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我嶽父是李世民》第789章 天涼好個秋
  雨水嘩嘩而下,雨勢又大了許久,李玥坐在屋簷下,爐子上正在燉著一鍋粥,一旁放著盤醬牛肉。

  她淡淡道:“你師父不喜酒水,就不用備酒了。”

  小慧聞言點頭,將碗筷放好,等著師父回來用飯。

  皇子公主們正在午睡,此刻家中靜謐,只有雨聲作響。

  大雨洋洋灑灑而下,整座驪山被朦朧的水汽籠罩。

  此刻驪山村口,程處默聞言好奇道:“如此說來盧家完了?”

  張陽正了正自己的鬥笠搖頭道:“不好說,要看陛下怎麽辦?”

  說來也有些氣餒,對世家的生殺予奪一直都在皇帝手裡。

  “虯髯客有消息了嗎?”

  聽這麽一問,程處默也有些惱,“中原這麽大要查一個人太難了,我們的人手有限。”

  張陽點頭道:“還有什麽其他的情報嗎?”

  “還真有,是南詔的情報。”程處默低聲道:“朝中看似對南詔不在意了,陛下也有些放任,可據我們所知長孫無忌派出了一隊兵馬前往劍南道,帶兵的是一個叫李德武的人。”

  “這李德武當年娶了裴矩的女兒,只是其一直沒有功績,這一次受長孫無忌所托,前往劍南道查探,此事多半是陛下授意的。”

  張陽再問,“你如何看出是陛下授意的?”

  “李德武之前還是個小小的縣丞,手中有十來個兵丁,後來經弘文館的孫禮引薦,其人投效了長孫無忌。”

  “再後來陛下召見了長孫無忌,李德武便去了劍南道,任職益州長史。”

  聽著程處默的分析,看似說得很多,實則漏下了許多細節,比如說李德武去了劍南道帶了多少兵馬,隨行可有文吏?又或者說事後長孫無忌又做了什麽。

  消息不全也就算了,程處默本就是個五大三粗的人,也不指望他能將事情做得全面。

  李靖牽著馬匹與李孝恭走在雨中,倆人都注意到了遠處另外倆人。

  “張陽這是在與誰商談?”

  見那倆人一直站在雨中,低聲說著話,李靖好奇問道。

  李孝恭解釋道:“那是程咬金家的小子,藥師有所不知這青雀與程家小兒,還有張陽,三人乃是過命的交情,他們時常會聚在一起商量。”

  李靖好奇地多看了一眼。

  雨中,張陽忽然一笑,又道:“看來陛下表面看起來對這件事不在意,可暗地裡依舊盯著南詔。”

  程處默重重點頭,也讚同了這個說法。

  說來也是,長孫無忌,房玄齡,鄭公都是何等人物。

  更不要說岑文本,劉洎,張行成他們。

  煮熟鴨子飛了就要追回來,這就是李世民的意思。

  張陽氣餒一歎,又道:“最近還缺醬油嗎?”

  程處默搖頭道:“還有兩大缸備著,這東西本就用得不多,眼下夠用。”

  張陽低聲道:“何大哥他們多半已經起程來關中的路上了。”

  何必是個可靠的人,他這人重承諾,當年他幫忙照顧袍澤的妻小,直到孩子的袍澤長大成人。

  完成了諾言之後,這才離開關中。

  答應的事情說到做到,這樣的人信得過。

  程處默見人要走,又問道:“不如魏王殿下一起喝個酒。”

  張陽擺手道:“不了,家裡還有事。”

  “嗯?都已入秋了你還有什麽事。”

  說到這裡,張陽背對著他惆悵道:“媳婦讓我練字。”

  程處默憨憨一笑,也作罷走回自己的酒肆。

  就算是戴著鬥笠,衣衫也已經濕透,張陽走到家中,拿下了鬥笠道:“都交代好了。”

  李玥走上前,伸手捏了捏夫君的衣衫,歎道:“準備了熱水,洗一洗。”

  “嗯。”

  在家裡洗了澡,張陽換了乾淨的衣衫,在屋簷下坐著。

  李玥盛了一碗粥,低聲道:“夫君整日為了這些事忙前忙後,連安安靜靜吃個飯食的空閑都沒有,這粥都煮了很久,糊了。”

  “還是挺香的,這是家裡剩余的稻米煮的吧。”

  “嗯,家裡就剩這些稻米了,等今年秋後收了村子裡的稻米,才能再吃了。”

  李玥說著話,目光看著狼吞虎咽的夫君。

  一頓飯吃罷,張陽來到書房中準備寫字。

  李玥一邊幫著磨墨,又道:“寫字可以令人心緒平靜。”

  “寫好了,這個天字寫得如何?”

