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靖明》第127章 宣欽犯弗朗機使臣上殿!(為盟主Mi
  第127章 宣欽犯弗朗機使臣上殿!(為盟主MikoyanMing加更)

  崔元差點背過氣去。

  怕什麽來什麽。

  “……陛下,臣之功,實不足以受此封賞。”崔元頭磕得更低,屁股撅得更高,“臣是駙馬都尉,國戚豈能居此高位?陛下初登大寶,臣知陛下之難。臣既為國戚,聖命莫敢不從,卻萬萬不能為陛下添憂。”

  “這不僅是聖命,也是國策會議已經議定的。崔元,你沒聽懂嗎?”朱厚熜笑著感慨,“郭勳就說不出你這些話,國策會議上,此後其他臣子也不用擔心郭勳胡亂說話了。”

  “……臣鬥膽問陛下……武定侯怎麽了?”

  崔元一頭懵圈,實在太過於震撼。

  這左軍都督府掌事不是郭勳的嗎?五府參預國策會議之臣不是只有一人嗎?郭勳在國策會議上胡說什麽了?

  “當兵去了。”

  崔元愕然抬頭看著皇帝。

  朱厚熜一本正經地說道:“武定侯說要以身作則,從小兵做起,再立配得上爵位的功勞。當然了,他畢竟那個大一個侯爵,當兵也沒人敢指揮,所以先做個神機營中軍坐營官。”

  崔元還是覺得不可思議:那豈非只是神機營下五軍之一的一支團營首將?
  擼得太狠了吧?至少也該掌整個神機營才是。

  “還不領旨?”朱厚熜微笑了一下,“有文臣虛銜,有侯爵之位,有五府職差,你別妄自菲薄之余還教著劉龍畏畏縮縮的。朕既繼位,人人自當量才而用。”

  崔元有些心情複雜地看著皇帝。

  成為駙馬都尉是一步登天,地位是超品的存在,榮華富貴一生無憂。

  但作為國戚,除了開國初年,漸漸也就只能做些代為祭祀、督造工程、管理皇親國戚的事。

  能有武臣職差的,國戚十中無一。

  但現在皇帝告訴他,他已經有了特進榮祿大夫這個正一品的文官散階。

  他還有柱國這個文武皆可的從一品虛銜。

  他還是有誥券的京山侯,雖然不是世襲罔替,但從此就是不因駙馬都尉而存在的國戚,而是又有勳臣身份。

  最後,他還直接成了左軍都督府掌事,參預國策會議,成為皇帝之下大明十八巨頭之一。

  橫跨文武,直通勳臣國戚,除了內臣,他崔元的圈子將無所不及。

  這樣的皇恩浩蕩,其他文臣武將就沒有反對的嗎?
  崔元眼淚是真出來了:“陛下之恩過重,臣誠惶誠恐。此任過大,臣德才淺薄。”

  這樣的人物一旦根基牢固,造反分分鍾啊!

  伱看,連我教劉龍做縮頭烏龜他都知道,他從一開始就已經在防著我。

  這是臨時遛他出來拉磨的,絕對!

  然後會發生什麽?
  所以崔元的推辭近乎驢叫。

  朱厚熜好笑地看著他:“朕就是欣賞你知足知危知退,你怕什麽?”

  崔元一臉可憐:我好歹是你姑丈,相比這個,我去做宗人令就是了。

  參預國策會議那是要和其他十七羅漢打擂台啊!梁儲都扛不住!
  朱厚熜收起了笑容:“不可推辭!如今國事繁重,崔卿當盡展所學,不枉此生!”

