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鳳鳴宮闕》330.第330章 親王
  因了栓兒和李鄴的關系,皇帝對陶君蘭也是和顏悅色的。並不因為她是側妃而低看了幾分,只是如此一來卻是少不得引起了別人的眼紅就是了。不過也有那等察眼觀色喜歡投機取巧的,便是笑著上來套近乎了。

  七皇子倒是這麽多年一直沒忘了她,笑著上來招呼:“二嫂。”

  七皇子身邊還跟著一個約莫二十七八的美貌女子,陶君蘭雖然沒見過,卻也猜到了身份,笑著點點頭,又和對方打招呼:“宜妃娘娘。”

  幾年沒見,七皇子倒是長大了許多。倒是有點兒少年人飛揚自信的架勢。再加上這麽些年來的養尊處優培養出的氣質,一看就是個貴公子。不得不說,七皇子長得還是和皇上很像的。大約七皇子算是皇帝所有兒子裡頭長得最像他的兒子了。

  七皇子似乎很得皇帝的寵愛,皇帝招了招手,將七皇子叫過去問話了。

  宜妃卻是沒動,笑著和陶君蘭說話:“皇上疼小七,總喜歡問他功課,小七為了這個,也不敢偷懶。”

  陶君蘭聽出來了,宜妃說這話,是有些炫耀的架勢。更是無形之中在給她灌輸一個意思:皇帝還是很看重七皇子的。

  她便是有些明白了宜妃的心思——只怕隨著七皇子年歲漸大,宜妃的心也大了。也是,目前除了一個康王之外,其他的皇子們也沒見皇帝特別偏愛的。

  陶君蘭也就沒跟著附和什麽,只是靦腆笑了笑,並不搭話。雖說看著有些失禮了,卻也不算太過失禮。

  宜妃有些微惱,便是在心頭嘀咕:聽說之前是伺候端王的宮人,如今瞧著果然是上不得台面的。宮人就是宮人,麻雀變鳳凰了,也沒鳳凰那氣度。

  宜妃便是轉身就走了,態度也傲氣了許多。

  陶君蘭瞧著,不由得哂笑。這宜妃,未免也太有眼高手低了一些。這樣喜怒形色,在宮裡真的好麽?

  不過不管好與不好,都是不關她的事兒的。所以,她根本不必在意這些事情。她在意的,還是關於一會兒要尋機會和皇帝說的話。

  皇帝顯然更偏愛小兒子一些,對於幾個成年兒子,除了長子康王給了幾分體面說了幾句話之外,至於莊王和武王卻是都沒理會。因了這個,陶君蘭覺得莊王和武王都是有點兒不大痛快的。盯著七皇子的目光更是有點兒不大親近。

  陶君蘭想,若是她是皇帝,瞧見了這幅神色,也不會覺得歡喜。更不會容忍。

  皇帝的右邊坐著太后,左邊坐著皇后。栓兒挨著太后,幾乎就靠在太后懷裡。雖說栓兒還小,可卻也是懂規矩的,並沒有扭來扭去,更沒有要這要那的鬧騰。奶娘給了一小塊的點心,他也就捧著點心坐在那兒乖乖的吃。

  陶君蘭既覺得驕傲,又覺得有些心酸——這麽小的孩子,就要守這麽多的規矩,著實是讓人覺得心疼。

  宴席開始後,先是大家一起喝了幾杯酒,便是開始表演歌舞了。這個栓兒是十分喜歡的——畢竟不只是跳舞,還有些雜耍什麽的。小孩子哪裡有不愛的?

