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靖明》第494章 滅國神風
  第494章 滅國神風
  即將到達東瀛人面前的是:

  嘉靖朝頂級名臣夏言,以軍務總參謀之職擁有收服青海、河套、宣寧的功勞,降服外滇,驅逐葡萄牙人增設南陽都護府,大明權力系統中皇帝之下實際第一人。

  嘉靖朝頂級名臣唐順之,大明一眾升遷記錄的保持者,文狀元兼武製科魁首,靖邊侯,王守仁、楊一清一同教誨,如今大明在世勇將俞大猷的良師益友,鴛鴦陣的開創者。

  嘉靖朝頂級名將俞大猷,大明首位殿試武狀元,黃崖山一戰名震天下,北征收復宣寧受封瀚海侯,鴛鴦陣的實踐者。

  嘉靖朝頂級二代嚴世蕃,世人暫不知曉他的功績,但他在後世的名聲震耳欲聾。

  嘉靖朝抗倭名臣胡宗憲,在經歷了基礎官職的積累歷練後,現在他將遇到他命定的功業根基。

  嘉靖朝不世勇將戚繼光青春版,王守仁的關門弟子,嚴春生的特戰弟子,而如今他終於要和他生命中同樣重要的兩個老師唐順之、俞大猷一起在戰場相遇。

  在他們面前,朱紈雖然官品夠高,那只是現在的朱厚熜給了他更多機會,讓他的才乾不致被埋沒。

  朱厚熜答應夏言和唐順之的自請,就是為了一定辦成這件事。

  將來新法可以有往複,東瀛必須徹底征服!
  “朕不會怕你功高,讓你暫居京城練兵,是時機未到。”

  朱厚熜仍覺不夠,乾清宮西暖閣中,面前還站著一個令蒙古人聞之色變的人:大明興國公嚴春生。

  剛過四十的他,其實年富力強,正處巔峰。

  “陛下有命,臣面前即便是刀山火海,也會跨過去!”

  朱厚熜點了點頭:“拿出你的老本事,深入敵後!東瀛關西南北夾擊、水陸並進,但東瀛關東縱深不小,豪傑也不可小覷。大明東征,不可曠日持久。伱率精銳特戰將卒,到了關東,依形勢開展斬首攻勢。關東群賊無首,才方便王師初戰後摧枯拉朽,務必給東瀛一個大明不可戰勝的印象!”

  “……臣不與王師主力一同作戰?”

  朱厚熜搖了搖頭:“你國公之尊,在主力方向不便出面。朕派你去,知道的人不會多,你也只能以戰養戰。朕這麽安排,是讓你先這樣練一練。此去,朕不為你敘功;待你凱旋,將來西域有你一國之地!”

  嚴春生心頭劇震:“臣不敢!”

  “朕說可以,便是可以!”朱厚熜看著他,“將來再次北征後,韃子必定仍舊西遷。你威震草原,將來便如同黔國公一般,世鎮西域中亞之地,扼陸上商道,築大明至善金甌!”

  “……臣必效死,以報君恩!”

  朱厚熜笑了起來看著他。

  這是因為自己的出現而湧現出來的勇將,是真正得益於朱厚熜所創造的時代機遇的人。

  不必放著他不用,而以他已經立下的功勞,再用就要給予足夠的回報。

  朱厚熜可以給他一個頂級回報,換一個大明完美疆域。

  西域高原群山,必須成為大明實質上的天然長城,被真正消化而非羈縻。

  這個異姓王,朱厚熜舍得!
  至此,他排出了對付東瀛的頂級陣容。

  在那邊本就處於“戰國”的形勢下,一支已經有過戰場經驗、有著頂級目標渴望的、當今最成熟精銳的特戰部隊,將深入到大明兵鋒暫時無法觸及的關東,隨機點選幸運豪雄。

  讓大明與東瀛的初戰,便是終戰。

  此後,無非將力量一步步投射至那裡的全境。

  要再加上後方斬首亂敵的安排,隻為一戰功成,不要再因那邊多災的環境和險亂的地理出現變數、戰爭時間拉太長。

  夏言和唐順之都能去了,嚴春生何必留著不用?

  “路過朝鮮時,帶上李源。”朱厚熜最後說道,“他也是你的徒弟,他父親和你一起在赤城斬博迪、奪大纛。你帶著他,千百年後,史書上必有君臣戰友一段佳話!”

  “臣領旨!”

