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我嶽父是李世民》第818章 精簡六部
  江師傅聞言點頭,“嗯,很有意思的想法,老朽先前沒有考慮到。”

  張陽拿出一根線,還有一個小木輪,解釋道:“江師傅請看,輪子接觸面越小,速度就越快。”

  “輪子穩定和速度相關,就要在寬度上做好調整,很好的方向,老朽會考慮的。”

  張陽與老師傅說了圖紙的前後原理。

  大唐這個王朝處於起步狀態,這片大地養育了無數人,建立了一個個王朝。

  上天確實在眷顧大唐,原本以為是五六月的關中旱季,卻罕見地來了雨水。

  張陽戴好鬥笠走在田埂,雨水落在田地中發出沙沙聲。

  這場雨水並不冷,反而給關中帶來了充足的水汽。

  張陽捏起一些泥土仔細看著土壤的顆粒,忽然笑著自語道:“呵呵呵……上天都在照顧天可汗,這大唐如何不強大。”

  一匹快馬在村子裡嘶鳴,三河馬載著紅拂女一路朝著村外而去。

  而後,李靖與紅拂女夫妻倆就回來了。

  倆人穿著布衣互相攙扶著下馬,這生活又像是回到了當年遊俠風光。

  張陽收回目光,就見到一群孩子正在冒雨回家,在田埂上繼續邁開腳步。

  有時候想著這個世間與世道很有意思。

  或許自己什麽都不用做,這個大唐依舊會很強大。

  又或者說自己做了這些,只不過是讓大唐的強大來得更早一些。

  中原出現過很多王朝,強大的王朝卻不多。

  張陽回到家中,閑來無事與媳婦一起下棋,而後夫妻坐在屋簷下看著漫天的雨景發呆。

  “多做一些事吧,這大唐要好好的。”

  聽夫君這麽說,李玥笑道:“我們回長安的小家看看吧。”

  張陽點頭道:“好呀,明天就去看看。”

  汝南公主與縣侯並沒有被困在驪山,她們可以回長安城看看,久居驪山也只是對世間紛紛擾擾沒有興趣。

  過著如仙人一般的生活,不食人間煙火。

  驪山的種種壯舉,在長安的坊市間傳聞的越來越多離奇。

  夫妻倆沒讓兩位嬸嬸陪同,她們需要照顧小清清與小心安。

  李麗質,小武,小慧要幫著驪山處理各種事宜。

  夫妻倆也可以遊玩一番,看看現在長安城的變化。

  走了一圈之後,李玥皺眉道:“這長安城和當年一樣。”

  張陽牽著她的手低聲道:“長安城還是有變化的,人更多了,更擁擠了,你看這邊的安邑坊就是被重修的,以前這裡還是一片廢墟。”

  “咦?還住了好多人家。”

  “還有的宜平坊,升平坊。”

  李玥又道:“那邊好多人。”

  “那是崇德坊。”

  “去看看。”

  來到崇德坊的一處酒肆,這裡有不少書生學子在討論如今的時局。

  夫妻倆的穿著很樸素,在酒肆中坐下,向這裡的小廝要了兩碗黍米與一碟羊肉。

  張陽囑咐道:“再來一碗肉羹湯。”

  “客人,我們這裡還有上好的豬蹄。”

  “嗯?”李玥好奇道:“現在長安城也賣豬蹄了?”

  小廝解釋道:“這位小娘子有所不知,還是驪山學藝的人拿出了一種豬肉去腥的秘方。”

  李玥笑道:“我與夫君吃不了這麽多。”

  張陽清了清嗓子又道:“要小個豬蹄。”

  小廝笑呵呵的點頭就去辦事。

  耳邊都是書生學子的議論聲,他們在飯桌上有說不完的話語。

  張陽解釋道:“丁溜就是現在技術院校的老師,他已經很久沒有做菜了,都是他在教別人。”

  李玥與夫君一樣揣著手端坐皺眉道:“原來是這般。”

  這對夫妻也言語間說到了太子,很快就讓鄰桌的人目光。

  那女子束著尋常婦人的發髻,穿著倒是樸素,談吐卻又不像尋常人家的婦人。

  更像是高門望族出來的女子,可她身上簡單的衣衫又讓人覺得與高門望族聯系不到一起。

  她的丈夫笑得很隨和,話語中常常可以讓妻子喜笑顏開。

  世道正好,這等相得益彰的夫妻,很是令人羨慕。

  日子不用太好,尋常一些,夫妻能夠長廂廝守,這又何嘗不是眾人心中所向往呢。

  一個豬蹄上了飯桌,張陽用筷子一夾,那豬肉就分離了,滿意點頭道:“這個豬蹄的火候不錯。”