  聞言,她皺眉道:“與夫君談這些就像是牛嚼牡丹,可知為何近來夫君覺得諸事不順,處處被朝堂針對?”

  見媳婦說著話,又將她自己寫的字帖掛上,張陽喝下一口茶水道:“時運不濟?”

  李玥搖頭,又道:“夫君身在局中不自知,難道夫君沒有察覺嗎?近來越發急功近利了。”

  “有嗎?”

  張陽還是一臉的疑惑。

  李玥歎道:“這個家還要靠女主人。”

  “我覺得寫挺好的。”張陽看著自己的字欣賞了起來。

  “還請夫君靜下心神。”李玥說罷,拿起了一旁的杯子又道:“練一個時辰,而且不能喝茶。”

  說罷,她拿著茶杯大步走出了書房。

  張陽見狀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的情緒平複下來,腦海中努力清空思緒,執筆而起。

  先是看了一眼李玥的字跡,她的楷書很漂亮,而且還帶著她自己的一些風格,娟秀的字在尾跡上還有些凌厲。

  她的字算不上名家字跡,也有些書法大家風范了。

  張陽隨即將她的字跡從腦海中抹去,尋找自己的字跡,舞動手臂開始書寫。

  字跡有些潦草,張陽定睛一看,又覺得不滿意。

  窗邊傳來了嬉笑聲,女兒正騎在熊背上與熊大玩著拍手手。

  再一看,注意到媳婦的目光瞪來,張陽隻好重新回神,繼續練字。

  “夫君,練字是其次,重要的是鍛煉心境,都快三十的人還這麽急功近利。”

  聽到媳婦的數落聲,張陽再次想要擱下筆出門對她使用家法。
    一拉書房的門發現被鎖上了。

  作罷,隻好重新坐下來,百無聊賴地寫著一個接著一個字的。

  正寫著又感覺到一股涼意,張陽打了一個響亮的噴嚏。

  良久,書房的門才被打開,李玥抱著書卷走來,看了一眼字跡便皺眉,“觀夫君字跡,心中思緒依舊很亂。”

  “是嗎?”

  “嗯,看得出來。”李玥將一卷書放在桌案上,重重點頭道。

  “先休息,明天再練。”

  翌日,昨天淋了雨之後,又是練字,張陽發現自己著涼了,坐在屋簷下身上披著外衣,一邊擤著鼻涕。

  身邊是媳婦對女兒的話語。

  “你爹爹就是這些天太忙碌了,才會著涼了。”李玥給她穿著外衣一邊說著話。

  “爹爹也該休息休息了。”

  李玥的目光看來,放走了女兒,又道:“女兒都這麽說了,這些天就什麽都不要做了,好好調養身體,家裡就算是再虧錢,也虧不到哪兒去。”

  “是嗎?”

  見夫君不解,李玥又道:“嗯,小慧她們算過,我們一年最多虧幾十貫錢,而且今年棉布產得多了,我們今年多半還能盈利一些。”

  張陽收回目光,隻覺得喉嚨發癢,想要咳嗽,又往嘴裡灌下熱水。

  兒子蹣跚跑來要抱抱,張陽將他拎起,丟給了熊大。

  熊大瞧了一眼,隻好將這個孩子叼起來,將小娃娃放入懷中。

  一人一熊就這麽坐在屋簷下,沉默不語,天地間依舊是陰雨綿綿。

  張陽又打了一個噴嚏,低聲道:“你怎麽長這麽大了。”

  熊大張了張嘴,也是坐著沒有言語。

  張陽發現自己坐在小板凳上的高度比不上蹲坐在地上的熊大。

  伸手拍了拍它,感受著厚實的手感,張陽又道:“最近耕地累壞你了。”

  熊大用爪子勾著小心安的後衣領,如此一來這熊孩子不論怎麽爬都只能在原地。

  一陣清冷的秋風吹過,張陽又緊了緊衣衫,拿起一旁的爐子上的小水壺,倒上了茶水。

  溫熱的茶水入喉,這才感覺舒坦一些。

  片刻後,媳婦與小慧,小武,李麗質從自己的面前走過,她們要接著去給弟弟妹妹上課。

  張陽抱著茶缸,漸漸有了睡意,嘴上念著:“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懶懶散散的聲音語調拉得很長,只聽得十分寫意地又道:“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

