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我嶽父是李世民》第351章 麥酒
  第351章 麥酒
  做麥酒最重要的就是麥汁,今年豐收眼下村子裡最多的就是小麥,朝中收取賦稅之後,各家存了兩年夠吃的糧食,余下的糧食都放在村子的倉庫中儲藏著。

  要做麥酒需要從麥汁開始。

  處理完一籃子的雞爪,先將它們都放入鍋中燜煮,再用新鮮的麥草榨出麥草汁遞給李淵。

  剛放下茶水,李淵看著一碗綠油油的麥草汁,“這是做什麽?”

  張陽收拾著麥草解釋道:“喝了這個有助於降低血壓,對您老的幫助很大,受益匪淺。”

  李淵先是聞了聞,淺嘗一口苦著臉,“一股草腥味。”

  等於李玥有涼水將麥汁衝淡,放入一些飴糖攪勻。

  李淵這才喝完了兩大碗,老人家還是苦著臉。

  “您老就當喝藥了,這對降血壓有好處,而且這個不好保存,一年就只有這麽一次能這麽喝,難得一喝的好東西。”

  李淵擦了擦嘴,又灌下一口茶水衝淡嘴裡的味道:“麥酒也如此難喝嗎?”

  “那倒不是,麥酒是爽口的。”

  幾個村子裡的婦人扛著扁擔帶來了一筐筐的麥芽,十多筐麥芽放在地上,這些都是用來釀酒的。

  張陽將這些麥芽洗乾淨放入一個個瓦罐中,再倒入水,先讓麥芽與水發生反應。

  古法釀造啤酒說簡單也不容易。

  水和麥芽的比例也只能自己來摸索。

  看著又有十多筐的麥芽送來。

  叫來李泰的護衛讓他們輪流不停地搖晃,張陽囑咐道:“你們就這樣保持晃動,兩個時辰,不要讓麥芽沉底就好。”

  侍衛聞言晃得更是起勁。

  “不要太快,頻率要穩定。”張陽又囑咐道。

  幾個侍衛聞言點頭。

  最重要的還是發酵過程,麥酒的發酵需要半月左右。

  李玥很期待麥酒做出來,她的目光盯著麥芽,“這樣真的可以釀酒?”

  “以前有個家夥他在收拾麥子的時候,不小心把麥子倒入了水缸中,過了幾天之後他就發現自家的水缸中的水有麥芽的甜味,他喝了很多很多,然後就喝醉了。”

  聽完這個簡短的故事,李玥思量著低聲呢喃道:“怎麽聽著像是夫君編出來的。”

  “故事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麥酒不容易保存。”

  李玥將信將疑,當然了有新的酒水可以喝她還是很期待的。

  李泰和牛闖走在一起,聽著他解釋,“這些麥芽存放起來容易壞了,丟了又可惜,知道驪山令需要,便都送來了。”

  瞧著一筐筐的麥芽送來,就快要壘起一面牆。

  牛闖掃了一眼忙碌的村子,“最近咱們村子裡又有男子成家了。”

  李泰點頭,“好事。”

  牛闖管著驪山村這一片,同樣是公主封地,藍田縣的縣丞褚南管著更多的人口。

  人家是縣丞出身,讀過書也識字,縣民都很信服他。

  自認不如別人,牛闖看向正在識字的兒子,希望兒子可以爭氣一些

  在驪山令手底下辦事,驪山令既是駙馬,又是朝中的禮部尚書。

  眼下就剩封侯賜功勳。

  雖說自己只是小小驪山村裡正,就算是其他地方的縣丞看到自己都要客客氣氣說話。

  要不是與上官儀作比較,牛闖都覺得自己已經很有出息了。

  在與上官儀的能力比,牛闖自覺吃了沒讀過書的虧,現在還要繼續識字讀文章。

  李泰皺眉講道:“牛大哥,咱們村子的漢子只能娶二十歲以上的女子?”

