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我嶽父是李世民》第781章 貞觀瓜
  如果南瓜的畝產這麽高,張陽還要用它來賣錢,對李孝恭來說這是一種很混帳的行為。

  尤其是還要讓陛下付錢,混帳得不能再混帳了。

  陛下走了,坐上了車駕手裡捧著南瓜離開了。

  張陽氣餒道:“魏王殿下,你說這南瓜我們賣多少錢合適?”

  李泰思量道:“既然南瓜的畝產這麽高,此物自然是價值千金。”

  “罷了,分給村民們,我們自己吃。”

  李孝恭叫罵的聲音停下了,他聽到這話神情明顯一愣,而後又恢復了嚴肅的神情,言道:“此物當該獻給天下,老夫沒看錯你小子。”

  張陽揣著手站在村口,咧嘴笑著道:“這天下就我一個人為社稷萬民著想了。”

  李孝恭撫須笑道:“無妨,哪天你女兒闖禍有老夫護著。”

  “那太好了。”張陽高興一拍大腿又道:“我女兒最近想著怎麽把長安城炸了。”

  聞言,李泰的神情一愣。

  張陽一臉笑容的離開了。

  李泰神情木然道:“皇叔,姐夫剛剛說什麽了?”

  李孝恭面色凝重道:“說他家的女娃要炸了長安城。”

  “嗯……”

  “這丫頭挺懂事的,肯定不會這麽做的。”李孝恭一邊走著一邊點頭,喃喃自語著,“肯定不會的。”

  長安城興慶殿,興慶殿分三層樓,夜晚的興慶殿燈火通明,李世民擺袖道:“今日朕偶得祥瑞,請諸位品嘗。”

  房玄齡,長孫無忌,魏征與秦瓊,尉遲恭等文臣武將皆在座。

  李世民十分享受地吃下一口南瓜,又道:“此物軟糯可口,畝產十石的祥瑞作物。”

  聞言,房玄齡與魏征皆是皺眉。

  長孫無忌問道:“此物當真有十石?”

  “嗯!”李世民點頭道:“朕親眼所見,令人稱量之後才知曉。”

  秦瓊與尉遲恭,程咬金等將領起身行禮道:“臣等恭賀陛下得此祥瑞。”

  房玄齡為首的文官也起身行禮道:“恭賀陛下,恭賀大唐!”

  李世民滿臉笑容地點頭,意氣風發揮袖道:“朕有意為此物賜名,貞觀瓜。”

  群臣再次行禮朗聲道:“賀陛下!”

  一群樂妓走入興慶殿,翩翩起舞,鍾鼓月聲中,興慶殿一片慶賀之象。

  ……

  長安城的夜晚靜謐,街道上依舊實行著宵禁,偶爾還有一隊隊巡查的官兵從一處處街巷走過。

  長安城朱雀大街的東面,這裡是禮部的外交院。

  且說,經過上一次的鬥毆,李義府此時心情很不好,“許尚書,驛館雙方使者鬥毆,下官明明就是去拉開他們,那些言官非要彈劾下官!豈有此理。”

  許敬宗給他倒上酒水,低聲道:“是那天竺使者對你懷恨在心,他向禦史台檢舉了這件事,畢竟是他國使者,禦史台的人也不能坐視不管。”

  李義府憤憤不平地將酒碗放下,怒聲道:“當初就該下手狠一點,還是手下留情了,讓他有了可乘之機。”

  “義府兄弟還是不夠沉穩,在這個朝堂為官就要沉得住氣。”許敬宗慢聲細語講著:“你看看當初的縣侯,那時因為突厥的事被剝去了官身時,為人十分爽快,說走就走。”

  “後來呢?縣侯在東宮陪太子讀書,遍覽宮中典籍,過了一年就幫朝中收復了高昌,位列禮部尚書。”

  聞言,李義府拿起酒碗又是恭敬地道:“下官以後定要多多向許尚書請教。”

  許敬宗人到中年,笑起來也是意味深長,他撫著短須道:“你也還年輕,不用太著急,以你定遼東之功,將來位列侍郎不是難事。”

  李義府舉起酒碗低下頭,朗聲道:“這一切全是許尚書提拔之恩。”

  許敬宗擺手道:“不,是驪山縣侯對你的恩情,都是他在名冊中挑中了你。”

  “嗯,下官定當銘記縣侯提拔之恩,也不敢忘許尚書栽培。”李義府爽氣地喝下一口酒水,想到今天被彈劾還被扣了一個月的俸祿,他眼神就要冒火,怒道:“某家與那些言官勢不兩立。”

  外交院的後院,此刻鼾聲此起彼伏,有不少科舉落選後的文人都住在這裡,在這裡有床鋪還有免費的飯食,只要好好給禮部辦事,將來也能像李義府這般,在朝中謀得一個職位。

  正是深夜時分,驛館內,吐蕃小讚普貢日貢讚用藥酒擦拭身上的瘀青。

  聽著隨從的話語,稟報著這些天在長安城的所見所聞。

  貢日貢讚低聲道:“天竺人這些天都在做什麽?”

