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我嶽父是李世民》第591章 不可擅自做主
  聽到女兒的笑聲,李玥這才醒來,她慵懶地坐起身舒服地深吸一口氣。

  夫君正與女兒搭著積木玩,一個用積木做成的大院子就在桌案上,就這麽一個成果,小清清能夠欣賞,能開心許久,只要不讓她學著寫字,除了寫字,這世上的其他一切對她來說都是美好的。

  小清清摘了一朵小花,放在她親自搭建的院子中。

  關中入秋的日子,總讓人覺得舒服和愜意,驪山上的綠化一直很好,在不砍伐樹木的基礎上,張陽還栽種了一些楊柳樹,這讓驪山的景色在這個落葉地季節中多一些綠色。

  等其他地方的景色都入秋後,一片枯黃,驪山還是鬱鬱蔥蔥的。

  在驪山田地裡種著的水稻正是豐收的時候,這也是驪山的奇景之一。

  這裡與其他村縣不同,除了夏收麥子秋後還要收稻米。

  這也就有了傳聞,說是驪山的人都很能吃,吃得很胖。

  這些天李泰都在忙著釀酒場的事,也沒有再來鐵匠坊。

  在村子裡的人看來,鐵匠坊的爐子熄火已經有些日子,從今年夏天停工到現在也沒有再燒起來過。

  原本在這裡勞作的鐵匠也都被分配到了釀酒場。

  江師傅帶著三兩個工匠也能應付得過來。

  “這些琉璃你帶著給魏王也不知道夠不夠用。”江師傅用布蓋著籮筐,生怕被鐵匠坊內的其他人看見,他總是趁著沒人的燒起爐子,一個人燒製這些琉璃。

  張陽掀開黑布的一角,看著羅框內一塊塊巴掌大小的琉璃,當然不能像後世那般乾淨,能夠透光就很不錯了。

  “江師傅,魏王殿下最近挺忙的,能得空得閑之後,我會帶著魏王來與江師傅說明。”

  “你去吧。”

  江師傅的態度比之前冷淡了不少,背起這筐琉璃,走之前還看了看江師傅的神情。

  他老人家一臉的憂愁,知道他是在為自己的擔心,之後找個機會再與他明說。

  背著一大筐的琉璃來到驪山山頂上,溫室四周的木架子還未撤去。

  張陽脫去自己厚實的外衣,準備給溫室這個大籠子上方一個個空缺的洞口鋪上琉璃。

  拿著梯子放在拱頂的下方,先用玻璃放在木架的下方,底部再用木片撐著,拿著小木槌將細釘子打入固定,木條之間夾著琉璃,這樣就顯得牢靠很多。

  溫室的建設準備了半年,這才開始正式進入了收尾的階段。

  在溫室中已經長出了些雜草,加上溫泉提供的溫暖,換了土之後,這些雜草長勢不錯。

  也說明了這地已經養好,可以種菜了。

  李玥邁著步子走入溫室,溫室很大,與華清池一樣大,溫泉水從溫室兩邊流到中間,將這裡的地方方正正分割成一個個小塊。

  伏下身,看著籮筐中的一塊塊琉璃,她好奇道:“這些琉璃的品質看起來就很好,可惜只能給夫君用來修建溫室。”

  裝好了幾片琉璃,張陽走下梯子再抬眼往上看,“你看,如此一來光照也能透過這些琉璃,照入溫室中。”

  聞言,李玥也抬眼看去,那五塊琉璃在陽光下顯得更加晶瑩剔透了。

  “很漂亮。”她給出了一個評價。

  “給我們家的窗戶也裝上如何?”

  “要是這片拱頂都是用這種琉璃蓋著,那該是怎樣的景觀。”

  李玥平時穿著很樸素也很簡單,乍一看好像她又回到了以前在長安城那個小家時的模樣。

  她的固執依舊還在,還是不願意用這種琉璃來裝點家裡,當即避開了這個話題。

  媳婦要慢慢勸,對此張陽並不是很著急。

  溫彥博老先生病重之後,半月後他的家人前來看望,以他的病情現在已經不能離開驪山了,在驪山還有孫神醫專人照顧。

  今天,張陽和李玥帶著女兒遠遠看著,老先生被自己的家人圍著,這些親眷的情緒都不是太好。

  “夫君不出面去與他們說說嗎?”

