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月天子》第170章 驚閨
  第170章 驚閨
  不過讓蘇硯比較遺憾的是,雖然他一度非常羨慕磨鏡少年,一見面就被聶隱娘相中為夫,恩恩愛愛。

  但到結局,這兩人卻並沒有廝守終老,因為磨鏡少年是凡人,聶隱娘給丈夫尋了份好差事後,就飄然遠去,成為神仙中人了。

  對於眼前這個磨鏡人的道士打扮,蘇硯倒是一點都不意外,不會因此認為他一定是什麽修行中人。

  其實自古以來,就有很多兼職當磨鏡客的道士,因為磨鏡所需的材料,比如鉛、錫、水銀等都不是尋常之物,但卻是道教煉丹法中最基本的原料。

  而日常接觸這些原材料的煉丹道士們,自然有近水樓台先得月的便利。

  甚至有磨鏡道士,會順帶沿街兜售丹藥,也算是磨鏡賣丹兩不誤了。

  歷史上最出名的磨鏡道士,應該是呂祖呂洞賓,《唐才子傳·呂岩》有記載:

  “又嘗負局奩於市,為賈尚書淬古鏡,歸忽不見,留詩雲:袖裡青蛇凌白日,洞中仙果豔長春。須知物外餐霞客,不是塵中磨鏡人。”

  另外沿街敲打的拍板也有個說法,由於需要磨鏡的多是婦人女子,她們聽到聲音後才會出來喚人磨鏡,因此這拍板有個好聽的別名,叫【驚閨】。

  雖然早就對磨鏡人這個職業有一定了解,但今日,還是蘇硯第一次親眼見到真正的磨鏡人。

  因此他興趣一上來,打算跟過去看看。

  跟了一段路,到了稍微僻靜一點的街道後,由於人流減少,那沿街吆喝的中年道士也發現了不對勁,他轉過身來,奇怪地看向蘇硯,“你要磨鏡?”

  蘇硯搖頭,他很誠實地回答:“我沒見過人磨鏡,想看一看是怎麽磨的。”

  這讓中年道士看向他的眼神更古怪了。

  剛好這個時候,右街邊不遠處一扇木門半開,一個年輕的小娘朝這邊招了招手,她輕聲喊道:“磨鏡匠,這邊,有鏡子要磨。”

  這小娘看上去不過二八年華,隻小心翼翼地探出半個身子,神情間還是頗有些怕羞的。

  這個世界雖然沒有受過理學荼毒,但是未出閨閣的年輕女子,仍然比較遵守男女之防,輕易不與陌生男子接觸。

  磨鏡道士徑直上前,沒再理會蘇硯。

  小娘很熟練地,從門洞中遞出一面銅鏡,“時下要幾個錢?”

  道士拿起生了不少綠鏽的昏蒙銅鏡看了眼,“六文。”

  小娘輕松應下,相對於磨亮明鏡的好處來,這六文錢花得相當值當。

  於是磨鏡道士放下拍板,解下背後的木箱,以及綁在木箱旁邊的一條長條板凳。

  他半蹲下身,分別取出刮刀、方局、磨鏡磚、磨鏡藥等物,坐在板凳上的一端上,準備開始磨鏡。

  這個時候,蘇硯感興趣地湊上前來,惹得那小娘又縮回去了一點,她有些好奇地看著這個少年。

  這般俊俏的少年郎,哪怕在這杭州城裡也算是少見的。

  道士看了蘇硯一眼,倒是沒有趕人,只是將方局放在板凳另一端上,然後將表面生鏽的銅鏡,放在方局上固定好。

  所謂的“局”,是一種類似棋盤的方形磨鏡承具,由於磨鏡人負局走街串巷,故又有【負局先生】的別稱。

  固定好鏡子,道士拿起刮刀,仔細清理鏡面上少許凹凸不平的地方,把綠繡能刮乾淨的先刮乾淨。

  做完初步的清理,道士拿起一個陶罐,用刮刀小心地在鏡面上,抹上一些灰白色的細膩膏狀事物。

  這就是磨鏡人特有的磨鏡藥了,配方對一般人來說是保密的,畢竟是他們吃飯的本事。

  據蘇硯前世查過的資料來看,原材料應該有:白礬(六錢)、水銀(一錢)、白鐵(即錫,一錢)、鹿角灰(一錢)。

  將這些東西經過混合、研磨、淘洗等數道工序,才能製成磨鏡藥。

  而且配方其實不止一種,像蘇硯就不敢保證,眼前這位磨鏡道士用的配方,和他所知的是不是同一種。

  塗抹不需要太均勻,道士放下陶罐和刮刀,轉而拿起磨鏡磚。

  這磨鏡磚是由細泥灰陶製成的,整體呈圓形,磨面光滑平整,看起來像是一面石鏡。

  它的作用就是充當研磨工具,道士握著磨鏡磚背面的凹槽,在青銅鏡面上細細研磨,隨著每個位置都被精心磨到,藥膏自然就均勻了。

  蘇硯這邊,他看道士磨鏡,看得十分入神。

  他感覺對方的每一個動作,都有一種渾然天成的韻律在其中。

  光是看著這簡潔有效的動作,聽著這細微的摩擦聲,蘇硯的心神都一下子寧靜下來,仿佛忘記了自己身處鬧市之中,忘記了自己還在趕路的中途.
  那門後的年輕小娘,倒是不覺得這磨鏡有什麽好看的,或者說平時還有興致看看,但是現在注意力已經不在那邊了,只是盯著那少年的側顏偷瞧。

  磨鏡道士面無表情,但是蘇硯能從他的眼神中看出一種虔誠,他似乎並不將這種行為,當做一件枯燥而呆板的工作,顯然也是全神投入其中的。

  就這樣,門內門外,三人彼此專注,時間過去得飛快。

  道士長出了一口氣,擦了擦額頭的汗水,放下手中的磨鏡磚。

  此時銅鏡看上去依舊不明亮,因為表面附著一層白中摻雜繡綠的細膩藥膏。

  但實際上研磨的工序已經完成,道士拿起另一個陶罐,小心在鏡面上倒出一些灰白色粉末。

  這也是磨鏡藥的一種,但是用來拋光的,據蘇硯所知,原材料應該有:鹿頂骨(燒灰)、白礬(枯)、銀母砂等。

  道士取出一條毛巾,在青銅鏡面上細細擦拭,很快的,被擦乾淨的地方,就露出了明亮而乾淨的鏡面。

  陽光照射在鏡面上,反射出好看的光斑,就連那小娘的目光,也一下子被吸引了回去。

  蘇硯看到這鏡面就有一種滿足感,真的是比後世的玻璃鏡子也不差分毫,臉龐映在其中纖毫畢現。

  而且這道士的手藝也十分好,無需經過兩到三次的反覆研磨,就能達到這種效果。

  像這種磨好的青銅鏡,一般來說可以保持光亮半年到一年左右,之後就需要重新磨亮。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