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我嶽父是李世民》第373章 卷死了其他駙馬
  搬了一天的磚石,李泰的胃口也更好了,他一個人就硬是吃了半隻烤鴨。

  張陽囑咐道:“魏王殿下,你正是長身體最關鍵的年紀,需要多吃肉食,也不要暴飲暴食。”

  李泰擦了擦嘴,“正好吃飽。”

  “最近對地理的了解掌握得如何?”

  “近日一直在看有關河西走廊的地志。”李泰盤腿坐好,“自漢以來在河西設有四郡,或許他人沒有察覺,翻閱古籍之後才明白其實河西也是一個很富饒的地方,張大素路過河西走廊的時候發現戰馬羊群成片,當年霍去病在河西走廊設置名傳史冊最大的養馬場,也不是沒有道理。”

  “姐夫,其實我心中還有一事不解。”李泰地上劃了一條線,“河西走廊東接隴西,直通關中,西接西洲直通西域,歷朝歷代以來這裡便是兵家必爭之地,中原屢屢拿下河西走廊,卻又屢次失去,而要重建河西四郡所要的錢餉更是無數,更會再有失去河西走廊的風險。”

  李泰的話又開始密集了起來。

  張陽苦惱地聽著。

  “此次重設西州進而連通高昌,父皇的這一決策魏征屢次提及反對,想來這會對朝中造成很多的負擔,若是河西走廊一旦失去,朝中的這些付出和努力都會白費。”

  想起河西走廊,張陽又想到了中原三大雄關的嘉峪關。

  這座雄關開始建設的時候是明初,也是明朝修建明長城最重要的一環。

  先不說李世民會不會投入眾多的人力物力建設這麽一個關隘。

  可嘉峪關的建成確實給了河西走廊長久的穩固。

  張陽在這條線的另一端畫下一個圈,“可以試試在河西走廊建設一個關口,只要有這麽一個關口存在,就能給後面的河西四郡一個很好的保障,不論是屯田還是調兵都能給予很多的方便之處。”

  李泰看著這條線思量許久。

  張陽又道:“我管這個關口叫作嘉峪關。”

  “為什麽是嘉峪關?”

  “因為河西走廊的西端有一個座山叫作嘉峪山。”

  李泰抬頭突然問道:“姐夫去過河西走廊嗎?”

  張陽笑著,“你就當我去過吧。”

  到了傍晚才離開驪山,走入長安城的城門,李泰深吸一口氣朗聲道:“姐夫放心,地理於社稷有利,我會好好編撰的,定不會讓姐夫失望。”

  聽著他的豪言壯語,減肥這種事情對他來說是三天打魚兩天嗮網。

  做生意倒是持之以恆。

  也不知道編撰地理這種事情他能否持之以恆。

  祿東讚寫的奏章送入了朝中,一份是用吐蕃文字寫的,另外一份是外交院寫的譯文。

  看著眼前的奏章,李世民多少有些懷疑,祿東讚低頭認錯更如此反常地感謝禮部,多半也是被形勢所迫。

  再看向房玄齡,李世民沉聲道:“玄齡以為如何?”

  “既然吐蕃大相覺得張陽言行沒有不妥之處,自然可以召回來,讓他繼續安排談判事宜。”

  李世民看著外面的夜色,“明天讓他來一趟立政殿。”

  皇后很是欣賞張陽這個女婿,以至於宮裡的一些家具也是玥兒讓人送來的。

  今夜,李世民宴請宗室中人,當初李淵所封的那些駙馬也都在場。

  讓太監把白砂糖倒在每個人的菜肴上,當今皇帝與眾人分享著這個白糖的妙用。

  眾人嘗了之後也是嘖嘖稱奇。

  當有人問起來處的時候,李世民都避開不談,這是和張陽約定的事宜,至於以後這個白糖如何出現在坊間,又是一個什麽樣的由來?
  李世民相信張陽對此可以編出很多個故事。

  在座的宗室中人都在議論這個白糖,有人用苦菜沾了一些白糖吃,發現風味更好了。

  他們也聽說過張陽時常會拿出一些稀奇的東西進獻給陛下和皇后。

  還有很多的家常吃食,大家都是做駙馬的,等這些駙馬回過味來的時候,他們意外地發現自己快要被張陽這個駙馬給卷死了。

  這是白糖第一次出現在人們眼前,此次宴會肯定會有很多人對此印象深刻。

  李世民很滿意這一次的成果。

  說是禁足一個月,張陽一連兩個月沒有過問朝中的事情。

  全身心投入在新家的建設中。

  以至於李玥的房間內特意空出了一面牆用來掛圖紙。

  一早醒來,張陽準備好早飯,小武喝著粥看著昨天留下的題目。

  再看一下媳婦還在睡著。

  小武小聲道:“最近老師越來越愛睡了。”

