心的。所以,對陶君蘭自然也就算是愛烏及屋。

  陶君蘭坐在太后跟前的凳子上,歎了一口氣:“太后可記得紅蕖?昨兒紅蕖生了個姐兒。”

  聽說是個姐兒,太后頓時難掩一股失望之情,不過還是打起精神來:“回頭我讓人準備幾樣東西,你替我帶回去賞給紅蕖罷。替端王生養子嗣,不管是兒子還是女兒,都是有功勞的。”

  陶君蘭見太后完全不記得紅蕖還沒足月,是提前生產,心裡微微有些發冷,面上卻是隻得無奈的提醒了一句:“紅蕖是早產的,孩子沒足月。還差快一個月呢。”

  太后的臉色這才微微的有了些變化,皺起眉頭來:“怎麽弄的?”

  “昨兒紅蕖摔了一跤。”陶君蘭解釋一句:“沒過多久就見了紅,然後折騰了一番,好歹是將孩子生下來了。昨兒情況十分凶險,若不是福氣大,只怕是就有一個保不住了。運氣再差點,說不得……”

  因覺得不吉利,所以剩下的話她便是沒說完。

  太后的眉頭緊緊的蹙了起來,聲音也嚴厲了不少,目光灼灼的;“到底是怎麽回事兒?查清楚沒有?”幾乎是下意識的,太后便是盯緊了陶君蘭的反應。

  陶君蘭注意到了這一點,心裡頓時越發的冷了幾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