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我嶽父是李世民》第765章 大唐的出口事業
  “房相呐……”張陽長長一聲歎息,又是點頭以示中肯,“嗯,棘手。”

  李泰還是讓自己侍衛帶來葡萄,交給岑文本,又問道:“朝中還說了什麽嗎?”

  岑文本解釋道:“朝中還沒有議論,只是房相與陛下說了,才有了下官來驪山。”

  張陽笑道:“前有長孫無忌針對,後有房相惦記,再有陛下躍躍欲試恨不得來驪山打劫,在下為驪山的將來擔憂。”

  “縣侯多想了,只要驪山不做什麽出格的事,驪山會好好的。”

  李泰的目光看了看姐夫,又看向岑文本,歎道:“岑侍郎還要去酒場看帳目吧。”

  “下官自己去便可,希望朝中將太原的地契送到縣侯手中時,驪山能夠履約。”

  說罷,岑文本一手提著籃子就走了。

  李泰撓了撓頭,“姐夫,房相是個很難對付的人。”

  張陽頷首道:“我知道。”

  “當年房相在秦王府便一直掌管軍謀大事多年,足智多謀,父皇常說籌謀帷幄,定社稷之功。”

  “魏王殿下不用想太多,過些天書院就建設好了,不要被這些事分心。”

  正是關中酷暑天,家裡的幾頭熊總是無精打采的。

  熊也是要散熱的,小清清坐在熊背上就會覺得更熱了。

  她穿著草鞋匆匆跑回屋中,又匆匆拿出一根根緞帶,閑著無事就會將熊大的毛全部綁起來,就像是一根根豎起來的小辮子。

  半個時辰後,張陽和李玥從午睡中醒來,就看見現在的熊大像一隻大刺蝟。

  小清清還是很滿意她的成果,“爹,這樣熊大是不是不會覺得熱了?”

  屋內還是挺涼快的,張陽光著腳走著,百無聊賴地坐在小凳子上,“嗯,注意熊大的皮膚病,家裡的那幾頭小熊呢?”

  “王奶奶都給它們剪了。”

  王嬸把其他幾頭小熊的毛發都剪薄了,可以幫助它們散熱。

  小清清不舍得熊大的毛被剪了,可若是熊毛一直捂著,對它們的散熱和皮膚都不好,畢竟這裡是關中。

  悶熱之下,它也會生病的。

  看熊大趴在小清清身邊正睡著,只要能在小主人身邊它的毛發就不重要了。

  兒子已經快一歲了,現在只會呀呀呀地叫喚,偶爾還能說一兩個字,他在嬰兒車裡睡得正香。

  弟弟妹妹也才從午休中醒來,一個個無精打采地坐在華清池邊,她們的腳丫子就泡在池水中,這樣還能感受到一些清涼。

  楊嬸帶著一份卷宗而來,“縣侯,宮裡送來的。”

  張陽接過卷宗看了一眼,陛下說話算話,真將太原的茶山送來了,有了這個地契驪山隨時可以去收地。

  走入自己的書房中,張陽皺眉看著書桌上的玩具,甚至還有吃剩下的半張餅。

  也不知道女兒偷溜進書房都在做什麽,張陽將卷宗放在書架上方,再從一旁的架子上拿下一卷帳本,“晉王殿下。”

  李治聞聲而來,“在,有什麽吩咐?”

  “麻煩晉王殿下將這個帳目交給村口的士卒,讓他們將這送到房相府上,給房相。”

  “嗯。”

  “慢著。”張陽又叫住他,再叮囑道:“再去你皇叔那兒告他一聲,說是葡萄可以拿出去賣了。”

  “好。”

  李治收到話語便帶著李福與李明一起離開。

  再看一眼書桌上,將女兒的玩具都放下,將剩下的半張餅給吃了,看她寫寫畫畫的,似乎在學筆跡。

  張陽收拾好書房,查看著上官儀的太府寺奏章,整理一番還要送到朝中。

  太府寺的諸多事宜該稟報,還是需要稟報的。

  這兩天,上官儀很忙碌,看著奏章上田畝數量,這些田畝都是附近村縣願意和太府寺合作的。

  退耕還林之策在葡萄的利益下,他們也願意配合。

  葡萄是時季水果,臨時再種是不行了。

  他們倒是不怕太府寺會賴帳,願意先將荒蕪的田地種樹,來年再趕時季種葡萄,上官儀的估算是來年關中可以有六百余畝地來種。

  他的估計多半不會錯。

  事情一過腦子,張陽又覺得什麽地方不對,想起了岑文本的話。

  忽然覺得讓李治傳話將帳目送給房玄齡不太妥當。

  驪山原本是不知情房相與陛下說起這件事。

  岑文本也沒明說這件事就是房相講的。

  房相一拿到帳目難免就會覺得驪山多猜疑,驪山在人品上就差了一截。

  “文本兄,你又在害我。”