  牛闖點頭,“這都是驪山令吩咐的,少一歲都不行。”

  “二十歲都還沒嫁出去的人都是沒人要娶的吧。”

  李泰思量著,尋常女子二八年華都已經嫁出去了。

  牛闖笑著點頭,“也有幾家原本談好了婚事,知道我們村子直娶二十歲的女子,悔了原本的婚事要把女兒養到二十歲再嫁。”

  李泰聽著點頭,“難怪周邊幾個縣對我們驪山的閑言碎語這麽多。”

  “以前就和驪山令談過這件事,就連驪山令都可以不要臉面,我們怕什麽。”

  這話聽得李泰失聲笑了起來。

  牛闖又講道:“孫思邈道長也說過,女子最好生孩子的年紀就是二十歲,早晚也就這麽兩三年而已。”

  工坊的建設離不開牛闖的人手,而且牛闖手中帶出來的人都精通工坊製造熟練工。

  在建造事情上,李泰要時常與他商量才行。

  將瓦罐中的麥汁都過濾出來,張陽對他們囑咐道:“這些麥汁都放著等發酵,這些麥芽渣滓晾曬過後還能用來喂家禽,不要浪費了。”

  侍衛聽著點頭去辦事。

  麥酒發酵還需要一些時日。

  李玥吃著師母給的山楂,一家子到了傍晚時分才回到家。

  最近朝中很忙,尤其是中書省,平時到了傍晚時分,在這裡的官吏都離開得差不多了。

  此刻中書省來來往往的官吏還是特別多。

  房玄齡長孫無忌,魏征等人從早朝結束之後便一直坐在中書省處理各種政事。

  一直到了夜深了,還有兩三官吏乾脆趴在了桌案上打算小憩一個時辰,醒來再接著處理各部安排。

  有個要發憤圖強的皇帝,長安城各部官吏都圍著皇帝打轉。

  一道道政令離開長安城朝著各個郡縣而去。

  早朝時分,張陽早早來到承天門前等著上朝。

  張大象睡臉惺忪,“剛剛送來的消息,不出張尚書所料大素一行人行到半途就出現了症狀。”

  “停下了嗎?”

  “已經不再前進了。”張大象提了提精神,“正如張尚書所言,深入吐蕃之後便有這等情況。”

  “什麽情況。”

  身後又傳來李孝恭的話語聲。

  這也沒有辦法,承天門前談話被人聽到也是難免了。

  張大象向李孝恭說了吐蕃的事情。

  聽完一番話,李孝恭皺眉道:“這麽說來大唐想要征服吐蕃豈不是不可能了?”

  張陽抬首看著承天門沒有答話,直到承天門打開眾人這才走入。

  要服就服,這人長年累月幾乎都是踩著點來的,風雨無阻的許敬宗。

  眼看到了秋季就要到來,長安城又到了最乾燥的季節。

  早朝進行得很順利,張陽也順利地站著補了一覺,沒有人彈劾的日子總是舒服的。

  下了早朝,張陽就向著左藏庫而去,本想著給媳婦帶兩卷書回去看,此刻的左藏庫前站著幾個侍衛。

  還有跟著李世民的老太監也在場
  平日裡這裡都沒人路過也沒有過來。

  “張尚書,陛下就在庫房內。”

  “那就等陛下看完書,我再進去吧。”張陽揣手打算站在門外等著。

  今天的陽光還算是舒服,有些暖意也不會太熱。

  門前沒有人路過,這裡收拾過的地面和門沿依然顯得老舊。

  傳來兩聲咳嗽,李世民便從庫房中走出。

  走到門口,李世民低聲講著,“你就是從這裡的書卷中發現的蛛絲馬跡,從而推斷出關中的賦稅?”

  “只是田賦而已。”張陽強調道。

  其實朝中的主要賦稅來源就是田賦,要說商業化都只有雛形的大唐,其他稅收來源就顯得少了。

  “看陛下心情不錯,看來關中的麻煩已經解決了。”

  想到欠著這小子銀錢,李世民原本的笑臉消失,他沉聲道:“朕本來的心情是不錯的。”

  “希望陛下可以一直保持好心情。”

  “這裡的藏書卷宗多是田畝人口徭役相關,朕會讓人看管好這裡,以後閑雜人等不能再進入了。”

  “陛下說的是。”

  當李世民發現這個地方的卷宗重要性,他肯定要好好看管起來。

  李玥用這裡的卷宗就可以推算出田畝和賦稅的數量。

  要是其他人進入庫房,指不定還能從這裡的卷宗中看到一些不該知道的事情。

  李世民拿出一塊令牌,“有了這塊令牌你可以隨意出入這裡。”

  張陽笑著拿過令牌,“對了,臣還有一事拿不定主意,還請陛下定奪。”

  “講。”

  “我想把曲江池也翻新一遍。”

  李世民瞪了眼,冷哼一聲便離開。

  也沒有留下答覆,剛剛皇帝的眼神是準還是不準呢?

