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我嶽父是李世民》第837章 留下閻立本
  看李世民的眼神火熱,想來是沒有可以計較的余地了。

  張陽皺眉道:“既然陛下喜歡就帶回去吧。”

  火炮到手了,皇帝的休養生活也結束了。

  這一個月陛下的身體好轉了不少,氣色也好了很多。

  太陽完全升起的時候,皇帝的車駕離開,還拉走了火炮。

  小清清委屈的抿著嘴,低聲道:“我才玩了兩次。”

  張陽撫著她的頭笑道:“下次給你玩更好的。”

  “爹爹此言,當真?”

  “嗯,皇帝帶走的火炮是我們生產的殘次品,威力遠沒有達到我的預期。”

  小清清皺眉道:“鐵筒炮不是挺好的嗎?而且製造方便,用起來也省事。”

  張陽笑道:“一個鐵筒用個四五次就變形了,損耗也是成本。”

  小清清盤腿坐在熊大的背上,思量著損耗與成本之間的關系。

  新式火炮並沒有顯露在人前,只是在驪山如曇花一現般,出現後就被帶走了。

  至於皇帝為什麽不將這個火炮顯露於人前,出於一個皇帝的私心,留著以待後用。

  朝中將作監能否造出來就兩說了,若造不出來還要仰仗驪山。

  張陽與李泰一起來到驪山的醫館前。

  且說閻立本的病並不嚴重,休養半月就已恢復好了。

  見是張陽和李泰來了,閻立本連忙起身見過,“見過縣侯,魏王殿下。”

  李泰連忙扶住又道:“您不用這般。”

  言罷,李泰也是躬身一禮。

  張陽打量著這個小院子,笑道:“閻大匠,太液池已經完工了?”

  閻立本點頭道:“除夕前就完工了。”

  “閻大匠留在驪山吧。”

  像是早就料到了這個結果,閻立本沒有當即拒絕也沒有同意。

  張陽又道:“我知道閻大匠在朝中還有很多事情放不下,且不說當初的太液池的鑄造,又要建設曲江池,往後龍首原還要接著建設。”

  看閻立本依舊沉默。

  “閻大匠,您出身工匠世家,一生都在為匠作一途努力,不過您這樣的人若留在朝中,匠作手藝很有可能會停滯不前,也有可能會倒退,人都要往上走的。”

  閻立本的神色有了變動,看來是有些動搖了,李泰眼神示意姐夫多說幾句,說不定他就答應了。

  張陽揣手站在他的身側,繼續道:“朝中的建設已不能滿足您了,只有我們驪山還在專研技術突破,近來我們驪山要修建兩條路,這兩條會成為關中建設的中心,你若是可以留下來,驪山任您為總工程師。”

  閻立本欲言又止,最後還是把話語咽了下去。

  張陽又道:“閻大匠,閻氏的匠作一途已停止多年了,不進反退的道理您應該明白,我們驪山懷著十足的誠意希望您可以留下來,至少在驪山您的匠作生涯還沒到巔峰,還能繼續提高。”

  “以後房玄齡,鄭公他們這樣的人你也想將他們留在驪山嗎?”

  閻立本終於說話了。

  他還是沒有拒絕,也沒有同意。

  張陽拿出一份帳目,“這是您在我們驪山的醫館的帳目,還請您看一眼。”

  閻立本接過帳目,拍案而起道:“張陽!你趁火打劫,老夫不過在你這修養半月,你要老夫一萬貫。”

  “啊?是嗎?”李泰拿過帳目看了起來,不過他也很快就明白了姐夫的意思。

  哪裡有什麽帳目,這分明就是胡亂寫的。

  閻立本氣得渾身哆嗦,“早知當初,老夫就不該……”

  張陽拍了拍他的肩膀,“那有什麽早知當初,一切都是我們提前謀劃了,您老自己鑽進來的,想要離開豈是那麽容易,前面的道理都說完了,您這般無動於衷,現在也別怪我們。”

  “老夫沒有這麽多銀錢!”

  “你當然沒有這麽多銀錢,您需要給驪山打工,直到我們的路修建好,還您自由!”