  瞧了眼屋內,李玥這才剛睡醒,穿好衣衫走出來也是無精打采的。

  洗漱完,打理好自己,這才坐下來慢條斯理地吃著飯食。

  小武吃了碗裡的粥,自己把碗洗了。

  再看李玥的氣色,張陽小聲問道:“最近身體有不舒服嗎?”

  李玥小聲道:“還不是這兩天都睡得這麽晚,平時很早就睡了。”

  話語聲很輕只有夫妻倆人才能聽到。

  楊嬸匆匆而來,“驪山令,公主殿下皇后說是宮裡有一些上好的桃子瓜果。”

  李玥點頭道:“知曉了,我們收拾一番便去見母后。”

  一個多月沒有去宮裡,李淵在村子裡調養,有醫館的醫療團隊和孫思邈在自然不用太過擔心。

  和媳婦提過擴建醫館的事宜,工廠的收入馬上就要進入平穩期,村子的銀錢收入也慢慢趨於穩定了。

  對此她反駁過好幾次。

  尤其是看到城外馬車生意擴張之後,生意反而不如往年,這讓她有些戒心,在擴張上更加地小心翼翼。

  收拾好家裡,夫妻倆帶著小武這才走出家門。

  宮女領著路又講道:“近日皇后又不咳嗽了,太醫署的醫官們也發現了症結所在,已經把宮中的香爐都拿了出去。”

  香爐作為一種奢侈用品,很多時候作為一種安神靜心的作用。

  這種煙塵往往帶有不完全燃燒的特性。

  他們為了讓香氣更濃鬱,會往各種香中添加更耐燃燒的東西。

  比如硫就是其中一種。

  許久沒有見到母后再聽到宮女這麽講,李玥的腳步便加快了幾分。

  有宮女帶路,從承天門進入朝堂無阻。

  來時還能注意到在皇城各部的官吏目光都在對自己指指點點,對這種目光早就習以為常,張陽明白自己在朝中很多人的眼裡都是另類。

  當自己足夠清醒,在看待他們的時候就如在看凡人。

  明白對錯是非很重要,見識過更繁華的世界,只要心中堅定,便可以確認自己的方向是沒錯的,也不用在意他們的指指點點。

  他們會議論是因為他們不知道前方會怎麽樣,對未知的好奇罷了。

  走入宮中,眼前也開朗了,太極殿前寬曠的場地上沒有人駐足,走近之後才能看到四五個侍衛站在殿前。

  從太極殿拐過,一路走向立政殿。

  還沒走到殿前,就看到李治一個人站在外面,這才七歲的孩子穿著過長的衣衫,正駐足四望。

  看到人,李治好似眼睛一亮便快步跑來,“姐夫,姐夫,豆子已經數清楚了,皇兄教我的。”

  就知道青雀那時候來問,就是給他的弟弟排憂解難的。

  夫妻倆帶著小武腳步不停,繼續走著。

  李治快步跟著,“姐夫,還有什麽有意思的題目?”

  走到殿前,張陽又道:“如何稱出一匹戰馬有多重。”

  李治再是追問,“需要把戰馬大卸八塊來稱量?”

  “前提是不能殺馬,具體方法還是要看晉王殿下的才智了。”

  說著話已經走入了立政殿,李世民和皇后就在這裡。

  李玥先是行禮,再是走到皇后的身邊。

  張陽看向李世民,君臣翁婿兩人相看無言好一會兒。

  “你交代的事情朕已經辦好了。”

  李世民先開口了。

  張陽又拿出一小罐白糖,“陛下平日裡要少吃這個,我每個月就給這麽一些。”

  拇指大小的罐子,打開一看裡面不過放著半罐白糖。

  重新放下之後,李世民無奈道:“此物太過甜膩,朕已不愛吃。”

  張陽笑著,“可以用來做一些甜食給孩子們吃。”

  聽到甜食兩個字,高陽當即湊了過來,仔細聽著。

  在大唐,鹽金貴,糖更金貴。

  李世民拿出一道旨意,“這是你解除禁令的旨意,朕就不讓人送去了。”

  張陽拿過旨意點頭,“多謝陛下了。”

  李世民喝著茶水,“不管是這道旨意,還是白糖都不過是朕的舉手之勞,朕還想知道你會怎麽對付吐蕃。”

  “說句實話,其實我也沒想過要怎麽辦,更沒有什麽具體的想法。”

  李世民放下茶碗,“那你前前後後這般對待吐蕃人是何意?”