  張陽頷首道:“孫神醫會與他們說的,不用我去了。”

  現在溫彥博每天只有這麽三兩個時辰是清醒的,也就在清晨的那段時間,過了午後當他心力不支之時,又會陷入渾渾噩噩的狀態。

  按照孫神醫說的這種清醒的狀態只會越來越短。

  這種病情不可逆,只能眼睜睜看著情況惡化。

  老先生用為數不多的清醒時刻交代自己的後事,之後她會將自己的兒子認作當年的故友,將自己的孫子認作敵人惡狠狠地怒罵。

  等這些家眷離開之後,李世民親自來看望他。

  夫妻倆遠遠瞧著陛下與溫老先生低聲相談,也不知道現在這個時候,老先生會與陛下說一些什麽。

  過了午時之後,老先生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何處,只能怒罵著天可汗。

  李世民作罷離開,見到李玥與張陽眼神這才柔和,“當真如孫神醫所言,老先生的病情無法治愈了?”

  張陽駐足原地,點頭道:“確實如此,已是這個年紀,孫神醫倒有手段能夠讓老先生的神志短暫地清醒,但這種強行的清醒只會讓他的病情更嚴重,這些天偶爾還有清醒的時候,已經很不錯了。”

  看皇帝眼神中多有不滿,張陽搖著手中的扇子,“陛下,這世上有太多事意難平。”

  “這朝堂不是朕一個人說了算,這世上有太多出師未捷身已老,壯志難酬,朕又何嘗沒有徹夜難眠的時候。”

  張陽笑道:“陛下可不能徹夜不眠,這社稷還需要陛下。”

  順著夫君的話,李玥稍稍行禮,“父皇也要多注意身體。”

  李世民看著夫妻倆人,長歎一聲,“張陽,你說朕該如何做個明君聖君?”

  “臣不知道。”

  張陽回答得很快,這種問題沒法回答。

  “還有人想讓朕登泰山封禪,朕常常在想,有何臉面。”

  張陽看向村口房相,“陛下,老先生經營朔方多年,當初鄭公與他老人家爭辯突厥治理之法,臣以為現在是時候了。”

  “溫彥博當初讓朕效仿漢武帝,安置突厥諸部,朕也答應他了,你這話是何意?”

  張陽頷首道:“陛下,今時不同往日,有些時候鄭公的話語是沒錯的,他的方略也沒錯,只不過當時的國力,陛下更願意選擇成本更低的方法,擔心在同化突厥人的過程中,再使突厥生變。”

  “可當下漠北已平定,突厥唯一能夠號令兵馬,在兵事上能夠與大唐一戰的人只有當初留下來的阿史那杜爾,他如今身在波斯,鞭長莫及,突厥小可汗還在我們外交院的控制之中。”

  “這小可汗沒有雄才大略,不過是個天真的孩子,這個時候才是同化他們的好時候,派出官吏施行縣治,推行儒法,歸入大唐戶籍。”

  李世民低聲道:“這件事朕會讓朝中眾臣商議的。”

  張陽笑道:“那就有勞陛下了。”

  秋風吹過,李世民突然又問,“是不是朝中就算是不同意,你也會讓外交院這麽做?”

  “陛下說笑了,臣怎敢。”

  總覺得這小子的笑容不對勁,李世民狐疑又問,“老先生病重前與你有過一次長談,他都與你說了什麽?”

  “說了人生志向,說了他老人家的意難平。”

  “他也與你說了遼東之事?”

  “他老人家從未提及過。”

  李世民囑咐道:“前有楊廣三征高句麗,導致民怨四起,坊間鄉民十不存一,朕有心想取高句麗,可眼下時機未到,你也不可擅作主張。”

  “臣明白了。”

  送別了父皇,李玥看夫君臉上滿是笑容,“夫君一定會擅作主張的。”

  “所以我這個禮部尚書做不了多久的。”

  “距離夫君三十歲還遠呢?”