  栓兒看得目不轉睛,皇帝瞧見了,便是笑著衝奶娘招了招手。奶娘看了一眼太后,太后笑道:“抱過去罷。”

  於是栓兒便是抱到了皇帝跟前安置了,皇帝也不怕弄髒了衣裳,乾脆就將栓兒抱在了懷裡,又從桌上撿了半個月餅給栓兒。栓兒咬了一口不大愛吃,卻是自己伸手從果盤裡抓了一個桃子。

  皇帝便是笑起來,想起了以前的事情,轉頭跟太后道:“他倒是和他爹一樣,朕記得老二也是不喜歡吃豆沙餡兒的月餅。”

  被皇帝這麽一提,太后也是想起來,笑了一陣子又有幾分感慨:“難為你倒是記得。”

  皇帝聞言,微微一怔後垂下頭去,輕聲道:“怎麽不記得?”那是他的兒子,曾經捧在手心裡的疼的兒子,有些事情,是絕對忘不了的。

  “也不知道端王今年吃的上吃不上月餅。”太后的語氣既帶著擔憂又帶著難過。

  邊關苦寒,只怕即便是有月餅,也是比不上現在他們吃的這些。更不可能是這個味道。

  皇帝忙安慰太后:“月餅是吃得上的,朕讓人做了一些送過去,好歹也讓軍士們嘗嘗味道,過過節。”中秋團圓,只怕將士們想起來心裡想念親人覺得難過,低落了士氣,便是有人提出了這個法子。雖說也不見得就讓人全然沒了思鄉之情,可好歹也要好些。

  太后點點頭,頗有些欣慰:“做得好。正該如此。”軍士們保家衛國付出血汗,朝廷自也該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撫恤。這才是國之根本。沒了這些軍士,朝廷也就不可能繁榮倉盛!

  皇帝心情也就好了幾分,笑道:“如今戰場情勢大好,只怕冬天來臨之前便是能結束戰爭了。”到時候,李鄴自然也就能回京了。

  陶君蘭聞言,心中自是歡喜,面上也不禁帶出笑來。

  而太后則是更加直接,連連叫好:“好,好,好!這才是我李家的子孫!這才是我們李家有血性的男兒!”

  這話說得有些過了,捎帶上了不少人。比如,康王莊王武王,以及其他適齡的宗室男兒。雖說皇帝這一輩的男丁不多,可再往上也是留下了不少男丁血脈的。雖說如今都是隔了幾代了,可好歹還佔著宗親的名頭呢。可關鍵時候,卻還是沒有一個主動站出來的。

  說句不好聽的話,李氏一族的男兒,血性的確都是被磨滅得剩下不多了。至少是沒了先祖策馬沙場打下江山的豪情血性了。

  陶君蘭不禁想,果然是安逸的日子過多了?

  皇帝的面色也有點兒不好看。不過卻是也沒說什麽,反倒是看了一眼康王和武王。面上雖然不顯,可失望之色也是有的。

  康王大約覺得沒了臉面,臉色不大好看。至於其他人,自然是更不敢在這個時候說話了:誰敢說話?說話不是得罪人麽?所以說,倒不如乾脆假裝什麽都不知道得好。

  陶君蘭也隨大流,低頭吃菜,一言不發,眼睛也不往別處看一眼。

  倒是皇后笑著開了口:“太后這話說得極是,咱們李家的男兒,可沒有孬種。不過,端王也的確是給咱們李家爭了光。皇上,帶到凱旋那日,可是要好好獎賞端王才是。”

  不得不說,這話皇后說得恰到好處。一下將尷尬都遮掩過去不說,順帶還將李家的男丁都誇獎了一番。試問,誰會不高興?自然是誰都覺得瞬間松了一口氣的。

  皇后還朝著康王使了個眼色。

  康王到底不算太過木訥,一下子就明白了皇后的意思,起身主動道:“父皇,兒臣覺得這一次的確是該好好獎賞二弟。二弟此等胸懷膽色,可不是旁人能比的。”

  “哦?”皇帝看了一眼自己的大兒子,面上神色不顯,“你弟弟打了勝仗,你覺得該如何獎賞才好?”