  接過宮女遞來的椅子,張陽在一旁坐下,“牌桌上誰也不知道對方的底牌如何,唯有詐之。”

  “你根本不知道吐蕃能夠給予多少土地,你只是想要試探吐蕃的底線?”

  “正是。”

  李世民又笑了,“看來你也不過如此。”

  張陽惆悵道:“我就是一個普通人,我和大家都一樣。”

  一旁還有皇后與媳婦的低語。

  注意到張陽打量著立政殿的布置,最後他的目光落在一塊鎮紙上,李世民閉眼道:“送你了。”

  “多謝陛下。”張陽把這塊鑲金的鎮紙放入懷中。

  “皇后的身體因為你的建議好了不少,現在也不會氣喘咳嗽,還是你提醒的好,就當是算你一功。”

  張陽講道:“權貴宗室中也有不少人在用這個東西,若是大家都可以不用那才是最好的。”

  “只要朕不用了,想來他們也不會使用。”

  和李世民商議了半晌,跟皇帝交了底之後,接下來的事情可以方便不少。

  第二天的早晨,張陽依舊沒有去上朝,一覺睡到天亮便早早來到了外交院。

  許敬宗迎上前,“祿東讚每天都會來外交院過問什麽時候可以見到張尚書。”

  許敬宗的能力很不錯,外交院他能打理得井井有條。

  還有他讓祿東讚寫的一份奏章,就算是現在祿東讚是為了形勢所迫也好,不論朝中的言官怎麽猜測,讓他們閉嘴不再彈劾了,也是出了一口惡氣。

  有時候動不動就成了這些言官議論的中心,也是挺苦惱的。

  張陽詫異道:“祿東讚每天什麽時候來?”

  許敬宗從爐子上拿下水壺,倒上一碗熱水,“張尚書是打算這就安排談判?”

  張陽笑著,“今天不打算談判,你和祿東讚約定一個日子。”

  “也好,這次是吐蕃和大唐的正式談判也要好好準備一番。”

  打量著現在的外交院,自從外交院成立之後,與諸國的邦交事宜也都在這裡進行。

  牆邊的書架上放著不少卷宗,外交院還有一個後院。

  後院倒是顯得空蕩,本來這裡是一處酒樓,空置很久。

  買下來之後便把這裡改造成了外交院。

  還有一個大灶台,張陽猶豫著問道:“我們外交院的文吏,是不是都自己解決一日三餐?”

  “是這樣的,吃食上的事情我們從不過問。”

  “招個廚子給我們外交院的人手每天做三頓飯,每天都有飯食吃,花不了多少銀錢,可以照顧到很多人。”

  許敬宗點頭,讓一旁的小吏去安排。

  聽著許敬宗的講述才知道現在的吐蕃發生了什麽。

  根據這些天送來的軍報,許敬宗說著吐蕃的戰況。

  首先就是牛進達所率領的五千兵馬被松讚乾布的人圍困在河湟,圍困半月之久,期間吐蕃人幾次進攻都被抵擋了下來。

  而蘇定方和李道彥從吐蕃南下,知曉情況之後便開始幫助牛將軍脫困。

  三百人的隊伍想要對抗松讚乾布的數萬兵馬根本不可能,蘇定方讓手中學了吐蕃話的將士潛入敵營開始散布謠言。

  本就經歷松州的敗仗,吐蕃軍心不穩。

  而松讚乾布分兵各處,一時間謠言真假難辨。

  其中也有不少人是無可奈何跟著松讚乾布來攻打大唐。

  松州一戰結束之後,便有人早已失去了再戰之心。

  吐蕃軍中謠言四起,而牛進達將軍這半月也適應了高原氣候,並且蘇定方派人聯系到了牛將軍所部。

  李大亮的兵馬也前來馳援。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