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我嶽父是李世民》第802章 恭賀尚書左丞
  臨時府衙外,風雪依舊,府衙內茶葉蛋飄香,在處理世家遺產的問題上,眾人表現出了最輕松的一面。

  終於一鍋茶葉蛋被十來個人吃完了。

  張陽喝下一口茶水,放下茶杯。

  與一群小吏坐在一起的高季輔問道:“依縣侯所言,建設官學讓地方州府自己來主持?”

  岑文本笑道:“無妨,我們只是在此議論而已,各抒己見。”

  在座的人紛紛開始議論。

  張陽端坐著,笑道:“州府興辦多少官學,朝中按照人口來決定,一來可以確定人口數量,查問有多少隱戶,鼓勵賤籍還籍,做完這些再論官學開辦。”

  “慢著。”岑文本打斷道:“縣侯,地方州府與中樞難免有意見不合之處,如果令其開辦官學,也該給予鼓勵才是。”

  眼前的眾多文吏紛紛點頭,看來是站在岑文本這邊的人更多些。

  張陽淡淡道:“讓地方州府興建官學是朝中的要求,他們不能不從,其次朝中用賒帳的方式,讓他們先從地方州府中調度銀錢,如果建設完工帳目無錯,朝中再經過核查之後給予清帳。”

  “至於文本兄所言的激勵,在下以為大可不必,興建官學是民心所向,是群眾所需,這不是地方州府的功績,而是他們該做的事。”

  “希望各位也能明白,官學所在不能受地方州府控制,而是直接由朝中統管,至於後續如何,可以介入地方官吏的風紀考評,地方治理本就影響他們升遷。”

  計劃從這位縣侯的口中說出,大家都沉默了,這與一開始的規劃不同。

  縣侯的意思是,興辦官學地方不做也得做,沒有好處更要做。

  別人為了讓馬兒跑起來,會給予草料。

  而這位縣侯為了讓馬跑,會給一鞭子。

  沒錯就是一鞭子,馬兒不得不跑,他手段還是一如既往地強硬,面對世家都不退讓,也該強硬的。

  高季輔覺得朝堂就需要這樣的強硬,大唐強大了,何必委曲求全。

  許敬宗,李義府等人都是出自這位縣侯手中,其嚴苛……可見一斑。

  見岑文本沒有說話,在座的也不好吱聲。

  張陽又笑了,低聲道:“之後的事情,交給文本兄去安排了。”

  岑文本拱手道:“若中書省有了章程,下官還會與縣侯商議的。”

  “我相信文本兄的能力,說笑了。”

  等這些官吏走出府衙,外面的風雪更大了。

  今年的休沐注定忙碌,張陽與李泰,李治走入風雪中。

  只是過了小半個時辰,地上的積雪早已淹沒了馬蹄。

  原本裝著銀錢的馬車也被風雪掩蓋。

  張陽伸手撥開一層積雪,伸手觸碰到銅錢時的冰冷很刺骨。

  幾枚銅錢放在手中仔細看著,上面的印花就是前隋的五銖錢,品色很差。

  李泰在冷風中哆嗦著,“當年諸侯割據世道混亂,前隋時期雖說社稷穩定了,更不要說當年兩朝南北分立,朝代更迭,加以私鑄嚴重,貨幣品名甚多,才會導致銅錢混亂。”

  張陽歎道:“銅錢若失去了坊間的信任,人們會回歸以物易物。”

  李泰頷首道:“不想當年亂世,世家竟能積攢下如此財富,父皇初登基之後,家國貧瘠,父皇與母后更是緊衣縮食,可歎社稷危難之時,父皇隱忍度日,世家豪族藏富百萬貫,可恨。”

  聞言,李治也露出了同仇敵愾的神情。

  張陽從馬車中拿出一袋銅錢,年份越久越老舊的銅錢也越加難以辨認了。

  再朝著遠處看去,岑文本帶著人早已回了長安城,他們的身影淹沒在風雪中。

  從這駕馬車走到另一駕,這裡是一些字畫與名貴的硯台毛筆。

  張陽還發現了幾幅王羲之的真跡。

  李泰又道:“范陽一把大火燒了一天一夜,許多東西已找不到,這些也都是馬周從火裡搶出來的,至於田冊與戶冊在趙國公手裡。”

  張陽放下手中的錢袋子,歎道:“文本兄啊,文本兄,害我不淺,帳冊五十萬貫與銅錢的成色相差甚遠,哪有五十萬貫,太為難人了。”

  說罷,還是讓人將這些銅錢都送入新修的庫房。

  雪勢越來越大了,張陽腳步匆匆回到了家中,此刻的家中很安靜,還未走入家門,就聽到了碗筷的動靜。

  風雪不斷吹著,家門上黏上了薄薄的一層雪。

  門檻已被積雪淹沒,與地面的積雪連在一起,只有門縫還清晰可見,能夠見到縫隙中溫暖的燈火光。

  張陽伸手正要推開門,門卻開了。

  小慧端著碗打開門,笑道:“師父,回來啦!”

