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這本小說很健康》1062.第1002章 以儒入墨
  第1002章 以儒入墨
  “你欺負朕沒讀過書嗎?”看到對方獻上來的這些典籍,劉盈勃然大怒道“這分明就是你們儒家的典籍,和我們墨家有什麽關系?”

  面對皇帝的暴怒,這人不緊不慢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冠,讓他們更加端正之後道“陛下此言差矣,眾所周知,墨子曾經學於孟子,雖然後來因故離開,但墨子確實曾是儒家的弟子,其啟蒙之學,也源自儒家,當年學的各種典籍,也是儒家的典籍!”

  “既然我墨家的聖人墨子,都是從儒家經典中學到了墨家正道,那後世的墨家子孫,也能夠從儒家經典中找到墨家的道理,這豈非常理?”這位的一番話倒是把劉盈給說的有些懵逼了,不過好像確實是這個道理來著。

  這人見劉盈不說話了,明白時機稍縱即逝,立刻補充道“陛下,墨家之學源自儒家,又超於儒家,既然墨家典籍已失,那麽從儒家典籍中找到依托,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陛下身為墨家矩子,學問和能力超脫古人和今人,定能夠重新在儒家典籍中找到我墨家的精髓。”

  “再有,其實除了《論語》之外,其他經典都不是我儒家所作,而是上古商周時期就有的經典,諸子百家其實大多也源自於這些典籍之中,這又怎能說是我儒家的典籍?”

  “陛下乾坤獨斷,難道不知墨家的許多東西其實頗為不合時宜,天下乃陛下之天下,怎能選擇天下之賢可者,這等錯漏,想必定不是我墨家的主張,而是後世無能子孫有所遺漏和篡改罷了!”

  這番話說完,劉盈就不由的哈哈大笑,然後任命這位名叫董仲舒的年輕人,成為了新《墨經》的編撰官,負責一部分新《墨經》的編撰工作。

  一個儒家的儒生,居然去編撰墨家的典籍,這聽上去似乎非常的離譜,但卻也非常符合劉盈的利益,甚至還彌補了墨家思想的一個大問題,那就是對皇帝的不尊敬。

  墨家思想在天下一統之後銷聲滅跡,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的思想過於先進了,墨子主張一切的官員,貴族,甚至是皇帝,都要選擇天下之賢可者,也就是要靠選舉來產生政府。

  這2000年後都沒有達成的事情,更別說是2000年前了,於是董仲舒將自己的儒家學說中的大一統理論,還有他自己搗鼓的天人感應等等,全都塞進了墨家的典籍裡面,最後居然離譜的成為了墨家的思想傳世。

  儒家雖然沒了,但是儒家卻借著墨家穢土轉生了。

  墨家和儒家合二為一了。

  這一次的合並,效果是非常驚人的,後來經常說華夏後期之所以被各種列強暴揍,是因為儒家的問題。

  其實儒家學說沒有什麽太大的問題,在某些地方甚至可以說是極為先進的學說,但儒家學說也確實有一個極大的問題,那就是對科學的不尊重,稱呼他們為奇技淫巧,認為這些反而是破壞社會穩定的東西。

  而現在,隨著儒墨合體,儒家學說最大的短板被補足了,新誕生的學說不斷能夠在最大程度上維持大一統國度的存在,更加能夠支持科學的發展,於是整個大漢帝國就走向了難以想象的高速發展之路。

  漢惠帝劉盈本人,更是無愧於墨家矩子這個稱號,在他的主持下,僅僅隻用三年的時間,大漢帝國就研發出了燧發槍,高爐煉鐵法,蒸汽機等等東西出來。
    嗯,這並不是在開玩笑,隻用三年,劉盈就造出了這幾個可以引發工業革命的超級神器出來,畢竟劉盈前世可是寫小說的,而且寫的還就是這種在低科技世界搞科技革命的小說。

  同時,劉盈的小說還極為看重邏輯和真實性,而在創作小說的時候,就必然要考慮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先引入哪些較為簡單的技術和設備升級,然後再搞哪些技術升級,最後一點點的將科技樹點亮起來。

  這就和那些穿越回去,隻懂得造肥皂和玻璃的小說作者們截然不同了,而且為了真實性,劉盈會對每一項技術都進行嚴格的查證,手中掌握了大量的技術資料,甚至包括許多的技術細節和一些材料的成分配比,鍛煉和冶造技術等等。

  雖然劉盈穿越過來之後自己也非常奇怪,為啥最多只能夠記得大概的技術資料,會像儲存在自己的腦袋裡面一樣的清晰,但毫無疑問的,有了這些技術,又有了整個大漢朝所有國力的加持,劉盈三年之內搞出蒸汽機和燧發槍並不奇怪。

  那麽接下來似乎就應該向匈奴宣戰了?

  答案並非如此,劉盈在寫小說的時候,往往會進行大量的劇情推演。然後他就發現,如果像小說裡面演的那樣,發現了什麽新技術,就立刻大肆推廣,毫不顧及民力的話,那結果就只有一個,便是像之前的秦朝一樣,徹底滅亡。

  其實當初秦朝在秦墨的幫助下,也搞到了很多新技術,比如馳道的技術,以及各種精致的建築技術,武器冶煉技術等等,但秦始皇太急於求成了,大量的新建馳道,建造長城,將民力幾乎抽掉一空,結果人一死,天下就直接開始造反了。

  想要爆發工業革命,重要的一點其實是要進行利益分享,讓天下所有人都在工業革命中獲利,才能夠將整個革命推動下去,而不是草草地推動戰爭。

  於是劉盈先是圍繞著蒸汽機設計了大量的民用設備,大大的提高了社會的生產力,比如水車和風車啥的,這些都是能夠讓土地生產力爆發的技術。

  等到土地能夠養活的人口大量增加,以至於許多人口無事可乾的時候,就開始建造大量的工廠招工,無數的煉鋼高爐拔地而起,大量的鋼鐵被打造成了鐵軌,然後一條條由都城長安通往大漢帝國各個方向的鐵軌開始鋪設,尤其是從大漢帝國前往匈奴邊境的鐵軌等等。

  等到十二年後,大漢雖然還沒有和匈奴開戰,但是大漢的鐵軌已經延伸到了雲中郡,電報機等設備也設置在了每個縣城裡面,任何風吹草動都能夠第一時間傳遞到中央,然後一支數萬人的精銳部隊,就能夠通過鐵路,只有一天半的時間抵達邊境的任何地區,從此面對匈奴人再也沒有所謂的突然襲擊的說法,他們只要無法在三天的時間內公布城池,那就必然會引來數以萬計的漢軍圍攻,死傷慘重。

  而國內的生產力發展更是到了幾乎相當於工業革命前期的生產力水平,人口也在這12年裡面翻了倍,大漢的人口開始朝著六千萬人的數字狂奔,國內的許多地區已經容不下這麽多的人了。

  於是一場大規模的,漢民族的向外擴張的行動,被後世人譽為大蔓延時代的一百年時間,緩緩的拉開了序幕。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