  張陽索然一歎,竟然又被罷了一道,真是不能小看天下聰明人,一個個都活成了人精。

  屋外傳來了孩子們的話語聲,小武已經開始給弟弟妹妹上數術課。

  現在她們每天要上三節課,一節課是小慧給她們講解典籍,一節課是李玥的明經課,還有一節是小武的數學課。

  每過三天就是體育課,張陽接過媳婦遞來的茶水,現在去攔著李治也來不及了,多半現在已經將帳目送出去。

  小清清最近寫字有進步,她的身手也更好,現在就在王嬸面前練踢腿,還有模有樣的。

  “爹爹,家裡的竹子要吃完了。”

  張陽整理好太府寺的奏章點頭道:“這就去砍竹子。”

  說罷,走出書房,父女倆一起穿好草鞋出門,王嬸眯眼看著父女倆走路的模樣就道:“公主殿下,看小郡主與縣侯走路的模樣。”

  李玥收拾著晾曬的書卷,抬眼一看就見到女兒就跟在夫君身側走出家門。

  父女走路的姿勢一模一樣,這種景象不由地令人看之一笑。

  張陽帶著女兒走到竹林,從這裡就可以看到遠處的正在修建的書院,書院的屋頂已經建設好了,書院的後方是一排排的小房子,這些小房子是用來做宿舍用的,都是一間間的小平房。

  最多也就三層,建設書院的工匠都是從工部來的,不敢在建設上太過逾製。

  小清清撿著地上的竹支,不一會兒懷著就抱著一大摞,她小臉被嗮得通紅,手腳還挺麻利的。

  父女倆砍了竹子,便在溝渠邊歇腳。

  張陽拿著手中的小刀給竹節挖著洞,再撿起一塊石頭打磨去竹節的毛刺,拿出自己準備的一個哨子,將哨子的底部拆開,套在竹節上,一個簡陋的豎笛就做好了。

  將它拿在手中,張陽回憶著曲子便開始吹奏起來。

  小清清訝異地看著笛子,“好聽。”
    張陽耐心地教她吹笛子,“拿去玩吧。”

  她欣喜地雙手把玩著。

  做爹爹也欣慰了不少,女兒終於有一樣正常孩子喜歡的玩具了,總不能整天喜歡大炮吧。

  張陽小聲道:“像你這麽大的時候,爹爹還沒用過笛子。”

  “是嗎?”

  “嗯。”張陽解釋道:“你爹爹我出生在一個很偏遠的山村,後來讀書久了就去了離家鄉更遠的地方,那時候與其他孩子玩才知道,他們小時候就開始有人教他們吹笛子了。”

  接下來的話,她根本就沒有聽進去,而是一次次地吹著笛子,雖然吹得不好聽,常常吹得太輕或者太重。

  張陽將竹簍背上,“走吧,回家。”

  她邁著小短腿跟上爹爹的腳步,還在嘗試著吹笛子,小手每一次松開一個洞,笛子就會發出不同的聲音。

  豎笛的聲音吸引了熊大,它見小主人回來便快步起身湊上來。

  女兒可以騎在熊背上吹著豎笛了,她的童年生活又多了幾分樂趣。

  張陽將竹簍中的嫩竹都劈開,丟給家裡的熊貓吃。

  熊貓對環境的適應能力,顯然比棕熊要強,關中的竹子它們也吃得慣。

  當關中到了酷暑時節,整個長安城好似都安靜了下來,傍晚的時候城中這才恢復了生機。

  河間郡王的部曲拉著一車車的葡萄去長安城販賣,一斤葡萄可以賣出兩百錢。

  這個價格比高昌葡萄便宜不少,尤其是新鮮的葡萄,很快就賣空了,賺得兩千余錢。

  晚上的時候,李孝恭拉著一車的銅錢來分。

  “地是當初送你的,某家也不佔你們家的便宜,種葡萄的人手都是本王自己的。”

  “嗯,河間郡王說的不錯,勞動力都是您的,我們驪山得六成如何?”