  “不若封二弟為親王。”康王猶豫一番之後,便是說出了這麽一個建議來。

  親王,並不是什麽王爺都能更進一步的被冠以親王的名號。若是沒有對朝廷做出什麽貢獻,或立下什麽功勳,又或者是特別的被皇帝喜愛,否則是絕不會有此殊榮的。

  至今朝裡的一共也只有三個親王罷了,其中兩個是先皇的親弟弟,一個是皇帝的堂兄弟。都是在先皇時期冊封的。皇帝至今也沒冊封過自己的兄弟為親王。

  所以,康王的這個提議,顯然是讓人驚訝又詫異的。

  陶君蘭心裡很清楚,即便是李鄴打了勝仗,可說白了也是沒那個資格能獲封親王名頭的。即便是得了,也會讓人議論紛紛,甚至詬病。當然,要是皇帝特別寵愛這個兒子,那又不一樣了。至少從那之後,李鄴的地位那絕對都是水漲船高。

  其他三位親王都是垂垂老矣,其中一個更是臥床多年也不知哪一天就要駕鶴西遊。換句話說,就是這些親王手裡,其實都是沒有實權的。更在朝裡說不上什麽管用的話。若是李鄴成了親王,那就是朝裡第一個擁有實權,能說得上話的親王。

  那影響力,自是不言而喻。

  陶君蘭猜想,皇后打的主意是,即便是李鄴真被皇帝封為了親王,那正好就讓李鄴公開支持康王坐上太子之位。到時候,皇帝就是樂意,也的考慮考慮了。

  她隻想說,皇后的算盤的確是打得精明又響亮。

  不過真要說願意還是不願意,她覺得還是願意的。至少,這件事情雖說有壞處,可也有莫大的好處。李鄴成了親王,再講能說話的消息公之於眾,那麽……李鄴的身份會一下子壓過康王,獲得更多人支持。

  就是皇帝,也是會更考慮李鄴,而不是康王。

  所以,一時之間陶君蘭也是忍不住多了抬頭看向了太后——之所以看太后,是她明白李鄴資歷不夠,皇帝多半都不會應下。而太后若是願意支持的話,那就又不同了。哪怕是為了討太后的高興,皇帝也極有可能應了這事兒。

  太后顯然也是有些明顯的意動了。

  不過,有心動的,自然也有反對的。莊王明顯就是不樂意的,在莊王看來,打仗的是將軍和兵士,關李鄴什麽事兒?所以,他便是起身言道:“兒臣卻是認為不妥,這次打了勝仗,最大的功勞應該是將士,更應該重重賞賜他們才是。至於二哥——到底年輕了些,只怕不能服眾。”

  太后掃了一眼莊王,語氣有些陰陽怪氣:“服眾?親王是皇帝封的,誰不服?”言下之意,也就差沒問莊王是不是他覺得不服氣了。

  莊王不敢和太后爭辯,隻一直看著皇帝。殊不知這般卻是更加惹惱了太后:“莊王,怎麽我這個做祖母的,竟是還不能問你幾句話了?”

  皇帝也有些不痛快——莊王這不是故意惹了太后不高興麽?便是瞪了莊王一眼。只是畢竟那是自己的兒子,所以還是使了個眼色,示意莊王趕緊賠不是。

  太后這話有些嚴重,莊王立刻便是忙跪下了,大聲認錯賠罪:“孫兒不敢有這樣的想法。孫兒知錯!還請太后消消氣!”

  太后的心思其實也不在這個事情上,當下也沒太計較。而且畢竟今兒是中秋,當著這麽多人的面兒,莊王到底是還是要給他幾分臉面的。

  太后更在意封李鄴為親王的意思。可也不好直接要求皇帝,便是誇讚了一番康王:“你心疼你弟弟,知道你弟弟辛苦,這是好的。頗有長兄風范,日後也要保持才是。尤其是你做大哥的,日後更要給弟弟們做個榜樣。”

  康王一聽太后這話,頓時就明白自己是作對了。當下微微松了一口氣,便是大聲的笑著應了。

  不過皇帝始終沒再說什麽,這個話題也就被含糊了過去。大家繼續看歌舞喝酒,倒是重新將氣氛給活絡了起來。這一場中秋宴,到底是沒以清冷收場。

  陶君蘭自也是沒尋到機會和皇帝提起皇后之前說的事兒——事實上,即便是有機會,如今她也不好再提了。畢竟,皇帝怕是這會子不願意再聽見李鄴這個名字?