  不開這個先例,難道自己的姐姐妹妹以後就真托付給兩個廢物點心?
  一個人如果沒有事做,就會越來越差勁。

  這時代的各種彼此防備,監察體系自有其局限性,還有改善空間。

  再說了,朱厚熜隻願此生建些基業,埋好種子。

  其後若有波折反覆,後人自會再想起他這嘉靖一朝的得失。

  最主要的是,目前的勳臣武將過於廢物了,實在缺一個腦子好使的。

  以南海戰事要緊為借口,把崔元這個有腦子有威望的人推出來,先做代言人,恰好各方都覺得還不錯。

  郭勳是被國策會議的最強大腦們整怕了,其他勳臣更加害怕——郭勳去了一個多月就被整去當兵了。

  文臣們也被郭勳整怕了——瞎說話,差點又把廣東的事引導為楊廷和想搞袁宗皋、搞皇帝,那性質可就變了。

  一點都不懂得拿捏分寸!終日處於聽不懂、講不出、瞎表態的狀態,一群老狐狸裡混進去一隻二哈。

  看著皇帝嚴肅的表情,聽到耳中的那句“不枉此生”終究還是讓崔元的心顫了顫。

  我原先是知足知危知退,那是因為我只是駙馬都尉啊。

  你看我看得很準,那你也該知道,今後我大權在握,也許就會變的。

  崔元看著皇帝,忽然明白過來根本,於是深吸了一口氣下拜:“臣領旨,謝陛下隆恩厚望。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他當然無法活一萬歲,但他當然能比自己活得久。

  能讓其他大臣同意這項封賞的皇帝,會害怕自己有造反的潛力?
  你的好性格不能丟啊,崔元!
  老驢拉磨,志在不死!
  ……

  “這是誰?”京郊團營俗稱“老家”的舊官廳校場上,郭勳指著旁邊的人聲嘶力竭,“鹹寧侯!”

  仇鸞穿著短衣,外面披麻。

  “如今第一個重新整編出來的,就是我們神機營中軍!”郭勳扯著嗓子吼,“我這個原先的左府掌事做你們的坐營官!鹹寧侯做一個小小把總!”

  校場上是滿員的五千兵卒,按照舊製,步兵三千六百人,騎兵一千人,炮兵四百人。中軍營下共分為四司,每司一個把司,俗稱把總。

  侯爵做把總,仇鸞極力伸展著自己還沒完全長成的身軀。

  糙漢子們自有糙漢子們的語言,郭勳不懂文官們那一套,這些還是懂的。

  等底下笑鬧一番之後他就板起臉喊道:“說得都沒錯!可你們是不是繡花枕頭,本將會一個一個地試!陛下口諭!”

  五千兵卒烏泱泱地單膝跪地。

  “朕對京營只有三點要求:軍紀嚴明!敢上戰場!能打勝仗!”

  他停頓一下之後大喊道:“陛下眼中,原先你們這些憊賴貨毫無軍紀,不敢上戰場,打不贏勝仗,聽不聽得懂?”

  底下雅雀無聲。

  “所以本將和鹹寧侯要親自來!做不到陛下的三點要求,老子就天天操練你們!做到了,老子再回五軍都督府,你們也升官!老子可是在國策會議上立了軍令狀的,京營練不出來,老子這輩子都不回去!”

  雖然實情令人不感動,但現在他們都不敢動。

  “誰擋著老子回去做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參預國策會議大臣,誰就是老子的仇人!”郭勳喊得咬牙切齒,“有人想做本侯爺的仇人嗎?”

  這哪敢?
  重整的京營兵雖然銀子變多了,但好像要苦不少。

  忽然尿急。

  “想不想做本侯爺的仇人?”郭勳對稀稀拉拉的聲音很不滿意,聲音裡又加上了一絲跋扈陰狠。

  “不想!”

  “聲音太小老子聽不清!想不想做本侯爺的仇人?”

  “不想!”

  “無精打采的,到底想不想?”

  “不想!”

  “想不想升官發財?”

  “不想!”,“想!”。

  “都他媽的是蠢貨!給老子練起來!”

  喊得太大聲了,郭勳喉嚨都啞了,血壓也高了,所以眼睛也紅了。

  老子剛在禦書房的椅子上坐了個把多月,剛剛享受了勳臣武將第一人的滋味才那麽一會,快樂就沒了!
  誰逼的?

  楊廷和!
  可他也知道,過去是收了錢,是沒辦好差,有了把柄。

  現在他想明白了,要先辦好差,再收錢。把柄有一點沒關系,重要的是要忠心!
    陛下信重過我!