  “嗯,還有吃的嗎?”

  “有老師包了餃子。”

  小慧連忙將師父迎進門。

  弟弟妹妹,兒子女兒與熊大都在屋內。

  李玥與兩位嬸嬸坐在一旁正在縫補著衣服。

  李麗質又從爐子的鍋中撈出一碗餃子,捧著遞上,“弟弟妹妹吃得多,只剩這些了。”

  “足夠了。”張陽接過碗筷一邊吃著餃子,“在外面吃了茶葉蛋。”

  屋內很安靜,用了飯食弟弟妹妹便開始睡午覺。

  爐子內的火焰忽明忽暗,窗戶稍稍打開了一條縫,讓爐子的煙可以飄到屋外。

  屋內與屋外像是兩個世界,外界是天寒地凍,屋內溫暖得令人想睡。

  張陽脫下了早已濕透的官靴,將雙腳放在爐子邊取暖,躺在躺椅上,聽著李玥與兩位嬸嬸的低聲細語,睡意襲來,昏昏沉沉睡去。

  貞觀十二年的冬天,世家這座大山塌了,范陽的世家倒了。

  其他幾家膽寒皇帝的雷霆手段。

  這一切發生得太快了,眼看著危機出現,眼看著范陽盧家毀於一炬。

  這世上從來沒有無緣無故的榮華富貴。

  世家早已爛到了根子。

  危機意識是每個時代都必須存在的東西。

  如果世家覺得他們的榮華富貴是理所當然,心安理得的,那麽他們距離滅亡不遠矣。

  天地間冰雪初融的時候,暖陽第一次出現在蔚藍的晴空中。

  夫君很喜歡這藍天,每每都是看不膩的。

  天上沒有雲朵,就連風都是溫暖的。

  李玥抱著洗好的被褥出來,將它們掛在竹竿上晾曬,弟弟妹妹正在做著大掃除,整個家都彌漫著肥皂的香味。

  只有張陽無所事事,手裡拿著一卷書,這卷書乃韓非子的《外儲說》一篇。
    韓非子的原本早就毀於戰亂中,這些都是後世抄錄和編譯的。

  在世家的遺產中有很多書籍,甚至不少是孤本。

  但這一次依舊沒有發現當年張衡留下的《算罔論》的殘卷。

  算罔論是少有的在古時候辯證天地宇宙的書卷。

  見不到《算罔論》的全卷,也無法一窺當年張衡對天地宇宙理解到了什麽地步。

  這位天文學家的造詣究竟到了何種境界。

  許久後,張陽放下了書院,“我真是瘋了。”

  李玥好奇道:“怎麽?”

  “沒什麽,我有了一個想法,可現在又覺得這個想法很荒誕。”

  她笑道:“那就不要想了。”

  將書卷整理好,李玥又道:“母后說今年的大朝會,各國使者都會去長安城,夫君是南詔王,問是否去朝賀。”

  張陽枕在她的膝蓋上,低聲道:“不想去。”

  見到夫君還有些任性的一面,她柔和地笑著,低聲道:“那就不去了。”

  風吹過的時候,華清池掀起一片漣漪。

  幾隻飛鳥輕點水面飛快地掠過,當山林中又有了鳥叫聲,就說明寒冬過去了。

  小清清扎著兩個羊角辮,又胖又圓的小臉寫滿了委屈,就坐在小板凳上,書卷放在一張稍高的椅子上,就這麽坐在家門口,一手提著筆正寫著。

  她很想出去玩,可在兩位嬸嬸的目光下,她只能努著嘴繼續做題。

  這個冬季寒冷得出人意料,現在的朝堂為了來年官學開辦的事忙得不可開交。

  李世民聽岑文本說了張陽的官學之策,這位皇帝明白這位女婿是何種人物,這些錢進了驪山想要拿出來談何容易。

  這小子能吐出來就怪了。

  想到鄭公對張陽官學之策很滿意,也不計較了。

  縱使心中有所不滿,此刻的皇帝都忍下了。

  岑文本走出皇帝的行宮,對一旁的高季輔道:“你兒子還在河西走廊?”