  “那天竺人這些天一直都在拜訪長安城的權貴,希望可以說服他們向天可汗進諫收回攻打天竺的兵馬。”

  貢日貢讚頷首道:“兵馬是我們吐蕃人的,想撤兵還要我們說了算。”

  隨從又道:“那天天竺人花了許多金子,在長安城結交了很多人。”

  擦完了藥酒,貢日貢讚想起了父親的話語,吐蕃的擔子此刻落在身上。

  他又想起了在吐蕃還有個年幼的弟弟,芒松芒讚。

  貢日貢讚低聲道:“我要讓天竺人死在長安城。”

  話語一出,隨從大驚失色,小聲道:“小讚普在長安城地界殺人後果很嚴重。”

  貢日貢讚陰沉著臉,又道:“殺他是為了吐蕃,為了讓我們吐蕃強大,大唐和大食的戰事牽連吐蕃與天竺兩地,我不能坐視吐蕃失去這麽大好的機會。”

  雖說貢日貢讚這位小讚普是松讚乾布的兒子,但性情與為人上與松讚乾布有很大的區別。

  貢日貢讚沒有松讚乾布的胸襟,可心思算計深沉。

  屋內安靜了許久,貢日貢讚閉眼低聲道:“他們若不死在長安城,就無法讓大唐與天竺結怨。”

  隨從也是一咬牙,這件事的風險很大,可他們還是願意跟著小讚普冒險一試。

  翌日,吐蕃使者貢日貢讚在禮部與許敬宗告別。

  “謝許尚書這些天的安排,我們就先告辭了。”貢日貢讚帶著自己的隨從行禮。

  許敬宗詫異道:“這就走了?”

  “吐蕃還有諸多大事需要下臣去安排,不便久留。”

  想到了松讚乾布交給他兒子一卷書,許敬宗的神色閃過一絲警惕之色,又帶著和善的笑容,“你們那些吐蕃的年輕人都可以在長安城的四方館進學,你且安心離去,等他們學成而歸也可以造福吐蕃。”

  貢日貢讚神色上全是恭敬,又行禮道:“下臣告退。”

  許敬宗瞧著他一路從朱雀大街走去,直到他的身影淹沒在行人中,這才收回目光。

  過了半個時辰,李義府匆匆回來,他還嚼著餅,“吐蕃使者走了,看見他們出城買了三匹快馬就回去了。”
    許敬宗頷首道:“這吐蕃使者還真是歸心似箭呐。”

  日頭逐漸升高,秋日裡長安城的街巷的僻靜處常有冷風灌入,寒意令人不自覺加快腳步。

  三名官差正在看著一具屍體,不多時就有人去告知了禮部。

  許敬宗本來想在午後休息一個時辰,卻因為一個消息讓他沒有這份閑心。

  “阿羅那順死了?”

  “都死了,幾個天竺使者都死在了崇德坊。”

  這個消息讓許敬宗感到詫異,他又怒道:“什麽人這麽大的膽子!敢在長安城行凶。”

  “大理寺人過來查問了,還請許尚書走一趟。”

  許敬宗連忙穿好官帽官靴,又道:“叫上大安兄弟。”

  “喏!”

  收拾了片刻,許敬宗便與張大安一起離開了禮部,匆匆趕往崇德坊。

  知道天竺使者這些天一直在崇德坊走動,為了就是結交長安城的權貴,好向天可汗進言。

  來到崇德坊的一處街巷,許敬宗與張大安見到了倒在長安城的三具屍體。

  正任大理寺少卿的孫伏伽正帶著人站在這裡。

  昔年孫伏伽任職刑部郎中,陛下念其才能將他調任大理寺少卿。

  “孫少卿。”許敬宗神色依舊鎮定,笑道:“這命案可有眉目?”

