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我嶽父是李世民》第719章 李藥師與火器
  房玄齡神色憂慮,看向窗外遺直正在訓斥著遺愛,遙想當初再看眼前不知不覺已經是貞觀十二年了。

  陛下登基到現在已過十二年,從武德年間的孱弱到府庫空虛,再看如今陛下身為天可汗,西域諸國為陛下修建天可汗大道,諸國使者前來朝賀。

  青年才俊一個個湧現,仿若又是一個大世,長孫無忌與禮部之間的矛盾愈演愈烈。

  以許敬宗和李義府為首的一眾官吏對長孫無忌頗有說辭。

  如今的許敬宗成了氣候,今時不同往日,他跟著張陽立功不少,現在是禮部尚書,而且掌握著禮部眾多官吏。

  以前覺得禮部是朝中最孤立的一部,而現在反觀這種孤立讓陛下對禮部越發看重,也使禮部內部越加地團結。

  這樣的禮部一旦站穩腳跟,反倒成了朝中最團結的一股力量。

  自許敬宗任職禮部尚書,屢次被陛下召見,還受到太子的賞識,以後他的仕途會更加平穩,即便他現在與長孫無忌多有不和。

  房遺直走到窗前低聲道:“父親,聽聞褚遂良去見趙國公了。”

  這褚遂良終究還是和長孫無忌走得近,房玄齡低聲道:“且這樣吧。”

  “孩兒明白。”

  驪山的早晨,皇帝來驪山之後,張陽也擺出態度,翁婿兩家很有默契地在驪山各過各的。

  張陽手中拿著太府寺的卷宗正在記錄著作物長勢的情況,春季還未來,暖冬十來天之後,倒春寒來得早也來得反常。

  明明就要入春的天氣,反而越加寒冷了。

  李孝恭抱怨道:“這些天沒有蔬菜吃了。”

  張陽的筆還在卷宗寫著,一邊記錄回話道:“村子裡還有些韭菜和蘿卜。”

  李孝恭垂下頭長歎一口氣,“老夫已經吃了三天的韭菜炒蛋了,你聞聞老夫嘴裡的味。”

  張陽退後一步,笑道:“驪山還有不少的芹菜和菠菜。”

  現在驪山就剩下幾樣耐寒的蔬菜,吃素菜倒是勉強能夠應付,只不過驪山尚可,長安城的菜比肉貴了,河西走廊不斷有羊群送到長安城。

  當年李靖大將軍打下了陰山後,越來越多的羊群進入關中,隴右和關中也開始有不少人家養羊群了。

  張陽並不喜歡人們過度放牧,這樣有違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本質。

  “近來身體還好嗎?”

  “尚可,只要家裡的婆娘不來折騰。”

  自從家眷搬到了驪山,他的神情多有疲倦。

  不多時李泰也走了過來,他好奇道:“本王的小侄女要養魚?”

  張陽緩緩點頭,“有勞你這位舅舅了。”

  李泰也是發愁,“當初為了蔗糖在嶺南還算是有些人脈,倒是可以打聽一下能夠在溫水中存活的魚,常言大魚難在小塘存活,只能養小魚了。”

  驪山的華清池就是這麽一個情況,現在的華清池並不大,別說養魚了,現在就連水草都養不活。

  張陽收起卷宗言道:“她的興致也就這麽幾天,等過幾天就不在了,再不濟到時候給她做個小水缸。”

  華清池內沒有生態,養不出水草自然也不能養魚。

  倒是可以池的兩邊,用來擴建池塘,如此有外面的泥土進來,也會讓華清池煥發生機。

  但如此一來這樣的華清池一到夏天就會蚊蟲成群。

  現在成了泳池也挺好,考慮再三還不如保持原樣。

  驪山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媳婦還想在驪山的北面做個動物園。

  養著家裡那幾頭熊都很吃力,更不要說養個動物園。

  就家裡那兩頭熊貓,它們本來就不像熊大那樣可以喜歡吃飯食。

  熊貓習慣吃竹子,這兩頭每每溜進山林就找不著了,只有在夜裡的時候才會回來睡覺。

  李孝恭低聲道:“老夫聽聞那長孫無忌時常與許敬宗爭執?”

  張陽聞言點頭,“怎麽,您老現在關心這件事了?”