  高季輔也不隱瞞,言道:“家中犬子科舉及第,受禮部許尚書提攜,在河西走廊任職長史,幫助狄知遜主持互市。”

  “來年將你兒子遷回來,入門下省來官學做事。”

  聞言,高季輔心頭大喜,“謝左丞。”

  兩人走出驪山,從乾淨的小道走到還有些泥濘的官道上,岑文本又道:“這是陛下安排的。”

  聞言,高季輔向行宮方向行禮,“謝陛下。”

  孩子能夠回到身邊是最好的,高季輔早有想將兒子遷回來的意思,但總是難向許敬宗開口。

  岑文本的笑容帶著深意,繼續走著。

  天氣乍暖還寒,如今才十二月,寒冬遠未過去。

  皇城內有了些許熱鬧,有了來來往往的官吏。

  岑文本回到了秘書監,今天他見到了一個人,來人是裴宣機,乃是河東裴氏中人,裴矩的兒子。

  見多了勳貴子弟貪圖玩樂,後輩沒有出息的事不少。

  岑文本剛坐下,喝下一口熱茶抬眼看了看裴宣機,又看了看手中名冊對他的記述。

  “你要去支教?”

  裴宣機回道:“在下學識淺薄,科舉尚不能及第,若用來教書倒也合適。”

  有一個小吏又遞上一份奏章,岑文本皺眉看著,這份奏章是裴宣機以前的記錄。

  岑文本皺眉道:“你和裴行儉算是同鄉?”

  裴宣機點頭道:“知曉其人,在河東從未謀面。”

  見他還是點頭,裴宣機皺眉站在原地,也不知道眼前這個剛剛升任左丞的人考慮什麽。

  他與張陽的年紀相當,從相貌與談吐來看比驪山那位更加持重一些。

  岑文本又道:“去河東支教?”

  裴宣機解釋道:“在下出身河東,河東乃是在下的故鄉。”

  “可是已經安排了人手去河東支教。”說罷,岑文本歎息一聲合上手中的奏章,又道:“早年前你跟隨李政藻,後來因白糖案被李政藻所棄,之後你有意攀附驪山,再之後就外出遊歷參與了范陽之變,可對?”

  裴宣機低著頭道:“正是。”

  岑文本打量著他,低聲道:“你可以去河東支教,多一個人手也好。”

  “謝左丞。”

  “但……”話語一頓,岑文本深吸一口氣,緩緩道:“你去河東之後,再也不能和參與范陽之事的人往來,並且每月都要去所在縣丞遞交行狀,如此可好?”

  裴宣機朗聲道:“多謝左丞。”

  秘書省內,還有官吏進來,岑文本寫了一份文書,蓋印之後遞給他,低聲道:“河東不止你一個支教夫子,往後好好教書,不得擅自離開,因你是望族之後朝中對你多了一些盤問,還望不要見怪。”

  “左丞有所顧慮是應該的。”

  “嗯。”

  “在下告辭,這就奔赴河東。”

  岑文本和善地笑了笑,“你且去吧,地點與縣衙都寫在文書了,交給當地縣丞便好。”

  “喏。”

  裴宣機躬身行禮,走出了秘書省。

  出了長安城,他用自己僅剩的銀錢買了一匹快馬,翻身上馬沿著渭水河朝東走。

  路過驪山的時候,裴宣機看向那裡,他喃喃道:“恭祝縣侯升任尚書左丞,往後海闊天空任爾施展,往後你我再也不相見,在下會在河東聽著長安城的消息,聽著你這位縣候的所作所為,願我們都能有個善終。”

  言罷,裴宣機拿起水囊,面朝驪山灌下一口酒水,大笑三聲,策馬朝著河東方向而去。

  有一份急報送入長安城,范陽出事後過了兩月,現在清河也出事了。

  中書省內,長孫無忌看著急報又道:“瘋了,瘋了!這幫人都瘋了!”

  推翻世家的風浪一陣高過一陣,房玄齡低聲道:“鄭公所念的那份討伐世家檄文,至今沒有查清來歷。”

  長孫無忌犯愁道:“將這份急報送到驪山,交給陛下,告知陛下中書省已在安排了。”

  “喏。”

  房玄齡瞧著趙國公此刻來回踱步的焦急樣,很少見他又有這等力不從心的神情。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