  “人人都要像陛下一樣,一炷香至少給老子跑出去五裡地!往死裡練!”

  老子還會回去的!
  ……

  紫禁城裡,今日不視事,闔家團圓。

  一場大宴,張太后和夏皇后戰戰兢兢。

  今非昔比,這幾個月來京城的風風雨雨何等狂烈?皇帝的手腕已經展露無遺。

  日精門之火是一根刺,雖然至今沒有訪查的跡象,但既然是人禍,就不可能沒有結果。

  張太后知道不是自己,可她不確定袁金生有沒有參與其事,她更不知道自己兩個弟弟是不是膽大包了心。

  眼下又是楊廷和以首輔之尊領辦皇莊皇店清理一事,張太后隻覺得日子越來越苦,偏偏宮裡還是很和睦,皇帝每天早晚或跑步或散步,都會到她那裡打個轉問候一下。

  親兒子都沒這麽能堅持。

  表面假笑了幾個月,張太后感覺自己臉上的肉都時常會不由自主地抖一抖了。

  “下月就是陛下萬壽節了,須得好好操辦一番。”

  尬坐著也很難受,張太后提了個話題,然後看著坐在已經進尊為太皇太后的邵太后旁邊的蔣太后:“妹妹有福氣,陛下之孝順,我是羨慕不已,便是皇兒在時,他都沒有如陛下一般日日到我仁壽宮,晨昏定省從沒有缺。妹妹教得好。”

  “豈敢豈敢,妹妹只是有福分。”

  朱厚熜臉帶微笑:“下月皇兄發引,朕這萬壽節也不宜大操大辦。伯母也不需傷懷,往後在宮內安享尊榮,朕都一般無二地孝順。”

  張太后很想開口為皇莊皇店的事求求情,可是現在不敢開口了。

  想多留點皇莊皇店,算不算不安享尊榮?
  以太后之尊,自然什麽都不缺,可是沒個名分,總是心中不安穩。

  她的智慧畢竟不夠,而朱厚熜在外朝的強勢太嚇人。

  “過了萬壽節,陛下也虛歲十六了。皇兒發引後,這選秀也可以開始籌謀了。”張太后又說道,“陛下雖常到我仁壽宮,平日裡終究只有我婆媳二人閑話聊以度日。大位既已穩固,陛下也該考慮子嗣繁榮大事了。”

  如今希望反而在了被進尊號為莊肅皇后的夏氏身上,聽到張太后這麽說,夏氏也有點忐忑期待地低頭聽皇帝的反應。

  “明年吧。”朱厚熜說道,“朕的大位是穩固了,身子骨可還不算穩固。年齒太幼的話,孕產也頗多凶險。伯母,皇嫂,勿憂,勿慮。朕答應過的,自會做到。”

  夏氏心頭失落,張太后也只能勉強笑一笑。

  你個小孩子家家的,怎麽還知道年齒太幼孕產凶險這些事了。

  那豈不是至少還要苦等兩三年?這期間,真不知道還會有多少事……

  “家”宴之後,張太后和夏氏就這樣各懷心事地離開了,朱厚熜則把邵太后、蔣太后和姐姐、妹妹都送往清寧宮。

  “你也別著急。”朱厚熜打趣道,“先冊封長公主,過兩年公主日子再嫁人。”

  朱清沅又羞又喜,蔣太后卻說道:“虛歲已經十七了!再過兩年那豈非要到二十?”

  “朕的姐姐,難道還愁嫁?朕自然得先精挑細選幾個出來,屆時再讓姐姐瞧瞧,看哪個更合心意。”

  蔣太后嘟噥了兩句,然後才叮囑道:“聽說張太后之前就遣人在外預選淑人,那些人可萬萬不能選入宮裡來!”