  李孝恭搖頭道:“倒不是關心,就是聽個熱鬧。”

  河間郡王在驪山住著也有好處,倆人的交情先不說,至少他是宗室的領頭人,能夠在驪山號令宗室給予太府寺幫助。

  李泰若有所思道:“今年除夕之後,宗室就有人說起要不要來驪山再吃喝一頓。”

  “要是太府寺的耕種之事能夠順利展開,收獲之際也可以慶祝。”

  李孝恭現在想著來年的夏天能夠快點到來,他那些田地都要用來種葡萄。

  這些葡萄對太府寺來說很重要,水果蔬菜都要好好培育。

  李孝恭嫌棄道:“這許敬宗真不是東西,如此不愛惜自己的羽翼,早晚會栽倒在別人手中,老夫怎麽看重他了。”

  張陽仰頭惆悵,感慨道:“河間郡王當初放了一把火就離開了禮部,可您不知道我為了離開禮部,足足用了五年時間。”

  李孝恭重重一拍李泰的肩膀。

  惹得李泰眼角直抽抽,還挺疼,“皇叔,你與姐夫說話,拍我做甚?”

  “張陽子任職禮部尚書,可沒少和陛下翻臉,哈哈哈!笑煞某家,也虧得你小子有種,你小子命大,他許敬宗就沒你這般有種。”

  張陽哀聲道:“命不大,當初為時局考慮罷了。”

  叔侄倆人的談話又聊到了婚後生活,張陽不想和李泰談這些,便自顧自離開,回到了驪山繼續造火器。

  李世民想要給諸國使者看看火器的強大,來彰顯他的天可汗之威。

  張陽打算給他造一個火藥筒的大家夥,這個家夥的模樣與大號的煙花差不多,可以扛在肩上,也可以一次點火發射多次,就是穩定性不太好,想要量產還需要解決很多技術難題。

  用來給李世民這個皇帝演示最好不過。

  除夕過去之後,關中和長安城以及驪山都迎來了平靜的沉澱期。

  一個月過去,驪山的蒸汽機久違地響起一聲嘹亮的汽笛聲。

  倒春寒又一波席卷關中,驪山在今天正式開工了,蒸汽機開始運作,工廠內的流水線開始運作起來。

  一卷卷棉布從蒸汽機內出來,小慧和小武盤算了一番,棉布出產的速度比之前的效率,提高了三倍不止,而且節省了大量的人力。

  李泰開展回收紙張的二次利用,他用做肥皂的鹼水去除紙張的墨水,將舊的紙張重新泡成紙漿之後,將舊紙漿與新的紙漿按照比例混合。

  由於驪山的蒸汽機做工太過粗糙,牛闖帶著自己的技術團隊開始重新規劃和精巧化,將蒸汽機做得更加精巧,以此蒸汽的利用更有效率地傳輸,體積越小轉換的效率就越高。
    本著這個方向,驪山自去年打開了生產力的瓶頸,準備驪山生產力第二次騰飛。

  李世民對驪山民眾齊心生產的場面很滿意,他走過一個又一個工廠,尤其是那吃著煤石吞吐黑煙的大怪物,這個蒸汽機不用人力,就可以拉動流水線的車床,並且很多機械活不再使用人力。

  十來個人在工廠內忙活,就能完成數十人的工作,這如何不讓人怎舌。

  張陽前兩年一直不計代價囤積煤石,李世民一想到他用如此便宜的價格拿下了數萬石煤石,撿到大便宜。

  驪山的一切就是果實,李世民看著這些果實的目光火熱,只要將張陽吊死在承天門前,這些果實就是他的了。

  當然了現在這些果實還是驪山的。

  今年已經到了二月,上官儀早早就離開了村子,前往長安周邊各地與之前宗室的約定,開始安排蔬菜種植。

  李靖住在驪山有五個月了,這五個月他見過張陽用過一次炸藥。

  直到今天,張陽扛著五個粗大的竹筒下山。

  李靖和李世民一起站在山下看著這一幕。

  衛國公李靖能夠來驪山是李世民授意的,也是為了專研火器對於軍中適用如何。

  這件事交給別人不放心,李世民更相信李靖的能力。

  李世民近日的心情很不錯,他擺了擺衣袖,抬首看著拖著竹筒下山的張陽,低聲問道:“藥師在驪山也有半年了?”