  三兩侍衛看管左藏庫,這裡和關中其他的要地一樣,每隔半個時辰就會換人看守。

  張陽收好令牌走入庫中,卷宗都放在書架上。

  拿了幾卷關於營造相關的書卷,再給媳婦拿幾卷左傳注解這才離開。

  當中書省和六部都開始忙碌的時候,也沒人注意到自己,日子輕松了不少。

  “驪山令請留步。”

  聽到話語聲,張陽停下腳步回頭,眼前是個老人家,仔細看了看,有點眼熟。

  再是仔細一想,張陽這才想起了來人是誰,“見過孔老夫子。”

  上一次見孔穎達已經想不起來是什麽時候了。

  從國子監離開之後便去東宮任職。

  孔穎達撫須道:“科舉在即,知道驪山令在數術上頗有造詣,在算經的題上老朽去詢問過李淳風道長。”

  “李淳風道長的數術造詣確實很高。”

  “幾番詢問,李淳風又向老朽舉薦了驪山令,不知道驪山令能否為算經一科出個題。”

  “科舉考試這種事情,讓我出題不合適吧。”

  孔穎達笑道:“當然合適了,李淳風是如今的數術大家,而且在數術上又受驪山令點撥。”

  見孔穎達的書童遞來筆和紙。

  張陽思考著這個題目要出得簡單一些還是難一些呢?

  再一想自己對大唐讀書人的數學水平心裡根本就沒有把握。

  稍稍簡單的一些可以出一些奇變,偶不變的這些題目。

  再者說也可以出一些歸一公式,誘導公式的題目。

  看張陽還很猶豫,孔穎達講道:“驪山令不用有太大的負擔,老朽也不會隻問詢一家,也會去問問其他人。”

  再是思量,張陽寫下了一道數列題,“這道題應該是可以的。”

  接過題,孔穎達先是看了一眼然後笑著點頭。

  這老人家一大把年紀了,也不知道能不能看清楚題目,張陽拱手道:“這是一道數列題目,求證公比等比。”

  “待老朽回去再細看。”

  送走孔穎達,眼前的情況讓人很滿意,大家都有各自要做的事情。

  提了提背上的包裹,一卷卷書沉甸甸的。

  再走出朱雀門的時候,又見到了正在指派兵卒去各個衛府送文書的牛進達。

  張陽笑道:“牛將軍的胡子終於又長出來了,實在是可喜可賀。”

  看牛進達半長不短的胡子,又惹得幾個士卒輕聲笑著。

  眼看這個牛將軍的眼裡又要冒出火來,張陽快步離開。

  家中,小熊越來越壯實了,要不是小武欺負的時候它不敢還手,眼下還在換牙年紀的孩子,真不是這頭熊的對手。

  此小武正坐在它的背上,看著說文解字。

  小熊馱著小武吃力地走著。

  李玥還看著導數題目發呆。

  張陽把書卷放在一旁,“能看明白嗎?”

  李玥手中執筆,“好像能夠明白一部分了,又好像自己還在原地踏步。”

  木板上寫著題目,李玥遲遲沒有作答,不過她打了三天的草稿,複雜的一次型主導函數,以她現在的境界來說難度很高。

  也能鍛煉她的思維能力。

  木板的題目放了三天,李玥光是打草稿就是打了三天。

  張陽笑道:“攻關了這道題目,伱的數術就會是另外一個新境界。”

  李玥盤腿坐著,雙手捧著茶杯,“我們棉布產量已經提高了兩倍,依舊是供不應求。”

  “之前你父皇還說要向我們買棉布,去年到現在這件事也沒有音信了。”

  李玥喝下一口茶水歎道:“朝中用度緊張,長安城這麽多衛府這麽多的兵馬,不是沒有音信了,怕是父皇也是捉襟見肘。”

  張陽非常讚同地點頭,富裕的大唐,生活困難的皇帝。

  做皇帝的不會一直窮,給他一兩年時間收賦稅,他還是可以很快地富裕起來。

  只不過前隋留給他的家底並不豐厚,做皇帝的起家難免困難。

  李玥悠然開口道:“豪強權貴門閥各個藏富,父皇光是收糧的銀錢都要找自己的女婿去借。”

  “這種話很危險,被人聽到不太好了。”

  張陽朝著自家門口看了看,有了李承乾的前車之鑒,夫妻倆人在家的時候兩位嬸嬸總會留一個在門口。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