  張陽拿著手中的帳目,又道:“您要清楚,這帳目就算是告到太極殿上,驪山都是佔理的。”

  與閻立本簽訂了總工程師的契約之後,張陽與李泰一起走出這個宅院。

  “魏王殿下,出此下策,實在是……”張陽收好契約一邊道。

  “唉……”李泰長長一聲歎息,嶽丈一直都是這麽固執,也只能這樣了。

  只是李泰剛回到家中,就見到王妃正在抹眼淚。

  “魏王殿下,妾身本不願過問驪山這麽多事。”她越哭越傷心,哽咽道:“怎麽家父一來驪山就欠了一萬貫。”

  李泰安慰道:“其實這一萬貫是假的。”

  “什麽?”

  “這都是本王與姐夫為了讓閻大匠留在驪山的下策,無奈之舉。”

  “可……”

  “你放心,姐夫與本王不會脅迫,只是在他的心中朝中的事情永遠都是放在首位,讓他放下朝中的瑣事很難,他若一直留在朝中匠作技藝也會停滯不前。”

  “只有驪山的建造才能讓閻大匠找到提高的契機,現在能夠讓他留下來,陛下知道了緣由也不會多怪罪,有些事情拉不動,只能推他一步了。”

  得知事情原委的魏王妃也不哭,她低聲道:“其實宮裡的事可以交給家叔,閻立德。”

  “是嗎?”李泰暗暗點頭,記下來的這個名字。

  長安城,宮裡,王公公腳步匆匆走過皇城,再從承天門走入,一路走進皇宮的內城。

  別看這位公公年事已高,走路的速度倒是一點都不慢。

  總算是走到甘露殿,王公公腳步還沒邁入就聽到了陛下的怒罵聲。

  “豎子張陽!你膽敢戲弄朕的文臣!你好大的膽子。”

  聽到陛下的怒吼聲,王公公便知道閻立本的事情,還是傳到了陛下的耳中。

  殿內又傳來了打砸東西的響動,王公公站在殿外又不說話了,沉默良久,心中也放下了本來要和陛下說的事。

  李世民發了一通脾氣,又意識到曲江池修建成坊市曲江裡的工事又不能耽擱,讓閻立本的弟弟閻立德替上。

  等岑文本與於志寧走出了甘露殿,王公公這才邁步進去,“陛下,驪山的奏章。”

  聽到驪山,李世民額頭青筋直冒,喝道:“他又怎麽了!”

  王公公連忙道:“說是驪山縣侯寫的。”

  李世民一手奪過奏章,扶了扶眼鏡繼續看著,奏章上張陽說明了長安城的現狀,就算是長安城修建了曲江裡,也只是能夠緩解一時。

  將來長安城的人口還會更多,如此增設坊市會除了讓街巷更擁擠,沒有其他的益處。
    拆了長安城東西兩面的城牆,保持內城與皇宮的建設,擴建長安城,修砌道路。

  皇帝隨手將這份奏章放在了一旁,便拿起了另外的奏章。

  長安城的皇城內,張大安聽著許敬宗與李義府的議論,張大象也能說上一兩句。

  現在大家都各司其職,但都是禮部出來的,在對付外使的事上總是能夠說上一兩句話。

  張大安又道:“這高盧人遠道而來,他們說高盧也能出兵攻打大食,但要大唐與高盧人結為交好。”

  話語一頓,張大安歎道:“簡而言之就是和親。”

  許敬宗頷首道:“自縣侯任職禮部尚書之後,朝中再也沒有說起過和親之事。”

  幾人談了小半個時辰,到底還是對高盧人並不熟,想著先探探虛實。

  “多謝諸位兄長幫襯。”張大安起身行禮。

  “莫要客氣。”許敬宗連忙扶著他,“當年我們都在禮部做事,當該幫襯一二的,陛下也明說了禮部的事情交給禮部自決,再去驚動驪山不合適。”

  “老夫可安排上官儀寫一份書信送去驪山,並且由門下省遞給陛下,如此便與禮部無關了。”

  自任禮部尚書以來,張大安越發覺得自己的能力有限,沒有許敬宗和兄長任職禮部尚書之時,還能遊刃有余。

  在為人處世的能力上,張大安覺得自己應該向許敬宗多學。

  客客氣氣地將這幾位兄長送出了禮部官衙,張大安心中還是有些介懷往後驪山一系的人該如何自處。

  李義府剛走出朱雀門就見到了袁公瑜帶著三兩人站在這裡。

  “李少卿。”袁公瑜先是喚了一聲,便拉著人站到一旁小聲道:“有幾個人在議論與高盧人和親的事。”

  高盧人的記錄最早出現在西域的典籍中,這還是第一次這麽遠道而來的人,朝賀天可汗。

  說來也是,大唐正在打大食人,唐人的名聲已經傳到了西方。

  袁公瑜又道:“本來下官是聽從禮部尚書的吩咐去見那三個高盧人,後來許國公家的公子與幾人主張與西方和親,如此便可以共同剿滅大食人。”

  李義府沉聲道:“自禮部立足以來便一直反對和親之策,他們膽敢主張和親,是有禍害社稷之心,我等當滅之。”

  “可那是許國公家的公子!”