  張陽距離走到山下還有一段路,李靖回話道:“回陛下,末將在驪山已是第六個月,前五個月……”

  李世民一臉的笑容,“那五個月你有何收獲嗎?”

  李靖不住搖頭,“為了等張陽造出火器,足足放了五個月的炮仗。”

  “……”

  “很是無趣。”

  聞言,李世民低頭看去,李靖手中就有三兩個小炮仗,就是這些小炮仗,讓這位名震中原內外的大將軍玩了五個月。

  終於張陽拖著這些竹筒下來了。

  這個五個竹筒立起來足足有三尺高,一個成年人正好可以扛在肩上。

  李靖和李世民好奇瞧著。

  張陽介紹道:“陛下要不要試試?”

  事物越大其威力應該也越大,不論是攻城器械,還是戰爭兵器,武器越大殺傷力往往越大,這是當年作為天策上將得來的經驗。

  這五個長又粗的竹筒從村子運到村口,就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李孝恭和李泰第一時間來湊熱鬧。

  看到遠處有個草垛,張陽便找到了目標,三百步開外的草垛正合適。

  張陽掃視一眼眾人,“不知道哪位願意第一個開火?”

  開火?開火是什麽意思,住在驪山的李淵和歐陽詢也來了,眾人都在議論著。

  張陽看了看陰沉的天空,過不了多久便會下雨,便招手讓李孝恭來嘗試。

  竹筒表面很光滑,但在兩側裝了可以著力的把手,李孝恭將這比大腿還粗的竹筒扛在肩上。

  張陽囑咐道:“河間郡王單膝跪地,看到上面的準心對準遠處的草垛。”

  李孝恭依言照做,屏息準備好了。

  張陽點燃了火藥筒後方的引線,引線燒入竹筒內,白煙從竹筒的後方升騰而起。

  眾人也都屏息看著,只聽竹筒後方一聲炸響,一團火焰射出朝著遠處而去。

  當那團火焰接觸草垛的一瞬間便炸開,在那個草垛前炸開個大豁口。

  李孝恭還舉著火藥筒深吸一口氣,神情木然地說了一句,“娘的。”

  眼前硝煙很濃重很刺鼻,眾人許久沒有回過神,隻覺得這東西要是打向人群會有多少人被燒死。

  安靜片刻,那草垛也燒了起來,原本打出去的火球就是燒著的,連帶草垛也燒起來
  張陽蹙眉問道:“陛下覺得此物如何?”

  聞言,這位皇帝這才回神,被硝煙嗆得咳嗽了幾聲,“朕……咳咳!朕還是喜歡那炸開城牆的火器。”

  兵事見解還要問問李靖的意見,領兵打仗這種事情這位大將軍的經驗還是值得聽取的。

  李世民沉聲道:“藥師以為如何?”

  李靖來回走了兩步,考慮好一會兒回道:“此物……有不妥之處。”

  李世民點頭,剛想說什麽卻見父皇走了出來。

  李淵在人前拿出了以前的威嚴,他走到兩人中間,小動作有意地擠開了李世民,而後沉聲道:“藥師所言,當不會有錯,朕願聞其詳”

  惹得李世民很是不滿,明明是朕想要問的,卻被父皇搶了話,當下有這麽多人看著,他也不好計較,只能將想說的話咽下去。

  “陛下,此物看似聲勢很大,兩軍尚未衝陣尚且可用,但短兵相交,則反受其累。”

  李靖又道:“倒是此物可射三百步之遠,比之弓箭更有效用了,兩軍交戰之前,放在陣前更合適。”

  說罷,李靖轉頭看向張陽,“想來縣侯還有諸多火器沒有拿出來,是也不是?”

  張陽笑道:“在下一時創意,讓陛下與諸位見笑了,嗯!勝在創新。”

  眾人沒有反應,他繼續忽悠道:“不論做什麽都要有創意,創意與發明是我們這個時代最璀璨的寶貝。”

  說話間,見李孝恭還扛著那玩意兒,一臉繃著又渾身僵硬不敢放松。

  張陽咳了咳道:“河間郡王,您可以放下來了。”

  “是嗎?你不早說!讓老夫扛了這麽久。”

  “以後放在軍中使用的話,在炸出去之前,一定要大喊一聲:開炮!”

  “為何?”

  “這是習俗。”

  李孝恭冷哼一聲,“此物第一次出現在世間,何來的習俗,莫要晃點老夫,欺人太甚!”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