  李玥拿起碗拿起筷子,“嗯,我嘗嘗。”

  張陽夾起一塊豬肉,放入她的碗中。

  這親昵的舉動,讓店內的女客人也是一陣臉紅。

  李玥倒不在意,她已經習慣了。

  一頓飯食用罷,有三兩官兵而來,官兵中為首的正是東宮右率的趙節。

  趙節拱手道:“太子殿下請縣侯與公主殿下前往東宮相敘。”

  這一下酒肆內都知道了兩人的身份,妻子是公主,丈夫是縣侯。

  很快就讓人聯想到了驪山的那對夫妻,公主莫非是數術名冠長安城的汝南公主,縣侯莫非是那位居功甚大卻至今未入凌煙閣的驪山縣侯。

  不過也有人認為眼前的夫妻不是驪山的那兩位。

  驪山的兩位在大唐是如仙人一般的存在,傳聞中是不下山的。

  身份暴露,有些掃興,李玥低聲問道:“趙節,太子殿下如今可還好?”

  “回公主殿下,東宮一切都好。”

  聽到周邊已經有人在議論了,夫妻倆有些懊惱太子殿下來打擾雅興,只能先離開。

  有官兵開道護送,夫妻倆走得很順利。

  李義府就在崇德坊帶著袁公瑜走動,目光就見到了由趙節護送的一對夫妻。

  看到張陽之時,他先是一愣,又見對方點頭眼神帶著深意。

  李義府也是點頭明白了其中意思,便裝作沒看到,繼續盤問眼前的小廝。

  這一幕別人沒有注意到,袁公瑜卻是看到了。

  等人走遠了,盤問也結束了,袁公瑜耐不住心中好奇便問,“剛被官兵護送的夫妻……李少卿相識?”

  李義府冷哼道:“你問這些做甚?”
    知道自己說錯話了,袁公瑜連忙行禮,“卑職多嘴了。”

  夫妻倆走入朱雀門,再走向東宮。

  張陽的腳步放慢了,李玥的腳步也跟著慢下來。

  “這裡果然一點都沒變。”李玥的目光掃視四周。

  “太子的眼線看來不少,我們一到崇德坊就派人來請了。”

  “是呀,看來在崇德坊用了不少的心血。”

  趙節聽著夫妻倆的對話,神情越發尷尬,仔細想來確實有些冒昧了,或許公主殿下與縣侯就是不想被打擾。

  走到東宮的時候,李承乾與太子妃蘇氏就在東宮迎接。

  張陽與李玥行禮,“見過太子殿下。”

  李承乾與太子妃也行禮。

  “皇兄近來可好?”

  李承乾回道:“近來挺好,是孤冒昧了,你們夫妻倆人難得來長安城,孤卻來打擾。”

  張陽擺手道:“不妨事。”

  李玥牽著太子妃的手噓寒問暖,很快就聊到了如何教孩子的事情,只因李象這個孩子太過愚鈍,不像小清清這般聰慧。

  不過東宮的李象不像李治和小兕子那般可以來驪山學藝。

  身為太子的嫡子和長子,是李世民不讓他去驪山學藝的。

  李承乾現在是儲君,那麽李承乾的孩子將來也會是儲君,三代人之間的規矩要做好。

  李世民不想讓將來的皇帝是驪山的弟子,這對皇權來說是不好的。

  總而言之,李世民對驪山的防備沒有松懈過,尤其在儲君與皇子這一塊。

  就連李恪也少與驪山聯系。

  夫妻倆跟著太子與太子妃走入東宮殿中。

  幾人落座,太子用一種很高的禮儀規格迎接了兩夫妻。

  說起了當年陪太子讀書的日子,當年的時光現在想起來還是那麽地有意思。

  李承乾歎道:“近日父皇與房相商議要精簡朝中六部。”

  張陽笑道:“好事。”

  “可……”李承乾面露難色,低聲道:“若是要精簡各部首當其衝的就是禮部,現在的禮部太過龐大了,其人員龐雜比之吏部有過之。”

  張陽喝著東宮的茶水,歎道:“是我一手改建了禮部,原本禮部的職能其實很簡單,不過當初因為吐蕃,吐谷渾,高昌,突厥幾方勢力的蟠踞,我才在禮部內外設置了許多人手,才會導致現在這般,如今不是當年了,也是時候精簡。”