  孫伏伽端坐在地上,仔細觀察著屍體,“是昨晚死的,三個人都是被一刀割喉。”

  說著他雙手撐著地面俯下身聞了聞屍體,又道:“很重的酒味。”

  檢查了一番天竺身上的衣物,搜到了一個錢袋子,孫伏伽面色凝重,“錢財沒了。”

  “是劫財殺人?”許敬宗再問。

  張大安的目光看向四周,尤其是兩邊的屋簷。

  孫伏伽心中有了打算,他拍了拍手站起身,神色凝重道:“聽聞鴻臚寺少卿李義府與天竺人有過節?還因為這件事被文官彈劾,他懷恨在心?”

  許敬宗點頭道:“確有此事。”

  說罷,他又連忙改口道:“斷然不是李義府所為,昨夜老夫與他一直都在外交院飲酒,”

  孫伏伽低聲道:“我沒說是他。”

  “不是中原人做的。”

  一個稚嫩的嗓音傳來,許敬宗低頭一看,是個十一二歲的小男孩,不知道什麽時候已經靠了過來。

  “去去去。”許敬宗趕著推開他,“誰家小孩,怎麽還過來看死人。”

  那小孩給許敬宗推開,又湊了上來道:“他們的傷口就不是關中的刀刃,而且割喉方式不是從背後的,是正面的刀口。”

  “嗯?”孫伏伽詫異地看著這個小孩。

  許敬宗又道:“你是誰家娃娃!抓緊回去,誰家孩子和你一樣喜歡看死人。”

  那孩子執拗著不肯走,他抬頭道:“你是許敬宗,對不對?”

  聞言,許敬宗胡子都快氣歪了,“老夫的名諱也是你能叫的?”

  那孩子行禮道:“小子狄仁傑,家父狄知遜,見過許侍郎。”

  “啊……”許敬宗倒吸一口涼氣又道:“嗯,原來是狄知遜的孩子。”

  說罷,他又覺得不對,又道:“你爹在河西走廊主持互市,你怎麽回來了?”

  別看狄仁傑只有十一二歲,他談吐端正,行禮也很端正,躬身道:“家父主持河西走廊互市脫不開身,隻好讓小子受家父之命,來看望祖父狄孝緒,順道來長安城采買點禮品。”

  許敬宗聽完擺了擺手又道:“那你買了禮品趕緊回去。”

  狄仁傑充耳不聞,又是走到了屍體邊上,也俯下身聞了聞屍體,低聲道:“天竺人沒有喝酒,酒水是他們死後倒上去的,從刀口來看應該是西域人的彎刀。”

  “西域人?”

  孫伏伽捏著下巴的短須又問:“你是如何知道的?”

  狄仁傑回道:“家父主持河西走廊互市,少不了與西域人交談,小子耳濡目染對西域人的刀兵也是熟知的。”

  天竺人死了,用的是西域人的刀?

  張大安皺眉看著現場隱約覺得麻煩事要來了。

  等許敬宗再看去的時候,狄仁傑那小子不知道什麽時候已經離開了。

  來回看著也找不到他的身影。

  心說狄知遜這人也是個名門之後,怎麽就有這麽一個胡鬧小子。

  事情交給了孫伏伽去查辦,為了安定長安城內諸多外族人的人心,陛下的旨意也來了,三日內必須破案。

  天竺使者就這麽不明不白地死了,肯定要給個交代。

  可就在眾人沒有順著蛛絲馬跡查案的第三天,一個吐蕃的年輕人帶著當初的凶器前來投案自首了。

  是因為吐蕃人與天竺人之間的仇怨才會下手,沒有吐蕃小讚普的授意,是他一個人所為。

  不管是不是小讚普的意思,這個梁子這吐蕃人算是扛下了。

  孫伏伽照張拿人下獄,等朝中發落。

  許敬宗坐在外交院內,還愁眉不展,真凶是找到了,總覺得心裡不踏實。

  人命案不重要,重要的是吐蕃,大唐,天竺三方的關系。

  “死了三個天竺人,用的是西域人的刀,行凶的是吐蕃人,很有意思。”

  一個稚嫩又熟悉的聲音傳來。

  說話的那孩子就站在外交院門口,還背對著眾人。

  許敬宗一把拎起狄仁傑,呵斥道:“你怎麽又回來了?”

  狄仁傑被拎在半空中倒也不惱,而是掛起了孩子該有的天真笑容,“爹爹囑咐過,看望了祖父之後就回外交院,許尚書會照顧我的。”

  “誰會照顧你?某家不會照顧你!”許敬宗對李義府道:“備車駕,送這個小子回河西走廊。”

  “許尚書!”狄仁傑連忙跟上腳步,“難道許尚書就不想知道事情的原委嗎?”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