  至於親王一事,她更是覺得只怕是沒戲。皇帝的態度已是很分明了。

  皇后那頭也沒追究此事,約莫也是明白這個時候是不適合再提這事兒的。

  帶到散了宴席,陶君蘭便是出宮回府。因今兒是中秋,所以街上也是特別冷清的。路上的行人寥寥無幾,大約都是回去過節了。馬車走在寬闊的石板街道上,聲音便是格外的清晰。加上馬蹄的噠噠聲,莫名就讓人心情也清冷清冷起來。

  陶君蘭撩開簾子看了一眼天上的月亮。今兒的月亮也雖然圓,卻也不算特別亮,許是天氣的緣故,天上甚至是有幾片厚厚的雲。

  看到月亮的時候,幾乎是立刻她就想到了李鄴。不知此時李鄴在做什麽?約莫也是吃了月餅賞了月,準備睡覺了罷?或許,他還想家了。想她,想栓兒?

  摸了摸肚子,陶君蘭忽然又有些委屈,忍不住低聲呢喃:“今年中秋,到底還是只有我和你兩個一起過了。”李鄴不在,栓兒也不在,一家四口就只剩下她和肚子裡這一個還能時刻在一處了。

  想到孩子,她至少不覺得那麽難受了。短暫的傷感之後,到底是重新振作了起來,笑著拍了拍肚子:“等你爹回來,肯定會大吃一驚。到時候,也不知道他是個什麽表情?”

  中秋一過,天氣便是飛快的轉涼了。再下了幾場秋雨後,秋衣便是都擋不住襲人的寒氣了。待到過了九月九重陽節,更是只能拿出薄襖子才行了。

  陶君蘭忍不住有些擔憂:“邊關冷的早,也不知王爺如今可有禦寒的衣服。要不要差人送過去。”

  紅螺一面替陶君蘭梳頭,一面笑著寬慰:“這話說得。難道去了邊關,王爺就不是王爺了?再說了,那邊也有人家,也有商鋪,能買到這些東西的。即便是現在咱們送,只怕也來不及了——”

  陶君蘭想了想也是這個道理,自己也是忍不住笑了;“瞧我,倒是越來越糊塗了。”說完摸了摸肚子,又笑:“這段時間肚子倒是長得快,胃口也好了。人都胖了一圈兒了。”

  想了想又問紅螺:“肚子長得快,肚子上我瞧著似乎都有點兒花了?回頭讓人配點當初懷栓兒時候的藥油,擦一擦。”雖說懷孕難免身材走樣,可是能保持的話,自然也是該盡力的。她可不想日後讓李鄴瞧見了。雖說是老夫老妻了,可是畢竟她也是想要永遠在李鄴跟前都是盡量完美的。

  紅螺聽了這話也是緊張,便是想掀開衣服瞧瞧:“我瞧瞧?前幾日都還沒瞧見有呢,這才幾天功夫……”

  “晚上洗澡的時候你幫我看看。”陶君蘭好笑的瞪了紅螺一眼:“這會子冷著呢,涼了肚子可不少什麽好事兒。”

  紅螺這才作罷了。不過卻也放在了心上,回頭就讓人去配藥油了。

  剛用過早飯,林嬤嬤就帶著陶芯蘭過來了。是跟陶君蘭說買炭的事兒。

  林嬤嬤面帶憂色:“今年的炭沒買夠,天氣不好,燒出的銀霜炭太少了,根本就不夠賣的。”

  陶君蘭一聽這話頓時也有點兒著急了。這冬日裡冷得呵氣成冰的時候,沒有足夠的炭取暖,那誰受得了?下人們且不說了,關鍵是幾個主子那兒——主子有那麽多,炭卻不夠,這誰多用點誰少用點兒?不管是誰多了還是誰少了,只怕都是不樂意的。

  不過,她覺得有些蹊蹺:“就算天氣不好,他們也可以多燒幾窯出來,怎麽的還是不夠了?”這東西可不是糧食,只要還有木頭,那就能源源不斷的造出來,沒有斷貨的道理。

  “不知誰傳出的今年冷得異常,所以搶炭的多得很。別說銀霜炭,就是別的炭,也是不夠的。”林嬤嬤有些擔憂;“炭價也是一路瘋漲,朝廷都控制不住。”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