  嚴春生大禮謝恩,站起身來之後有如同出籠猛虎一般的威勢。

  十年了。北征還京、受封國公後,他再沒踏足過沙場。

  去朝鮮,沒有他。

  征東瀛,一開始也沒有他。

  被皇帝“壓”到了現在,原來是有這樣一番計較。

  此去不敘功,隻考驗忠誠。

  他願意去涉這個險孤軍作戰製造混亂,才會收獲最無上的褒獎。

  一國之地。

  敢不敢?敢!
  皇帝眼神裡毫不見冷酷,嚴春生再次抱拳:“臣去點兵!”

  “去吧,朕信你定能凱旋!”

  ……

  碧藍藍的海上放巨鯨,朱厚熜坐在北京望東瀛。

  就這樣了,接下來對於他來說,是等戰報、等結果。

  安排了這些事,等毛伯溫抵京、替代唐順之的國務大臣確定之前,朱厚熜開始為兒女操辦婚事。

  壓力自然隻給到東瀛。

  現在是暴風雨前的平靜,陶隆房越來越焦躁,因為大內義隆越來越悲觀。

  對懷疑可能是“內鬼”的毛利元就,打不得,也輕易打不贏。

  打了他,尼子氏的其他降將可能也人人自危,禦守聯軍現在難道先解散,隻由他們大內氏作為大明點名的罪酋之一單獨頂著壓力?

  還是說敵軍未至,先安內?
  想贏也很難的啦,毛利元就可是一路扛過來的人物。

  現在,大內義隆倒是很信任陶隆房,把大內軍都托付給了他這個總大將布防。

  但他自己這種及時享樂的做派是怎麽一回事?

  養傷結束、再次出現在家臣和其他盟友面前的大內義隆,名為加強情誼共禦大敵,但不商議軍事安排,只是飲酒賞妹有啥用?

  禦敵靠感情?
  大敵當前,陶隆房不理解大內義隆怎麽總是容易在挫敗後一蹶難振、逃避現實。

  好在這個展開裡,大內義隆不得不應大明這一戰,沒有“重文輕武”,最終導致陶隆房下克上。
    眼下陶隆房感覺指望不上大內義隆站出來鼓舞士氣、指揮大局了。

  “壹岐、五島列島、草垣群島、種子、屋久,島津家還請在九州外圍布置前哨,及時探知敵軍何時出現!聯軍第一要務,仍要阻敵軍登岸!他們的火炮火槍雖然厲害,但神風仍會庇佑我們!就算無法阻止登岸,中國山地和九州山地,同樣易守難攻!”

  陶隆房和島津貴久的家臣商討著策略,而後又盯向了毛利元就的家臣:“安藝不是前線,對馬島和琉球都離九州更近,還請毛利桑盡快遵從大將軍命令,派遣精銳前去福岡協守!”

  “請陶桑放心,毛利大人正在大軍準備兵器糧草,很快就會出發。”

  陶隆房並不放心,但不管怎麽樣,要先削弱毛利元就在這邊的實力。

  假如他不聽從命令,那麽在禦守聯軍內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但是陶桑。”毛利元就的家臣又問道,“如今看來,恐怕戰事開始要等到冬日。我們安藝的大軍去了福岡,這幾個月的糧食真的沒問題嗎?毛利大人也擔心這一點。”

  台風季已經來了,明軍仍舊在對馬島和琉球按兵不動,就連九州和本州外圍的壹岐島這些島鏈附近,也不見明軍戰艦的蹤跡。

  難道真要等到台風季過去、深秋之後才開始進攻?
  “對援軍,島津桑當然會供應充足的糧食。也不用擔心,我們在消耗軍糧,明軍更只能依賴海船運送糧食!時間越長,對我們越有利!”

  陶隆房的眼底還有一些盤算。

  如果距離明軍真正攻來還有三四個月的時間,而毛利元就仍舊以各種理由推脫,那麽是不是賭一賭,利用這段時間提前清除內憂?

  這些決斷,需要大內義隆去做。

  陶隆房也只是區區一個家臣,無法像大內義隆那樣,通過拉攏毛利元就的家臣和安藝國的國人眾迅速消化掉安藝國。

  再次協調完幾方的作戰布置,陶隆房去尋找大內義隆,他果然又和相良武臣在討論佛法和文學。

  相良武臣名字裡雖有個武字,卻是大內義隆家臣之中民政的最高負責人,是“文臣”。

  陶隆房不是很喜歡相良武臣,因此過去之後就大聲喝退了一旁獻曲獻舞提供雅興的女人:“都什麽時候了!相良武臣,你這家夥,難道現在不應該和大內大人一起商量怎麽征收錢糧、造辦兵器嗎?”

  “失禮!”相良武臣板著臉,“怎麽能夠在大內大人面前這麽跋扈!”

