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錦鯉養女躍農門》第192章 紛紛表態
  第192章 紛紛表態

  趙村長聽著村裡人的議論臉色黑如鍋底。

  他本以為大家聽到村裡辦私塾一事,會興奮,會讚他,沒想到是這個反應。

  一點情都不領。

  他身邊還站著何順呢。

  這萬一惹惱了何順,私塾的事黃了,他再找誰籌辦去。

  白木板站在村長身邊,同樣臉色發黑。

  有完沒完,村裡一提到念書,就把他家老二拉出來當負面人物。

  甭管怎樣,他家老二也是神樹村首屈一指的秀才。

  也比這一幫子文盲強吧。

  白木板心裡鬱悶的很,全靠遠在淮水書院的老四撐著一口氣。

  眼看著底下亂糟糟一片,趙村長狠狠敲了幾聲鑼鼓。

  “村長,我這地裡活還多著呢,我就先走了。”

  “村長,我家小子木頭腦袋不是念書的料,我得回家喂雞去。”

  就有倆人擠開人群家去。

  趙村長的威信此時在村民心裡頭不大管用,緊跟著說說的倆人很多人就要離開議事的地方。

  武小影和謝小憐站在一旁看著不像話,幫著吼了幾聲,總算把亂糟糟的場面維持住。

  “我話還沒有說完,大家夥就鬧騰起來。”

  “咱們都是父老鄉親,我趙德福啥時候坑過你們。”

  趙村長咳嗽幾聲,朝村民們揮揮手,說道:“聽我說,村裡開私塾是為了大家夥兒。私塾這事呢是人家夏家阿臻小公子提議的,他來咱村裡也一段時間了,見村裡孩子們天天摸魚逗狗的沒個正形,就和我商量辦個私塾,教大家識字。”

  趙村長先把阿臻給吹捧了一番。

  村民撇嘴,村裡小子能和夏家比嗎?阿臻那綾羅綢緞的穿著,一群人伺候著。

  趙村長接著說道:“我知道大家夥最關心的是什麽。大家放心,咱村裡的孩子念書不要銀子,隻一年五斤谷子給到先生,一應筆墨紙硯都是夏家出,先生的束脩也是夏家包了。”

  村長話說到這裡,看著底下。

  村民們一陣沉默。

  然後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臉不可置信的樣子。

  “有這樣好的事?其實吧,看到老白家的孩子去私塾,我也想讓我家狗子去讀,可家裡沒錢。”

  “可不是,念書哪能是隻交一筆費,那筆墨紙硯是大頭。”

  “可是夏家是圖啥呢?”

  何管家這時候開口了,他說:“大家夥兒,你們一定想,束脩夏家出,筆墨紙硯夏家包,我們家少爺圖啥?其實我家少爺啥也不圖,就像你們看到夏家修葺院子,主動來搭把手;平時家裡收了果子菜蔬,順手送給我家少爺一把;我家少爺走丟時,大家主動去找……大家圖啥呢?圖的不就是個鄉裡鄉親互相照應。”

  這句話再理。

  大家被何管家的話說動了。

  從阿臻搬到村子裡起,他們雖然也嫉妒他的大宅子,羨慕他的富貴生活,可該幫的還是幫。

  他們在做這些的時候,從來沒想過圖啥,只不過順手的事情而已。

  那麽對於夏家來說,家大業大,開個私塾提供筆墨紙硯,也不過是順手的事,不算啥。

  夏青皮站在人群裡,出聲道:“我不管夏家圖啥,我只知道這私塾能教我家兒子識字念書不當睜眼瞎就是好的。我讚同村裡辦私塾,這廟的屋頂漏雨,我家上次修房子剩的瓦,我給送來修屋頂。”

  夏青皮一開口,其他想讓孩子念書但受製於經濟的人家紛紛做了表態,願意積極投入修葺破廟中。

  大部分人家還在猶豫,有的認為念書耽誤種地,有的認為孩子是榆木腦袋念了也白念。

  白老太太聽了一會子,說道:“大家還記不記得早些年大旱,鄰村撬了咱們的水渠。咱們不識字,狀紙找了鎮上的人寫的,沒想到那人向著鄰村,狀紙遞上去,咱們村集體受了罰。如果當時有人識字,咱們能吃這樣的虧,這就是我當年為啥拚死拚活也要讓我家二壯念書的原因。”

  這事老一輩人印象深。

  “還有一年,四毛子出門賣山貨,因為不識字,按了個手印,被人連銀錢帶貨的全部奪了去。”

  不僅僅四毛,這樣的事年年發生。

  “因為不識字,咱們哪家哪戶沒有吃過虧。”

  白老太太的話,引發了村民的沉思。

  大家紛紛憶起因為不識字,出門賣山貨被人坑,遞狀紙寫不清冤情……

  “念私塾,不一定要為官做宰的,而是不當睜眼瞎,出門不被騙。”

  “你們總是把我家二壯拎出來作伐子。說他當了秀才也沒用,沒為官做宰的。不是我說,我家二壯自打當了秀才,沒有人敢克扣咱村的救災糧;咱村和鄰村發生爭執,也是二壯去了縣衙才平息,咱們中誰見了官不跪?我家二壯就有這個本事不跪。”

  大家看著白老太太,心裡頗為不得勁。雖然他們整天說白二壯沒本事,可真遇到官司糾紛,還是需要白二壯出馬。

  大多數人羨慕老白家出個秀才才是真。

  “現在夏家發慈心,在咱村開辦私塾,我看是天大的好事。我不管別人,我們老白家出米糧,供這些天修葺廟的吃食。”

  最後白老太太做了表態。

  村長媳婦雙手讚同白老太太。

  “你們只看眼前,覺得孩子念書耽誤種地。種地才能賺多少銀子,別的不說,你們看三壯因為識字當夥計都能拔個頭籌。”

  這觸動了村裡大部分人的心。

  農閑時村裡很多人出去做工,只能乾些苦力。

  比如抗沙袋,挖溝挖渠。

  不像三壯,年紀輕輕就受到東家賞識,不用乾苦力。

  如果自家兒子能識字,以後出去做工,說不定像三壯一樣受重用月月給家裡拿銀子。

  “我家小子念,不就是一年五斤谷子嘛。”

  “我家也念反正在村裡不耽誤種地乾活。”

  “我看我家小子不比盼妹腦子笨,說不定我家小子以後能當大官。”

  ……

  媳婦們紛紛表態,大有迫不及待讓孩子進私塾的架勢。

  村辦私塾確定下來。

  村長這邊籌劃怎樣修葺改造破廟,村長媳婦和白老太太組織婦女當後勤。

  好一番熱鬧。

  “不僅我家小子念書,我家孫女兒也要念。”

  白老太太和村長媳婦說道。

  其他媳婦咂嘴,老白家可真寵女孩兒。

  她們願意讓家裡小子讀書,可從來沒想過讓閨女念書。

  閨女那是別人家的人,給吃給喝就夠了。

  “聽說老白家還給閨女置辦鋪子,大壯和春桃兩口子昨兒就去鎮上了。”有媳婦說道。

  “嘖嘖,白家可真寵閨女。”

  “不過也沒白寵,誰家不想要那樣的閨女啊。縣令兒子追著跑,結識了淮城周家的外孫女兒,就連夏家那小子也只和她玩。”

  大家的話題轉到小福圓身上。

  小福圓和阿臻正坐在大石頭上玩,兩個人頭抵頭的說笑。

  村裡人有的羨慕,有的酸。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