  “當初禮部立功之多,孤也是看到的,父皇也在猶豫,若此刻要裁撤禮部人手,擔心影響朝臣信心。”

  “所以父皇見過一次許敬宗,想讓他入中書省,如此一來也可以慰藉他,只要許敬宗離開了禮部,之後的事也可以順利許多,還有將張大象調任吏部,考慮任職侍郎。”

  “張大素早年是東台舍人,如今在禮部多年他所查關外地志記載不少,既然許敬宗注定要離開禮部,父皇便在考慮下一任禮部尚書的人選。”

  “對禮部現在的人手,父皇希望保留,往後除了文散郎不得私招其他人手。”

  張陽放下手中的茶碗笑道:“張大安。”

  “大安兄弟?”

  當年大安也在東宮任職,李承乾對他很了解,又道:“大安……他收復了高句麗,治理遼東要說功勞也足夠任職禮部尚書,可他太年輕了,孤以為若不是狄知遜要主持河西走廊局勢,他當該是禮部尚書的。”

  張陽搖頭道:“狄知遜只是主持河西走廊局勢,對諸國邦交事宜並不熟悉,張大安是最合適的,至於大素掌宮中典籍,任職秘書監最為合適。”

  對張大象,張大素,張大安三人的安排,張陽悉數說出來。

  這些話很有可能是李世民讓太子來問的,既然李世民想要對朝中六部大刀闊斧的精簡,以避免往後的朝堂官吏會過於冗余。

  拿禮部開刀再好不過。

  李承乾問道:“是不是早就考慮過讓禮部精簡?”

  張陽頷首點頭,“當初安西都護府落成,高句麗收復之後,在下就有了精簡禮部的想法,禮部就是禮部,不該太複雜。”

  “你如此胸襟,拿得起更放得下孤佩服,該喝酒才是。”李承乾對一旁的侍從道:“拿酒來。”

  張陽連忙道:“太子殿下,最近在下戒酒。”

  “你與孤年紀相仿,怎早早戒酒了?”

  張陽解釋道:“其實是為了準備下一個孩子,兒子出生已過兩年,現今家裡的兩位嬸嬸催得緊,近來我夫妻倆都在調養身體。”

  聞言,太子妃蘇氏捂嘴輕笑著。

  李承乾三緘其口,不想張陽說得如此直白,只能笑道:“孤又冒昧了……”

  為緩解尷尬,李玥又道:“讓皇兄見笑了。”

  李承乾不住點頭道:“也好,也好,你們夫妻倆還年輕,也該多要幾個孩子。”

  又說了一些家常的事情,李承乾近日睡眠總是不好。

  張陽建議道:“太子殿下要多鍛煉身體,正值壯年只要稍加鍛煉,不用喝湯藥的,湯藥喝多了反倒是身體的負累。”

  “所言極是,孤會注意的。”

  夫妻倆告辭離開了東宮,太子與太子妃蘇氏相送,一直送到了朱雀門。

  這對夫妻對東宮恩情很大,太子殿下從小身體就不好,經過張陽建議之後,太子身體有所好轉。

  而有情人終成眷屬,太子能順利成婚,汝南公主與縣侯都花費了不少心力。

  見過張陽之後,李承乾走入了甘露殿,向父皇稟報著。

  李世民翻看著卷宗,“朕讓你去請這對夫妻相見,是不是太過冒昧了。”

  李承乾躬身道:“父皇,兒臣本就想見他們夫妻。”

  “嗯,你說吧。”

  “喏。”

  李承乾將東宮的對話一五一十地說出來。

  “嗯,原來他早有精簡禮部之念,為何早些年不送奏章來朝中。”

  李承乾幫著解釋道:“或許是張陽早早就離開了禮部,便不好再過問。”

  李世民頷首道:“你且退下。”

  “喏。”

  又多嘴說了一句,聽父皇的語氣又不悅了。

  意識到自己說錯話,李承乾失落地走出甘露殿,與張陽相關的是是非非都不能輕易提及。

  父皇與驪山之間的矛盾日積月累,豈是三言兩語可以化解的。

  長安東市,南面的小巷子也有了生機,有了新的名字叫作永寧坊。

  這裡不像當年那般冷冷清清,地上的青苔也被人鏟去了,偶爾街巷中還有三兩個孩子跑過。

  來到一間老宅院前,張陽伸手推開這扇門,老舊的門發出吱呀聲。(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