  “兒子知道。就是清萍說,只怕仁壽宮那邊先選出來的都是極好的。自然,她說的是好生養又定然姿容過人,能入朕的眼。”

  朱厚熜笑著說完就看向一旁陪過來的朱清萍。

  蔣太后看著朱清萍,有些感激地說道:“幾個月沒見,瘦了些,幸虧有你跟過來,費心費力。”

  說賞賜什麽的沒必要,那自然是會有的。

  朱清萍回禮稱不敢,但她瘦了是因為一直幫著皇帝研究經義這件事又不能說——陛下吩咐過的要守秘。

  在整修一新的清寧宮呆了一個多時辰,朱厚熜這才在黃錦和朱清萍的隨侍下回到乾清宮。

  “明天去一趟周師宅中,替朕問候一下,讓周師先把病養好。”

  朱厚熜先吩咐了黃錦明天去探望周詔,提醒他先把袁宗皋調過來,周詔之前也是盡心盡力的。

  一路舟車勞頓,七十七的周詔終究還是病了。

  黃錦領了命,就見皇帝又帶著朱清萍去了樓上。

  每到夜裡安寢前,樓上就只有他們。

  到底在做什麽?
  乾清宮的正殿很大,朱厚熜和朱清萍研究經義的聲音不大。

  黃錦感到有點為難:陛下如果有臨幸之事,按規矩還是應當記錄一下的。

  不是剛才還說身子骨沒穩固嗎?
  ……

  次日常朝後,國策會議沒有在中圓殿開,而是轉為乾清宮正殿。

  崔元第一次來參加,客套在常朝之前已經進行過了。

  他現在幾套衣服,現在既然是以五府代表來參加的,穿的就是武將官服。

  有點感慨。

  他自負並非沒有才華,只是當年父親貪圖一步登天,才力勸他走這條路。

  一直只是個太學生的父親對科舉之難是絕望了,但崔元始終是有一些不甘的。

  但那也只是當年,後來就都淡了。結果沒想到,如今年已四十三,卻又峰回路轉。

  這京山侯本是封給崔元父祖輩的一個虛爵,只有誥而沒券的那種,現在卻提前轉到崔元頭上了,誥券俱備,只是不能世襲而已。

  還真別說,昨晚回府見到公主,半是久別重逢,半是身份不同,異常地魚水交融,異常地龍精虎猛。

  好像什麽勁又回來了一樣。

  此時放眼望去,六位內閣大臣:楊廷和、蔣冕、毛紀、費宏、石珤、孫交。

  九卿之中,陳金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原先的右都禦史張綸。

  再加上嚴嵩、代替楊一清參預國策會議的王守仁,國策會議十八位重臣分成了兩邊站著。

  至於楊慎去後另外的一位禦書房伴讀學士,則是皇帝和袁宗皋的老鄉張璧。

  “宣,欽犯弗朗機使臣進殿!”

  大明帝國中樞的重臣們齊齊望向殿門口。

  朱厚熜也微微眯了眯眼睛。

  這不算東西方兩個國家間的第一次官方接觸了,但朱厚照之前只是對弗朗機語比較感興趣。

  朱厚熜感興趣的可不止這一點。

  身份大概是真實的,查過了禮部的記錄,有一份所謂弗朗機國王曼努埃爾一世的委任狀和國書。

  但說不定是提前就用好了印的文書,隻方便他們的印度總督在亞洲這邊擴張殖民而已。

  弱小的由槍炮去征服,強大的就有所謂大使先搞搞外交嘗試開展貿易。

  如今,葡萄牙已經佔領了馬六甲,逼近到了珠江口踏出試探的第一步,大明水師剛剛經歷了與葡萄牙的第一戰。

  大敗,籌謀著下一戰的大勝。據張孚敬奏報,汪鋐傷勢已經好轉,兩人正在通過使用商人作為間諜與葡萄牙船隊中的大明通事、水手取得聯絡,嘗試策反搞到葡萄牙人槍炮和戰艦的情報。

  朱厚熜並不著急他們迅速取勝,已經發旨過去放權鼓勵。

  此刻,這裡也是戰場。

  朱厚熜要贏的,卻不是已經成為階下囚的葡萄牙人,而是觀念還十分老土的這十八位國策大臣。

   今天1.13萬字,日萬+1,盟主加更-1=7,求票!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