  話音一頓,又道:“卻道天涼好個秋。”

  言罷,藏書閣傳來了孩子們的讀書聲,張陽拿去了身下的板凳,背靠著熊大沉沉睡去。

  李麗質站在藏書閣前,心中暗暗記下,低聲道;“天涼好個秋,嗯!很好的句子。”

  徐慧低聲道:“師父文采斐然從不顯露人前。”

  小武無奈道:“老師常說師父哪裡是文采斐然,不過是借用別人的詩句罷了。”

  徐慧又道;“師父常這麽說,又有何人能夠作出此等詞句。”

  李麗質歎息一聲。

  ……

  長安城內,李世民翻看著劍南道各地的奏章,沉聲道:“南詔的兵馬已經吞並周邊兩詔,成了南邊勢力最大的一支?”

  尉遲恭回道:“末將也沒有想到,戰事會結束的這麽快,想來南詔一統不遠了。”

  “一支從嶺南出發的兵馬,在南詔打下了大片土地,還讓老南詔王禪位了,甚至還在南詔深得民心?”

  李世民自言自語著,冷冷發笑道:“真是有意思,那人究竟是何來路?”

  尉遲恭又遞上一份奏章,小聲道:“陛下,此人拿下了漾濞,賓川,鄧川三地,隻用了兩月時間。”

  李世民將身體的重量放在身後的靠背上,一手揉著鼻梁閉眼沉聲道:“那南詔使者在做什麽?”

  站在一旁的岑文本回道:“陛下,南詔使者獨羅按照驪山縣侯的指點,如今在四方館念書,是諸國使者中最用功的一個,房相也采納了縣侯的意思,要在四方館立德,立言,要讓所有在四方館求學的外族學子都忠心大唐。”

  李世民不住點頭,“張陽呢?”

  這話輪到王公公來回答,在陛下身邊躬身道:“陛下,驪山縣侯得了風寒,正在養病。”

  “養病?”

  李世民喃喃自語,有時候想想自己也年過四十了,哪裡有清閑養病,這人在驪山還真是養尊處優,他到底是想要長壽?
  思量半晌,李世民不住地搖頭,當初就該在承天門將他吊死。

  如今看來,錯失良機,悔不當初。

  緩緩放下手中的奏章,又道:“接著說南詔那支兵馬的來歷,一五一十說來。”

  “喏。”

  尉遲恭回道:“嶺南各州府的來往公文查明,當初確實有一個遊俠拉攏了不少地痞與強人,這夥人看似匪寇,卻又不行匪寇之事……”

  聽著尉遲恭徐徐道來緣由,李世民耐心聽著
  “只是知道那位遊俠兵器古怪,從一開始到了嶺南後的幾十人,他又集結上百閑散人士,入南詔地界之後便打下了幾個村寨,到了一個村寨之後,從不亂殺亂綁,末將以為他們從一開始的目標就是為了奪下南詔。”

  李世民點頭示意繼續說下去。

  “嶺南記錄的種種奏報來看,他們每每攻陷城寨之後,便開始收攏兵馬,讓當地的壯漢一起去拿下南詔,只是不知他們用的是何種手段來招攬人手。”

  岑文本低聲道:“陛下,朝中已經派出了不少人手去打探消息。”

  說罷,他又補充道:“此事沒有經過禮部。”

  李世民不住點頭,“嗯,敬德準備輜重讓河西走廊的人運送到安西都護府。”

  “喏。”

  大唐的強大,讓河西走廊越加地繁華,強大的軍隊是最堅實的依仗,讓更多人可以安心地在這裡互市。

  狄知遜不讓這些官兵進入嘉峪關城內,河西走廊的最西面若是有了大軍會讓外族人有所忌憚。

  除卻運送輜重的隊伍,任何將士都不能結伴進入嘉峪關。

  今天有一批輜重被送往安西都護府,那是一車車的糧草,長龍一般的運糧隊伍很壯觀。

  這些都是糧食,大唐有吃都吃不完的糧食。

  這些糧食看著很是耀眼,令人不能直視。

  西域土地貧瘠,哪裡見過這麽多的糧食。(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