  大內義隆歎了口氣:“是五郎啊……身為總大將,作戰由你來安排就行了。”

  “在下只是家臣!大內大人,這個樣子下去,怎麽能讓聯軍裡的大將和武士們相信我們能贏下這一戰!還有相良武臣,你這家夥,要讓我怎麽面對他們對於軍需後勤的擔心?難道你沒有需要忙碌的事情嗎?”

  被陶隆房連連直呼名字,相良武臣臉色難看:“相良桑”也就罷了,你甚至不願意勉強稱呼一聲“武臣君”?
  “五郎,武臣,你們說……”大內義隆忽然有點眼神迷離,“也許,我們能先去京都嗎?”

  陶隆房聞言宛如晴天霹靂:“大內大人,你在胡說什麽?”

  “趁他們要躲避台風,去京都吧!”大內義隆的眼神反而明亮了一些,充滿期待,“我是禦守大將軍,當然要守衛京都!”

  “開什麽玩笑!”陶隆房憤怒了,“誰能為我們讓出地盤?難道想就這麽放棄中國?”

  “當然不是……交換嘛。石見銀山,數國之地。蒙古人辦不到的事,大明也辦不到的。再說,只有九州是真正的前線,可以實現的,對吧武臣?”

  陶隆房覺得他已經瘋了:“既然您深信大明也辦不到,為什麽不振作起來,堂堂正正地贏下這一仗,贏下威望,贏下所有啊!”

  “……五郎啊,我有些累了。”大內義隆的眼神又迷離起來,“所以說,都交給你吧。武臣,繼續跟我說說那個僧人後來的故事吧……”

  主公有向宅男發展的趨勢,刀架上的刀很久沒動過了,他的坐墊旁反倒堆散著許多書。

  陶隆房無可奈何地從大內義隆那裡離開,回首望去時,感覺自己也被他傳染得有點絕望。

  說什麽大明也辦不到,是用來哄騙別人,想用大內家數國之地與人交換一兩國,逃避即將來臨的大戰壓力嗎?

  這樣的主公,真能帶領大家兌現禦守大將軍許下的諾言?

  掌握著大內家軍務大權的陶隆房不禁迷茫了。

  如果真要打贏這一仗,莫非除了剪除毛利家這個隱憂,還要推開這個一蹶不振的聯軍首領?

  這是什麽人間苦楚?
  ……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蒙元面對的是當時還有效控制著東瀛的鐮倉幕府,當時的北條時宗也可稱英雄。

  大明面對的,是已經亂戰數十年、內部就已經矛盾重重的所謂“戰國”。

  “神風”能讓東瀛在蒙元的兵鋒下僥幸躲過兩次,而這次大明頂級陣容來襲,它還能護佑東瀛第三次嗎?
  風已經起了,從內部開始。

  禦守聯軍在對馬島南部海域的大敗,讓大內義隆看到了差距,產生了極度的悲觀,觸發了他性格裡受不得巨大挫折的一面,昏庸地在陶隆房面前說出了那樣的話。

  大內氏的家臣、尼子氏的降臣,他們的利益全在這大內家掌握的諸國之內。

  亂世出豪傑,重大的抉擇擺在陶隆房面前。

  他其實是相信能禦敵大勝的,就算會很艱難,但遠征就是遠征!
  現在他要抉擇的是:就這樣先嘗試打贏第一仗,看看能不能鼓舞大內義隆的信心,還是乾脆自己站出來力挽狂瀾?

  不,他的威望不足,一定不能讓其他所有人臣服的。

  這一點自知之明,陶隆房清楚。

  目光看著夜幕下的山城,陶隆房沉默著,然後緩緩將目光看向了西南面,又看了看東面。

  抵禦大明,需要更多力量。

  島津家屠滅琉球,九州必定是最前線,島津貴久最沒有退路。

  而還有一個人,也是絕對沒有退路的:自號尊皇攘夷大將軍的細川晴元。

  陶隆房站了起來:“去內藤桑家!”

  輔佐大內義隆卻在擊敗尼子氏後被排擠的大內氏家臣宿老內藤興盛,對如今的局勢又是怎麽看的呢?
  大內義隆想用石見銀山和數國之地換個安穩避禍的所在,陶隆房不答應!

  他能換,陶隆房為什麽不能用來換些別的?
  夏言、唐順之、嚴春生他們才剛剛出發,九連城、大沽、寧波通往東瀛的陸海貨物絡繹不絕,東瀛本島上已經邪風陣陣。

  這邪風的根源,歸根結底是大明。

  “戰國”風暴從未停歇,但因這一源邪風,終究要醞釀成不一樣的一次“神風”。

  此風,滅國。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