  “也就剩三年了。”張陽牽著她的手一路往家走去。

  “父皇與夫君一樣,想的事情太多了,要做的事情也太多了,就怕晚年成了老先生這般。”

  聽她話語裡帶著擔憂,還有些警告的意思,張陽咧嘴笑道:“我不一樣,我修煉浩然正氣,塵世間的瑣事影響不到我。”

  “再說了等我再用兩年造出蒸汽機,再用三年讓驪山製造聞名世界,再將我們的孩子培養好,我們兩人每天數錢度日,那才是我們的理想。”

  “小時候夫君給我治病,若是將來年紀大了,夫君也重病纏身,換我來照顧,直到我們白發蒼蒼。”

  “好呀,等年紀大了你養我。”

  夫妻倆牽著手,李玥紅著臉溫柔地笑著,臉上盡是小高興。

  驪山的釀酒廠第一次送出了五百壇酒水,這些酒水由朝中官兵護送,李世民點了一名他信得過的將領。

  等這些酒水出了關,便讓狄知遜安排,要不就在互市販賣,要不就交給安延偃讓他去安排銷路。

  將這些糧食都釀造成酒水,張陽覺得自己的壓力頓時大減,關中的酒水在關外是緊俏貨,在關外諸多交易都還是以物易物,關中酒水不像青稞酒那般寡淡,也不像葡萄釀那般酸澀,便是關中酒水最大的競爭力所在。

  一壇關中酒可以換取幾兩金沙,這便是最大的財富來源。

  收割財富這種事情,驪山擅長,皇帝也喜歡做,當這件事通過朝中的商議,李世民就做好了躺著賺錢的準備,以至於賺錢的大頭還在驪山,還清建設河西走廊欠著的債,對這位皇帝來說不是什麽難事了。

  閻立本拿著冊子走入甘露殿中,“陛下,臣才疏學淺未能明白其中學識,陛下恕罪。”

  李世民拿過這本小冊子又看了一看,上面寫著各種複雜的圖,還有許多標注與一些奇奇怪怪的公式。

  別說閻立本了,就算拿到國子監去給那些老學究看,那些老人家也看不懂。

  張陽在驪山所用的學識,無法用常理來理解。

  現在的李治能夠輕而易舉解開九章數術中的題目,已是許多同齡人無法企及,不過在國子監就學,從一些認知與文章見解上,與老夫子又鬧了很多矛盾。

  好在朝中言官就算是要彈劾也不會彈劾這些孩子。

  李世民拿出了眼不見心不煩的態度,放下手中的冊子,“朕會讓驪山重新擬定,之後再計較吧。”

  閻立本躬身告退。

  是他親口說只要看了這個冊子就能製作那水輪風車,他是在糊弄朕?還是在譏諷朕愚蠢!

  李麗質走入殿中,她拿著一個籃子,“母后讓女兒將這些枇杷送來。”

  李世民拿起枇杷咬下一口,汁水迸濺吃得凶狠。

  看父皇的神情不太好,李麗質也不多言就想走。

  “慢著。”

  聽到父皇的話,李麗質停下腳步回頭看去,“父皇還有何吩咐?”

  李世民遞上從驪山帶來的冊子,“你看看。”

  接過父皇遞來的冊子,李麗質皺眉翻看著,“這不是姐夫造水輪風車的冊子嗎?”

  李世民稍稍點頭,“張陽確實是這般與朕說的,只是閻立本說看不懂,也看不明白。”

  “嗯,尋常人確實看不懂。”李麗質瞧著冊子的內容,“這上面這些許多複雜的幾何圖與公式,若不是經過驪山數術的學習,不知道如何運算確實看不懂。”

  李世民頷首道:“驪山的學問究竟如何高深?”

  “其實這也不高深,只要明白其中道理就可以了。”李麗質收起冊子,“父皇放心,女兒可以將其重新整理一番,屆時閻大匠就可以看懂了。”

  李世民點頭準許。

  帶著小冊子,李麗質又回到立政殿,弟弟妹妹又覺得在宮裡很沉悶,宮裡的宮女和太監平時也都是低著頭言聽計從的。

  就算是去了國子監聽課,對弟弟妹妹來說她們不喜歡那些老夫子講課時的樣子,了無生趣。

  不像姐夫講課時生動好玩,還能明白道理。

  小兕子和高陽坐在殿門前,情緒不高,就連最近吃東西也沒什麽胃口。

  母后不在殿內,多半又去照看后宮那些事了。

  李麗質歎息一聲,她的臉上還有些嬰兒肥的圓潤,當下神情凝重地拿起筆開始書寫,將冊子上的內容換個理解方式寫下來。

  宮裡的其他孩子都是從驪山的學識開始打基礎。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