  “你們驪山常說勞動力很重要,老夫付出了不少勞動力,還要分給種葡萄的部曲們,他們也是要養家的。”

  張陽犯難道:“河間郡王以為呢?”

  李孝恭思量著:“驪山拿三成,七成是老夫的。”

  “這樣吧。”張陽改口道:“我們驪山還是三成,您七成保持不變。”

  “嗯。”

  “但您七成中的兩成分給我女兒,這樣一來驪山三成,小清清兩成,您五成。”

  李孝恭心頭暗歎高明,點頭道:“也好,只要驪山不佔便宜,家裡的婆娘就不會鬧,老夫也能回去有個交代。”

  這麽點銀錢李孝恭根本不在乎,但眾所周知是河間郡王家裡的地種出了葡萄,他婆娘這些天一直都是趾高氣昂的,分帳的時候還要考慮家裡人的感受。

  倆人一邊數著錢分著,李孝恭問道:“聽說河西走廊的事,被房玄齡盯上了?”

  張陽點頭道:“房相憂國憂民,他覺得驪山有可取之處,可以用於社稷建設,便來過問。”

  “老夫怎麽聽青雀說是房相不滿意驪山賺了這麽多。”

  張陽笑道:“哈哈哈!怎麽會呢,我們驪山向來都是公道的,房相也是為了驪山好。”

  “當真?”

  聽他還在問,張陽不耐煩道:“這胖子什麽都外說!”

  “咱們沒吃虧吧?”

  “沒吃虧,我還賺了一座茶山,我與房相各取所需,房相要拿帳目其本意多半是為了掐住關外的咽喉。”

  李孝恭撓了撓頭,“咦?老夫數到多少錢了?”

  張陽依舊數著淡淡道:“三百錢。”

  “當真?”

  “嗷……錯了,您已經數到四百錢了。”

  李孝恭繼續數著,數到後來也厭煩了,乾脆裝了一個包袱的銅錢離開,帳面上依舊是他拿五成。

  至於有多的……就當是送給小清清。

  自家女兒為何這麽討人喜歡呢?以後慣壞了要如何是好?

  張陽用麻袋裝好銅錢,確認了地上沒有漏下的,這才走回山上。

  太府寺種出的葡萄在長安城鬧出了不小的動靜,真見到葡萄人們還覺得如夢如幻。

  胡瓜胡菜也就罷了,沒什麽人關注。

  葡萄可是稀罕物件,還聽說太府寺要繼續種葡萄,長安城有不少人期待將來。

  葡萄可以賣到八月份,到了九月份天氣就轉冷,上官儀盤算了一番按照現在葡萄的長勢最多再賣五千錢。

  一百畝地產值五千錢,上官儀記錄下這一次的成果。

  提高田畝價值是太府寺的目標之一,遏製住土地兼並的手段。

  上官儀不看好張陽的想法,覺得只是這樣單一的舉措還是不夠的。

  所以自古以來權貴世家一直都以兼並土地為正業,但凡有人從農戶翻身做官之後,都會想著給自己家多謀一些田地。

  但凡有關系的人都會在這方面做點文章,想盡辦法將手中的銀錢變成田地。

  好在現在的大唐糧食便宜,今年黃河汛期後,洛陽的米價稍有波動,漲到了鬥米六錢,可依舊沒有撼動長安城鬥米四錢的價格。

  現在不是災年,糧食反倒廉價。

  上官儀是經歷過災年的,他看過災年人們是什麽樣的。

  宮裡安排的禦醫來驪山,是來給魏王妃看身孕的,李淵越發老邁了,王珪來了驪山之後,這裡老人家團體又壯大了。

  李淵和歐陽詢,王珪,張公瑾四人時常坐在一起說當年舊事。

  張陽帶著女兒路過的時候,就聽到他們在唾罵宇文化及。

  急忙捂住女兒的耳朵,生怕她會學到這幾個老不修嘴裡吐出來的髒話。

  小清清將兩條魚掛在熊大的脖子上,騎在熊背上一路吹著笛子回家。

  河西走廊的帳冊交到了房玄齡的手中,這位房相再也沒有說起驪山,他在大唐的出口事業上埋頭做文章。

  出口也是家國利器,用好了能夠消弭一場戰爭,也能打響一場戰爭。

  朝中嘗到了出口的好處,就像是一頭餓狼聞到了肉味。

  張陽搖著扇子對媳婦道:“大唐要發財了,掌握人力資源對我們來說更急迫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