  袁公瑜連忙提醒。

  李義府頷首道:“既然如此,在下也要揍之,至少讓他知道教訓。”

  “喏!”

  袁公瑜安排人手,在高履行還在與一眾好友喝酒之時,就被一群人圍住了。

  話沒有說出口,拳腳如雨而來,他見到站在門外的李義府與袁瑜。

  一邊忍受著拳腳,他一邊怒聲道:“你們兩個!某與你們拚了。”

  話剛說出,又是一巴掌扇在臉上。

  酒肆裡出了這等事,裴行儉當即帶著人來查問了。

  高履行見是裴行儉來了,連忙上前道:“裴府尹,這倆人想要謀害在下。”

  “謀害?”裴行儉扭頭看向李義府。

  “哪來的謀害。”李義府冷哼道:“下官與公瑜兄弟只是路過,至於行凶的暴徒是何人在下也不知。”

  四下早就沒了那些暴徒的身影,高履行一時間話不知從何處說起。

  裴行儉對身後的人吩咐道:“你們幾個去查查,剛剛出入這酒肆的有哪些人。”

  “喏。”

  李義府攬著裴行儉又道:“裴老弟,可有用飯?”

  裴行儉感慨道:“正巧沒有。”

  “不如一起。”

  “也好。”

  高履行氣得一拳打在了牆上,裴行儉和李義府就是一夥的。

  長安城紛紛擾擾,驪山還是一樣的寧靜。

  讓皇帝拆了長安城城牆的奏章送入宮中沒了消息,情理之中的結果,意料之內。

  拆了城牆哪有這麽容易。

  “爹爹,放心,女兒將來去炸了它!”

  張陽回頭瞪了一眼。

  小清清嬉笑著逃開。

  李玥無奈搖頭道:“這孩子真是沒救了。”

  閻立本還是留在了驪山,既然要給驪山打工還債,李泰便帶著自家嶽丈熟悉驪山的流程。

  江師傅與閻立本談得來,兩人走在一起可以說很多話,比如會所在鑄造工藝上,有很多相同的觀點。

  看著嶽丈能夠身心全部投入在匠作上,李泰放心了不少。

  閻立本投入工作,很快就進入狀態,圖紙掛在牆上,有兩條路往返,路線以驪山為中心,連接長安城周邊各處鄉縣,道路所過之處就是官道的交界所在。

  不得不說這個路線設計得很好,似乎關中就該有這樣的一條路。

  江師傅又拿出一張圖紙,“這是縣侯所畫的新路模樣,此乃鐵路。”

  “鐵路?”

  “嗯。”江師傅撫須道:“所謂鐵路就是用鐵鋪成的道路,等我們的蒸汽機車鑄造好了,鐵路就能用上了。”

  說著話,江師傅帶著閻立本走到驪山鐵廠的後方,這裡是放著一根根鐵料。

  打開庫房的門,陽光照入的時候,這些鐵料十分晃眼,能夠當鏡子用,它光潔的橫面如橫刀的刀刃一般光滑。

  每一根都有手臂般粗細,閻立本抬著試了試,分量不輕,撫須道:“驪山用如此好的鐵料來修路,未免太奢侈了,這是用來鑄造橫刀的。”

  江師傅笑道:“其實這不算是鐵料,應該是鋼材。”

  閻立本詫異道:“鋼?”

  “不論是重量和硬度都不是尋常的鐵料能夠比擬的。”

  將手放在鋼材上,可以感覺到它冰涼的溫度,仔細看甚至都找不到它的紋路。

  閻立本感慨道:“驪山鑄造竟到了這等地步。”

  江師傅笑著帶閻立本走入鐵廠。

  當見到幾個巨大的爐子,閻立本許久說不出話語,許久後歎道:“難怪驪山一直在儲存煤礦,原來都是為了這些。”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